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最根本的是要靠科技的力量,最关键的是要大幅度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要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摆在“十二五”发展的突出位置。
而落实中央的战略部署,根据中国的国情实现由大到强的转变,实现持续发展的经济发展模式?,则需要强化两个意识,营造一个社会氛围,建立一个体系。
第一个意识是要强调大规模地把科学技术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我们有很多科技成果,可以说在世界上是非常突出的,但在转化能力方面,相对来讲是比较薄弱的。这就需要我们加强这种意识,不是一点的转化,只有大规模地转化才能真正实现创新发展。
还有一个问题要明确,技术创新本身不是科技活动,而是经济活动,是经济活动如何利用技术成果变成生产力、变成市场竞争优势、变成利润。以前这个问题常常被忽视,这也造成了科技成果转化以及我们在组织上、管理上存在着非常大的问题。
我们要建设创新国家,创新国家的标准是什么?
创新国家的标志是有不断的创新的思维、思路涌现出来,新思想、新知识、新发现、新发明不断涌现,新的技术、新的产品、新的工艺也不断地演变,各种社会的生产、科研方式不断演变。
但更重要的是,要不断地把这些演变出来的创新要素,通过一大批企业,在市场竞争的环境中,把它变成经济发展的内生要素,变成实际生产力。所以在技术创新活动中,必须以企业为主体。
第二个意识是,我们一定要强化经济技术创新主体意识,要清楚技术创新是一个经济活动,是通过科学技术的支撑、通过科学技术的应用做大做强的经济活动,获得市场优势,获得产业竞争力的经济活动,这一点必须要明确。
如果没有一大批企业走上自主创新发展的道路,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就是一句空话。只有企业走上了技术创新发展道路,这个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才能最终得以实现。
从中国的现实来看,我们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相对来讲比较薄弱,这里有历史原因,过去我们主要是靠计划经济的安排,而不是主动行为。所以企业本身也缺乏长期的技术积累,缺乏长期必要的技术创新和技术积累所需要的经济能力。虽然这两年发展很快,但是整体来看还不够。
要实现技术创新整个过程的完成,必须要推动产学研的密切合作。技术创新成果的大规模转化,本身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多方的合作。
只有从微观层面上,企业家有宽广的胸怀和远见,研究机构、大学、社会各种技术要素有合作的意识,才能形成合作的基础。同样,在政府部门中,要加强协调、加强合作,才能真正把中央的要求聚焦到全社会的战略主体这样的思路上来,增强战略合作的竞争力。
再有一点是建立一个体系,这个体系就是国家创新体系。在“十二五”规划建议中,中央明确提出,要加快技术创新体系的步伐,同时也明确提出要加快知识和技术创新工程,加快技术创新体系建设。
在最近中央发布的关于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文件中,也明确提出了要结合建设创新工程的推进。
为此,科技部、财政部、教育部等八个部委在中央的部署安排下,2009年已经启动了国家技术创新工程,主要是为了解决资源分散、政策分散,不能形成合力的问题。
我们正在联合相关部门制定“十二五”的创新工程的规划和方案,要通过国家技术创新工程来加快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凝聚社会的各种技术创新要素,来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的战略调整提供重要的保障。
(本文系作者在本刊主办的第十届中国经济论坛上的发言摘录,标题为编者所加)
而落实中央的战略部署,根据中国的国情实现由大到强的转变,实现持续发展的经济发展模式?,则需要强化两个意识,营造一个社会氛围,建立一个体系。
第一个意识是要强调大规模地把科学技术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我们有很多科技成果,可以说在世界上是非常突出的,但在转化能力方面,相对来讲是比较薄弱的。这就需要我们加强这种意识,不是一点的转化,只有大规模地转化才能真正实现创新发展。
还有一个问题要明确,技术创新本身不是科技活动,而是经济活动,是经济活动如何利用技术成果变成生产力、变成市场竞争优势、变成利润。以前这个问题常常被忽视,这也造成了科技成果转化以及我们在组织上、管理上存在着非常大的问题。
我们要建设创新国家,创新国家的标准是什么?
创新国家的标志是有不断的创新的思维、思路涌现出来,新思想、新知识、新发现、新发明不断涌现,新的技术、新的产品、新的工艺也不断地演变,各种社会的生产、科研方式不断演变。
但更重要的是,要不断地把这些演变出来的创新要素,通过一大批企业,在市场竞争的环境中,把它变成经济发展的内生要素,变成实际生产力。所以在技术创新活动中,必须以企业为主体。
第二个意识是,我们一定要强化经济技术创新主体意识,要清楚技术创新是一个经济活动,是通过科学技术的支撑、通过科学技术的应用做大做强的经济活动,获得市场优势,获得产业竞争力的经济活动,这一点必须要明确。
如果没有一大批企业走上自主创新发展的道路,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就是一句空话。只有企业走上了技术创新发展道路,这个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才能最终得以实现。
从中国的现实来看,我们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相对来讲比较薄弱,这里有历史原因,过去我们主要是靠计划经济的安排,而不是主动行为。所以企业本身也缺乏长期的技术积累,缺乏长期必要的技术创新和技术积累所需要的经济能力。虽然这两年发展很快,但是整体来看还不够。
要实现技术创新整个过程的完成,必须要推动产学研的密切合作。技术创新成果的大规模转化,本身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多方的合作。
只有从微观层面上,企业家有宽广的胸怀和远见,研究机构、大学、社会各种技术要素有合作的意识,才能形成合作的基础。同样,在政府部门中,要加强协调、加强合作,才能真正把中央的要求聚焦到全社会的战略主体这样的思路上来,增强战略合作的竞争力。
再有一点是建立一个体系,这个体系就是国家创新体系。在“十二五”规划建议中,中央明确提出,要加快技术创新体系的步伐,同时也明确提出要加快知识和技术创新工程,加快技术创新体系建设。
在最近中央发布的关于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文件中,也明确提出了要结合建设创新工程的推进。
为此,科技部、财政部、教育部等八个部委在中央的部署安排下,2009年已经启动了国家技术创新工程,主要是为了解决资源分散、政策分散,不能形成合力的问题。
我们正在联合相关部门制定“十二五”的创新工程的规划和方案,要通过国家技术创新工程来加快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凝聚社会的各种技术创新要素,来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的战略调整提供重要的保障。
(本文系作者在本刊主办的第十届中国经济论坛上的发言摘录,标题为编者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