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招连环立起专卖体系

来源 :销售与市场·渠道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lin19839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只要部分地区先行动起来,我们也就有了对落后者处罚的依据。把原来抱成团抵制的经销商群体,加快分层速度,是从群体性观望到破冰行动的必然过程。
  
  无论大小、强弱,每家企业都有着一颗要求经销商专营、专卖的心。
  这种要求经销商集所有资源专营单一品牌,或成立独立团队乃至专卖门店来专卖单一品牌的模式,可以将经销商转变成自己的准子公司或准办事处,极大地提升经销商的配合度与执行力。
  然而,这多数都是一厢情愿的事情。经销商往往会有许多困惑、担心甚至排斥,极易陷入群体性观望当中。
  在这场一对多的格斗中,企业如何占据主动,掌握节奏,成功推进?
  
  一 分
  
  面对铁板一块的市场,我们首先需要分而化之,打破法不责众、群体性观望的局面。
  
  1.分层效应
  我们通常都无法一步到位,这时就要提前做好小步快跑、步步推动的准备。
  提前制定出专营、专卖的多个合作层次,按照投入力度(比如是否投入全部精力、是否成立独立的业务部门或促销员队伍、是否独立办公、独立核算等),划分出A、B、C类不同专卖程度的经销商。
  让那些具备不同认识、不同条件的经销商,从中能找到自己的位置,而后从专卖到专营再逐步实现升级。比如若达不到专营条件,可以向条件相对较低的专卖上发展;如果它们没有能力吃下一个城市,也可以通过给他们城市的一个片区或者是一种渠道类型做专营、专卖。
  当然,那些不接受专营、专卖的经销商,最终将失去自己的位置。
  
  2.提拔一批
  参照专营、专卖的合作层次,对经销商分类,判断出推进的难易程度,最终从更容易改变的经销商开始推进专营、专卖。
  比如宝洁曾经在其“专营专注”的渠道整改运动中,引进那些原本做房地产、服装等不搭界的经销商,正是因为这些刚入行的经销商比较容易接受专营、专卖的要求,能更容易做出表率。
  除此之外,在经销商业务中占比较大的、业务占比不大但利润贡献绝对额较大的,再或者是区域市场薄弱但提升势头明显的经销商,都是比较容易推进专营、专卖的目标对象。
  
  3.“杀”掉一小批,才能警示一大批
  对那些挣扎在平均订货额度之下,或者订货量绝对额小的经销商,又对专营、专卖缺乏认可的新老经销商,直接踢出队伍。其作用是亮明态度,渲染导向,形成压力。
  
  点评
  让一部分人先动起来,是“分”的核心目的。
  当部分地区开始先行动起来,企业也就有了对落后者处罚的依据。把原来抱成团抵制的经销商群体,加快分层速度,分化成不同群落,是从群体性观望到破冰行动的必然过程。
  
  二 诱
  
  诱,就是根据专营、专卖层次制定专门的利益刺激政策,让经销商们看到好处,看到能赚到钱、能够做大做强。
  怎样让经销商相信这些呢?
  
  1.量化支持
  推进专营、专卖,需要特殊的市场支持政策来诱导。量化能够强化信任,所有的支持政策都可以做到条条量化。比如:
  相对于专营、专卖前,提高了多少退换货额度;
  提供多少额外的专营补贴;
  增加了多少广宣费用、促销场次及促销费用;
  在终端进场、广宣物料及陈列支持上会按什么样的政策摊销;
  会保持多少人次、多长时间、多大协销效果的协销队伍驻场支持。
  
  2.利润承诺
  每年的广告预算多少、促销费率多少、营销管理费用多少、毛利多少,以及终端覆盖、条码分销、单店销量、市场提升等还有多大的空间,对企业以及我们的区域经理们来讲都应该做到心里有数。在此基础上,我们甚至可以向经销商做出利润承诺。
  比如有家做建材的企业向经销商承诺年利润率不低于15%,少了企业来补。
  
  3.软件升级
  在帮助经销商赚钱和经营管理升级上都准备可行的解决方案。
  之后,厂家相对成熟的经营管理理念、模式、经理人团队就显得很有吸引力,因为经销商们需要提升、需要发展、需要防止厂家“抽离”以及摆脱对厂家的依赖。因此我们一定要强调与用好对经销商管理的输出、团队的代练等帮扶措施,明确在为经销商培养出合格的销售经理和一支业务团队后再退出,要把经销商的能力真正培养起来。
  
  点评
  用奖励会激发经销商们的积极性,那些获得奖励的经销商,不自觉地会被认为是榜样。而且,激励措施可以壮大“易感人群”的声势,进而影响“大众人群”形成从众效应,有助于加速整个推进进程。
  
  三 压
  
  有压力才会有改变。为了推动经销商的尽快转型,难免要持续施压。
  如图所示,为了保证施压的有效,建议形成压力传导链,让经销商看到“不转不行”,甚至是“不转也得转”。
  
  1.高层表决心
  公司的总经理、营销总监一定要多讲、常讲推进专营、专卖的决心,压制那些畏难的经销商等等看的气氛。
  
   2.中间做切分
  对那些更方便“动刀”的经销商开展切分,将他们的地盘、渠道进行重新划分,缩小原有经销商的势力范围,让更多的经销商感受到再不配合专营、专卖,就会被切分,再下去就会被取代。
  
  3.团队被接管
  在推进经销商专营、专卖之前,我们就可以通过主持经销商业务会议、培训,代发奖金、代买保险等方式,增加对经销商业务员的掌控。
  我们甚至可以在承诺销量及利润的前提下,通过派遣经理人、业务骨干入驻经销商,出任其营销总监、销售经理等职务,掌管其销售团队及其业务。当然,这些都是通过有效的帮扶去实现对经销商管控的。
  
  4.下游成“新生”
  渗透服务与支持到经销商下面的分销商,诱导一些有意愿的分销商向专营、专卖转型。这会向经销商传导出更多的压力。
  
  点评
  如果没有压力的配合,任何改革都将失去动力。
  格力电器就采取过包括扶持经销商下游商家在内的一系列措施,持续施压股份制销售公司及其入股经销商,以保持专卖销售体系的“纯洁”。
  格力电器的股份制销售公司模式一直令其引以为傲,但其销售体系中依然出现了一些“不听话”的股份制销售公司——某些合资公司搞起了“体外循环”,将格力资源转移到个人注册的新公司里面去。
  为了刹住这种苗头,格力就通过逐步增持股份、高层轮岗防止腐败勾结、渗透经销商网络到下游分销商等方式,快速组建新公司取代老的销售公司。再到后来,逐渐成立起部分全资的销售公司。格力通过这种压力传导,有效提升了经销商专卖体系的执行力的和对区域销售机构的控制力。
  
  四 围
  
  围,就是制造情绪、营造氛围,让经销商们陷入这场运动的火热氛围之中,加速响应与转型。
  在以上逐步推进的过程中,经销商的心态已经发生很大变化,而且正在加速转型。如果再借助一些介质或措施(培训、会议、内刊、网站、公众媒体等),宣扬导向,以及先行者的获益,就会对其他“后进”的经销商形成围的效果。
  如:在经销商系统中通常都会有串联关系,在日常交流中如果先行者做出正面评价,那么徘徊在门口的经销商更容易跨入大门。
  再如,在经销商大会上,设立专门的环节,让那些已经转型的经销商现身说法,在会议现场再配以“当场签署协议有奖”之类的内容,就可能让徘徊的经销商加速下决定。
  上至老总下到业务员,在不同场合、不同地区反复宣讲成功案例,放大个别“死忠经销商”的榜样作用,也是营造氛围的极佳手段之一。
  一系列动作和成果也可以通过内刊、网站乃至公众媒体宣讲出去,这也会形成并放大主导转型的舆论浪潮。
  
  点评
  举例来解释。在宝洁推进“专营专注”运动的过程中,公众媒体在宣扬宝洁的霸道的时候,也对那些推进专营缓慢的经销商形成了“再不转型,下一个可能就轮到我了”的心理影响。
  而某保健品行业的上市公司在其年报中发布诸如“已和超过80%的经销商签署了专营、专卖协议”的公告,又何尝不是对那些顽固的经销商形成了围攻的效果呢?
  不论你是否承认,这既是一场力量的对决,又是一场心理的较量。
其他文献
做大是关键  其实躲开二选一的方法还有很多:  1.产品差异化:各个平台的产品不同,尤其是在畅销品上形成差异化。把畅销品分别分配给不同的平台,一个可以避免大家比价,另外还可以用该平台特供品的概念争取到该平台的特殊支持  2.商品名称差异化:同一产品在商品名称的标注上存在少量差异,如:把货号的最后一位做微调。  3.不做针对单一产品的降价,而做整体的活动。例如:可以参加各个平台的全场活动,如满*返*
期刊
我们公司42%的毛利率,84%的产销率,这两个数字按现在的规模来看,现金流刚好是零,就是刚好我进来的钱全付掉,玩一玩就结束了,老板是拿不到钱的。  现在的电商没有融资你能活下去吗?我们背靠集团,有资本还可以,但是,没有传统企业的靠山呢?  先冲规模  传统企业为什么要进入电商?  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老板太厉害了,他的战略眼光好,很早就开始布局;一种是被逼的,没办法,线下库存太大了,就上了。  唐
期刊
一次成功的路演,不是以单纯提高路演现场销售为目标,而应放眼全局,邀请潜在客户参观,促成下线开发。  战备高校路演  上期说到,王总代理的A品牌,在业务员孙燕的策划下,店庆路演做得颇有成效。而B品牌业务员小马的高校路演,不仅闪亮了大学城学生的双眼,且给王总带来了新客户。  大学城在远离市区的郊外,在读学生超过3万人,平时很少有机会出来。小马联系到了大学城某高校的校学生会,刚好10月下旬就是校运会,校
期刊
这个人人都认为有问题的策划部,在改革之后却发现:受人诟病最多的团队协调与整体配合的关键问题,只是由显性变成了隐性,其破坏性甚至变本加厉。  众矢之的  H化妆品公司的策划部要改制了。  消息传出,人心沸腾。对于这次部门改制,公司从上到下,认识空前的统一。  领导们觉得是时候改改了,策划部人员更是觉得,早就该改了。  大家公认,策划部有三大现存问题:  一是专业水准不稳定。  策划部是一个号称“合金
期刊
传统套路总是无法改变的局面,在那些颠覆传统、看似“小儿科”的做法中,顿时有所改观。  顶撞  石家庄市场是华北大区经理张强的一块心病。  已经连续两任经理都没能拿下这个市场,尽管他们都是经验非常丰富的“老兵”,但市场不温不火,尤其是那十几家核心门店,每次巡店,店里的促销员都是无精打采。  有几个促销员,张强回到办事处就安排换掉,但很奇怪,新换的促销员上岗一段时间之后,又变成老样子。  张强认真检查
期刊
2011年接近年关,有两件轰动业界的新闻:一是美的突然大规模裁员;二是凡客的运营被质疑。  你知道这两家公司最吓人的共同点是什么吗?  他们都制定了一个“十二五计划”,分别宣称自己要在2015年达到2000亿和1500亿的销售额。  美的说这话的时候,销售额已经接近1000亿;而凡客说这话的时候,销售额不到30亿。  凡客说这话,是在给资本市场画大饼,还是公关部门失职?  要完成如此辉煌而沉重的销
期刊
多担份责任也许反而更轻松  一天,多多和她的姐姐准备徒步旅行,于是她们各自拿了个大旅行包。  但是旅行包很重,她们左手换右手拿着,不过一会就体力不支。  突然,她们在小树林里发现一根类似扁担一样的树枝,于是她们有了主意。  果然,把两个大包放在扁担两头挑着,节省了不少体力!  所有的业务员其实都应该承担一个责任:市场调查。做销售工作的同时顺便把市调工作也做了,既能为营销部提供信息,也能增强自己对市
期刊
国内奢侈品市场的拐点来了  拐点一:新奢侈主义冒头    奢侈品发展到今天,已经由物质过渡到精神,有形过渡到无形。过去,奢侈品为少数人提供日常服务;今天,奢侈品为大众提供特殊服务。  在物质发达的今天,传统意义上的物质奢侈已经不再是难以企及的“奢侈品”。相反,一些金钱上买不到的“精神至上”的东西才是真正的奢侈。“奢侈不再是积累各种物品,而是表现在能够自由支配时间,回避他人、塞车和拥挤上。独处、断绝
期刊
实际上,“寒冬论”有可能是一场阴谋,资本为了获得更高的投资溢价,通过媒体放出风来制造“寒冬论”,以期投资更少的钱获得更多的股份。  空间网执行总裁  无论你信或是不信,电商一直以来都处于资本控制之下。或许你会发现,所有教导你如何提高流量、如何提升转换率的他们,当年都没有像你一样苦苦追寻这样的专业,而是挥舞着资本的大棒不断获取规模效应,然后再获得更多的资本,使自己更快速地扩张!  “寒冬论”是一场阴
期刊
刘总之前的傲慢一扫而光,反而对老张有些献媚。老张当然知道是怎么回事了,但偏不点透。  老张被总部派去河北邢台开拓新市场。自己品牌的方便面,在邢台市场还没有一分钱的销售,这个局面怎么打开?  老张到邢台一摸底,知道当地快消品最牛的经销商是瑞华商贸。能让它代理,事情就成了一半了。  第二天,老张就带着公司和产品资料登门拜访。瑞华老板刘总,人矮矮胖胖,聊了几句,语气中却带出不屑与傲慢。这种态度谈下去也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