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工业化和现代化的急剧变化过程中,快速生成的金字塔式的社会等级结构正在逐渐消失,社会每跑一段,都会有人掉队,被甩出社会结构之外。这些人就被称为甩出社会结构之外的人。但是这些人是为什么被甩出以及如何拉回,这就是这篇文章讲述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社会结构;拉回;社会保障制度;户籍制度;教育制度
一、被甩出社会结构之外的人
上个世纪90年代,法国著名社会学家图海纳说过,过去的法国社会是一种金字塔的等级结构,在这种等级之中,人们的地位是不分高低的,但同时又在同一个结构之中。但是在今天,这种结构正在消失,而是变成了一场马拉松大赛。这样的情况也出现在现在的中国,在工业化和现代化飞速发展的过程中,快速生成的金字塔式社会结构正在逐渐消失,社会每跑一段,都会有人掉队,被甩到了社会结构之外。被甩出去的人,甚至已经不再是社会结构中的底层了,而是处在社会结构之外。坚持跑下去的,就是那些被吸纳进国际经济秩序中去的就业者。
那些缺乏关注和保护的残疾人、“新生代”农民工、失业小商贩、失业下岗工、低素质人员,城市待业青年等处于社会结构边缘的弱者,逐渐脱离了美好制度的呵护,脱离了法制阳光的普照,与社会形成难以愈合的段恒,成为被甩出社会结构之外的人。从生活交际圈的方面上讲家庭主妇也是被甩出社会结构之外的人。甚至从某些意义上讲,“被甩出社会结构”之外的人,往往正是社会发展的牺牲者,是创造我们美好生活的贡献者。这些人往往有着相似的特征。
二、甩出社会结构之外的人的结构性特征
在中国的每个时期都有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那就是伴随着贫富悬殊的两极分化而出现的一个社会群体,这种社会群体正是我国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极度不平衡的产物。其中典型代表就是被甩出社会结构之外的人。
(1)物质生活的极度困乏。“贫困人口”这个概念虽然不能完全等同于“被甩出社会结构”,但至少是高度重叠的。如果“衣食住行”最基本的生活物资都不具备,那么就更不可能从精神文化进行培养和提升。精神文化水平的缺失造成教育的缺失,教育的缺失就会被排挤到社会上层阶级,依然没有良好的经济来源。而处在社会结构底层的人,往往因为经济原因而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的地位,使他们成为被甩出社会结构之外的人。这就会形成了一个很可怕的循环“贫困——落后——贫困”,这些人就是从经济角度讲被甩出社会结构之外的人。(2)同质性和群体性很强。“被甩出社会结构之外的人”不是一般的弱势群体,他们主要是在市场转型过程中形成的。他们的经历、特征都比较相似,例如下岗工人、退休职工等,他们往往也居住在一起,甚至还和原来的单位有一定的联系,使得他们具有很强共同意识和群体感。(3)对公共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缺乏影响力。这主要表现在整个公共政策的制定上,明显地倾向于富人,站在上层阶级人群手中。有钱有势的上级阶层,可以凭借自己所掌握的资金和人脉,影响公共舆论。而社会底层人群,他们掌握的资源很少,可以说大部分人群在苦恼于温饱问题,对于公共政策接触很少甚至漠不关心,因此即使这类人群很多,也不能影响到政府的决定和执行。
三、被甩出社會结构之外的人的原因
1.新的技术革命的作用——“门槛”问题。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优胜劣汰的观念深入人心,与之而来的就是进入各行业门槛的不断加高。这种门槛可以是文凭、证书,也可以是进入某些行业的进入成本,或者是已经形成的势力范围或垄断。随着我国加入WTO,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一些传统的职业正在逐渐的被淘汰,也有一些新的职业被创造出来,但是新企业更偏向于那些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但是现在的教育在接受的条件和录取政策上存在着各种不平等的因素。在贫困农村地区的孩子在义务教育阶段辍学;在城市中贫困家庭的孩子在择校时处于劣势地位,有的甚至因为家庭困难而放弃升学的机会。与此同时,各级教育的收费直线上升,特别是大学的学费,这样就大大减少了贫困家庭孩子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2.户籍制度的制约。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过程并不仅仅意味着大量的劳动力和人口涌入城市,也意味着农业和农民自身的转变。但是这又形成了一个新的矛盾,就是有限的就业机会和规模庞大的城乡劳动力之间的矛盾。每个国家都存在这样的问题,然而一切制度和法律的实质就是利益关系,因此大多数政府都是以保全城市居民的利益和牺牲农村居民的利益为代价的。社会的断裂再一次得从政府的选择中反应出来。从事实上讲是城市已经明确把农民排斥于城市就业的大门之外了。更重要的是,农村户口使得他们在社会身份上无法成为他们暂居城市的一员,不能享受社会保险和其他城市人口能够享受的社会福利。同时他们还要为取得城里居住和工作的资格支付更多的费用。在计划经济体制和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经济战略背景下形成的城乡二元分割结构,在这一时期尽管出现了一些松动的迹象,但并没有从根本上进行改变,如对城乡见人口流动的限制固然逐步放开,但对流入城市地区的农村人口并没有相应的赋予同城市居民平等的权利,特别是户籍制度方面,部分地区以简单方式应对城乡人口流动带来的社会问题,出现了专门针对农村流动人口的管理制度。因此,二元结构在某种程度反而被强化了。这使得穷的人更穷,富的人更富,加剧了贫富分化和社会的不稳定性。
3.社会保障制度的丧失。被甩出社会结构这外的人外,它具有另外一层含义,就是社会保障制度权利的丧失。社会保障制度是被甩出社会结构的评判标准之一,究其原因就是社会保障制度带来的福利和社会保障。要拉回被甩出社会结构之外的人就必须要注重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在改革开放前的中国,“单位制”是我国政府实行社会治理的基本设置,尽管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了改革,但是“单位制”对个人的社会影响会是巨大的。“单位制”不仅是一种社会治理方式也是一种资源配置方式。在再分配体制下,尽管绝大部分资源名义上归国家或集体所有,但实际上往往沉淀在具体的单位之中。根据有关数据显示,尽管很多人对单位的满意度很低,但出于资源方面的考虑,也不得不留在单位内。因此对下岗和失业者而言,他们失去的不仅仅是工作,而是与之有着密切联系的社会保障和福利。在下岗和失业人员中很少出现不能维持其基本生活的,但是他们一旦发生较大疾病、支付住房、子女教育以及突发性事件的时候,就会出现难以应付的局面。 四、拉回被甩出社会结构之外的人
1.摘除“学历唯上”的有色眼镜。1949年至1979年,教育是促进社会经济均等化的重要手段。然而意想不到的是,1978年以后,教育却成为经济分化的罪魁祸首。现在的教育(以学校证书来体现)已经成为进入社会、经济方面收益阶层的刷选标准、成为进入行业的壁垒,与阶层或集团的利人员阶层、体力劳动阶层或者是私营企业主阶层。进入21新世纪的中国,各个领域对求职者的教育文凭也越来越看重。
在我国,教育是社会分层的重要手段,在我国古代社会中十分明显。这种影响一直延续到现在,教育程度的高低決定了将来你进入怎样的职业阶层。在社会生活中不可能没有门槛,但过高的门槛则会阻碍社会的流动,形成社会排斥,导致社会结构的僵硬和经济生活缺乏活力。面对知识经济的来临,我国全面实施和落实科教兴国战略,普及基础教育、发展扩大高等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文化素质,减少文化差异。
2.户籍制度改革。要改革户籍制度,应该从两方面着手,即观念与制度。在观念上,政府应担负主要责任,例如通过主流媒体的宣传呼吁大众关注、尊重和帮助“农民工”“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特殊群体,尽力消除对农村人口的歧视,消除地方保护思想,促进城乡文化交流。在制度上,需要中央与地方的共同努力和配合,不断减少户籍的附加值,使户籍制度回到最原始的意义,使其与福利保障逐渐分离。由于我国正处于城市化的进程中,地区的经济发展差别很大,比如东部沿海地区改革开放早,经济发展快,以人口迁入为主;中西部相对落后,以人口迁出为主。因此,现阶段应由各地方依据当地的实情各自先行探索户籍制度改革,等时机成熟,积累一定经验后,再从国家层面推行统一的户籍改革制度,并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使其法制化、规范化。中国的户籍制度改革还处在地方各自的探索阶段,未来还有漫长的路要走。但我认为只要我们明确了方向,即不断减少户籍所附加的利益,缩小乃至消除城乡差别,并做好综合配套改革的充分准备,那么,中国一定能最终实现城乡一体的户籍制度,实现人口的自由迁移,真正消除户籍歧视与不平等的现象。
3.加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社会保障是保障人民生活、调节社会分配的一项基本制度。加强会社保障制度中最重要的就是努力扩大和完善社会救助的范围和力度。
(1)扩大社会保障制度的范围。要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以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为重点,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任何社会都存在弱势群体,这些群体更容易就会成为被甩出社会结构之外的人。目前社会保障的覆盖面还比较低与让全社会成员收益的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目标有着一定的差距。因此要将乡镇企业职工、农民工、更多的非公有制经济从业人员以及许多灵活就业人员,大多没有参加社会保险这类人群的比例逐年增加。社会保障制度覆盖范围的扩大能使更多的弱势群体享有最基本的生存权利,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水平,更能从根本上防止他们铤而走险,报复社会。(2)加强社会保障制度实施力度。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济、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等。就目前的社会保障制度而言还有不少欠缺的地方,但是在我看来,内容的全面性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是政策制定之后执行的效果如何,是否落实到实处。但因为各个地区的情况不同,不能进行统一的管理,这就需要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不违反国家相关法律的前提下,把社会保障制度真正落实到需要帮助的人手中。(3)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近几年来,社会保障制度取得了新的发展,社会保障体系的框架基本确立,为维护社会稳定、 深化改革和促进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但是在残疾人、社会失业人群、下岗工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方面保障制度存在着很大的缺失;在市场经济调控和政府调控的失效导致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进度失控。因此要加强对下岗工人的基本生活保障资金的投入;增加对城市低保户、无劳动能力者的投入;不断地完善城镇基本医疗、养老、失业、工伤等保险,保证公民能抵御社会风险。
参 考 文 献
[1]朱光磊.当代中国社会个阶层分析 [M].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
[2]李强.社会分层十讲[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3]丹尼尔·贝尔.后工业社会的来临:对社会预测的一项探索[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4]李强.当代中国分成与流动[M].中国经济出版社,1993
【关键词】社会结构;拉回;社会保障制度;户籍制度;教育制度
一、被甩出社会结构之外的人
上个世纪90年代,法国著名社会学家图海纳说过,过去的法国社会是一种金字塔的等级结构,在这种等级之中,人们的地位是不分高低的,但同时又在同一个结构之中。但是在今天,这种结构正在消失,而是变成了一场马拉松大赛。这样的情况也出现在现在的中国,在工业化和现代化飞速发展的过程中,快速生成的金字塔式社会结构正在逐渐消失,社会每跑一段,都会有人掉队,被甩到了社会结构之外。被甩出去的人,甚至已经不再是社会结构中的底层了,而是处在社会结构之外。坚持跑下去的,就是那些被吸纳进国际经济秩序中去的就业者。
那些缺乏关注和保护的残疾人、“新生代”农民工、失业小商贩、失业下岗工、低素质人员,城市待业青年等处于社会结构边缘的弱者,逐渐脱离了美好制度的呵护,脱离了法制阳光的普照,与社会形成难以愈合的段恒,成为被甩出社会结构之外的人。从生活交际圈的方面上讲家庭主妇也是被甩出社会结构之外的人。甚至从某些意义上讲,“被甩出社会结构”之外的人,往往正是社会发展的牺牲者,是创造我们美好生活的贡献者。这些人往往有着相似的特征。
二、甩出社会结构之外的人的结构性特征
在中国的每个时期都有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那就是伴随着贫富悬殊的两极分化而出现的一个社会群体,这种社会群体正是我国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极度不平衡的产物。其中典型代表就是被甩出社会结构之外的人。
(1)物质生活的极度困乏。“贫困人口”这个概念虽然不能完全等同于“被甩出社会结构”,但至少是高度重叠的。如果“衣食住行”最基本的生活物资都不具备,那么就更不可能从精神文化进行培养和提升。精神文化水平的缺失造成教育的缺失,教育的缺失就会被排挤到社会上层阶级,依然没有良好的经济来源。而处在社会结构底层的人,往往因为经济原因而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的地位,使他们成为被甩出社会结构之外的人。这就会形成了一个很可怕的循环“贫困——落后——贫困”,这些人就是从经济角度讲被甩出社会结构之外的人。(2)同质性和群体性很强。“被甩出社会结构之外的人”不是一般的弱势群体,他们主要是在市场转型过程中形成的。他们的经历、特征都比较相似,例如下岗工人、退休职工等,他们往往也居住在一起,甚至还和原来的单位有一定的联系,使得他们具有很强共同意识和群体感。(3)对公共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缺乏影响力。这主要表现在整个公共政策的制定上,明显地倾向于富人,站在上层阶级人群手中。有钱有势的上级阶层,可以凭借自己所掌握的资金和人脉,影响公共舆论。而社会底层人群,他们掌握的资源很少,可以说大部分人群在苦恼于温饱问题,对于公共政策接触很少甚至漠不关心,因此即使这类人群很多,也不能影响到政府的决定和执行。
三、被甩出社會结构之外的人的原因
1.新的技术革命的作用——“门槛”问题。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优胜劣汰的观念深入人心,与之而来的就是进入各行业门槛的不断加高。这种门槛可以是文凭、证书,也可以是进入某些行业的进入成本,或者是已经形成的势力范围或垄断。随着我国加入WTO,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一些传统的职业正在逐渐的被淘汰,也有一些新的职业被创造出来,但是新企业更偏向于那些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但是现在的教育在接受的条件和录取政策上存在着各种不平等的因素。在贫困农村地区的孩子在义务教育阶段辍学;在城市中贫困家庭的孩子在择校时处于劣势地位,有的甚至因为家庭困难而放弃升学的机会。与此同时,各级教育的收费直线上升,特别是大学的学费,这样就大大减少了贫困家庭孩子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2.户籍制度的制约。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过程并不仅仅意味着大量的劳动力和人口涌入城市,也意味着农业和农民自身的转变。但是这又形成了一个新的矛盾,就是有限的就业机会和规模庞大的城乡劳动力之间的矛盾。每个国家都存在这样的问题,然而一切制度和法律的实质就是利益关系,因此大多数政府都是以保全城市居民的利益和牺牲农村居民的利益为代价的。社会的断裂再一次得从政府的选择中反应出来。从事实上讲是城市已经明确把农民排斥于城市就业的大门之外了。更重要的是,农村户口使得他们在社会身份上无法成为他们暂居城市的一员,不能享受社会保险和其他城市人口能够享受的社会福利。同时他们还要为取得城里居住和工作的资格支付更多的费用。在计划经济体制和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经济战略背景下形成的城乡二元分割结构,在这一时期尽管出现了一些松动的迹象,但并没有从根本上进行改变,如对城乡见人口流动的限制固然逐步放开,但对流入城市地区的农村人口并没有相应的赋予同城市居民平等的权利,特别是户籍制度方面,部分地区以简单方式应对城乡人口流动带来的社会问题,出现了专门针对农村流动人口的管理制度。因此,二元结构在某种程度反而被强化了。这使得穷的人更穷,富的人更富,加剧了贫富分化和社会的不稳定性。
3.社会保障制度的丧失。被甩出社会结构这外的人外,它具有另外一层含义,就是社会保障制度权利的丧失。社会保障制度是被甩出社会结构的评判标准之一,究其原因就是社会保障制度带来的福利和社会保障。要拉回被甩出社会结构之外的人就必须要注重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在改革开放前的中国,“单位制”是我国政府实行社会治理的基本设置,尽管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了改革,但是“单位制”对个人的社会影响会是巨大的。“单位制”不仅是一种社会治理方式也是一种资源配置方式。在再分配体制下,尽管绝大部分资源名义上归国家或集体所有,但实际上往往沉淀在具体的单位之中。根据有关数据显示,尽管很多人对单位的满意度很低,但出于资源方面的考虑,也不得不留在单位内。因此对下岗和失业者而言,他们失去的不仅仅是工作,而是与之有着密切联系的社会保障和福利。在下岗和失业人员中很少出现不能维持其基本生活的,但是他们一旦发生较大疾病、支付住房、子女教育以及突发性事件的时候,就会出现难以应付的局面。 四、拉回被甩出社会结构之外的人
1.摘除“学历唯上”的有色眼镜。1949年至1979年,教育是促进社会经济均等化的重要手段。然而意想不到的是,1978年以后,教育却成为经济分化的罪魁祸首。现在的教育(以学校证书来体现)已经成为进入社会、经济方面收益阶层的刷选标准、成为进入行业的壁垒,与阶层或集团的利人员阶层、体力劳动阶层或者是私营企业主阶层。进入21新世纪的中国,各个领域对求职者的教育文凭也越来越看重。
在我国,教育是社会分层的重要手段,在我国古代社会中十分明显。这种影响一直延续到现在,教育程度的高低決定了将来你进入怎样的职业阶层。在社会生活中不可能没有门槛,但过高的门槛则会阻碍社会的流动,形成社会排斥,导致社会结构的僵硬和经济生活缺乏活力。面对知识经济的来临,我国全面实施和落实科教兴国战略,普及基础教育、发展扩大高等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文化素质,减少文化差异。
2.户籍制度改革。要改革户籍制度,应该从两方面着手,即观念与制度。在观念上,政府应担负主要责任,例如通过主流媒体的宣传呼吁大众关注、尊重和帮助“农民工”“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特殊群体,尽力消除对农村人口的歧视,消除地方保护思想,促进城乡文化交流。在制度上,需要中央与地方的共同努力和配合,不断减少户籍的附加值,使户籍制度回到最原始的意义,使其与福利保障逐渐分离。由于我国正处于城市化的进程中,地区的经济发展差别很大,比如东部沿海地区改革开放早,经济发展快,以人口迁入为主;中西部相对落后,以人口迁出为主。因此,现阶段应由各地方依据当地的实情各自先行探索户籍制度改革,等时机成熟,积累一定经验后,再从国家层面推行统一的户籍改革制度,并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使其法制化、规范化。中国的户籍制度改革还处在地方各自的探索阶段,未来还有漫长的路要走。但我认为只要我们明确了方向,即不断减少户籍所附加的利益,缩小乃至消除城乡差别,并做好综合配套改革的充分准备,那么,中国一定能最终实现城乡一体的户籍制度,实现人口的自由迁移,真正消除户籍歧视与不平等的现象。
3.加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社会保障是保障人民生活、调节社会分配的一项基本制度。加强会社保障制度中最重要的就是努力扩大和完善社会救助的范围和力度。
(1)扩大社会保障制度的范围。要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以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为重点,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任何社会都存在弱势群体,这些群体更容易就会成为被甩出社会结构之外的人。目前社会保障的覆盖面还比较低与让全社会成员收益的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目标有着一定的差距。因此要将乡镇企业职工、农民工、更多的非公有制经济从业人员以及许多灵活就业人员,大多没有参加社会保险这类人群的比例逐年增加。社会保障制度覆盖范围的扩大能使更多的弱势群体享有最基本的生存权利,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水平,更能从根本上防止他们铤而走险,报复社会。(2)加强社会保障制度实施力度。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济、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等。就目前的社会保障制度而言还有不少欠缺的地方,但是在我看来,内容的全面性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是政策制定之后执行的效果如何,是否落实到实处。但因为各个地区的情况不同,不能进行统一的管理,这就需要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不违反国家相关法律的前提下,把社会保障制度真正落实到需要帮助的人手中。(3)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近几年来,社会保障制度取得了新的发展,社会保障体系的框架基本确立,为维护社会稳定、 深化改革和促进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但是在残疾人、社会失业人群、下岗工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方面保障制度存在着很大的缺失;在市场经济调控和政府调控的失效导致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进度失控。因此要加强对下岗工人的基本生活保障资金的投入;增加对城市低保户、无劳动能力者的投入;不断地完善城镇基本医疗、养老、失业、工伤等保险,保证公民能抵御社会风险。
参 考 文 献
[1]朱光磊.当代中国社会个阶层分析 [M].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
[2]李强.社会分层十讲[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3]丹尼尔·贝尔.后工业社会的来临:对社会预测的一项探索[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4]李强.当代中国分成与流动[M].中国经济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