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据了解许多来自有创业背景的温州籍学生偏向于选择政府部门或事业单位工作,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通过对东方学院2012届温州籍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个案分析,发现温州籍毕业生创业率低,也很少有毕业生愿意继承父辈的个体企业,这种情况对于温州经济的发展乃至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都是不利的,并经过分析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希望温州籍毕业生能继承父母一辈的创业精神,提高毕业生创业率,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
关键词: 温州籍毕业生 创业精神 温州经济
大学毕业生数量之大已经由过去抢着要的“香饽饽”变成囤积的“滞留货”。面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独立学院大学生的就业前景更是不容乐观,就业问题尤其突出。相应地,创业教育成为一门新兴的火热课程。另外,笔者选择温州籍毕业生,因为他们具有自主创业的优势,他们的父辈很多都是自主创业起家,他们在这种家庭背景下成长,对他们有着深远影响。但是阅读文献后发现独立学院的温州籍学生现实自主创业情况并不乐观。笔者以东方学院为例,对独立学院学生就业出路进行调查分析,经调查发现温州籍毕业生并不像他们父辈那样选择创业或继承父辈的个体企业,相反更多的毕业生选择去相对“稳对”的机关事业单位。温州籍学生自主创业率低影响到温州经济乃至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再过20年、30年,这种影响将会发生质的变化,到那个时候再解决问题可能为时已晚。最后,本文通过分析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提高温州籍毕业生的创业率。
一、温州人的创业精神在当代温州籍毕业生身上逐渐消失。
胡日(2006)的“温州经济模式下创业教育的实践探索”,谢志远、王丹婵、夏春雨等人(2008)的“浙商精神与大学生创业教育”,都已对创业教育及“温州经济模式”与“温州人精神”进行了研究。所谓温州经济,主力是中小企业,中小企业分属乡镇所有、个体所有、合伙及私人所有,是混合型所有制。温州人“人人都在创业”,他们只要很少的资本就可以大胆创业,这种冒险精神创造了今天温州人的财富。温州人的创业所取得的巨大成功得到全社会的认可,创业成为推动温州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温州企业家精神的影响力是世界性的。“温州人精神”对学生创业具有巨大的教育意义,温州人在艰苦创业历程中体现出的吃苦、创新、冒险、合作、诚信、敬业的创业精神,是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应该学习的。
如果温州籍毕业生继承父辈的创业精神,那么为整个社会所创造的财富肯定会越积越多。但是情况并非如此,有关研究表示,根据2007届温州籍毕业生就业观的调查,在毕业生就业首选单位中,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包括政府、学校、医院等)和民营企业“平分秋色”,分别占39.11%和36.31%,选择国有企业和自己创业或其他占14.80%和10.34%。温州籍学生的家长大部分为民营企业家或个体经营商,但是他们迫切希望自己的子女以后在机关事业单业就业,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是多种的,这对温州今后的经济发展是有一定影响的。所以笔者希望通过对独立学院温州籍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问题调查及个案分析,对造成温州籍“非机关非事业单位”不去的现象的原因进行分析,通过提出有效可行的方案,改变他们的就业观,积极学习浙江省十二五规划的内容,走“创业富民,创新强省”之路。“温州人的精神”要代代相传,这样才能使温州区域经济发展的道路越走越宽广。
二、对东方学院温州籍毕业生创业情况进行个案调查分析。
1.温州籍毕业生创业率低。经过对东方学院2012届东方学院温州籍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现今只有12.3%的学生选择自主创业,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第一温州50、60年代出生的自主创业成功的企业家们,他们并不希望自己的子女继承他们的事业。他们深知创业的艰辛,风险之大,且已创造一定的财富,他们的子女没有必要再奋斗,他们更希望他们的子女找到一份相对稳定及体面的工作。那么机关及事业单位成了他们子女理想的职业,他们不惜牺牲一切,为子女争取这所谓的体面的工作。第二,温州地区民营企业相对数量比较多,所以自主创业动力大大减少,毕业生会选择发展比较完善的民营企业就业。第三,许多毕业生会选择出国深造,先出国避开就业难的问题,在国外留学提升各方面素养。
2.民营企业继承人问题突出。对温州籍毕业生就业趋势进行问卷调查,并整理出相关的数据,可以发现自主创业少的现象。从狭隘的角度上分析,“子承父业”对于大的民营企业的部分学生还是适用的。家里有规模民营企业的毕业生中,有82%的毕业后选择回自己的家族企业就业。这样的民营企业毕竟有一定规模,经营模式已相对稳定。但是也有一部分学生会在机关事业单位就职,那么这些企业接班人问题就很棘手,企业家们在挑选接班人方面会出现一些问题,如果选家族以外的人,那么“信任”等问题凸显出来。而对于普通占绝大部分的个体经营户和家庭工作坊家庭,只有0.5%的会继承父业。如父母可能开了一家杂货店,他们的子女接受了十几年的教育而所学是的外语专业,那么一般他们不再愿意接班,否则所学专业就无用武之地。再经过十年,他们父辈自主创立的事业会面临衰退及萎缩。如果对占有创业优势的温州籍学生进行创业教育,改变传统的就业观,鼓励他们开創与专业相关的并具有一定竞争力的事业,那么温州原有的经济模式将得以继续并创新,整个温州的区域经济将不断发展,人民的财富将越积越多。这种发展模式可以对其他省市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带动周边城市的发展,整个中国的经济也将日新月异。
三、如何提高温州籍毕业生创业率的方案
第一,浙江省相关职能部门应该加大对大学生创业资金投入力度,降低毕业生创业的风险。第二,不仅要对学生加强创业教育,树立典范,还要改变父母传统的就业观念。第三,社会媒体应该多宣传大学生自主创业成功的案例,增强学生创业的自信心。第四,对温州籍毕业生进行集中培训,发挥他们所拥有的优势。许多学生在大家期间已开始创业,而且取得良好的成效,像这样的学生,学校应该给予支持与奖励,发挥示范作用,影响身边学生创业。
希望独立学院培养出的应用型人才与温州精神相结合的温州籍学生,继承父辈的创业精神,开创一片新天地,使他们以“温州人精神”影响更多的学生,使创业就业的队伍日益壮大,解决目前社会上出现就业难的问题。高校的社会功能中最为首要和根本的就是培养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实施大学生创业教育,培养创办企业所需具备的创业知识、技能和精神,为社会源源不断地培育和输送高素质的潜在创业主体,有利于提高整个社会建设主体的素质和层次。
参考文献:
[1]郭万牛,伏永样,乔旭.独立学院创业型人才的培养[J].学海,2005(6).
[2]赵中岳.独立学院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6).
[3]曾平生,杨秀宁.独立学院大学生创业教育探析[J].教育与职业,第15期.
[4]蒋兆峰,凌启东。民营家族企业选取接班人问题研究[J].企业管理.
[5]胡日.温州经济模式下创业教育的实践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4).
[6]谢志远,王丹婵,夏春雨,等.浙商精神与大学生创业教育[M].沈阳教育出版社,2008.
[7]周少华,方汇瑛.探究温州经济的文化基因[N].浙江日报,2002-2-5(9).
[8]夏春雨.“温州模式”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启示[J].中国地质教育,2010(3).
[9]Dafna Schwartz;Ayala Malach-Pines.“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for students:how should universities prepare for the challenge of teaching entrepreneurship?”.2009(3).
[10]Messerschmitt,D.G;Stuck,B.“effective communication:the what ,why,and how of enterpreneruship.IEEE Signal Processing Magazine.2008(4).
关键词: 温州籍毕业生 创业精神 温州经济
大学毕业生数量之大已经由过去抢着要的“香饽饽”变成囤积的“滞留货”。面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独立学院大学生的就业前景更是不容乐观,就业问题尤其突出。相应地,创业教育成为一门新兴的火热课程。另外,笔者选择温州籍毕业生,因为他们具有自主创业的优势,他们的父辈很多都是自主创业起家,他们在这种家庭背景下成长,对他们有着深远影响。但是阅读文献后发现独立学院的温州籍学生现实自主创业情况并不乐观。笔者以东方学院为例,对独立学院学生就业出路进行调查分析,经调查发现温州籍毕业生并不像他们父辈那样选择创业或继承父辈的个体企业,相反更多的毕业生选择去相对“稳对”的机关事业单位。温州籍学生自主创业率低影响到温州经济乃至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再过20年、30年,这种影响将会发生质的变化,到那个时候再解决问题可能为时已晚。最后,本文通过分析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提高温州籍毕业生的创业率。
一、温州人的创业精神在当代温州籍毕业生身上逐渐消失。
胡日(2006)的“温州经济模式下创业教育的实践探索”,谢志远、王丹婵、夏春雨等人(2008)的“浙商精神与大学生创业教育”,都已对创业教育及“温州经济模式”与“温州人精神”进行了研究。所谓温州经济,主力是中小企业,中小企业分属乡镇所有、个体所有、合伙及私人所有,是混合型所有制。温州人“人人都在创业”,他们只要很少的资本就可以大胆创业,这种冒险精神创造了今天温州人的财富。温州人的创业所取得的巨大成功得到全社会的认可,创业成为推动温州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温州企业家精神的影响力是世界性的。“温州人精神”对学生创业具有巨大的教育意义,温州人在艰苦创业历程中体现出的吃苦、创新、冒险、合作、诚信、敬业的创业精神,是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应该学习的。
如果温州籍毕业生继承父辈的创业精神,那么为整个社会所创造的财富肯定会越积越多。但是情况并非如此,有关研究表示,根据2007届温州籍毕业生就业观的调查,在毕业生就业首选单位中,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包括政府、学校、医院等)和民营企业“平分秋色”,分别占39.11%和36.31%,选择国有企业和自己创业或其他占14.80%和10.34%。温州籍学生的家长大部分为民营企业家或个体经营商,但是他们迫切希望自己的子女以后在机关事业单业就业,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是多种的,这对温州今后的经济发展是有一定影响的。所以笔者希望通过对独立学院温州籍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问题调查及个案分析,对造成温州籍“非机关非事业单位”不去的现象的原因进行分析,通过提出有效可行的方案,改变他们的就业观,积极学习浙江省十二五规划的内容,走“创业富民,创新强省”之路。“温州人的精神”要代代相传,这样才能使温州区域经济发展的道路越走越宽广。
二、对东方学院温州籍毕业生创业情况进行个案调查分析。
1.温州籍毕业生创业率低。经过对东方学院2012届东方学院温州籍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现今只有12.3%的学生选择自主创业,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第一温州50、60年代出生的自主创业成功的企业家们,他们并不希望自己的子女继承他们的事业。他们深知创业的艰辛,风险之大,且已创造一定的财富,他们的子女没有必要再奋斗,他们更希望他们的子女找到一份相对稳定及体面的工作。那么机关及事业单位成了他们子女理想的职业,他们不惜牺牲一切,为子女争取这所谓的体面的工作。第二,温州地区民营企业相对数量比较多,所以自主创业动力大大减少,毕业生会选择发展比较完善的民营企业就业。第三,许多毕业生会选择出国深造,先出国避开就业难的问题,在国外留学提升各方面素养。
2.民营企业继承人问题突出。对温州籍毕业生就业趋势进行问卷调查,并整理出相关的数据,可以发现自主创业少的现象。从狭隘的角度上分析,“子承父业”对于大的民营企业的部分学生还是适用的。家里有规模民营企业的毕业生中,有82%的毕业后选择回自己的家族企业就业。这样的民营企业毕竟有一定规模,经营模式已相对稳定。但是也有一部分学生会在机关事业单位就职,那么这些企业接班人问题就很棘手,企业家们在挑选接班人方面会出现一些问题,如果选家族以外的人,那么“信任”等问题凸显出来。而对于普通占绝大部分的个体经营户和家庭工作坊家庭,只有0.5%的会继承父业。如父母可能开了一家杂货店,他们的子女接受了十几年的教育而所学是的外语专业,那么一般他们不再愿意接班,否则所学专业就无用武之地。再经过十年,他们父辈自主创立的事业会面临衰退及萎缩。如果对占有创业优势的温州籍学生进行创业教育,改变传统的就业观,鼓励他们开創与专业相关的并具有一定竞争力的事业,那么温州原有的经济模式将得以继续并创新,整个温州的区域经济将不断发展,人民的财富将越积越多。这种发展模式可以对其他省市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带动周边城市的发展,整个中国的经济也将日新月异。
三、如何提高温州籍毕业生创业率的方案
第一,浙江省相关职能部门应该加大对大学生创业资金投入力度,降低毕业生创业的风险。第二,不仅要对学生加强创业教育,树立典范,还要改变父母传统的就业观念。第三,社会媒体应该多宣传大学生自主创业成功的案例,增强学生创业的自信心。第四,对温州籍毕业生进行集中培训,发挥他们所拥有的优势。许多学生在大家期间已开始创业,而且取得良好的成效,像这样的学生,学校应该给予支持与奖励,发挥示范作用,影响身边学生创业。
希望独立学院培养出的应用型人才与温州精神相结合的温州籍学生,继承父辈的创业精神,开创一片新天地,使他们以“温州人精神”影响更多的学生,使创业就业的队伍日益壮大,解决目前社会上出现就业难的问题。高校的社会功能中最为首要和根本的就是培养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实施大学生创业教育,培养创办企业所需具备的创业知识、技能和精神,为社会源源不断地培育和输送高素质的潜在创业主体,有利于提高整个社会建设主体的素质和层次。
参考文献:
[1]郭万牛,伏永样,乔旭.独立学院创业型人才的培养[J].学海,2005(6).
[2]赵中岳.独立学院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6).
[3]曾平生,杨秀宁.独立学院大学生创业教育探析[J].教育与职业,第15期.
[4]蒋兆峰,凌启东。民营家族企业选取接班人问题研究[J].企业管理.
[5]胡日.温州经济模式下创业教育的实践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4).
[6]谢志远,王丹婵,夏春雨,等.浙商精神与大学生创业教育[M].沈阳教育出版社,2008.
[7]周少华,方汇瑛.探究温州经济的文化基因[N].浙江日报,2002-2-5(9).
[8]夏春雨.“温州模式”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启示[J].中国地质教育,2010(3).
[9]Dafna Schwartz;Ayala Malach-Pines.“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for students:how should universities prepare for the challenge of teaching entrepreneurship?”.2009(3).
[10]Messerschmitt,D.G;Stuck,B.“effective communication:the what ,why,and how of enterpreneruship.IEEE Signal Processing Magazine.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