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王实甫的《长亭送别》可谓写尽千古离愁,后人鉴赏该折戏的角度多样,从作者的写法着手也是一个巧妙的突破口。教师可选择一些与作者写作手法相似的抒写离愁的句子作参照例句,重点抓住戏中用特定情态刻画人物内心的场面来鉴赏,同时指导学生训练化用名句、运用典故的写作技巧。
【关键词】王实甫;《长亭别送》;鉴赏技巧
王实甫的《长亭送别》一文被誉为“自古以来,抒写离愁别绪的绝唱”,散发着恒久的艺术魅力。情之真切令人感动,法之娴熟更令人赞叹。全折总共十九首曲子,为了表达崔莺莺的离情别恨,作者几乎运用了前人写离愁的所有技法:选用意象、情景交融、描写特定的情态、化用名句、运用典故、巧用修辞。为此,在鉴赏这折曲子,体会崔莺莺的离情别恨时,我决定从作者的写法上寻找突破。
我搜集了一些在写法上富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常见的写离愁的句子。如选用意象、借景抒情我选了《天净沙·秋思》里的“枯藤老树昏鸦”一句;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我准备了杜甫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之句,其余各种技法也都选择了相应的参照例句,并事先和学生一起回顾了这些句子的写愁之法,然后让学生运用这些知识去发现《长亭送别》里抒情的各种技法,进而体会曲中的情感。这一处理,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具体,课堂效果明显,教学重难点也轻松得以突破。
读到[端正好]中“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这一句,学生马上就和我所提供的材料中的“枯藤老树昏鸦”连线起来,这两首词曲都是通过意象的选用,捕捉了几种常有深秋时令特征的景物,稍加点染,衬托出莺莺前往长亭路上痛苦压抑的心情;讲到“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学生立刻联想到“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句,明白此处也是寓情于景,王实甫赋予景物与莺莺相似的悲苦,以物传情。像这种选用意象、寓情于景,达到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在[脱布衫][朝天子][四边静][一煞][收尾]几首曲中也是大量的使用,极力渲染离别的凄凉。
谈到王实甫善于抓住人物的特定情态来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最经典的是“马儿迍迍的行、车儿快快的随”一句,张生骑马在前,莺莺坐车在后,一快一慢,写尽了两人缠绵难舍的,连一会儿的厮守都不愿放弃的情状,难怪连金圣叹都夸赞“此真小儿女,又稚小,又苦恼,又聪明,又憨痴。一片微细心地,不知作者如何写出来的。”举一反三,学生很快地就能找出了后面的几处情状描写:懒于梳妆,昏沉思睡,衫袖湿泪,愁眉频蹙,推整罗衣,腰围清减等,这些无不画尽崔莺莺内心的愁与恨来。如此描状难写之态,充分说明此文达到文学表现上的极致。
化用名句表达剧中人物情感的技法,在全文的词曲中俯拾皆是。“碧云天,黄花地”来自范仲淹的《苏幕遮》。“未饮心先醉”,“知他今宵宿在哪里?”分别取法柳永的“未饮心如醉”,“今宵酒醒何处?”而“伯劳东去燕西飞”分明来自乐府诗《东飞伯劳歌》……课堂上学生的从备选诗句中寻找文中相应句子的出处时,无不感叹作者深厚的文学涵养,信手拈来之功。
除此之外,折中还运用举案齐眉、望夫石的神话、薛灵芸的红泪、江州司马的青衫等大量的典故表现崔莺莺对爱情的坚贞和离别的愁苦心境,以及运用比喻、夸张、排比、对偶、对比、反复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崔莺莺的微细的心理,这些技法相对较为简单,学生能轻松掌握。
《长亭送别》一折,从头到尾只写莺莺送别一件事,只抒惜别一种情,但王实甫却通过十九首曲子,运用多种手法,极力渲染,把莺莺送别时的愁苦哀怨抒写到了极致。情本抽象难摹,借技法却得以传神,这正是本文的可贵之处。品读这些曲子时,只有先领悟作者绝妙的技法,才能体会出剧中人物那真挚的情感,真正感受到作品恒久的魅力。
【关键词】王实甫;《长亭别送》;鉴赏技巧
王实甫的《长亭送别》一文被誉为“自古以来,抒写离愁别绪的绝唱”,散发着恒久的艺术魅力。情之真切令人感动,法之娴熟更令人赞叹。全折总共十九首曲子,为了表达崔莺莺的离情别恨,作者几乎运用了前人写离愁的所有技法:选用意象、情景交融、描写特定的情态、化用名句、运用典故、巧用修辞。为此,在鉴赏这折曲子,体会崔莺莺的离情别恨时,我决定从作者的写法上寻找突破。
我搜集了一些在写法上富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常见的写离愁的句子。如选用意象、借景抒情我选了《天净沙·秋思》里的“枯藤老树昏鸦”一句;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我准备了杜甫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之句,其余各种技法也都选择了相应的参照例句,并事先和学生一起回顾了这些句子的写愁之法,然后让学生运用这些知识去发现《长亭送别》里抒情的各种技法,进而体会曲中的情感。这一处理,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具体,课堂效果明显,教学重难点也轻松得以突破。
读到[端正好]中“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这一句,学生马上就和我所提供的材料中的“枯藤老树昏鸦”连线起来,这两首词曲都是通过意象的选用,捕捉了几种常有深秋时令特征的景物,稍加点染,衬托出莺莺前往长亭路上痛苦压抑的心情;讲到“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学生立刻联想到“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句,明白此处也是寓情于景,王实甫赋予景物与莺莺相似的悲苦,以物传情。像这种选用意象、寓情于景,达到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在[脱布衫][朝天子][四边静][一煞][收尾]几首曲中也是大量的使用,极力渲染离别的凄凉。
谈到王实甫善于抓住人物的特定情态来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最经典的是“马儿迍迍的行、车儿快快的随”一句,张生骑马在前,莺莺坐车在后,一快一慢,写尽了两人缠绵难舍的,连一会儿的厮守都不愿放弃的情状,难怪连金圣叹都夸赞“此真小儿女,又稚小,又苦恼,又聪明,又憨痴。一片微细心地,不知作者如何写出来的。”举一反三,学生很快地就能找出了后面的几处情状描写:懒于梳妆,昏沉思睡,衫袖湿泪,愁眉频蹙,推整罗衣,腰围清减等,这些无不画尽崔莺莺内心的愁与恨来。如此描状难写之态,充分说明此文达到文学表现上的极致。
化用名句表达剧中人物情感的技法,在全文的词曲中俯拾皆是。“碧云天,黄花地”来自范仲淹的《苏幕遮》。“未饮心先醉”,“知他今宵宿在哪里?”分别取法柳永的“未饮心如醉”,“今宵酒醒何处?”而“伯劳东去燕西飞”分明来自乐府诗《东飞伯劳歌》……课堂上学生的从备选诗句中寻找文中相应句子的出处时,无不感叹作者深厚的文学涵养,信手拈来之功。
除此之外,折中还运用举案齐眉、望夫石的神话、薛灵芸的红泪、江州司马的青衫等大量的典故表现崔莺莺对爱情的坚贞和离别的愁苦心境,以及运用比喻、夸张、排比、对偶、对比、反复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崔莺莺的微细的心理,这些技法相对较为简单,学生能轻松掌握。
《长亭送别》一折,从头到尾只写莺莺送别一件事,只抒惜别一种情,但王实甫却通过十九首曲子,运用多种手法,极力渲染,把莺莺送别时的愁苦哀怨抒写到了极致。情本抽象难摹,借技法却得以传神,这正是本文的可贵之处。品读这些曲子时,只有先领悟作者绝妙的技法,才能体会出剧中人物那真挚的情感,真正感受到作品恒久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