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现如今我国教育事业飞速发展,学校的办学环境和教学条件得以改善,且教师的薪资待遇水平显著提高,无须为教师的数量和质量而发愁。但是目前在教师激励方面仍然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包含教师聘任缺乏健全的制度体系和竞争机制、缺少健全合理的薪酬体系、缺少差异化的激励方式以及科学的绩效考核机制等,为了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必须要推动教师激励的理念转向与策略优化,遵循差别激励、公平竞争以及物质与精神激励相结合的基本原则,探寻教师激励的科学指导理念和有效策略。
[关键词]教师激励;理念转向;策略优化
[DOI]10.13939/j.cnki.zgsc.2021.20.114
在全国教育大会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伴随办学条件的不断改善教育投入,应更多地向广大教师倾斜,提高教师的薪资待遇水平,让教师能够免除后顾之忧,进而安心和热心从事教育事业。教师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育质量,就是采取有效的激励理念和策略,能够调动其对工作的热情,使其愿教、善教和乐教,真正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
1 教师激励现状
在我国教育不断深化改革的背景下,教师激励不断推动创新,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然而在进入新时期后,仍然引发一些新的问题。其一,教师聘任缺乏健全的制度体系和竞争机制,传统人事管理理念对当前的人力资源管理产生深远影响,针对教师的聘任,仍然存在终身制和论资排辈的现象,竞争淘汰机制的匮乏,导致教师聘任机制流于形式,难以对广大教育工作者形成有效的约束和激励;其二,缺少健全合理的薪酬体系,当前大部分的教师薪资平均水平仍然有待提高,特别是一些偏远地区,由于社会保障制度不够完善,所以在医疗、住房等方面难以获得良好的福利待遇。并且教师的薪酬体系与其工作绩效的关联性不足,考核评价缺少科学性,进而造成教师对待工作的态度较为消极,不利于教师人才队伍的稳定发展;其三,缺少差异化的激励方式,学校在创新激励理念和策略的过程中,并未高度重视教师层次结构的差异性以及合理需求,采取的激励手段过于单一,难以真正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热情;其四,缺少科学的绩效考核机制,现如今学校人员以教师的课时数量、发表的论文以及取得的科研成果来衡量其工作水平,过度注重数量而忽略质量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考核的公平性与客观性。这些问题无法有效解决,必然会影响高校的健康长远发展,因此必须要转变教师激励理念与策略,才能吸引更多高层次人才。
2 教师激励的理念转向与策略优化原则
2.1 差别激励原则
基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个体需求来源多个层面,包含生理、社交、安全、尊重以及自我价值实现,在低层次需求得到满足后,其需求的层次便会逐渐提高。当前我国教师的需求发展呈现出多樣化的趋势,不仅对于物质利益予以高度重视,更加追求在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所获取的自尊和自我发展,这些精神层面的需求得以满足至关重要。针对刚入职的青年教师而言,需要面临现实生活压力,所以对于物质需求更加强烈;针对资深教师而言,其物质生活水平得以保障,更加注重自身的职业生涯发展以及自我价值的实现,因此高校在激励理念转向以及策略优化的过程中,必须注重不同层次教师的实际需求采取差别化的激励手段。
2.2 公平竞争原则
教师在职业生涯发展的过程中,在取得自身成绩应有的报酬后,不仅关注报酬的绝对量,同时对于相对量也十分重视。针对当前我国教师考核制度体系科学性不足的问题,造成对教师的职务分配和晋升缺少公平,一些教师为了能够快速提高职称水平,在教学以及科研工作中存在追求短平快的现象。所以,在创新教师激励理念与策略的过程中,必须将公平竞争作为根本原则,无论是教师聘任机制以及绩效工资,采取公开透明的激励手段,避免教师存在不公平感。
2.3 物质与精神激励相结合原则
一方面,学校应根据教师的考核评价结果,为其制定合理的薪酬体系以及住房等其他补贴。特别是针对刚入职的青年教师,其薪资水平相对较低,所以物质激励是十分重要的手段;另一方面,精神激励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不容忽视,学校方面应为广大教师提供外出学习和平等晋升的机会,对于优秀教师和优质科研结果予以奖励,并不断加强软环境建设,为广大教师提供优质的教学和科研环境。
3 教师激励的理念转向与策略优化
3.1 定编适岗,平等竞争
一方面,学校方面应根据国家规定的岗位结构比例作出教师聘任的具体规划,针对不同岗位教师的数量和结构,在进行岗位设置的过程中,重点突出优势学科的扶持。在教师聘任的过程中,学校方面应始终将公平公正公开、平等竞争以及择优录用作为根本原则,严格执行教师聘任的具体程序。选出与岗位相匹配的评论者后,需要一起签订详细的聘任合同,并对岗位职责、聘任期限和目标作出具体要求,后续统一按照合同进行执行和管理;另一方面,在聘任机制实施的过程中,必然会存在部分教师落聘,针对部分编外人员,学校方面同样也要做好思想和管理工作,尽可能从工作安排以及社会保险等方面一起提供帮扶。此外,学校方面也可以通过为教师提供停薪留职、脱产进修以及借调换岗等方式,对未聘人员进行合理安置。
3.2 提高待遇,改革收入分配体制
首先,经费不足是影响教师待遇的关键因素,所以学校方面应加大资金筹措力度,充分调动社会投资教育的积极性,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稳定发展。学校方面应根据自身财务收支实际情况以及社会经济予以支持,以岗位为基础进行津贴分配,合理强化分配投入力度,只有给予广大教师优厚的待遇,才能使其在工作领域投入更多的热情和积极性。其次,当前学校方面给予教师的岗位津贴,主要来自国家财政拨款,包含岗位工资、省市职位贴、薪级工资。校内方面津贴,在分配的过程中应充分与考核结果相结合,针对不同的师资层次和类型科学制定岗位津贴标准。同时也包含其他的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和养老保险等津贴。福利收入是教师收入结构中重要的构成部分;学校方面应不断拓宽教师的多元收入途径,给予良好的津贴支持。最后,在进行薪资分配的过程中,应将按劳分配作为基本原则,特别是针对一些重点工作岗位优秀人才以及青年骨干教师,在提供良好的薪资待遇的基础上,通过物质激励提高教师工作积极性,推进学校重点工作的稳步落实。在薪资分配过程中还要注重降低不同学科的收入差距,校内津贴的分配应充分体现均衡理念。 3.3 构建完善的精神激励体系
现如今学校的发展与人才密不可分,因此要充分考虑教师的需求以及个体差异性,运用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的方式,推动教师激励理念与策略的创新。
3.3.1 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与能力
教师职业生涯中,自我发展与自我价值实现是十分重要的推动力,学校方面应注重教师的自我价值实现与发展需求,为其提供外出学习和进修的机会,并为其培训提供经费支持,构建严格的培训考核制度,将其与教师的聘用和晋升挂钩,以此来督促教师不断提高教学能力与科研水平。另外,还应注重人才的重点培养和整体教师队伍素质提高,不断加强紧缺岗位人才培育工作,通过骨干教师传帮带等形式,培养和挖掘具有潜力的青年骨干教师,并为其提供国外深造的机会,逐步形成梯队结构的师资队伍。
3.3.2 实施民主管理手段,通过情感温暖教师
学校方面应注重给予教师人文关怀,切实了解其实际生活和工作的条件,以及教师在住房和子女入学方面存在的困难,让广大教师能够切实地感受到来自学校的关怀,免除后顾之忧,才能使教师全身心投入工作。在对教师实施管理的过程中,应充分尊重教师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切实保护其合法利益,提高教师为学校发展做贡献的自觉性。
3.3.3 构建和谐的校园环境
这是对教师形成激励的重要外部动力源泉。一方面,学校加强软硬件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广大教师开展教学研究和科研活动提供完善设施。针对部分在学校住宿的教师,应加强改善宿舍环境,为其提供优质的生活条件;另一方面,运用学校的大屏幕、新媒体平台,校园文化精神与价值观的宣传,创设尊重知识和人才的氛围,以科学民主的态度构建教师激励制度。
3.4 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创新绩效考核机制
科学规范的考核机制是实施分配和奖惩的基础和前提,所以学校方面应针对教师考核的相关指标和具体内容作出明确规定,并在考核的整个过程中严格执行,充分凸显教师绩效考核的公平性与公正性,引导教师形成良性竞争意识。其一,对教师实施分类考核,并对各项考核指标进行细化,包括中期考核、年终考核以及聘期考核,促进学校各个工作岗位的良性运转。特别是在考核教师突出贡献领域,定量与定性相结合至关重要,要高度认可教师在工作领域的无形投入。针对学校教师重科研轻教学的实际问题,为有效解决,必须明确不同学科和工作岗位的特殊性,对于教师的教学和科研工作进行统一绩效考核。教学领域的绩效考核,不仅要注重客观指标,同时还要结合教育管理部门的主观评价指标,以此来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其二,针对考核的反馈信息予以高度重视,并作为教师惩罚的重要依据,考核是一种手段和方式,切实使用考核结果才是根本目的,应将各项指标的考核结果及时反馈给学校,并以此作為教师提供薪资待遇以及职务晋升的依据,充分调动群众参与考核评价的积极性,对广大教师形成有效的监督。
4 结语
综上所述,如何通过教师激励促进教师将教学能力转化为教学表现,是至关重要的现实问题。现阶段面对激烈的人才竞争,学校方面不断深化教师激励里的策略改革,从多个维度开展了新的尝试。学校方面应采取定编适岗,平等竞争、提高待遇,改革收入分配体制、构建完善的精神激励体系、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创新绩效考核机制等策略,实现对广大教师的科学和有效激励,切实提高其教育教学的积极性,同时也为教师的职业生涯发展和自我价值实现提供推动力。
参考文献:
[1]白燕奇. 基于心理契约的民办高校教师激励机制优化策略[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7,33(1):39-41.
[2]李斌. 基于心理契约的甘肃省高校体育教师激励问题研究[J].中国包装,2017,37(2):69-71.
[3]时念秋,张秀荣,冯波. 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的透视及完善策略[J].中国成人教育,2017(1):42-45.
[4]李俊复. 基于个性倾向性的高校教师激励策略探析[J].财富时代,2020(1):96-97.
[5]范颖. 基于心理契约理论的西部高校教师激励机制实证研究——以甘肃省为例[J].现代经济信息,2016(4):426-427,429.
[6]张牧,刘博文.我国高校教师激励机制问题研究[J].中国市场,2015(22).
[作者简介]张清(1978—),女,汉族,山东青岛人,就职于山东英才学院,四川大学硕士,菲律宾泛太平洋大学哲学博士,经济师(人力资源专业),校内聘副教授,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关键词]教师激励;理念转向;策略优化
[DOI]10.13939/j.cnki.zgsc.2021.20.114
在全国教育大会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伴随办学条件的不断改善教育投入,应更多地向广大教师倾斜,提高教师的薪资待遇水平,让教师能够免除后顾之忧,进而安心和热心从事教育事业。教师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育质量,就是采取有效的激励理念和策略,能够调动其对工作的热情,使其愿教、善教和乐教,真正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
1 教师激励现状
在我国教育不断深化改革的背景下,教师激励不断推动创新,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然而在进入新时期后,仍然引发一些新的问题。其一,教师聘任缺乏健全的制度体系和竞争机制,传统人事管理理念对当前的人力资源管理产生深远影响,针对教师的聘任,仍然存在终身制和论资排辈的现象,竞争淘汰机制的匮乏,导致教师聘任机制流于形式,难以对广大教育工作者形成有效的约束和激励;其二,缺少健全合理的薪酬体系,当前大部分的教师薪资平均水平仍然有待提高,特别是一些偏远地区,由于社会保障制度不够完善,所以在医疗、住房等方面难以获得良好的福利待遇。并且教师的薪酬体系与其工作绩效的关联性不足,考核评价缺少科学性,进而造成教师对待工作的态度较为消极,不利于教师人才队伍的稳定发展;其三,缺少差异化的激励方式,学校在创新激励理念和策略的过程中,并未高度重视教师层次结构的差异性以及合理需求,采取的激励手段过于单一,难以真正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热情;其四,缺少科学的绩效考核机制,现如今学校人员以教师的课时数量、发表的论文以及取得的科研成果来衡量其工作水平,过度注重数量而忽略质量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考核的公平性与客观性。这些问题无法有效解决,必然会影响高校的健康长远发展,因此必须要转变教师激励理念与策略,才能吸引更多高层次人才。
2 教师激励的理念转向与策略优化原则
2.1 差别激励原则
基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个体需求来源多个层面,包含生理、社交、安全、尊重以及自我价值实现,在低层次需求得到满足后,其需求的层次便会逐渐提高。当前我国教师的需求发展呈现出多樣化的趋势,不仅对于物质利益予以高度重视,更加追求在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所获取的自尊和自我发展,这些精神层面的需求得以满足至关重要。针对刚入职的青年教师而言,需要面临现实生活压力,所以对于物质需求更加强烈;针对资深教师而言,其物质生活水平得以保障,更加注重自身的职业生涯发展以及自我价值的实现,因此高校在激励理念转向以及策略优化的过程中,必须注重不同层次教师的实际需求采取差别化的激励手段。
2.2 公平竞争原则
教师在职业生涯发展的过程中,在取得自身成绩应有的报酬后,不仅关注报酬的绝对量,同时对于相对量也十分重视。针对当前我国教师考核制度体系科学性不足的问题,造成对教师的职务分配和晋升缺少公平,一些教师为了能够快速提高职称水平,在教学以及科研工作中存在追求短平快的现象。所以,在创新教师激励理念与策略的过程中,必须将公平竞争作为根本原则,无论是教师聘任机制以及绩效工资,采取公开透明的激励手段,避免教师存在不公平感。
2.3 物质与精神激励相结合原则
一方面,学校应根据教师的考核评价结果,为其制定合理的薪酬体系以及住房等其他补贴。特别是针对刚入职的青年教师,其薪资水平相对较低,所以物质激励是十分重要的手段;另一方面,精神激励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不容忽视,学校方面应为广大教师提供外出学习和平等晋升的机会,对于优秀教师和优质科研结果予以奖励,并不断加强软环境建设,为广大教师提供优质的教学和科研环境。
3 教师激励的理念转向与策略优化
3.1 定编适岗,平等竞争
一方面,学校方面应根据国家规定的岗位结构比例作出教师聘任的具体规划,针对不同岗位教师的数量和结构,在进行岗位设置的过程中,重点突出优势学科的扶持。在教师聘任的过程中,学校方面应始终将公平公正公开、平等竞争以及择优录用作为根本原则,严格执行教师聘任的具体程序。选出与岗位相匹配的评论者后,需要一起签订详细的聘任合同,并对岗位职责、聘任期限和目标作出具体要求,后续统一按照合同进行执行和管理;另一方面,在聘任机制实施的过程中,必然会存在部分教师落聘,针对部分编外人员,学校方面同样也要做好思想和管理工作,尽可能从工作安排以及社会保险等方面一起提供帮扶。此外,学校方面也可以通过为教师提供停薪留职、脱产进修以及借调换岗等方式,对未聘人员进行合理安置。
3.2 提高待遇,改革收入分配体制
首先,经费不足是影响教师待遇的关键因素,所以学校方面应加大资金筹措力度,充分调动社会投资教育的积极性,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稳定发展。学校方面应根据自身财务收支实际情况以及社会经济予以支持,以岗位为基础进行津贴分配,合理强化分配投入力度,只有给予广大教师优厚的待遇,才能使其在工作领域投入更多的热情和积极性。其次,当前学校方面给予教师的岗位津贴,主要来自国家财政拨款,包含岗位工资、省市职位贴、薪级工资。校内方面津贴,在分配的过程中应充分与考核结果相结合,针对不同的师资层次和类型科学制定岗位津贴标准。同时也包含其他的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和养老保险等津贴。福利收入是教师收入结构中重要的构成部分;学校方面应不断拓宽教师的多元收入途径,给予良好的津贴支持。最后,在进行薪资分配的过程中,应将按劳分配作为基本原则,特别是针对一些重点工作岗位优秀人才以及青年骨干教师,在提供良好的薪资待遇的基础上,通过物质激励提高教师工作积极性,推进学校重点工作的稳步落实。在薪资分配过程中还要注重降低不同学科的收入差距,校内津贴的分配应充分体现均衡理念。 3.3 构建完善的精神激励体系
现如今学校的发展与人才密不可分,因此要充分考虑教师的需求以及个体差异性,运用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的方式,推动教师激励理念与策略的创新。
3.3.1 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与能力
教师职业生涯中,自我发展与自我价值实现是十分重要的推动力,学校方面应注重教师的自我价值实现与发展需求,为其提供外出学习和进修的机会,并为其培训提供经费支持,构建严格的培训考核制度,将其与教师的聘用和晋升挂钩,以此来督促教师不断提高教学能力与科研水平。另外,还应注重人才的重点培养和整体教师队伍素质提高,不断加强紧缺岗位人才培育工作,通过骨干教师传帮带等形式,培养和挖掘具有潜力的青年骨干教师,并为其提供国外深造的机会,逐步形成梯队结构的师资队伍。
3.3.2 实施民主管理手段,通过情感温暖教师
学校方面应注重给予教师人文关怀,切实了解其实际生活和工作的条件,以及教师在住房和子女入学方面存在的困难,让广大教师能够切实地感受到来自学校的关怀,免除后顾之忧,才能使教师全身心投入工作。在对教师实施管理的过程中,应充分尊重教师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切实保护其合法利益,提高教师为学校发展做贡献的自觉性。
3.3.3 构建和谐的校园环境
这是对教师形成激励的重要外部动力源泉。一方面,学校加强软硬件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广大教师开展教学研究和科研活动提供完善设施。针对部分在学校住宿的教师,应加强改善宿舍环境,为其提供优质的生活条件;另一方面,运用学校的大屏幕、新媒体平台,校园文化精神与价值观的宣传,创设尊重知识和人才的氛围,以科学民主的态度构建教师激励制度。
3.4 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创新绩效考核机制
科学规范的考核机制是实施分配和奖惩的基础和前提,所以学校方面应针对教师考核的相关指标和具体内容作出明确规定,并在考核的整个过程中严格执行,充分凸显教师绩效考核的公平性与公正性,引导教师形成良性竞争意识。其一,对教师实施分类考核,并对各项考核指标进行细化,包括中期考核、年终考核以及聘期考核,促进学校各个工作岗位的良性运转。特别是在考核教师突出贡献领域,定量与定性相结合至关重要,要高度认可教师在工作领域的无形投入。针对学校教师重科研轻教学的实际问题,为有效解决,必须明确不同学科和工作岗位的特殊性,对于教师的教学和科研工作进行统一绩效考核。教学领域的绩效考核,不仅要注重客观指标,同时还要结合教育管理部门的主观评价指标,以此来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其二,针对考核的反馈信息予以高度重视,并作为教师惩罚的重要依据,考核是一种手段和方式,切实使用考核结果才是根本目的,应将各项指标的考核结果及时反馈给学校,并以此作為教师提供薪资待遇以及职务晋升的依据,充分调动群众参与考核评价的积极性,对广大教师形成有效的监督。
4 结语
综上所述,如何通过教师激励促进教师将教学能力转化为教学表现,是至关重要的现实问题。现阶段面对激烈的人才竞争,学校方面不断深化教师激励里的策略改革,从多个维度开展了新的尝试。学校方面应采取定编适岗,平等竞争、提高待遇,改革收入分配体制、构建完善的精神激励体系、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创新绩效考核机制等策略,实现对广大教师的科学和有效激励,切实提高其教育教学的积极性,同时也为教师的职业生涯发展和自我价值实现提供推动力。
参考文献:
[1]白燕奇. 基于心理契约的民办高校教师激励机制优化策略[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7,33(1):39-41.
[2]李斌. 基于心理契约的甘肃省高校体育教师激励问题研究[J].中国包装,2017,37(2):69-71.
[3]时念秋,张秀荣,冯波. 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的透视及完善策略[J].中国成人教育,2017(1):42-45.
[4]李俊复. 基于个性倾向性的高校教师激励策略探析[J].财富时代,2020(1):96-97.
[5]范颖. 基于心理契约理论的西部高校教师激励机制实证研究——以甘肃省为例[J].现代经济信息,2016(4):426-427,429.
[6]张牧,刘博文.我国高校教师激励机制问题研究[J].中国市场,2015(22).
[作者简介]张清(1978—),女,汉族,山东青岛人,就职于山东英才学院,四川大学硕士,菲律宾泛太平洋大学哲学博士,经济师(人力资源专业),校内聘副教授,研究方向: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