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历史教学:让历史课堂“诗”意盎然

来源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18289439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诗歌不仅句式整齐、音律和谐,而且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教师在课堂上合理引入,让学生通过诗歌来观察历史、感悟历史,既能激发其学习兴趣,又能拓展其历史思维能力,还能在潜移默化中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其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
  关键词:诗歌 历史课堂 兴趣 感悟 德育 审美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7(b)-0173-01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强调:“历史教学要重视发挥历史文献、历史读物、历史报刊、文学艺术作品的充分作用。”诗歌作为一种文学艺术作品,语言生动、意境优美,很符合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认知特点。在课堂中引入诗歌,进行情境创设、提问设疑、引导启发,将有助于历史教学的优化与创新。
  
  1 以诗观史,激发兴趣
  在我国5000年的历史长河中,从《诗经》发展到唐诗宋词元曲,直至近代先辈们的革命诗歌,无数诗人心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用诗歌吟咏王朝兴替,感叹世事变迁,演绎悲欢离合,留下了一首首反映不同历史时期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生活的史诗,展现了一幅百科全书式的画卷。这些诗歌是一部部“活”教材,可以使抽象的历史概念具体化、深奥的历史理论通俗化,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历史的认识和记忆。
  如讲述封建社会农民受到残酷剥削的历史时,引用白居易的《观刈麦》:“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枯燥的历史史实通过鲜活的历史画面展现了出来,学生仿佛目睹了农民不顾烈日炙烤、辛苦收麦的场景,极大地激发了学习热情。接着,再引入“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手悬敝筐。”贫穷的妇女怀抱幼子,提着破篮拣拾别人散落的麦穗。“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为了缴纳官税,她卖光了田地,只能捡碎麦来充饥。以上两幅历史图景,能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农民在繁重的赋税压迫下过着悲惨的生活。
  诗歌句式整齐,音律和谐,易懂易记,能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改变其被动学习的状况。如在讲述魏晋南北朝文化时,可以让学生朗读杜牧的《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全诗生动地再现了烟雨迷蒙的江南春光,能让学生感性地了解南朝时期江南地区佛教兴盛的局面。又如刘禹锡的“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揭示了士族贵族由盛而衰的趋势,抒发了作者对李唐王朝命运的忧思,在课堂中引入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有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2 以诗悟史,拓展思维
  历史学科能力包括观察能力、记忆能力、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核心是思维能力。历史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诗歌语言精炼,需要学生张开思维和想象的翅膀去体味字眼行间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在课堂中恰当地引入,能拓展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对历史本质的领悟。
  如在讲述边塞将士的军旅生活时,引入盛唐诗人王翰的《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学生可以通过这首诗“时空穿越”,“神入”历史,体验塞外古战场紧张热烈的气氛,感受戍边战士乐观旷达、将生死置之度外的豪情,这对学生感悟历史有着莫大的帮助。
  著名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认为:“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同样是描绘军旅生活,北宋诗人范仲淹的《渔家傲》却充满了悲凉萧瑟之气,抒发了思乡忧国之情:“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在课堂中对比呈现,让学生联系宋代积贫积弱的历史背景进行探究和体悟,能有效地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培养其思考、评价往事时“论从史出”的思维品质。
  
  3 以诗言志,德育教化
  中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但是长期以来,历史教学以完成知识性任务为主,三维课程目标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实际教学中往往成为“聋子的耳朵—— 摆设”。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通过历史学习“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培养坚强意志”,“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自豪感”。这就需要教师发扬历史学科的德育优势,在潜移默化中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其优秀的品质和远大的志向。
  历史学科有着进行道德教育的丰富内容,关键是寓教于史,不空洞说教。在这方面,诗歌一直彰显着自己独到的功用,诗人们或托物言志,或直抒胸臆,为后人提供了一个可资借鉴的世界。如屈原“正道直行,竭忠尽智”;曹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要声情并茂地讲述,让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憾,从而激发起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总之,只要教师充分挖掘诗歌与历史教材的内在联系,在课堂中巧妙安排,让学生在诗海徜徉时,主动汲取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灿烂文明成果,洞察风云变幻的社会现实,聆听流派众多的百家争鸣,体味先贤哲人的壮志雄心,由此,崇高的精神、理想就如缕缕春风,飞跃浩瀚诗海,潜入每个学生心中。
  
  4 以诗审美,文史并进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不仅提出“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努力追求真善美的人生境界”,还要求学生加深对人文精神的理解。中学生正处于志趣、审美形成的重要时期,把诗歌引进历史教学,让诗歌的艺术魅力启迪、感染学生,这样既能加强文史之间的联系,又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适应了新课改的要求。
  历史的审美是对历史现象和历史人物产生的愉悦心境和美好体验。历史事件的悲壮美,历史人物的崇高美,历史进程的艰辛美,都可融会于诗歌的艺术美之中。如范仲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体现了道德美;白居易“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反映了风景美;李商隐“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流露出朦胧美。“文以理胜,诗以情胜。”把文采华美、寓意深远的古典诗词引进历史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学赏鉴水平,是进行历史审美熏陶的重要渠道。
  无论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激情豪迈,还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锲而不舍都深深地感染着莘莘学子。通过诗歌的美象表达历史的具象,凝聚学生的“文史情结”,唤起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这才是历史教学引入诗歌的真正归宿。
  综上所述,在历史教学中恰当地引入诗歌,能使刻板的历史课堂充满灵性,让学生在优美的氛围下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当然,这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不断提高文史修养,使自己具备熟练驾驭文史知识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创新历史教学,让历史课堂“诗”意盎然。
  
  参考文献
  [1] 杜芳.新理念历史教学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2] 莫利.运用诗歌进行历史教学的尝试[J].教育导刊,2008.
  [3] 张苏法.谈诗歌与历史教学[J].教学研究,2004.
其他文献
金属汞致肺栓塞所引起的X 线表现为常人少见。本文通过对3例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对照X 线表现进行了分析,着重讨论了金属汞致肺栓塞X 线表现的特征及鉴别诊断。更多还原
高等代数是高等教学的一门分支学科 ,这门课程同样蕴含着极其丰富,极其深刻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内容及观点方法,本文简谈一下高等代数中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及在教学中的应用。
在2015年12月巴黎气候大会上,中国重申将于2017年启动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中国碳市场将成为全球最大的碳市场。碳排放交易是目前排污权交易中最重要的一种,下面就让我们一起从总
目的探讨腮腺区肿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81例腮腺区肿瘤的CT检查、病理检查、治疗方法及随访结果.结果良性肿瘤70例,其中14例行肿瘤切除加腮腺区域切除,56例行肿瘤及
目的观察国产厄贝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EH)的疗效及左心室肥厚(LVH)的逆转作用.方法 52例EH患者予国产厄贝沙坦150~300mg/d,顿服.治疗前及治疗后检查24h动态血压和超声心动图.
Alarge analysis of current research shows that people who eat at least 20g of nuts a day have a lower risk of heart disease,cancer and other diseases.
探讨新时期利用博物馆拥有的精神和物质资源,对大学生讲解员进行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教育。
近几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农业生产的实际需要,各级政府加大了对农机技术推广项目的投入.这些投入为农机化的发展提供了最有力的保证和支持,加快了农机化发展的进程.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