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智能仪器技术课程涉及多门前导课程知识,综合性和实践性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易产生畏难厌学情绪。项目驱动教学法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完成一个完整的工作项目而进行学习的教学方法。它改变了被动的教学模式,创造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将其运用到智能仪器技术课程的教学中,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本文根据教学实践,总结了项目驱动教学法应用于智能仪器技术课程的具体实施步骤,及教学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关键词]智能仪器 项目驱动 项目设计
引言
智能仪器是含有微型计算机或者微型处理器的测量仪器,拥有对数据的存储、运算、逻辑判断及自动化操作等功能。智能仪器凭借其体积小、功能强、功耗低等优势,迅速地在家用电器、科研单位和工业企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人工智能应用的推动下,智能仪器必将有更大的进展。因此,学习智能仪器的工作原理、掌握其主要技术和设计方法是十分重要的。智能仪器技术课程是测控仪器与技术专业本科生重要的一门专业课,全国许多高校仪器仪表类专业开设的主干课之一。智能仪器技术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存在如下难度:①本课程内容涉及“电子、传感器、信号处理、计算机软硬件”等多门前导课程知识和技术,学生掌握程度和兴趣趋向差异很大;②课程体系逻辑性和系统性不强,而灵活性高,相关领域新技术引入快。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协作学习、自主学习才能很好的达到教学目标。项目驱动教学法正是引导学生团结协作,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的一个比较成功的教学方法,在智能仪器技术课程的教学中被引入后,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项目驱动教学法的内容和特点[1]
项目驱动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個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内容设计为一个完整的项目,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以小组协作方式制订计划,团结协作完成整个项目,从而达到学习知识,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在项目教学中,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人人参与的创造实践活动,注重的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完成项目的过程。学生在项目实践过程中,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体验创新的艰辛与乐趣,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
项目驱动教学法最显著的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被动的教学模式,创造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具体表现在:①开放性。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可以自由探索完成项目的各种方式、方法。②综合性。项目的内容应比较综合和完整,学生完成项目需要运用多个学科的专业知识,更需要学生具有相应的多方面的能力,因此,项目驱动教学法对学习的培养是多方面的,甚至包括学习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③实践性。项目设计注重社会需求,因此,项目驱动教学法的内容更具有实用性。
二、项目驱动教学法的实施步骤
项目教学的流程为[2]:
图1:项目驱动教学法的教学流程
三、项目驱动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实施
(一)项目的确定
选择的项目的好坏、难易、是否能突出所学知识等几个问题是项目驱动教学过程的关键。要选择一个适合本课程教学目标的项目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①授课对象的层次。针对本校学生基础知识薄弱、学习较被动的特点,在设计项目时不宜太难,太难会打消他们继续学习的积极性[3]。因此,在项目设计时尽量选择使用比较常见的传感器、显示器等元器件来实现。如温湿度控制器这个项目,选用DHT11温湿度传感器,其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在书本上、网络上介绍的比较多,学生很容易查到,自学门坎低,有利于学生开展自主学习。
②授课的内容。智能仪器技术课程在讲述智能仪器工作原理的基础上,介绍智能化仪器的设计方法,主要内容有智能仪器的输入输出通道、外设及其控制技术、通信接口、典型功能及数据处理技术、抗干扰措施、软件设计方法[4]。在进行项目设计时需综合考虑项目的统筹设置、项目间的联系和层次递进[5]。如每个项目都包含硬件电路设计和软件设计的内容,而针对输入输出通道的设计,先开展一个开关量输入输出的项目,再进行一个模拟量输入输出的项目,通过这种先易后难的设计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逐步掌握智能仪器信号输入信道的设计要点。
③授课的目标。智能仪器技术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建立仪器整机系统的概念,掌握智能仪器软硬件相结合的基本工作原理、主要技术和设计方法,结合实际仪器项目开展系统设计。着力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与技术开展综合设计和创新实践的能力。增强学生灵活性和创新意识。”因此,项目的设计要具有综合性,既要与书本的知识紧密结合,又要能够充分体现现实中的应用情况,还要有一定的创新空间,让学生既能运用学过的知识,又可以创造发挥。
基于以上三点考虑,在智能仪器技术课程中从易到难共设置了如表1所示5个教学项目,每个项目逐渐增加新的知识点,使学生在项目的实施中逐渐掌握教学内容。
表1:智能仪器技术课程教学项目设置
(二)项目的实施
项目教学实施方案分为确定项目任务、项目实施、项目验收及综合评价3个过程。
1.确定项目任务
首先进行项目分组,每个项目都涉及到硬件电路设计、电路搭建和调试、软件程序设计、项目报告编写四方面内容,据此将学生分成4人一组,每人负责一个内容。然后教师将所提供的项目的任务、目标及相关知识点进行讲解和分析,让小组根据他们的知识结构和能力进行选题。项目确定后,根据项目的不同部分和要实现的功能,进行小组讨论,自行进行任务分工,查阅相关数据,提出合理可行的设计方案。
2.项目实施 下面以“光电脉搏测量仪”为例说明项目教学的实施过程。
1)项目描述:
(1)项目概况:通过检测透过手指的光强间接测量人体的脉搏信号并显示。
(2)项目的难点:本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们会遇到的难点问题有:①消除环境光对脉搏传感器测量的影响。光敏器件接收到的光信号不仅包含脉搏信息的透射光的信号,而且包含测量环境下的背景光信号,即环境光和在测量过程中引起的二次反射光,只有消除背景光的干扰,才能获得准确的脉搏数,如何消除背景光,是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难点之一。②微弱信号的处理。通过光电转换得到的包含脉搏信息的电信号一般比较微弱,极易受到环境噪声和肢体运动的干扰,需对采集到的这个微弱信号进行放大、整形。③软件的编制,要求学生对单片机非常熟悉。
2)教学目标:要求学生根據学过的传感器、单片机、信号处理等知识,设计合理的信号采集电路、放大整形电路和单片机处理单路,实现脉搏的测量和显示。具体包括设计出合理较合理的脉搏测量电路;能正确利用面包板及相应芯片完成硬件电路的搭接、调试;能编写程序使系统工作起来;能够撰写设计报告。
3)实施步骤:
(1)系统需求分析、确定设计任务。在本阶段,教师指导学生从实际出发,分析光电脉搏测量仪应达到的性能和功能要求,如在性能上,测量精度达到±2/min,显示精度为±1;在功能上,系统具有①测量功能,能准确测量人体脉搏信号;②显示功能,测量的脉搏能正确显示;③存储功能,被检测人的基本信息和测量结果能存储下来;④通信功能,测量结果能远程传送至计算机终端,以实现对采集的数据的及时存储和分析;⑤上位机软件实现,用合适的工具开发上位机软件,以对采集的脉搏信息进行接收、存储、显示和处理等。
(2)拟定总体设计方案。根据系统的性能和功能要求,确定光电脉搏测量仪的硬件结构图,如图2所示。并确定关键组成部分,如微处理器、传感器等的具体型号。
图2:光电脉搏测量仪结构框图
(3)硬件电路的设计与调试。确定本项目的硬件结构后,再分模块设计出具体的电路接线图。这是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一个难点。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依据微处理器原理、模拟及数字电路原理、测量、控制电路的原理,所用元器件的功能、性能指针绘制详细的电路接线图并进行参数计算。
项目组设计出的电路接线图,经教师认可,即可由接线图列出所需元器件清单,根据接线图进行硬件电路的搭接与调试。硬件电路的调试过程是考验学生动手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这个过程不但要用到开发系统,还要用到一些测试仪器,如万用表、示波器等。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熟练掌握一些测试方法和技巧,为他们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4)软件设计。在软件设计思路上,教师引导学生学会模块化设计,即根据项目中软件承担的任务,掌握硬件中各I/0信道与外界的联系,设计合理的软件结构。本项目中,系统初始化之后, 进行定时器中断、外部中断、显示等工作,主程序流程图如图3所示。因此,可将任务分解成初始化、定时器中断、外部中断计数、液晶显示四个相对独立的子任务由项目组成员分担完成。这是整个项目的另一重点,同时也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过程。
图3:光电脉搏测量仪主程序流程图
(5)仪器联调与性能测试。软硬件设计时对各个硬件电路和软件模块进行了初步调试,还必须进行硬件和软件联调,以检验设计是否到达目标。在调试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分析、模拟仪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的各种情况,对仪器的所有功能进行反复操作,增强学生的观察力、感知力,培养悟性和洞察力。当程序运行出现问题时,教师及时引导学生分析问题,修正错误。例如,某些学生对外部中断的工作过程一知半解,在程序设计中缺少对数值处理的指令,因而程序运行时,发现不能按控制要求实现工作。这时教师不直接给出答案,而是让学生自己去思索,不断调试运行,主动分析、发现错误,经分析、修正,直至运行成功。在反复的运行调试实践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
(6)编写仪器文件。在完成仪器的研制后,还必须完成设计文档的编写。内容包括:①设计任务和仪器功能及性能指针说明;②设计方案的论证、性能测定和现场使用报告;③使用操作说明;④硬件数据,包括硬件结构框图、电路原理图、元器件布置图和接线图等;⑤软件数据,包括程序总框图、各模块框图、程序列表等[6]。
3.项目的评估总结
项目的评估总结是项目驱动教学法的重要环节。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先由学生对出现的问题和工作的结果进行自我评估,再有教师进行评估总结,指出问题的所在及解决的方法,总结比较各组的特点,引导他们学习别人的长处来改进和提高自己的能力,使学生的各种能力在评估中得到提高。
(三)教学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所有的项目,教师要先期实施完成过。这样,一方面对项目有个全面的了解,便于更好地指导学生;另一方面当项目提出的时候就能拿出明确而具体的成果展示,使学生有明确的目标和感性认知过程,知道实施该项目要解决哪些问题,关键在哪里。
2.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教师不要直接给学生提供答案,而是要求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和学习,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当他们通过努力最终成功时,自信心和创造力得到提高,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在实践中潜移默化地发展。
3.发挥好教师的引导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进展,在学生遇到问题时,及时进行指导,帮助解决难题,以使学生保持对项目的兴趣和积极参与的热情;在学生学习不够主动时,给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去探究;在学生完成基本项目后,调动学生的创作欲望,进一步完善项目创作;在项目完成后及时做好评价工作。
四、结束语
项目驱动教学法改变了传统的被动的教学模式,不再是简单的让学生按照教师的安排和讲授去得到一个结果,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去寻找得到这个结果的途径,最终得到这个结果,并进行展示和自我评价,学习的重点在学习过程而非学习结果,他们在这个过程中锻炼各种能力。近些年的教学实践证明,项目驱动教学法激发了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智能仪器技术课程的教学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孙绍荣:高等教育方法概论,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
[2]杨结群:浅谈项目驱动教学法在电子技术基础课的应用,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年,第18期。
[3]王荣娟:浅谈项目教学法在电子技术基础课教学中的应用,知识经济,2012年,19期
[4]王祁:智能仪器设计基础,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年。
[5]贡雪梅:项目驱动教学法在单片机原理课程设计中的应用,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年,第7期。
[6]周亦武:智能仪表原理与应用技术,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年。
(作者单位: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上海)
[关键词]智能仪器 项目驱动 项目设计
引言
智能仪器是含有微型计算机或者微型处理器的测量仪器,拥有对数据的存储、运算、逻辑判断及自动化操作等功能。智能仪器凭借其体积小、功能强、功耗低等优势,迅速地在家用电器、科研单位和工业企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人工智能应用的推动下,智能仪器必将有更大的进展。因此,学习智能仪器的工作原理、掌握其主要技术和设计方法是十分重要的。智能仪器技术课程是测控仪器与技术专业本科生重要的一门专业课,全国许多高校仪器仪表类专业开设的主干课之一。智能仪器技术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存在如下难度:①本课程内容涉及“电子、传感器、信号处理、计算机软硬件”等多门前导课程知识和技术,学生掌握程度和兴趣趋向差异很大;②课程体系逻辑性和系统性不强,而灵活性高,相关领域新技术引入快。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协作学习、自主学习才能很好的达到教学目标。项目驱动教学法正是引导学生团结协作,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的一个比较成功的教学方法,在智能仪器技术课程的教学中被引入后,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项目驱动教学法的内容和特点[1]
项目驱动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個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内容设计为一个完整的项目,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以小组协作方式制订计划,团结协作完成整个项目,从而达到学习知识,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在项目教学中,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人人参与的创造实践活动,注重的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完成项目的过程。学生在项目实践过程中,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体验创新的艰辛与乐趣,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
项目驱动教学法最显著的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被动的教学模式,创造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具体表现在:①开放性。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可以自由探索完成项目的各种方式、方法。②综合性。项目的内容应比较综合和完整,学生完成项目需要运用多个学科的专业知识,更需要学生具有相应的多方面的能力,因此,项目驱动教学法对学习的培养是多方面的,甚至包括学习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③实践性。项目设计注重社会需求,因此,项目驱动教学法的内容更具有实用性。
二、项目驱动教学法的实施步骤
项目教学的流程为[2]:
图1:项目驱动教学法的教学流程
三、项目驱动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实施
(一)项目的确定
选择的项目的好坏、难易、是否能突出所学知识等几个问题是项目驱动教学过程的关键。要选择一个适合本课程教学目标的项目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①授课对象的层次。针对本校学生基础知识薄弱、学习较被动的特点,在设计项目时不宜太难,太难会打消他们继续学习的积极性[3]。因此,在项目设计时尽量选择使用比较常见的传感器、显示器等元器件来实现。如温湿度控制器这个项目,选用DHT11温湿度传感器,其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在书本上、网络上介绍的比较多,学生很容易查到,自学门坎低,有利于学生开展自主学习。
②授课的内容。智能仪器技术课程在讲述智能仪器工作原理的基础上,介绍智能化仪器的设计方法,主要内容有智能仪器的输入输出通道、外设及其控制技术、通信接口、典型功能及数据处理技术、抗干扰措施、软件设计方法[4]。在进行项目设计时需综合考虑项目的统筹设置、项目间的联系和层次递进[5]。如每个项目都包含硬件电路设计和软件设计的内容,而针对输入输出通道的设计,先开展一个开关量输入输出的项目,再进行一个模拟量输入输出的项目,通过这种先易后难的设计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逐步掌握智能仪器信号输入信道的设计要点。
③授课的目标。智能仪器技术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建立仪器整机系统的概念,掌握智能仪器软硬件相结合的基本工作原理、主要技术和设计方法,结合实际仪器项目开展系统设计。着力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与技术开展综合设计和创新实践的能力。增强学生灵活性和创新意识。”因此,项目的设计要具有综合性,既要与书本的知识紧密结合,又要能够充分体现现实中的应用情况,还要有一定的创新空间,让学生既能运用学过的知识,又可以创造发挥。
基于以上三点考虑,在智能仪器技术课程中从易到难共设置了如表1所示5个教学项目,每个项目逐渐增加新的知识点,使学生在项目的实施中逐渐掌握教学内容。
表1:智能仪器技术课程教学项目设置
(二)项目的实施
项目教学实施方案分为确定项目任务、项目实施、项目验收及综合评价3个过程。
1.确定项目任务
首先进行项目分组,每个项目都涉及到硬件电路设计、电路搭建和调试、软件程序设计、项目报告编写四方面内容,据此将学生分成4人一组,每人负责一个内容。然后教师将所提供的项目的任务、目标及相关知识点进行讲解和分析,让小组根据他们的知识结构和能力进行选题。项目确定后,根据项目的不同部分和要实现的功能,进行小组讨论,自行进行任务分工,查阅相关数据,提出合理可行的设计方案。
2.项目实施 下面以“光电脉搏测量仪”为例说明项目教学的实施过程。
1)项目描述:
(1)项目概况:通过检测透过手指的光强间接测量人体的脉搏信号并显示。
(2)项目的难点:本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们会遇到的难点问题有:①消除环境光对脉搏传感器测量的影响。光敏器件接收到的光信号不仅包含脉搏信息的透射光的信号,而且包含测量环境下的背景光信号,即环境光和在测量过程中引起的二次反射光,只有消除背景光的干扰,才能获得准确的脉搏数,如何消除背景光,是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难点之一。②微弱信号的处理。通过光电转换得到的包含脉搏信息的电信号一般比较微弱,极易受到环境噪声和肢体运动的干扰,需对采集到的这个微弱信号进行放大、整形。③软件的编制,要求学生对单片机非常熟悉。
2)教学目标:要求学生根據学过的传感器、单片机、信号处理等知识,设计合理的信号采集电路、放大整形电路和单片机处理单路,实现脉搏的测量和显示。具体包括设计出合理较合理的脉搏测量电路;能正确利用面包板及相应芯片完成硬件电路的搭接、调试;能编写程序使系统工作起来;能够撰写设计报告。
3)实施步骤:
(1)系统需求分析、确定设计任务。在本阶段,教师指导学生从实际出发,分析光电脉搏测量仪应达到的性能和功能要求,如在性能上,测量精度达到±2/min,显示精度为±1;在功能上,系统具有①测量功能,能准确测量人体脉搏信号;②显示功能,测量的脉搏能正确显示;③存储功能,被检测人的基本信息和测量结果能存储下来;④通信功能,测量结果能远程传送至计算机终端,以实现对采集的数据的及时存储和分析;⑤上位机软件实现,用合适的工具开发上位机软件,以对采集的脉搏信息进行接收、存储、显示和处理等。
(2)拟定总体设计方案。根据系统的性能和功能要求,确定光电脉搏测量仪的硬件结构图,如图2所示。并确定关键组成部分,如微处理器、传感器等的具体型号。
图2:光电脉搏测量仪结构框图
(3)硬件电路的设计与调试。确定本项目的硬件结构后,再分模块设计出具体的电路接线图。这是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一个难点。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依据微处理器原理、模拟及数字电路原理、测量、控制电路的原理,所用元器件的功能、性能指针绘制详细的电路接线图并进行参数计算。
项目组设计出的电路接线图,经教师认可,即可由接线图列出所需元器件清单,根据接线图进行硬件电路的搭接与调试。硬件电路的调试过程是考验学生动手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这个过程不但要用到开发系统,还要用到一些测试仪器,如万用表、示波器等。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熟练掌握一些测试方法和技巧,为他们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4)软件设计。在软件设计思路上,教师引导学生学会模块化设计,即根据项目中软件承担的任务,掌握硬件中各I/0信道与外界的联系,设计合理的软件结构。本项目中,系统初始化之后, 进行定时器中断、外部中断、显示等工作,主程序流程图如图3所示。因此,可将任务分解成初始化、定时器中断、外部中断计数、液晶显示四个相对独立的子任务由项目组成员分担完成。这是整个项目的另一重点,同时也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过程。
图3:光电脉搏测量仪主程序流程图
(5)仪器联调与性能测试。软硬件设计时对各个硬件电路和软件模块进行了初步调试,还必须进行硬件和软件联调,以检验设计是否到达目标。在调试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分析、模拟仪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的各种情况,对仪器的所有功能进行反复操作,增强学生的观察力、感知力,培养悟性和洞察力。当程序运行出现问题时,教师及时引导学生分析问题,修正错误。例如,某些学生对外部中断的工作过程一知半解,在程序设计中缺少对数值处理的指令,因而程序运行时,发现不能按控制要求实现工作。这时教师不直接给出答案,而是让学生自己去思索,不断调试运行,主动分析、发现错误,经分析、修正,直至运行成功。在反复的运行调试实践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
(6)编写仪器文件。在完成仪器的研制后,还必须完成设计文档的编写。内容包括:①设计任务和仪器功能及性能指针说明;②设计方案的论证、性能测定和现场使用报告;③使用操作说明;④硬件数据,包括硬件结构框图、电路原理图、元器件布置图和接线图等;⑤软件数据,包括程序总框图、各模块框图、程序列表等[6]。
3.项目的评估总结
项目的评估总结是项目驱动教学法的重要环节。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先由学生对出现的问题和工作的结果进行自我评估,再有教师进行评估总结,指出问题的所在及解决的方法,总结比较各组的特点,引导他们学习别人的长处来改进和提高自己的能力,使学生的各种能力在评估中得到提高。
(三)教学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所有的项目,教师要先期实施完成过。这样,一方面对项目有个全面的了解,便于更好地指导学生;另一方面当项目提出的时候就能拿出明确而具体的成果展示,使学生有明确的目标和感性认知过程,知道实施该项目要解决哪些问题,关键在哪里。
2.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教师不要直接给学生提供答案,而是要求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和学习,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当他们通过努力最终成功时,自信心和创造力得到提高,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在实践中潜移默化地发展。
3.发挥好教师的引导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进展,在学生遇到问题时,及时进行指导,帮助解决难题,以使学生保持对项目的兴趣和积极参与的热情;在学生学习不够主动时,给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去探究;在学生完成基本项目后,调动学生的创作欲望,进一步完善项目创作;在项目完成后及时做好评价工作。
四、结束语
项目驱动教学法改变了传统的被动的教学模式,不再是简单的让学生按照教师的安排和讲授去得到一个结果,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去寻找得到这个结果的途径,最终得到这个结果,并进行展示和自我评价,学习的重点在学习过程而非学习结果,他们在这个过程中锻炼各种能力。近些年的教学实践证明,项目驱动教学法激发了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智能仪器技术课程的教学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孙绍荣:高等教育方法概论,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
[2]杨结群:浅谈项目驱动教学法在电子技术基础课的应用,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年,第18期。
[3]王荣娟:浅谈项目教学法在电子技术基础课教学中的应用,知识经济,2012年,19期
[4]王祁:智能仪器设计基础,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年。
[5]贡雪梅:项目驱动教学法在单片机原理课程设计中的应用,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年,第7期。
[6]周亦武:智能仪表原理与应用技术,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年。
(作者单位: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