辽源市玉米大斑病控制前移技术研究

来源 :现代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du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辽源市玉米大斑病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一般年份造成玉米损失8%左右,重发年份可达20%~30%,已成为玉米减产的重要病害。据调查,玉米大斑病最佳侵染期为玉米大喇叭口期。本试验选择在玉米大喇叭口期开展药剂防治,将未侵入玉米叶片内的病菌杀死,平均防治效果可达84.90%;平均增产10.4%。
  关键词 玉米;大斑病;控制前移技术;吉林辽源
  中图分类号 S435.131.4 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20-0111-02
  辽源市农作物播种面积为24万hm2,其中玉米面积20.67 万hm2,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86%。近几年,由于环境条件的变化,玉米大斑病一般年份造成玉米损失8%左右,重发年份可达20%~30%,已成为造成玉米减产的主要病害。
  玉米大斑病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也危害叶鞘和苞叶。发病时,灰褐色或黄褐色病斑由植株下部叶片向上扩展,病斑长梭形,长、宽分别为5~10、1 cm,严重时几个病斑连接成大型不规则枯斑,叶片枯焦。空气湿度较大时,病斑上出现灰黑色霉层。抗病玉米品种发生大斑病时,病斑沿叶脉扩展,表现为褐色坏死条纹,周围有黄色或淡褐色褪绿圈,不产生或极少产生孢子[1]。
  玉米大斑病病原菌为大斑凸脐蠕孢,以休眠菌丝体在病残体内越冬,成为翌年初侵染源。其分生孢子还可在病株残体上越冬,也是侵染来源[1]。玉米生长季节,越冬菌源产生孢子,随雨水或气流传播,条件适宜时入侵玉米叶片,在病斑上产生大量分生孢子,随气流进行重复侵染。病原菌分生孢子的产生温度和发病温度分别为20~28、22 ℃以下。辽源市玉米拔节到出穗期的温度条件适宜大斑病发生,遇到多雨多雾或连续阴雨天气,病害迅速蔓延。在15 ℃、相对湿度<60%、持续7 d以上,病害受到抑制。玉米播种过晚、出穗后氮肥不足、玉米连作均有利于病害的发展流行[1]。调查结果表明,辽源市玉米大斑病最佳侵染期为玉米大喇叭口期。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概况
  除选择玉米抗病品种外,在辽源市龙山区工农乡王家村、寿山镇永治村、西安区灯塔镇高古村实施了玉米大斑病防控前移技术,即在玉米大喇叭口期开展药剂防治,采用农业部登记农药28%嘧菌·丙环唑悬乳剂进行田间喷雾,将未侵入玉米叶片内的病菌杀死。
  1.2 供试药剂
  明彩(28%嘧菌·丙环唑悬乳剂),北京明德立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
  1.3 试验设计
  试验设2个处理,即明彩(28%嘧菌·丙环唑悬乳剂)药剂处理、清水对照。3次重复,随机排列,小区面积133.4 m2。在玉米9~12叶展叶时(6月28日)喷施,喷药量750 mL/hm2,兑水450 kg/hm2,喷后6 h无降雨。
  1.4 调查统计
  1.4.1 防效调查。施药前调查病情基数,施药后7、14 d调查药效,每处理在中间10行中选取3点,每点连续10株,调查病指。第1次施药前若有发病植株,施药后7、14 d定点调查病斑面积并记录。
  病情指数调查标准:0级—无病斑;1级—叶斑面积占总叶片面积的5%以下;3级—叶斑面积占总叶片面积的6%~10%;5级—叶斑面积占总叶片面积的11%~25%;7级—叶斑面积占总叶片面积的26%~50%;9级—叶斑面积占总叶片面积的51%以上[2-3]。计算公式如下:
  病情指数=∑(各级病叶数×相应病级)÷(调查总叶数×
  最高病级)×100;
  防治效果(%)=(对照区病情指数-处理区病情指数)÷
  对照区病情指数×100。
  1.4.2 安全性调查。每次药效调查时,观察药剂对作物有无药害,详细描述药害症状,并确定药害等级。
  1.4.3 测产。成熟期(10月11日)每处理取3点,每点连续10株考种,取20 m2测产,并根据小区产量计算折合产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药剂防治玉米大斑病药效调查结果
  由表1可以看出,用明彩(28%嘧菌·丙环唑悬乳剂)药剂处理与对照相比,均有极显著的防治效果。工农乡王家村平均防效可以达到85.29%,寿山镇永治村平均防效达85.07%,灯塔镇高古村平均防效达84.33%,3个点平均防效达到84.90%。
  2.2 药剂防治玉米大斑病产量调查结果
  由表2可以看出,喷施药剂处理的玉米产量明显高于未喷施药剂处理的产量。工农乡王家村的玉米产量增加10.8%;寿山镇永治村的玉米产量增加10.5%;灯塔镇高古村的玉米产量增加9.9%;3个村平均增产10.4%。
  3 结论与讨论
  在玉米大喇叭口期,用明彩(28%嘧菌·丙环唑悬乳剂)750 mL/hm2兑水450 kg/hm2喷施,对玉米大斑病有显著的防治效果,平均防治效果可达84.90%。同时,玉米平均增产10.4%,挽回玉米损失971.85 kg/hm2,增收1 166.22元/hm2(按1.2元/kg计算)。由于大斑病得到明显控制,减少了玉米损失,使玉米的产量增加、经济效益提升[4-5]。因此,玉米大斑病控制前移技术可以在辽源市推广使用。
  4 参考文献
  [1] 郑红云.玉米大斑病综合防治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16(3):50.
  [2] 王慧慧,张文忠,芦明,等.玉米大斑病的研究进展[J].天津农业科学,2016,22(12):133-136.
  [3] 郑在环,邱义图,贾振宇,等.玉米大斑病的发生及防治方法[J].吉林农业,2012(7):73.
  [4] 杨静,李敬岩,周信群,等.遼西北玉米大斑病发生原因与防治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3(1):130-134.
  [5] 秦宝军.吉林省玉米大班病发生与防治关键技术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5.
其他文献
传统干酪加工中使用的凝乳酶是从犊牛皱胃中提取出的一种天冬氨酸蛋白酶.世界干酪产量的增加和幼犊不能大量宰杀,刺激人们寻找新的来源.重组凝乳酶是重组DNA技术在食品工业中
从CDIO模式的四个要领“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施”(Implement)、及“运行”(Operate)出发,从行业企业对专业人才规格的需求,课程设计及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实施,改革
针对目前家庭装修电气设计中易出现插座数量、布局、类型选择问题和电光源的类型和控制方式选择问题,结合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际调研进行详细地分析,最后得出了最佳的解决方案,采
介绍水稻的形态、生长特征,从翻耕整地、育秧、移栽、施肥、水分管理、除草、病虫害防治、收获等方面总结其栽培技术,以为当地水稻栽培提供指导。
摘要 采用3种生物防治方法即赤眼蜂防治法、携带小菜蛾病毒的赤眼蜂防治法、小菜蛾颗粒病毒 新奥霉素防治法进行油菜大田小菜蛾的生物防治成效评估,结果表明:3种防治方法与空白对照相比,油菜产量都有提高,其中小菜蛾颗粒病毒 新奥霉素的效果最好。由此可见,生物防治方法在小菜蛾防控方面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小菜蛾;油菜;赤眼蜂;病毒;新奥霉素;生物防控;呼伦贝尔地区  中图分类号 S433.4 文献标
21世纪科技高度发展,体育作为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新兴科技的改革与发展的影响。科技在促进竞技体育发展的同时,也有可能破坏体育竞争中的公平、公正的原则。本文着重
2015—2016年,通过林业有害生物全面普查,查清了赣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林业有害生物的种类、分布、发生面积及危害情况。结果表明,全区共有林业有害生物101种,包括病害28种、
本站讯 5月6日水利部召开水量分配工作会议.水利部副部长胡四一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水量分配工作是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重要抓手,要统一思想,深化认识,明确要求,加
本论文从研究湘西特殊教育学校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现状入手,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量与质两方面进行深入探讨。研究结果
硼中子寿命测井技术是利用硼酸溶液作为跟踪剂,使用中子寿命测井仪器进行测井的一项技术,该技术在低矿化度油井剩余油监测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在中低渗透油藏的开发中,硼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