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扶持后进社会阶层的政策实践与经验启示

来源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kailvy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印度在建国和立宪过程中,刻意回避了族群问题,但印度少数族群与后进社会阶层交集关系,使其有关少数族群的优惠待遇政策.更多体现为解决社会公平和机会平等的扶持后进社会阶层的公共政策。这些公共政策通过在公共职位、就业、入学等领域的席位保留、比例配额等优惠扶持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包括大多数少数族群的社会后进阶层的发展,但用社会阶层取代族群的“去民族化”与配额制的宪制设计,造成了现实实施中无法越野的制度困境。
其他文献
如同人类乐意幢憬未来一样,人们也非常愿意回望久远的洪荒时代,探究世界与人类的起源。创世神话是人类童年的回忆。追忆人类的童年,自然要研究民族的创世神话。每个民族因自身生存的环境不同,谋生方式不一样,他们各自的创世神话也不尽相同。搜寻各民族的创世神话,研究各民族关于世界与人类起源的不同说法,往往能从中悟出先哲们关注的核心问题。
2013年2月1日,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学位委员会组织的专家组一行11人对广西民族大学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工作进行了整体验收。经过听取汇报、召开座谈会、查阅资料、实地考察,专家组投票一致同意广西民族大学通过立项建设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整体验收。这标志着广西民族大学在构建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方面实现了新的突破,在建设高水平民族大学的进程中实现了又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跨越。
壮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人口数仅次于汉民族的南方民族。与之同源异流的壮侗语诸民族如傣族、布依族、侗族、水族、仫佬族、毛南族、黎族等也居于中国南方珠江流域以及云贵高原东部、海南岛等广阔的区域里,除此之外,中国大陆境外的东南亚国家中,如越南的侬族和岱族、老挝的老族、泰国的泰族、缅甸的掸族和印度阿萨姆邦的阿含族等,这些民族历史上都与壮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被学者们喻为“同根生的民族”。从宗教人类学的角度来推测,以上这些民族尤其是壮侗语诸族在分化迁徙之前,是否存在过共同的宗教信仰?从目前人们掌握的情况来看,答案应该
从互文性的角度探讨原文与译文的互文关系以及译文在新的语言文化网络中所生成的新的互文关系,认为译文带着译者独特的互文记忆和翻译目的生成于新的语言文化网络中。成为译语文化系统中的一个新的节点,从而论证了翻译与创作的互动生成所形成的新的互文网络可以使译入语文化更加丰富多彩。
期刊
广西民族大学东盟学院成立于2010年5月,其定位是:“学术研究型政府培育学院。通过若干年的努力,建构学术理念、创设学术流派、追求学术个性、打造学术品牌,努力建设成为科学综合、管理先进、水平一流、富于活力并可持续发展的集学术研究、人才培养、国际交流、政策咨询为一体的国家级东盟研究基地,以学术服务于国家和社会,为中国一东盟关系的全面发展、为中国东南亚研究国际地位与影响力的提升做出贡献。”
2014年6月26日,在缅甸第二大城市曼德勒,中国广西民族大学党委书记钟海青教授和缅甸曼德勒外国语大学校长佐林教授签署合作协议,两校将在培养外语人才方面进一步加强交流与合作。中国驻曼德勒总领事王愚、缅甸北部高等教育局主任吴梭温等中缅双方官员参加了签字仪式。仪式上,吴梭温主任赞扬中缅两国情谊,表示两校的合作代表了两国友好关系的拓展,在教育层面的合作将取得新的发展成果。
作为侗族作家、学者,张泽忠(笔名卜蓬)秉承了侗族人的纯粹与善良。侗族人对大自然万物有一种“认亲情怀”,比如,称山为“山兄弟”,称树木为“树爷爷”“杉姑娘”,在一些民间故事传说中把牛、鱼、蛇等动物描述为邻居好友等等,表现了侗民族对待自然“万物为亲”的情结。而这种民族情结,转化到张泽忠的笔下,便是对自然生命的礼赞。
采用人类学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以深圳某工厂的外来工为调查对象,利用社会空间理论,分析全球化背景下导致外来工精神健康恶化的社会空间分布和生产。认为新媒体(社会化媒体)的高速发展使工人在现实与虚拟之间进行着真实的“穿越”,这种“穿越”的张力构成了导致外来工精神健康恶化的结构性因素。
缅甸林业资源丰富,在支持缅甸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多年来,缅甸在木材的砍伐中采用缅甸筛选体系,有效地保护了森林资源。缅新政府上台后采取多项措施升级林业资源保护.并从2014年4月1日起全面禁止原木出口。这些举措既加大了保护林业资源力度,也促进木材加工业向高附加值方向发展,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两不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