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个给月球上的地方起名字的人,是我们所熟悉的,那个站在比萨斜塔上证明不同重量的两个小铁球同时落地的伽利略。他在1610年开始用荷兰人发明的望远镜观察月球,当时人们对月球的认识几乎还是空白,更不用说给那上面的地方取名字了。伽利略发现月球表面有一座非常明显的山脉,于是他自私地用了他家乡的那座山的名字——“亚平宁”给它命名,也就是目前我们所看到的雨海东侧那座巨大的弧形山脉——亚平宁山。
第二个给月球上的地方取名字的是意大利科学家里乔利。他在1651年写了一本书,里面画了一幅直径达28厘米的月面地图。他将月球表面那些暗色的区域称为海,并且诗兴大发,赋予了它们极其浪漫的名字,也就有了今天我们耳熟能详的雨海、静海、酒海、虹湾、风暴洋等。对于那些明显的撞击坑,他觉得应该用来纪念一下曾经为科学做出过杰出贡献的人们,于是采用了古代科学家和哲学家等著名人物的名字,比如阿基米德撞击坑、柏拉图撞击坑等。里乔利命名的200多个名称一直沿用至今,并且他创立的这种以历史名人给月球上的地名命名的方法至今仍在使用。
但里乔利这个人有些脾气,并不是所有的科学家他都喜欢,比如他很讨厌哥白尼,也不相信他说的地球绕着太阳转,但是哥白尼怎么说也是个伟大的科学家,必须得给他留一个坑吧……于是里乔利愤愤地把哥白尼“扔进了风暴洋”,他把位于风暴洋中的一个撞击坑命名为哥白尼坑,让哥白尼一直“享受”月球上的风暴:他也不喜欢给月球命名的前辈伽利略,把他“发配”给了位于风暴洋边缘的一个很不起眼的小撞击坑。而对于那些他喜欢的科学家,则分到了很好的位置。比如托勒密,得到了月球正中心那个壮丽的大平原:他佩服的那个性情古怪的丹麦天文学家第谷,则得到了月球南半球高原上辐射纹最明显、最明亮也是最引人注目的撞击坑。他自己和他的弟子则毫不含糊地享用了月球正面两个巨大的平原。在晴朗的夜空,它们任何时候都可以被清楚地辨认。
但是很可惜,在里乔利的时代,他可能都不清楚地球上有另一个伟大的文明古国,叫中国。所以在他命名的地名之中,没有一个中国科学家的名字。
直到1935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把月球的命名实行了标准化的管理后,才避免了里乔利以个人喜好的方式来命名的继续发展。当时,国际月面地名命名委员会相继对月面地名进行了整理和确认,得到了最初的月球地名表。
在1970年,月球上出现了一个“航天俱乐部”!当时国际天文学联合会专门用一批航天员的名字命名了一些撞击坑,其中有6位美国人和6位苏联人。以乘坐“阿波罗”11号飞船登上月球的航天员阿姆斯特朗、奥尔德林和柯林斯的名字命名的撞击坑和那枚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脚印一起环绕在“阿波罗”11号登月点的附近,位于月球的正面。而苏联宇航员加加林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飞上太空的航天员,具有无与伦比的知名度,所以他占据了月球背面最大的撞击坑,直径达265千米,面积约50000平方千米。以6名苏联航天员命名的撞击坑,均分布在月球背面最大的月海——莫斯科海附近,那是苏联月球3号探测器首次拍摄了月球背面照片后,苏联近水楼台先得月,赶紧把它命名为莫斯科海。月球背面东南方向最大的撞击坑——阿波罗撞击坑,则是美国人为了纪念阿波罗登月计划的成功而命名的。
2010年,我国利用绕月探测工程全月面影像数据首次申报“月球地理实体命名”,获得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月面上三个撞击坑用我国著名科学家蔡伦、毕昇和张钰哲的名字来命名,实现了我国月球探测工程科学应用成果在月球地理实体命名上零的突破。至此,月球上共计以14个中国人的名称命名了19个月球地理实体,包括12个撞击坑、5个卫星坑和2条月溪。
这些中国名字既包括石申、张衡、祖冲之、郭守敬、万户、高平子、张钰哲等科学家,又包括唐代大诗人李白和神话人物嫦娥,还包括著名的瓷都景德镇。他们都“住”在环形山里,其中有5个“住”在月球正面,其他均“住”在月球背面。遗憾的是,1976年和1985年有两条月溪被外国人用两个中国妇女的名字命名,但由于文献资料的缺乏,至今无法确认这两位发音为“wan—Yu”和“Sung-Me”的中国女性是谁。
如今,月球上已经有了一千多位世界级的名人“居民”,他们基本上都是德高望重、知书达理的科学大师,从不为自己地盘大小和地段好坏发生争执。
小朋友们,你们也快快努力,争取有一天将自己的大名“登上”月球。
知识链接
“入住”月球的中国人
石申——战国中期魏国天文学家,曾系统地观察了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著有《天文》八卷(西汉以后此书被尊为《石氏星经》)、《浑天图》等。《甘石星经》在世界天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蔡伦——改进了东汉时期的造纸技术。被认为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造纸术的发明人。对人类文化的传播和世界文明的进步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千百年来备受人们的尊崇。
张衡——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发明家、地理学家、文学家。提出浑天说,研制浑天仪,撰写天文著作《灵宪》。
祖冲之——我国南北朝时期杰出的数学家、科学家。创立《大明历》,才巴圆周率推算到小数点后七位。
毕昇——北宋时期著名发明家,是活字排版印刷术发明者。
郭守敬——元朝著名的天文学家、数学家、水利专家和仪器制造专家。编制天文历法,研制新式天文仪器。
万户——明朝官员,世界上第一个尝试利用火箭飞行的人。为实现自己的飞天梦想,坐在绑了40多支火箭的椅子上,手里拿着风筝,为飞天理想奉献了自己的生命。
高平子——中国科学史事业的开拓者之一。著有《学历散论》《平子著述余稿》《史记天官书今注》《史日长编》等。1983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第十八届大会通过决议:将月球东经87.8°,南纬6.7°处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高平子环形山。
张钰哲——中国近代天文学奠基人,“中华”小行星的发现者,开创了中国人命名小行星的先河。
第二个给月球上的地方取名字的是意大利科学家里乔利。他在1651年写了一本书,里面画了一幅直径达28厘米的月面地图。他将月球表面那些暗色的区域称为海,并且诗兴大发,赋予了它们极其浪漫的名字,也就有了今天我们耳熟能详的雨海、静海、酒海、虹湾、风暴洋等。对于那些明显的撞击坑,他觉得应该用来纪念一下曾经为科学做出过杰出贡献的人们,于是采用了古代科学家和哲学家等著名人物的名字,比如阿基米德撞击坑、柏拉图撞击坑等。里乔利命名的200多个名称一直沿用至今,并且他创立的这种以历史名人给月球上的地名命名的方法至今仍在使用。
但里乔利这个人有些脾气,并不是所有的科学家他都喜欢,比如他很讨厌哥白尼,也不相信他说的地球绕着太阳转,但是哥白尼怎么说也是个伟大的科学家,必须得给他留一个坑吧……于是里乔利愤愤地把哥白尼“扔进了风暴洋”,他把位于风暴洋中的一个撞击坑命名为哥白尼坑,让哥白尼一直“享受”月球上的风暴:他也不喜欢给月球命名的前辈伽利略,把他“发配”给了位于风暴洋边缘的一个很不起眼的小撞击坑。而对于那些他喜欢的科学家,则分到了很好的位置。比如托勒密,得到了月球正中心那个壮丽的大平原:他佩服的那个性情古怪的丹麦天文学家第谷,则得到了月球南半球高原上辐射纹最明显、最明亮也是最引人注目的撞击坑。他自己和他的弟子则毫不含糊地享用了月球正面两个巨大的平原。在晴朗的夜空,它们任何时候都可以被清楚地辨认。
但是很可惜,在里乔利的时代,他可能都不清楚地球上有另一个伟大的文明古国,叫中国。所以在他命名的地名之中,没有一个中国科学家的名字。
直到1935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把月球的命名实行了标准化的管理后,才避免了里乔利以个人喜好的方式来命名的继续发展。当时,国际月面地名命名委员会相继对月面地名进行了整理和确认,得到了最初的月球地名表。
在1970年,月球上出现了一个“航天俱乐部”!当时国际天文学联合会专门用一批航天员的名字命名了一些撞击坑,其中有6位美国人和6位苏联人。以乘坐“阿波罗”11号飞船登上月球的航天员阿姆斯特朗、奥尔德林和柯林斯的名字命名的撞击坑和那枚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脚印一起环绕在“阿波罗”11号登月点的附近,位于月球的正面。而苏联宇航员加加林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飞上太空的航天员,具有无与伦比的知名度,所以他占据了月球背面最大的撞击坑,直径达265千米,面积约50000平方千米。以6名苏联航天员命名的撞击坑,均分布在月球背面最大的月海——莫斯科海附近,那是苏联月球3号探测器首次拍摄了月球背面照片后,苏联近水楼台先得月,赶紧把它命名为莫斯科海。月球背面东南方向最大的撞击坑——阿波罗撞击坑,则是美国人为了纪念阿波罗登月计划的成功而命名的。
2010年,我国利用绕月探测工程全月面影像数据首次申报“月球地理实体命名”,获得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月面上三个撞击坑用我国著名科学家蔡伦、毕昇和张钰哲的名字来命名,实现了我国月球探测工程科学应用成果在月球地理实体命名上零的突破。至此,月球上共计以14个中国人的名称命名了19个月球地理实体,包括12个撞击坑、5个卫星坑和2条月溪。
这些中国名字既包括石申、张衡、祖冲之、郭守敬、万户、高平子、张钰哲等科学家,又包括唐代大诗人李白和神话人物嫦娥,还包括著名的瓷都景德镇。他们都“住”在环形山里,其中有5个“住”在月球正面,其他均“住”在月球背面。遗憾的是,1976年和1985年有两条月溪被外国人用两个中国妇女的名字命名,但由于文献资料的缺乏,至今无法确认这两位发音为“wan—Yu”和“Sung-Me”的中国女性是谁。
如今,月球上已经有了一千多位世界级的名人“居民”,他们基本上都是德高望重、知书达理的科学大师,从不为自己地盘大小和地段好坏发生争执。
小朋友们,你们也快快努力,争取有一天将自己的大名“登上”月球。
知识链接
“入住”月球的中国人
石申——战国中期魏国天文学家,曾系统地观察了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著有《天文》八卷(西汉以后此书被尊为《石氏星经》)、《浑天图》等。《甘石星经》在世界天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蔡伦——改进了东汉时期的造纸技术。被认为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造纸术的发明人。对人类文化的传播和世界文明的进步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千百年来备受人们的尊崇。
张衡——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发明家、地理学家、文学家。提出浑天说,研制浑天仪,撰写天文著作《灵宪》。
祖冲之——我国南北朝时期杰出的数学家、科学家。创立《大明历》,才巴圆周率推算到小数点后七位。
毕昇——北宋时期著名发明家,是活字排版印刷术发明者。
郭守敬——元朝著名的天文学家、数学家、水利专家和仪器制造专家。编制天文历法,研制新式天文仪器。
万户——明朝官员,世界上第一个尝试利用火箭飞行的人。为实现自己的飞天梦想,坐在绑了40多支火箭的椅子上,手里拿着风筝,为飞天理想奉献了自己的生命。
高平子——中国科学史事业的开拓者之一。著有《学历散论》《平子著述余稿》《史记天官书今注》《史日长编》等。1983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第十八届大会通过决议:将月球东经87.8°,南纬6.7°处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高平子环形山。
张钰哲——中国近代天文学奠基人,“中华”小行星的发现者,开创了中国人命名小行星的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