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记者手记:
当汽车沿着平整笔直的公路,缓缓驶入总面积162平方公里的安徽白湖农场,便不由自主地为它的美丽和纯净而赞叹。这里四面环山,绿树成林,一条河流从田野中潺潺流过。映入眼帘的,除了规模成片的水稻,还有荷花在莲叶的映衬下,开得错落有致,微风徐来,淡淡清香入鼻,令人心旷神怡。
在这片开垦了65载的土地上,白湖人坚守初心,发扬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白湖柳”精神,以持之以恒的实践,共筑“大美白湖梦”。
2015年底,在北京召开的一次重要的农村工作会议上,中央首次发出了要着力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号令,通过这次最高级别的“三农”会议,全国各地拉开了改革的序幕。
作为全国特大型国有农场之一的安徽省白湖农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称“白湖农场”)便是一个突出的典型,通过深入学习贯彻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思想,按照“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生态农业发展思路,白湖农场近年来着力打造现代生态农业升级版,进而成为农业改革的先锋代表。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真正要义是什么?被业界称道的改革典型的具体实践有哪些值得借鉴和推广?带着这些问题,近日,经济日报《中国经济信息》杂志记者走进安徽白湖农场,探寻其独特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之路。
科技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在安徽省的版图上,白湖农场北临巢湖,南接長江,远离城区,三面环山,周边无工厂,实为钟灵毓秀之地。
白湖农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53年,这片土地经前苏联专家设计围湖造田而成,是一个集优质原粮、米业、种业、林业、养殖、观光于一体的特大型国有现代化生态农场,堪称巢湖南岸的一颗“璀璨明珠”。农场四季水质清澈、空气清新,鱼满渠塘,林网成荫。在这片充满神奇的土地上,富于激情的白湖人,按照习总书记提出的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正酝酿着新一轮的改革与创新。
“农业供给侧的改革,是一个新命题,一个新实践。如果说过去农业发展强调是数量与保障供给,那么从现在开始,农业发展更多的要注重质量以及满足消费升级需求。”白湖农场农业发展部负责人张黎明在接受《中国经济信息》记者采访时强调,“积极调整农业科技创新方向、重点和布局,突出科技、质量。全面发展绿色、无公害产品,探索开发有机、富硒食品、扩大绿肥种植,发展功能农业。”
白湖农场拥有标准良田14.6万亩,过去都是传统农业,现在通过产学研结合,积极实施科技部“粮丰工程”,2015年105亩水稻精确定量栽培高产示范方测产平均亩产1020.5公斤,再次创造全省水稻高产纪录,并刷新全国机插水稻单产记录。取得这样的成绩,是由于白湖农场瞄准国内最先进的农业科技,不断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全面推行精确定量栽培、工厂化育秧、机械化插栽、苗情监测等先进技术取得的丰硕成果。同时100多名实践丰富、好学创新的农业技术人才,通过科技创新补齐现代农业体系短板,是白湖农场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领域脱颖而出的又一个关键。
白湖农场眼光更长远地考虑到了今天的消费者不仅要吃饱还要有营养,将农业转型升级的目光转移到“硒元素”上,对于一个70%地区缺硒的国家而言,硒元素尤为珍贵,白湖农场技术人员与江苏省硒生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硒谷科技尹雪斌博士团队经过研发,运用纳米硒靶向技术,结合测土配方精确定量栽培技术,选用优良品种,建成5000亩富硒稻米基地,从2012年起连续五年抽检指标全部达到一级标准。记者在餐桌上品尝了白湖富硒香软米,口感软糯,米香诱人,真正体验了“吃饭”的感觉。不愧被认证为国家绿色食品、消费者放心大米。产品远销江、浙、沪、鄂、滇等地。
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白湖”富硒香软米因品质佳、口感好的特点,甫一问世就得到了市场上的认可。而更为重要的是,满足广大消费者对硒元素的客观需求。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富硒米在食品与健康两个层面,使社会价值与经济价值实现了有机的融合。
“白湖”富硒香软米的成功,为白湖农场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开了一个窗口。在人心惶惶的食品安全时代,白湖农场党委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教诲,坚持标准化生产,建立了“水源独立、隔离完善、一季种植、冬季绿肥”的1860亩有机水稻生产区,31项指标全部符合有机食品标准。同时为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和信息查询,让消费者知情、放心、满意,白湖农场又运用物联网技术建成“农田信息可视系统”,实时监测“四情”和气象信息,实现“农田到餐桌”的全程可追溯。
据白湖农场负责人介绍,白湖农场持续优化了农业品牌和品种结构,建设了以优质原粮、稻麦良种、特色稻米、苗木园林、生态养殖和观赏农业为重点的六个产业功能区。在种植过程中围绕“节肥、节药、节水”开展行动,实施生态循环利用,持续优化农业生态环境等一系列措施来保障食品安全。
“我们这里特别适合种水稻。”白湖农场米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尹桥良向《中国经济信息》记者自豪地表示,“我们白湖大米的品质不仅在国内顶呱呱,来自土耳其商务部的数据,白湖大米的检测指标远超欧洲标准。”
白湖农场先后通过ISO9001认证、质量安全QS认证,获得安徽省质量管理奖和C标志使用权、安徽省卓越绩效奖。形成了“生态白湖”、“香满大地”、“绿色田园”、“小苹果”四大系列,还拥有以有机米、富硒米、香软米、功能糙米为代表的20多个品种。自从2007年以来,白湖农场还先后成为浙江绍兴四大品牌黄酒、“贝因美”婴幼儿米粉、沿江名粽和上海光明集团等知名企业的原粮生产供应基地。
白湖农场对于未来的发展,早有深谋远虑。“我们计划投资一亿元建设一个全球领先的现代化精米加工厂,稳步扩大富硒米、有机米生产,建成安徽省功能农业示范区和富硒米、有机米生产示范基地,扩大香软米稻,发展再生稻,开发降糖降压稻米生产。”白湖农场负责人向《中国经济信息》记者详细介绍:“我们还拟定三年计划发展环巢湖林业,今年种植的8.2万株的中山杉已经显现成效了,同时重点建设西大圩的“万米彩色长廊”和东大圩的“万米速生林”,以及2000亩环湖景观林。通过打造生态植物园,建设农庄、民宿、垂钓中心等,吸引广大市民来白湖休闲度假,分享农业成果,体验农耕文化。”
白湖农场借助自身天然生态环境优势,遵循绿色增长模式,坚持新型科技引领,打造现代生态农业升级版、功能农业示范区和“天人融合”的农耕园,一个值得推广与借鉴的“白湖样本”正在不断实施中。
当汽车沿着平整笔直的公路,缓缓驶入总面积162平方公里的安徽白湖农场,便不由自主地为它的美丽和纯净而赞叹。这里四面环山,绿树成林,一条河流从田野中潺潺流过。映入眼帘的,除了规模成片的水稻,还有荷花在莲叶的映衬下,开得错落有致,微风徐来,淡淡清香入鼻,令人心旷神怡。
在这片开垦了65载的土地上,白湖人坚守初心,发扬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白湖柳”精神,以持之以恒的实践,共筑“大美白湖梦”。
2015年底,在北京召开的一次重要的农村工作会议上,中央首次发出了要着力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号令,通过这次最高级别的“三农”会议,全国各地拉开了改革的序幕。
作为全国特大型国有农场之一的安徽省白湖农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称“白湖农场”)便是一个突出的典型,通过深入学习贯彻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思想,按照“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生态农业发展思路,白湖农场近年来着力打造现代生态农业升级版,进而成为农业改革的先锋代表。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真正要义是什么?被业界称道的改革典型的具体实践有哪些值得借鉴和推广?带着这些问题,近日,经济日报《中国经济信息》杂志记者走进安徽白湖农场,探寻其独特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之路。
科技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在安徽省的版图上,白湖农场北临巢湖,南接長江,远离城区,三面环山,周边无工厂,实为钟灵毓秀之地。
白湖农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53年,这片土地经前苏联专家设计围湖造田而成,是一个集优质原粮、米业、种业、林业、养殖、观光于一体的特大型国有现代化生态农场,堪称巢湖南岸的一颗“璀璨明珠”。农场四季水质清澈、空气清新,鱼满渠塘,林网成荫。在这片充满神奇的土地上,富于激情的白湖人,按照习总书记提出的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正酝酿着新一轮的改革与创新。
“农业供给侧的改革,是一个新命题,一个新实践。如果说过去农业发展强调是数量与保障供给,那么从现在开始,农业发展更多的要注重质量以及满足消费升级需求。”白湖农场农业发展部负责人张黎明在接受《中国经济信息》记者采访时强调,“积极调整农业科技创新方向、重点和布局,突出科技、质量。全面发展绿色、无公害产品,探索开发有机、富硒食品、扩大绿肥种植,发展功能农业。”
白湖农场拥有标准良田14.6万亩,过去都是传统农业,现在通过产学研结合,积极实施科技部“粮丰工程”,2015年105亩水稻精确定量栽培高产示范方测产平均亩产1020.5公斤,再次创造全省水稻高产纪录,并刷新全国机插水稻单产记录。取得这样的成绩,是由于白湖农场瞄准国内最先进的农业科技,不断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全面推行精确定量栽培、工厂化育秧、机械化插栽、苗情监测等先进技术取得的丰硕成果。同时100多名实践丰富、好学创新的农业技术人才,通过科技创新补齐现代农业体系短板,是白湖农场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领域脱颖而出的又一个关键。
白湖农场眼光更长远地考虑到了今天的消费者不仅要吃饱还要有营养,将农业转型升级的目光转移到“硒元素”上,对于一个70%地区缺硒的国家而言,硒元素尤为珍贵,白湖农场技术人员与江苏省硒生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硒谷科技尹雪斌博士团队经过研发,运用纳米硒靶向技术,结合测土配方精确定量栽培技术,选用优良品种,建成5000亩富硒稻米基地,从2012年起连续五年抽检指标全部达到一级标准。记者在餐桌上品尝了白湖富硒香软米,口感软糯,米香诱人,真正体验了“吃饭”的感觉。不愧被认证为国家绿色食品、消费者放心大米。产品远销江、浙、沪、鄂、滇等地。
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白湖”富硒香软米因品质佳、口感好的特点,甫一问世就得到了市场上的认可。而更为重要的是,满足广大消费者对硒元素的客观需求。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富硒米在食品与健康两个层面,使社会价值与经济价值实现了有机的融合。
“白湖”富硒香软米的成功,为白湖农场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开了一个窗口。在人心惶惶的食品安全时代,白湖农场党委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教诲,坚持标准化生产,建立了“水源独立、隔离完善、一季种植、冬季绿肥”的1860亩有机水稻生产区,31项指标全部符合有机食品标准。同时为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和信息查询,让消费者知情、放心、满意,白湖农场又运用物联网技术建成“农田信息可视系统”,实时监测“四情”和气象信息,实现“农田到餐桌”的全程可追溯。
据白湖农场负责人介绍,白湖农场持续优化了农业品牌和品种结构,建设了以优质原粮、稻麦良种、特色稻米、苗木园林、生态养殖和观赏农业为重点的六个产业功能区。在种植过程中围绕“节肥、节药、节水”开展行动,实施生态循环利用,持续优化农业生态环境等一系列措施来保障食品安全。
“我们这里特别适合种水稻。”白湖农场米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尹桥良向《中国经济信息》记者自豪地表示,“我们白湖大米的品质不仅在国内顶呱呱,来自土耳其商务部的数据,白湖大米的检测指标远超欧洲标准。”
白湖农场先后通过ISO9001认证、质量安全QS认证,获得安徽省质量管理奖和C标志使用权、安徽省卓越绩效奖。形成了“生态白湖”、“香满大地”、“绿色田园”、“小苹果”四大系列,还拥有以有机米、富硒米、香软米、功能糙米为代表的20多个品种。自从2007年以来,白湖农场还先后成为浙江绍兴四大品牌黄酒、“贝因美”婴幼儿米粉、沿江名粽和上海光明集团等知名企业的原粮生产供应基地。
白湖农场对于未来的发展,早有深谋远虑。“我们计划投资一亿元建设一个全球领先的现代化精米加工厂,稳步扩大富硒米、有机米生产,建成安徽省功能农业示范区和富硒米、有机米生产示范基地,扩大香软米稻,发展再生稻,开发降糖降压稻米生产。”白湖农场负责人向《中国经济信息》记者详细介绍:“我们还拟定三年计划发展环巢湖林业,今年种植的8.2万株的中山杉已经显现成效了,同时重点建设西大圩的“万米彩色长廊”和东大圩的“万米速生林”,以及2000亩环湖景观林。通过打造生态植物园,建设农庄、民宿、垂钓中心等,吸引广大市民来白湖休闲度假,分享农业成果,体验农耕文化。”
白湖农场借助自身天然生态环境优势,遵循绿色增长模式,坚持新型科技引领,打造现代生态农业升级版、功能农业示范区和“天人融合”的农耕园,一个值得推广与借鉴的“白湖样本”正在不断实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