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对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循环教学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和思考,探讨了其内涵和特色及如何时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全面理解等问题,以促进高职教育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 循环教学 实训 双师型
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具体来说,高等职业教育应该是以培养技师、高级技师为目标,是技术型人才与技能型人才,他们主要依赖操作技能来完成任务。基础理论、经验和专业知识含在技术应用当中,他们不仅掌握了与本专业相适应的基本知识、理论和技能,还掌握了相应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工艺,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以培养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为己任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又与普通教育、普通高等教育有根本性的区别,符合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规律是高职教育成功的关键,也将彻底改变目前高等职业教育的毕业生名不符、技不实的被动局面。
一、循环教学模式
循环教学模式基本原则是以技术能力及技能能力训练和培养为中心,实现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而高职教育生源的主要来源是普通高中、职业高中、中专技校毕业生,当然,根据高职教育的发展要求,科学技术的发展将促进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在职工作人员的终身教育,他们是未来高职教育的生力军。针对高职教育的特点和培养目标,新生开始接受的学习是接触实践、融入社会,参加技能的实践、实训,甚至是就业式的、顶岗式的劳动磨练。磨刀不误砍柴功,要成大器,成大志,成为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磨练是必需的,是让学生理解专业知识结构和作用,明确学习目标,提高学生求知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亦是培养学生责任感、敬业精神和团结协作精神的最佳形式。为什么高职的新生要先实践、先劳动,这是由我国的客观实际决定的;
①社会因素
我国13亿人口之中有约九亿是农业人口,农村学生接触工业、科学技术和经济领域的机会不多。客观上造成农村学生脱离实践环节的锻炼。城市学生独生子女居多,是家里的小皇帝、掌上明珠,家长主观上望子成龙成风,存在“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观念,不愿意送子女接受实践活动,特别是去工业领域从事企业生产劳动,更多的是给孩子去旅游提高见识,或业余爱好的学习班,把这些当作是社会接触和实践。习以为常的、按部就班的文化学习,淡淡化了对实践技能的认识和理解,而学习要从认识开始,没有尝过梨子,又怎能真正知道梨子的滋味!要掌握技能,必需先对技能实践环节进行深入的认识和实践,体会其奥妙和特点,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
②人文因素
中国的文化背境是重文轻理、重金领银领轻蓝领灰领、重投机取巧轻实干,“之者也”研究很透彻有之,螺丝钉做得顶瓜瓜、高品质则少如鳞角,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是古代读书人=的理念,从文到文,从理论到理论,而实践技能应用在中国是弱势,古老的教育理念还深深地影响我们的炎黄子孙,同时,缺乏实干精神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弊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更何况是希望培养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必须要创新人文环境。
③教育体制
我国应试教育的教育体制使得升学教学成为学校甚至全社会的主题,实践技能的培养成为纸上谈兵,九年制的义务教育加上三年的高级中学的教育,属于基础教育和文化教育范畴,学生除了学习基本科学文化知识,树立人生观和世界观之外,就是应酬升学考试,学生长期脱离社会实践和缺乏劳动的锻炼,文化理论知识对现实的作用和价值也毫无体现和认知,只知道单一的学习目的是升学,单纯的目的性和学习动机,满足不了众人的愿望,因此,失去了学习的兴趣,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首先是弥补学生对实践的认识、提高学生对专业的认同,激发学习欲望,明确学习目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样,学生才有学习技能的求知欲和掌握技能的可能性。
高等职业教育技术理论要适用,目前大部分高等职业教育的理论教育部分过于理论化,是普通教育的复制或延伸。要作根本性的、结构性的、彻底性的改革,以至于达到部份废除的程度,否则无法得到根本性的改变。理论教育要强调实用和适用,同时要有针对性。高职课程必须面向实际,让学生获得从事某类职业或行业所需的实际知识技能,决不能照套普通高校的办学模式。理论知识要学以致用,要立竿见影地指导实践,这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理论课的指针。
④循环教学模式
循环教学模式分三级实施技术理论和技能能力的提升,即初、中、高三级,最终培养出的学生是技术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要有本行业技师或高级技师的水准。根据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实践经验和技能能力,结合实操训练环境和教学计划,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进行从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的循环教学。因材施教,普通高中毕业生理论知识强些、全面些,则重点培养其成为技术能力略胜一筹的应用技术型人才,而职中和技校毕业生技能功底厚些、手巧些,则往技能能力拔尖、优秀的技能型人才方向去培养,两者相得益彰,相辅相成。职中和技校毕业的学生在学校期间,根据教学计划和培养目标,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操经验和技能能力,这就需要提高他们的专业技术理论水平即适用的理论,他们进入高职院校,首先要学习适用理论A1,然后才参加技能实训B2;而在职中和技校毕业的学生在学习适用的理论的时候,普通高中毕业生则安排去参加技能实践环节B1的锻炼,然后才参加适用理论A2的学习。职中和技校的学生学习顺序是:适用理论A1——技能实训B2——适用理论A2——技能实训B3——案例分析A3——再到技能实训B4。普通高中的学生学习顺序是:技能实训B1——适用理论A2——技能实训B2——适用理论(案例分析)A3——再到技能实训B3——适用理论(毕业设计)A4。技能实训B1的学生实训岗位由技能实训B2的学生来接替。如此交替适用理论和技能实训的教学,级别循环递进的循环教学模式。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属于技术型人才与技能型人才,主要是依赖操作技能来完成任务。高职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更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毕业时不仅要拿到毕业证书,还要有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因此高职院校的实训投入要比一般高校要大,如要建一个高水平的实训基地往往需投资几百万甚至上千万元。一个焊接工一年的操作练习费就要3000多元。这样的培养费用对于一般高等职业学校来说很难承担,目前技工人才里最缺的当属数控机床操作工。然而,一台数控机床最便宜的也得几十万元,先进一点的一般在百万元左右。同时,数控机床的操作练习费要比焊接工操作练习费高许多。资金、成本、效益是高职教育实施技能培养难度大的主要原因,循环教学模式是采用适用理论和技能实训同步 进行教学,因此,可以更有效、更合理地利用教学资源,节约设备的投入和教学成本,也便于开展产学研联合办学和促进高职教育产业集团化的发展。
二、循环教学模式的特色
循环教学模式具有如F特色:
1、有利用于提高技能培训设备的使用效率,降低实训成本。
2、教学规律和实训计划符合生产、建设、管理、服务单位的运营规律和岗位技术要求。
3、结合我国的教育国情和现况。有针对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明确学习目标和学习动因。
4、有利用于改变目前高等职业教育的毕业生,名不符,技不实的被动局面。据统计,有34.7%的学生认为在学校学不到有用的技能和专业知识。
5、有利用于结合普通高中、职业高中、中专技校毕业生自身特点和知识结构,实施因材施教。
6、循环教学模式有利用于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实现“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
7、有利用于高职教育实施指导性教育的开展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8、在教学过程中,容易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教与学的教学互动,形成赶帮超、传帮带的良性教育氛围。
9、有利用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教学内容的更新更快,更能反映科学技术和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发展客观现实。
10、循环教学模式是符合人们循序渐进掌握知识的客观规律性。更是认识规律的具体表现,实践——理论——再实践再到理论,再用理论指导实践,实现质的飞跃和创新。
三、结语
21世纪是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世纪,经济领域竞争的焦点与其说是产品,不如说是产品背后的人力支撑。名牌产品的背后是质量的依托、核心技术的掌握和自有知识产权的拥有,而质量的背后则是掌握先进生产工艺的高等职业技术专门人才的支撑。一切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人才素质的竞争。中国要在“入世”后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且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拥有大量的实践应用型高级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这也符合当前就业的结构性矛盾的社会现实,一方面,有人没事干,一些普通管理岗位、文职岗位、非技术性岗位应征者严重供大于求;而另一方面,有事没人干,许多技术性岗位、技能型岗位招不到人,大量“灰领”型的新职业新岗位严重缺人。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名符其实地、切合实际地进行改革,创新高等职业教育。同时,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终身教育理念逐步深入人心,将职业教育体系中职前与职后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创造一个终身教育的完整连续统一体已成为世界性趋势。我的循环教学模式只是抛砖引玉,希望能为早日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改善我国人才结构起点作用。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 循环教学 实训 双师型
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具体来说,高等职业教育应该是以培养技师、高级技师为目标,是技术型人才与技能型人才,他们主要依赖操作技能来完成任务。基础理论、经验和专业知识含在技术应用当中,他们不仅掌握了与本专业相适应的基本知识、理论和技能,还掌握了相应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工艺,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以培养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为己任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又与普通教育、普通高等教育有根本性的区别,符合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规律是高职教育成功的关键,也将彻底改变目前高等职业教育的毕业生名不符、技不实的被动局面。
一、循环教学模式
循环教学模式基本原则是以技术能力及技能能力训练和培养为中心,实现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而高职教育生源的主要来源是普通高中、职业高中、中专技校毕业生,当然,根据高职教育的发展要求,科学技术的发展将促进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在职工作人员的终身教育,他们是未来高职教育的生力军。针对高职教育的特点和培养目标,新生开始接受的学习是接触实践、融入社会,参加技能的实践、实训,甚至是就业式的、顶岗式的劳动磨练。磨刀不误砍柴功,要成大器,成大志,成为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磨练是必需的,是让学生理解专业知识结构和作用,明确学习目标,提高学生求知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亦是培养学生责任感、敬业精神和团结协作精神的最佳形式。为什么高职的新生要先实践、先劳动,这是由我国的客观实际决定的;
①社会因素
我国13亿人口之中有约九亿是农业人口,农村学生接触工业、科学技术和经济领域的机会不多。客观上造成农村学生脱离实践环节的锻炼。城市学生独生子女居多,是家里的小皇帝、掌上明珠,家长主观上望子成龙成风,存在“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观念,不愿意送子女接受实践活动,特别是去工业领域从事企业生产劳动,更多的是给孩子去旅游提高见识,或业余爱好的学习班,把这些当作是社会接触和实践。习以为常的、按部就班的文化学习,淡淡化了对实践技能的认识和理解,而学习要从认识开始,没有尝过梨子,又怎能真正知道梨子的滋味!要掌握技能,必需先对技能实践环节进行深入的认识和实践,体会其奥妙和特点,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
②人文因素
中国的文化背境是重文轻理、重金领银领轻蓝领灰领、重投机取巧轻实干,“之者也”研究很透彻有之,螺丝钉做得顶瓜瓜、高品质则少如鳞角,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是古代读书人=的理念,从文到文,从理论到理论,而实践技能应用在中国是弱势,古老的教育理念还深深地影响我们的炎黄子孙,同时,缺乏实干精神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弊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更何况是希望培养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必须要创新人文环境。
③教育体制
我国应试教育的教育体制使得升学教学成为学校甚至全社会的主题,实践技能的培养成为纸上谈兵,九年制的义务教育加上三年的高级中学的教育,属于基础教育和文化教育范畴,学生除了学习基本科学文化知识,树立人生观和世界观之外,就是应酬升学考试,学生长期脱离社会实践和缺乏劳动的锻炼,文化理论知识对现实的作用和价值也毫无体现和认知,只知道单一的学习目的是升学,单纯的目的性和学习动机,满足不了众人的愿望,因此,失去了学习的兴趣,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首先是弥补学生对实践的认识、提高学生对专业的认同,激发学习欲望,明确学习目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样,学生才有学习技能的求知欲和掌握技能的可能性。
高等职业教育技术理论要适用,目前大部分高等职业教育的理论教育部分过于理论化,是普通教育的复制或延伸。要作根本性的、结构性的、彻底性的改革,以至于达到部份废除的程度,否则无法得到根本性的改变。理论教育要强调实用和适用,同时要有针对性。高职课程必须面向实际,让学生获得从事某类职业或行业所需的实际知识技能,决不能照套普通高校的办学模式。理论知识要学以致用,要立竿见影地指导实践,这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理论课的指针。
④循环教学模式
循环教学模式分三级实施技术理论和技能能力的提升,即初、中、高三级,最终培养出的学生是技术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要有本行业技师或高级技师的水准。根据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实践经验和技能能力,结合实操训练环境和教学计划,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进行从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的循环教学。因材施教,普通高中毕业生理论知识强些、全面些,则重点培养其成为技术能力略胜一筹的应用技术型人才,而职中和技校毕业生技能功底厚些、手巧些,则往技能能力拔尖、优秀的技能型人才方向去培养,两者相得益彰,相辅相成。职中和技校毕业的学生在学校期间,根据教学计划和培养目标,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操经验和技能能力,这就需要提高他们的专业技术理论水平即适用的理论,他们进入高职院校,首先要学习适用理论A1,然后才参加技能实训B2;而在职中和技校毕业的学生在学习适用的理论的时候,普通高中毕业生则安排去参加技能实践环节B1的锻炼,然后才参加适用理论A2的学习。职中和技校的学生学习顺序是:适用理论A1——技能实训B2——适用理论A2——技能实训B3——案例分析A3——再到技能实训B4。普通高中的学生学习顺序是:技能实训B1——适用理论A2——技能实训B2——适用理论(案例分析)A3——再到技能实训B3——适用理论(毕业设计)A4。技能实训B1的学生实训岗位由技能实训B2的学生来接替。如此交替适用理论和技能实训的教学,级别循环递进的循环教学模式。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属于技术型人才与技能型人才,主要是依赖操作技能来完成任务。高职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更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毕业时不仅要拿到毕业证书,还要有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因此高职院校的实训投入要比一般高校要大,如要建一个高水平的实训基地往往需投资几百万甚至上千万元。一个焊接工一年的操作练习费就要3000多元。这样的培养费用对于一般高等职业学校来说很难承担,目前技工人才里最缺的当属数控机床操作工。然而,一台数控机床最便宜的也得几十万元,先进一点的一般在百万元左右。同时,数控机床的操作练习费要比焊接工操作练习费高许多。资金、成本、效益是高职教育实施技能培养难度大的主要原因,循环教学模式是采用适用理论和技能实训同步 进行教学,因此,可以更有效、更合理地利用教学资源,节约设备的投入和教学成本,也便于开展产学研联合办学和促进高职教育产业集团化的发展。
二、循环教学模式的特色
循环教学模式具有如F特色:
1、有利用于提高技能培训设备的使用效率,降低实训成本。
2、教学规律和实训计划符合生产、建设、管理、服务单位的运营规律和岗位技术要求。
3、结合我国的教育国情和现况。有针对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明确学习目标和学习动因。
4、有利用于改变目前高等职业教育的毕业生,名不符,技不实的被动局面。据统计,有34.7%的学生认为在学校学不到有用的技能和专业知识。
5、有利用于结合普通高中、职业高中、中专技校毕业生自身特点和知识结构,实施因材施教。
6、循环教学模式有利用于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实现“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
7、有利用于高职教育实施指导性教育的开展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8、在教学过程中,容易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教与学的教学互动,形成赶帮超、传帮带的良性教育氛围。
9、有利用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教学内容的更新更快,更能反映科学技术和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发展客观现实。
10、循环教学模式是符合人们循序渐进掌握知识的客观规律性。更是认识规律的具体表现,实践——理论——再实践再到理论,再用理论指导实践,实现质的飞跃和创新。
三、结语
21世纪是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世纪,经济领域竞争的焦点与其说是产品,不如说是产品背后的人力支撑。名牌产品的背后是质量的依托、核心技术的掌握和自有知识产权的拥有,而质量的背后则是掌握先进生产工艺的高等职业技术专门人才的支撑。一切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人才素质的竞争。中国要在“入世”后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且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拥有大量的实践应用型高级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这也符合当前就业的结构性矛盾的社会现实,一方面,有人没事干,一些普通管理岗位、文职岗位、非技术性岗位应征者严重供大于求;而另一方面,有事没人干,许多技术性岗位、技能型岗位招不到人,大量“灰领”型的新职业新岗位严重缺人。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名符其实地、切合实际地进行改革,创新高等职业教育。同时,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终身教育理念逐步深入人心,将职业教育体系中职前与职后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创造一个终身教育的完整连续统一体已成为世界性趋势。我的循环教学模式只是抛砖引玉,希望能为早日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改善我国人才结构起点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