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透性黏小管成形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初步疗效观察

来源 :中华眼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cceeboss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穿透性黏小管成形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的短期疗效及其安全性。

方法

前瞻性病例系列研究。2015年6月至2018年8月选取22例(24只眼)PACG患者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接受穿透性黏小管成形术治疗(附手术视频),手术在常规Schlemm管成形术后于角巩膜缘床开窗进入前房,使房水可以直接经巩膜瓣下进入Schlemm管断段开口,术中紧密缝合巩膜瓣,术后进行1 d、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随访。手术成功定义为术后眼压≤21 mmHg(1 mmHg=0.133 kPa);使用降眼压药物情况下眼压≤21 mmHg为条件成功,未使用任何降眼压药物眼压≤21 mmHg为完全成功。主要观察的效应指标包括眼压、降眼压药物数量、手术成功率、手术并发症及术后滤过泡状态。统计学分析采用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及秩和检验。

结果

22例(24只眼)PACG患者中4只眼由于Schlemm管未完成360°穿通而改行小梁切除术,最终纳入19例(20只眼)完成穿透性黏小管成形术的患者进行统计分析。男、女比例为11∶8,年龄为(54±7)岁(41~65岁),房角关闭范围为326.3°±46.6°。术前眼压为(38.0±11.9)mmHg,术后第1天、1周、1个月、3个月和6个月的眼压分别为(14.5±11.1)、(16.1±6.0)、(17.7±5.5)、(15.7±5.0)和(15.4±3.7)mmHg,术后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术前抗青光眼用药数量的中位数(范围)为3(2~5)种,术后第1天、1周、1个月、3个月及6个月抗青光眼用药数量分别为0(0~3)种、0(0~2)种、0(0~3)种、0(0~ 2)种、0(0~2)种,术后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术后6个月手术条件成功率和完全成功率分别为95%(19/20)和90%(18/20)。20只PACG患眼中7只患眼(35%)出现手术并发症,包括前房积血3只眼(15%)、浅前房2只眼(10%)、角膜后弹力层脱离1只眼(5%)、滤过内口堵塞1只眼(5%)。眼前段裂隙灯照相和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显示14只眼(70%)未见明显滤过泡。8只眼(40%)在术后3个月内出现一过性高眼压现象。

结论

穿透性黏小管成形术是治疗PACG的安全手术方式,并具有显著的短期降眼压疗效,其长期疗效仍有待进一步观察。(中华眼科杂志,2019,55:448-453)

其他文献
圆锥角膜是易发生于年轻人的以角膜变薄且呈锥形前突为特征的致盲性眼病,发病率约为1/2 000。由于我国目前尚缺乏有关圆锥角膜诊疗工作的共识性意见,而多数医师没有系统掌握圆锥角膜的诊疗方法,故在临床工作中存在一些误区。本文通过阐述圆锥角膜诊疗工作的必要性和原则,指出临床医师应重视并系统了解圆锥角膜的临床诊疗方法,根据病情发展的不同阶段为患者提供最佳而规范的治疗方案,这对患者长期获得更好的视觉质量和生
近年来我国临床已逐步推广使用治疗用绷带镜。为了促进其合理规范应用,中国健康管理协会接触镜安全监控与视觉健康专业委员会在参考相关文献和结合专家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经过多次充分讨论,并汇集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相关专业学组专家的意见,经过反复函审及修改,针对治疗用绷带镜的临床应用,包括其适应证、禁忌证和使用方法,形成专家共识意见,以供临床医师在工作中参考使用。(中华眼科杂志,2019,55:405-412
期刊
目的探讨0.1%他克莫司滴眼液预防高危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5年3至9月北京同仁眼科中心角膜病专科拟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的符合高危角膜移植标准的患者49例(50只眼),按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25例(25只眼),其中女性9例,男性16例,年龄(57.8±14.8)岁。对照组24例(25只眼),其中女性10例,男性14例,平均年龄(45.1±16.2)
期刊
眼部缺血综合征在临床并非少见,但由于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临床特点,极易出现误诊及漏诊,延误治疗,且预后较差。本文报道了2例眼缺血综合征患者,经血管外科、神经内科会诊,并进行颈动脉彩色超声多普勒成像、颈动脉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等检查后,确诊为眼缺血综合征。分别根据患者情况给予药物和手术治疗后均有所好转。(中华眼科杂志,2019,55:454-457)
期刊
目的评价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RGPCL)矫正角膜移植术后不规则散光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12年6月至2016年12月在山东省眼科医院试戴并成功验配了RGPCL的角膜移植术后患者31例(37只眼)。其中男性24例(30只眼),女性7例(7只眼),年龄(31.3±5.8)岁。收集患者原发病、首次配戴RGPCL距离角膜移植的时间,logMAR视力表检查患者的裸眼视力(UCVA)、
目的探讨角膜后弹力层剥除自动角膜刀取材内皮移植术(DSAEK)治疗穿透性角膜移植手术(PKP)后内皮失代偿患者的植片存活情况,并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09年6月至2017年9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中心就诊并接受DSAEK治疗PKP后内皮失代偿的患者51例(51只眼),年龄(43.3±21.0)岁,男性36例,女性15例。收集患者人口学资料、手术方式、并发症、随访时间
目的探讨青少年近视眼患者配戴角膜塑形镜后角膜透明度的变化特点及其原因。方法前瞻性自身对照研究。选择2016年1至8月在青岛眼科医院配戴角膜塑形镜的青少年近视眼患者,取右眼纳入研究。于戴镜前、戴镜后1 d、1周及1、3、6、12个月时对角膜光密度值进行评估,应用Pentacam角膜地形图光学密度软件进行测量,角膜直径范围以角膜中心为圆点分为≤2 mm、>2 mm且≤6 mm、>6 mm且≤10 mm
目的探讨Pentacam角膜地形图Belin分析中综合偏差分析值为可疑的人群角膜生物力学的特性及其意义。方法横断面研究。收集2015年3月至2016年1月于天津市眼科医院屈光手术中心就诊的屈光不正患者206例(325只眼),其中男性110例(213只眼),女性96例(153只眼),年龄(22.68±5.20)岁。将Pentacam角膜地形图Belin分析中综合偏差分析值1.6~3.0者57例(71
角膜内皮移植手术是现代眼科手术史中的重要技术飞跃。目前临床应用最为广泛的角膜后弹力膜剥除自动角膜刀取材内皮移植术(DSAEK)为选择性去除病变的角膜内皮层和后弹力膜,保留患者自身健康的角膜基质层,移植带有健康角膜内皮细胞及少许后基质角膜内皮植片的微创手术方法。本文针对DSAEK的角膜后弹力膜剥除、角膜内皮植片制备、角膜内皮植片植入和植片调位及气泡注入4个环节的基本操作方法进行详细介绍(附手术操作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