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学班主任工作是一项综合性的复杂的工作,班主任只有对学生有充分的了解,工作才会得心应手,并取得一定的效果。尽管广大班主任能认识到其工作的重要性,但是不可否认中学班主任工作的现实背离已日趋严重,若不重视,必将会影响班主任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弱化班主任工作的实效性。
一、班主任工作的现实背离
1.理念与现实的背离。在中学班主任工作中,大多数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都认为自己是一个管理者,学生就是自己的被管理者,而没有认识到自己所充当的“服务角色”,比如,我们的班主任制定严厉的制度惩罚违纪学生,当然这些制度必不可少,表面看有利班级管理,实际上这样做班主任缺乏对自己的角色定位,其管理方法与其说是管理,不如说是管制。
这种管制并非服务型的。简单的说就是老师是权威,学生必须服从管理。不关注学生的现实生存的生活环境、思想状况、文化背景等,而是一厢情愿地给学生制定所谓的“标准”,不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不考虑学生需要什么,不考虑学生需要什么样的引导,不考虑自己作为班主任应该帮助学生做什么,解决什么问题,造成班级没有生气,班级不团结。学生表面服从,实际却在逃避,班集体缺乏亲和力,这是许多班主任的通病。
2.老师与学生的背离。大多数中学班主任并没有真正走进学生中去了解学生,单凭几次家访,几次谈话,很难真正全面了解学生,学生一旦出现违纪,要么是只顾严厉批评,要么把学生交学校处理,要么状告学生家长。这是我们班主任工作中常见的现象。老师并没有反过来思考,学生在想什么,学生为什么犯错,根源在哪里?学生犯错难道都是家长、学校的责任吗?大多数班主任缺乏从自身找问题的习惯,同时,这样的管理方法必然会和学生之间形成更深的代沟,批评某一学生的同时,其他学生都会关注这一切。如果班主任不是在帮助学生改正错误,而是一味地批评学生,会导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和学生距离越来越远,学生自然不愿意和班主任沟通交流,班主任也就无法深入地了解学生及班级的情况。
3.“说教”与“感化”的背离。如何转化问题学生是中学班主任的重要工作。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班主任对问题学生采取训斥、指责、说教居多,忽视了感化的作用。何谓“感化”,即带着情感去感化学生。许多班主任没有全面了解学生,比如:爱好、优点、缺点、家庭等,在说教的同时没有用自己的行动或情感来感化学生,让学生自己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产生改正缺点错误,追求向上的内驱力。比如,学生和科任老师发生争执,如果班主任不去了解情况,化解矛盾,一气之下就交学校处理,即使学生被学校处分了,问题暂时解决了,你也消了气,但他并没有转化,相反他会更加忌恨班主任,逆反心理会更强,仍然会犯错误,转化就会更难。 (范文网 www.fwsir.com) 如果班主任冷静下来,了解情况,交心谈心,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学生在认识到自己错误的同时,会被你的真情和宽容所感化,从而不断进步。
4.批评与表扬的背离。教育过程中,恰当地运用表扬与批评,是激励学生进步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在我们的班主任工作中,往往批评多于表扬。学生一旦犯错,或者成绩考不好,特别是对于那些后进生,不少班主任埋怨、指责、批评,其实这种效果并不好。人的精神生命中最本质的需要就是渴望得到赏识。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坚持对学生的优点、努力、进步、成绩进行肯定,采取以表扬为主的教育方法是非常重要的。“表扬”是一种艺术,在教育过程中有着不可忽略的作用,能增加学生的上进心和自我认同感;能让学生感受到关爱与认同,使其性格和人格回到正确的发展轨道上来;能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和谐,让教学事半功倍。在表扬过程中,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心理需求,让表扬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
二、对现实班主任工作的超越
1.“管理型”的工作理念必须改变。要搞好班主任工作,就必须改变原有的工作理念,要“以人为本”,做“服务型”班主任。班主任工作是一种具有生命力的工作,学生的求异、求新、独立意识不断增强,喜欢接纳新事物,创造自己的一片天地。重复性的工作、纯粹的“管头管脚”、“管家婆”模式已不能满足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它吞噬了班主任这项工作的生命活力,熄灭了学生自主创造思维的火花。班主任在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的同时,还要转变班主任的教育模式,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
2.班主任的权威定势必须破除。班主任是为学生服务的,是协调班级工作、维持教学顺利开展的组织者、引导者。在班级管理中,班内各项管理制度应让学生自己去制定,大胆发动班干部去做,从过去以班主任为中心的管理模式变为学生自主管理的模式,从而形成“人人都是管理者,人人为班级做贡献”的齐抓共管的模式。当然,学生在管理中难免会出现不当之处,班主任要因势利导,教给学生干部如何去管理班级、如何监督班内不良的现象的正确方式和方法。当班主任从管理者变为班级管理的“顾问”,学生从接受者变成班级管理的主人了,班主任的“权威”就会演变成对智者的尊重和认同,这种间接性管理比过去直接性管理更有效率,收益更大。
3.漠视学生心灵成长的错误观念必须扭转。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必须放下架子,深入学生,与学生多沟通,多交流,全面了解学生兴趣爱好、知识背景,家庭环境、学习生活等多方情况,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不管学生成绩、品性如何,都要一视同仁,不偏袒、不歧视任何一名学生。当学生犯错误时,要正确对待,从学生的心灵出发,找到学生出现问题的心理根源,再批评和教育学生,以便对症下药,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走出心理误区,主动接受班级处分规定。如果继续沿用过去粗暴式批评方式,势必造成学生逆反心理和师生间的隔阂。这样反而适得其反。初中学生正处于可塑性较强的时期,面对问题学生,应引导他们扬长避短,长用鼓励,少用批评,用心灵的感化让学生认识到老师时刻都在关注着自己,激励着自己,从而激发学生上进的内驱力,这样才能达到我们教育教学的根本目的。
一、班主任工作的现实背离
1.理念与现实的背离。在中学班主任工作中,大多数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都认为自己是一个管理者,学生就是自己的被管理者,而没有认识到自己所充当的“服务角色”,比如,我们的班主任制定严厉的制度惩罚违纪学生,当然这些制度必不可少,表面看有利班级管理,实际上这样做班主任缺乏对自己的角色定位,其管理方法与其说是管理,不如说是管制。
这种管制并非服务型的。简单的说就是老师是权威,学生必须服从管理。不关注学生的现实生存的生活环境、思想状况、文化背景等,而是一厢情愿地给学生制定所谓的“标准”,不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不考虑学生需要什么,不考虑学生需要什么样的引导,不考虑自己作为班主任应该帮助学生做什么,解决什么问题,造成班级没有生气,班级不团结。学生表面服从,实际却在逃避,班集体缺乏亲和力,这是许多班主任的通病。
2.老师与学生的背离。大多数中学班主任并没有真正走进学生中去了解学生,单凭几次家访,几次谈话,很难真正全面了解学生,学生一旦出现违纪,要么是只顾严厉批评,要么把学生交学校处理,要么状告学生家长。这是我们班主任工作中常见的现象。老师并没有反过来思考,学生在想什么,学生为什么犯错,根源在哪里?学生犯错难道都是家长、学校的责任吗?大多数班主任缺乏从自身找问题的习惯,同时,这样的管理方法必然会和学生之间形成更深的代沟,批评某一学生的同时,其他学生都会关注这一切。如果班主任不是在帮助学生改正错误,而是一味地批评学生,会导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和学生距离越来越远,学生自然不愿意和班主任沟通交流,班主任也就无法深入地了解学生及班级的情况。
3.“说教”与“感化”的背离。如何转化问题学生是中学班主任的重要工作。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班主任对问题学生采取训斥、指责、说教居多,忽视了感化的作用。何谓“感化”,即带着情感去感化学生。许多班主任没有全面了解学生,比如:爱好、优点、缺点、家庭等,在说教的同时没有用自己的行动或情感来感化学生,让学生自己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产生改正缺点错误,追求向上的内驱力。比如,学生和科任老师发生争执,如果班主任不去了解情况,化解矛盾,一气之下就交学校处理,即使学生被学校处分了,问题暂时解决了,你也消了气,但他并没有转化,相反他会更加忌恨班主任,逆反心理会更强,仍然会犯错误,转化就会更难。 (范文网 www.fwsir.com) 如果班主任冷静下来,了解情况,交心谈心,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学生在认识到自己错误的同时,会被你的真情和宽容所感化,从而不断进步。
4.批评与表扬的背离。教育过程中,恰当地运用表扬与批评,是激励学生进步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在我们的班主任工作中,往往批评多于表扬。学生一旦犯错,或者成绩考不好,特别是对于那些后进生,不少班主任埋怨、指责、批评,其实这种效果并不好。人的精神生命中最本质的需要就是渴望得到赏识。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坚持对学生的优点、努力、进步、成绩进行肯定,采取以表扬为主的教育方法是非常重要的。“表扬”是一种艺术,在教育过程中有着不可忽略的作用,能增加学生的上进心和自我认同感;能让学生感受到关爱与认同,使其性格和人格回到正确的发展轨道上来;能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和谐,让教学事半功倍。在表扬过程中,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心理需求,让表扬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
二、对现实班主任工作的超越
1.“管理型”的工作理念必须改变。要搞好班主任工作,就必须改变原有的工作理念,要“以人为本”,做“服务型”班主任。班主任工作是一种具有生命力的工作,学生的求异、求新、独立意识不断增强,喜欢接纳新事物,创造自己的一片天地。重复性的工作、纯粹的“管头管脚”、“管家婆”模式已不能满足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它吞噬了班主任这项工作的生命活力,熄灭了学生自主创造思维的火花。班主任在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的同时,还要转变班主任的教育模式,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
2.班主任的权威定势必须破除。班主任是为学生服务的,是协调班级工作、维持教学顺利开展的组织者、引导者。在班级管理中,班内各项管理制度应让学生自己去制定,大胆发动班干部去做,从过去以班主任为中心的管理模式变为学生自主管理的模式,从而形成“人人都是管理者,人人为班级做贡献”的齐抓共管的模式。当然,学生在管理中难免会出现不当之处,班主任要因势利导,教给学生干部如何去管理班级、如何监督班内不良的现象的正确方式和方法。当班主任从管理者变为班级管理的“顾问”,学生从接受者变成班级管理的主人了,班主任的“权威”就会演变成对智者的尊重和认同,这种间接性管理比过去直接性管理更有效率,收益更大。
3.漠视学生心灵成长的错误观念必须扭转。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必须放下架子,深入学生,与学生多沟通,多交流,全面了解学生兴趣爱好、知识背景,家庭环境、学习生活等多方情况,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不管学生成绩、品性如何,都要一视同仁,不偏袒、不歧视任何一名学生。当学生犯错误时,要正确对待,从学生的心灵出发,找到学生出现问题的心理根源,再批评和教育学生,以便对症下药,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走出心理误区,主动接受班级处分规定。如果继续沿用过去粗暴式批评方式,势必造成学生逆反心理和师生间的隔阂。这样反而适得其反。初中学生正处于可塑性较强的时期,面对问题学生,应引导他们扬长避短,长用鼓励,少用批评,用心灵的感化让学生认识到老师时刻都在关注着自己,激励着自己,从而激发学生上进的内驱力,这样才能达到我们教育教学的根本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