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高考前的冲刺时期,《高分讲坛》将从作文发展等级的三个要点,为考生提供考场作文夺分技法。
丰富,是高考作文发展等级标准之一,此标准是针对作文材料的运用而提出来的。在高考《考试说明》发展等级里,“丰富”被解释为“材料丰富,形象丰满,论据充实,意境深远”。对一篇文章而言,主题是灵魂,结构是骨架,材料则犹如血肉。血肉丰满,材料丰富,文章才有含金量,这是成就高分作文的不二法门。
材料丰富
对考场记叙文而言,丰富是指文章材料层次多样,能借助材料叙述事件,或对材料进行引申发挥;对议论文而言,则要借助材料佐证观点。具体方法如下:
一线串珠。考生可以把文章分为几个小片断,每一个片段叙写一个内容,但这些内容不是松散的,而是由一个鲜明的主题贯穿始终。如2014年高考广东卷佳作《让记忆之花盛放在泛黄的胶片上》中的片断:
跟以往一样,奶奶手里拿着一张泛黄的相片。岁月的冲刷与侵蚀早已摧毁了那张黑白胶片,照片上的人物已很不清晰。可是奶奶并不在意,她紧紧地捏住那张珍贵的照片,让记忆之花在每一个宁静的午后静静盛放在那泛黄的胶片上。
这是一张怎样充满温情的照片啊!
奶奶说当年爷爷向她告白的时候,手里捧着一束紫藤花。紫藤花清悠的香气让她陶醉在与爷爷相识的点滴岁月里。相片中的奶奶,年轻貌美,手里捧着一束紫藤花,娇羞地依偎在爷爷的怀抱里,笑容灿烂。爷爷也是一脸幸福的样子。
我蹑手蹑脚地走向奶奶,只是想进一步感受那份温情。奶奶不经意间睁开了眼,看着我天真的表情,笑了笑,然后抚摸我滑溜溜的短发。“奶奶,想爷爷了吗?”奶奶先是愣了愣,然后望向近处那株盛放的紫藤,微微地点了一下头。我看着奶奶那双眼睛,仿佛看到了岁月深处那份曾经的快乐。所有的忧郁,都在奶奶看到那张泛黄的相片时一扫而光。我知道,此刻她的心里是多么的幸福啊。
于是,在紫藤花开的季节里,记忆之花便静静地盛放在泛黄的胶片上,给活着的人一份生存下去的美好与希冀!
文章从紫藤花起笔,紧接着描写奶奶看照片的特写镜头,然后穿插奶奶对美好往昔的回忆,最后写到了“我”的观察和感悟,并于文末点题。线索清晰,行文流畅,构思巧妙。文中多次出现了紫中带蓝、灿若云霞的紫藤花,犹如一根线引领着文章的线索,以此寄托了绵长的思念,象征了美好的感情,对文章人物起到了很好的映衬作用。
点面结合。考生在重点叙写一两点内容后,可以紧扣主题从另外一个侧面横向展开论述,这样便可以使文章错落有致,内涵丰富,详略得当。如2014年高考江苏卷满分作文《青春万岁》中的片段:
怎么回事?我面对着两本一模一样的《简明日本语教程》,明显看到水蓝色的封面微微打起卷儿,我激动得有些颤巍巍地打开扉页,老爸老妈一粗犷一娟秀的署名清晰可辨。
我捧着书,奔进屋里拿给他们看。我能听见他们的眸子“咯噔”一下,那是回忆之门打开的声音。
“当年《排球女将》可真火啊!”老爸伸脚“搓”来他的拖鞋,久别重逢似的抚摸着书本的底脊。
“小鹿纯子算那个时候的女神,当时叫大众情人。”老妈笑着补充道。
几十年前的青春火苗,竟把家里的氣氛焐“暖和”了,我不禁感叹它的魔力。
一发不可收。那堆旧书像个兔子洞,老爸老妈的青春洪水一下子从那洞口里涌出,堵都堵不住。
他们的赘肉和皱纹,都被光影模糊,我只看见两双清澈闪亮的眸子。这陃室束缚不了他们,这凌乱的鸡毛蒜皮束缚不了他们,门口探头邻居惊奇的目光也束缚不了他们。
他们心中的火还没熄灭,他们的棱角从未被生活磨平。
如果时光不能倒流,那么这一幕只能证明:青春万岁,青春不朽。
老爸大口喘着气,坐回床沿上歇息,他的老式衬衫彻底汗湿。
文章开篇写“老爸老妈一粗犷一娟秀的署名清晰可辨”,接下来对“回忆之门打开”后的具体情景展开描写,最后以“老爸大口喘着气,坐回床沿上歇息,他的老式衬衫彻底汗湿”一句收束。文章从一个侧面描写了父母别样的青春,详略得当,重点突出,颇具用心。
对议论文而言,材料丰富是指考生在确立了富有新意的正确观点之后,一是选用真实、典型、新鲜的论据来佐证论点,如古今相互对应的事例、对比事例、数字资料等,如此一来,便可使文章材料丰富、内容充实;二是考生要梳理出材料的核心内涵,同时要避免空洞的铺陈理论,论述要直指内涵、观照当下。如论述一个关于“梦想”的话题,考生如果不结合时下语境和自身来阐发,写出来的文章就肯定是会被打入“冷宫”的低分作文。
王勃“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堕青云之志”,《滕王阁序》便横空出世。最美乡村医生安福久坚守沙漠“死亡之海”,将拯救牧民的生命当作自己毕生的使命,他站在精神的巅峰,一览众山小。北大才子陈生,毕业后却从事养猪行业,凭着坚定的信念,成为著名的“猪肉大王”。古诗云: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平凡不一定平庸,只要内心有坚定的信念,就有可能取得人生的成功。
此段引用了王勃、最美乡村医生、陈生等人物的事例,观照古今,使文章有一种一气呵成的强大气场。
形象丰满
首先要求考生综合运用肖像、语言、行动、心理等描写手段,对所要描写的人物进行多角度呈现。其次是所举的人物事例不能是概念化、脸谱化的形象,应是生活中有血有肉之人,这样才能引起阅卷老师的共鸣。具体方法如下:
以形传神,形神兼备。以形传神是联结“形”和“神”的桥梁,若想让事例中的人物形象丰满,考生必须要找出人物身上与主题契合的闪光点。
多描写,少叙述。描写比叙述效果更直观,描写比毫无感染力的论点陈述更能感染阅卷老师。如对事例中的人物进行语言、神情、肖像等方面的描写,这样人物的立体感就会凸显。如高考满分作文《开放在夕阳中的“向日葵”》中的片段: 看见我妈在收拾衣服,我们便走过去打趣:“妈,你看你,都一把年纪了,还学什么拉丁舞啊?”
我妈一脸怒火:“什么一把年纪!你妈我是看着显老了,还是上楼梯要你们这群小崽子扶?”
我和我弟相顾无言,各自默默散去,背后响起高亢的歌声:“我是一只小小小小鸟……”
考生通过语言、神态描写,使一位性格鲜明、形象丰富的母亲呼之欲出。
文章的意境,是考生的主观情感与客观物象互相交融而形成的。有意境的考场作文不矫情,而是考生以自己的文字功力与深刻见解来一场闪电般的碰撞,如此有思想火花的考场作文,能不让阅卷老师拍案叫绝吗?要使文章意境深远,可用以下几种方法:
注重画面的诗意美。高考作文对意境的追求,应是用色彩鲜明、形象性强的词语构筑富有意蕴的画面。例如:
之前,您曾去过一次西藏。圣洁的布达拉宫让您流连,最具有传奇色彩的拉姆拉措湖则让您倾倒。但我知道,最令您放不下的是那里的孩子们。您小心翼翼地捧出他们的照片:蓝天白云下瘦弱不堪的孩子们,典型的高原红的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我知道,正是这些微笑成了您日夜牵肠挂肚的思念。
考生凭着精美的语言,通过描绘意境深远的画面,完成了对“您”这个人物的塑造。
用真挚的情感丰富画面底蕴。“情者文之经”,饱满的情感才能彰显文章的魅力,直叩阅卷老师的心扉。请看2014年高考江苏卷满分作文《不朽的青春》中的一段:
我凝视着那棵繁茂的树,不禁微笑:是啊,青春不朽!即使有一天你叶落归根,那也是在内心积蓄力量,只为来年更好地开放!
“我”凝视着那棵繁茂的树,以饱蘸感情的语言,揭示出画面的深层底蕴。再如2014年江苏卷高考满分作文《开放在夕陽中的“向日葵”》的最后一段:
是什么惊喜呢?帷幕缓缓拉开,我和弟弟张大了嘴。舞台中央,一朵金色的向日葵优雅地舞动——是的!是凡·高那幅《向日葵》里的向日葵!我看见化妆成向日葵的我的母亲,在用她全部的热情和魅力,释放她那青春的、激情澎湃的、灼灼的光芒!
文章对“我和弟弟”面对舞台中央的情景用了一个特写镜头,深化了文章的内蕴,使其笔触饱蘸情感,让阅卷老师产生情感共鸣。
用深邃的哲理升华画面思想。画面里如能闪耀着深邃的普世道理,那么作文便有了思想内蕴,不再是干巴巴的贫血文章。请看2014年高考江苏卷满分作文《桂香中弥漫的青春》中的一段:
踏入门槛,我便看见了忙碌着的阿婆:头上包着一方蓝碎花布,丝丝贴在额上的银发尽数叙说着她的沧桑;围着围裙,略微下弯的背使她显得那样吃力。多少年后的阿婆依旧坚持做桂花糕,刹那间,我仿佛又看见阿婆俯身于石寨前,把蒸熟的米粉、糯粉、熟油、提糖拌匀搅和,然后轻轻压入模具。蒸、擀、刀切后,便盛在盘子里。洁白如玉的桂花糕氤氲着淡淡的桂香,融入口中,清甜爽口,细腻化渣。这就是贯穿了阿婆整个青春的桂花香。
考生用实笔描写阿婆的肖像以及制作桂花糕的劳作情景。又用虚笔再现多少年后的阿婆依旧坚持做桂花糕的情形,兼以描写桂花糕的色、香和口感。考生借助所描绘的阿婆的生活画面,使“桂香中弥漫的青春”这一文章主旨得以彰显和突出,饱含着一定的生活哲理。
丰富,是高考作文发展等级标准之一,此标准是针对作文材料的运用而提出来的。在高考《考试说明》发展等级里,“丰富”被解释为“材料丰富,形象丰满,论据充实,意境深远”。对一篇文章而言,主题是灵魂,结构是骨架,材料则犹如血肉。血肉丰满,材料丰富,文章才有含金量,这是成就高分作文的不二法门。
材料丰富
对考场记叙文而言,丰富是指文章材料层次多样,能借助材料叙述事件,或对材料进行引申发挥;对议论文而言,则要借助材料佐证观点。具体方法如下:
一线串珠。考生可以把文章分为几个小片断,每一个片段叙写一个内容,但这些内容不是松散的,而是由一个鲜明的主题贯穿始终。如2014年高考广东卷佳作《让记忆之花盛放在泛黄的胶片上》中的片断:
跟以往一样,奶奶手里拿着一张泛黄的相片。岁月的冲刷与侵蚀早已摧毁了那张黑白胶片,照片上的人物已很不清晰。可是奶奶并不在意,她紧紧地捏住那张珍贵的照片,让记忆之花在每一个宁静的午后静静盛放在那泛黄的胶片上。
这是一张怎样充满温情的照片啊!
奶奶说当年爷爷向她告白的时候,手里捧着一束紫藤花。紫藤花清悠的香气让她陶醉在与爷爷相识的点滴岁月里。相片中的奶奶,年轻貌美,手里捧着一束紫藤花,娇羞地依偎在爷爷的怀抱里,笑容灿烂。爷爷也是一脸幸福的样子。
我蹑手蹑脚地走向奶奶,只是想进一步感受那份温情。奶奶不经意间睁开了眼,看着我天真的表情,笑了笑,然后抚摸我滑溜溜的短发。“奶奶,想爷爷了吗?”奶奶先是愣了愣,然后望向近处那株盛放的紫藤,微微地点了一下头。我看着奶奶那双眼睛,仿佛看到了岁月深处那份曾经的快乐。所有的忧郁,都在奶奶看到那张泛黄的相片时一扫而光。我知道,此刻她的心里是多么的幸福啊。
于是,在紫藤花开的季节里,记忆之花便静静地盛放在泛黄的胶片上,给活着的人一份生存下去的美好与希冀!
文章从紫藤花起笔,紧接着描写奶奶看照片的特写镜头,然后穿插奶奶对美好往昔的回忆,最后写到了“我”的观察和感悟,并于文末点题。线索清晰,行文流畅,构思巧妙。文中多次出现了紫中带蓝、灿若云霞的紫藤花,犹如一根线引领着文章的线索,以此寄托了绵长的思念,象征了美好的感情,对文章人物起到了很好的映衬作用。
点面结合。考生在重点叙写一两点内容后,可以紧扣主题从另外一个侧面横向展开论述,这样便可以使文章错落有致,内涵丰富,详略得当。如2014年高考江苏卷满分作文《青春万岁》中的片段:
怎么回事?我面对着两本一模一样的《简明日本语教程》,明显看到水蓝色的封面微微打起卷儿,我激动得有些颤巍巍地打开扉页,老爸老妈一粗犷一娟秀的署名清晰可辨。
我捧着书,奔进屋里拿给他们看。我能听见他们的眸子“咯噔”一下,那是回忆之门打开的声音。
“当年《排球女将》可真火啊!”老爸伸脚“搓”来他的拖鞋,久别重逢似的抚摸着书本的底脊。
“小鹿纯子算那个时候的女神,当时叫大众情人。”老妈笑着补充道。
几十年前的青春火苗,竟把家里的氣氛焐“暖和”了,我不禁感叹它的魔力。
一发不可收。那堆旧书像个兔子洞,老爸老妈的青春洪水一下子从那洞口里涌出,堵都堵不住。
他们的赘肉和皱纹,都被光影模糊,我只看见两双清澈闪亮的眸子。这陃室束缚不了他们,这凌乱的鸡毛蒜皮束缚不了他们,门口探头邻居惊奇的目光也束缚不了他们。
他们心中的火还没熄灭,他们的棱角从未被生活磨平。
如果时光不能倒流,那么这一幕只能证明:青春万岁,青春不朽。
老爸大口喘着气,坐回床沿上歇息,他的老式衬衫彻底汗湿。
文章开篇写“老爸老妈一粗犷一娟秀的署名清晰可辨”,接下来对“回忆之门打开”后的具体情景展开描写,最后以“老爸大口喘着气,坐回床沿上歇息,他的老式衬衫彻底汗湿”一句收束。文章从一个侧面描写了父母别样的青春,详略得当,重点突出,颇具用心。
对议论文而言,材料丰富是指考生在确立了富有新意的正确观点之后,一是选用真实、典型、新鲜的论据来佐证论点,如古今相互对应的事例、对比事例、数字资料等,如此一来,便可使文章材料丰富、内容充实;二是考生要梳理出材料的核心内涵,同时要避免空洞的铺陈理论,论述要直指内涵、观照当下。如论述一个关于“梦想”的话题,考生如果不结合时下语境和自身来阐发,写出来的文章就肯定是会被打入“冷宫”的低分作文。
王勃“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堕青云之志”,《滕王阁序》便横空出世。最美乡村医生安福久坚守沙漠“死亡之海”,将拯救牧民的生命当作自己毕生的使命,他站在精神的巅峰,一览众山小。北大才子陈生,毕业后却从事养猪行业,凭着坚定的信念,成为著名的“猪肉大王”。古诗云: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平凡不一定平庸,只要内心有坚定的信念,就有可能取得人生的成功。
此段引用了王勃、最美乡村医生、陈生等人物的事例,观照古今,使文章有一种一气呵成的强大气场。
形象丰满
首先要求考生综合运用肖像、语言、行动、心理等描写手段,对所要描写的人物进行多角度呈现。其次是所举的人物事例不能是概念化、脸谱化的形象,应是生活中有血有肉之人,这样才能引起阅卷老师的共鸣。具体方法如下:
以形传神,形神兼备。以形传神是联结“形”和“神”的桥梁,若想让事例中的人物形象丰满,考生必须要找出人物身上与主题契合的闪光点。
多描写,少叙述。描写比叙述效果更直观,描写比毫无感染力的论点陈述更能感染阅卷老师。如对事例中的人物进行语言、神情、肖像等方面的描写,这样人物的立体感就会凸显。如高考满分作文《开放在夕阳中的“向日葵”》中的片段: 看见我妈在收拾衣服,我们便走过去打趣:“妈,你看你,都一把年纪了,还学什么拉丁舞啊?”
我妈一脸怒火:“什么一把年纪!你妈我是看着显老了,还是上楼梯要你们这群小崽子扶?”
我和我弟相顾无言,各自默默散去,背后响起高亢的歌声:“我是一只小小小小鸟……”
考生通过语言、神态描写,使一位性格鲜明、形象丰富的母亲呼之欲出。
文章的意境,是考生的主观情感与客观物象互相交融而形成的。有意境的考场作文不矫情,而是考生以自己的文字功力与深刻见解来一场闪电般的碰撞,如此有思想火花的考场作文,能不让阅卷老师拍案叫绝吗?要使文章意境深远,可用以下几种方法:
注重画面的诗意美。高考作文对意境的追求,应是用色彩鲜明、形象性强的词语构筑富有意蕴的画面。例如:
之前,您曾去过一次西藏。圣洁的布达拉宫让您流连,最具有传奇色彩的拉姆拉措湖则让您倾倒。但我知道,最令您放不下的是那里的孩子们。您小心翼翼地捧出他们的照片:蓝天白云下瘦弱不堪的孩子们,典型的高原红的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我知道,正是这些微笑成了您日夜牵肠挂肚的思念。
考生凭着精美的语言,通过描绘意境深远的画面,完成了对“您”这个人物的塑造。
用真挚的情感丰富画面底蕴。“情者文之经”,饱满的情感才能彰显文章的魅力,直叩阅卷老师的心扉。请看2014年高考江苏卷满分作文《不朽的青春》中的一段:
我凝视着那棵繁茂的树,不禁微笑:是啊,青春不朽!即使有一天你叶落归根,那也是在内心积蓄力量,只为来年更好地开放!
“我”凝视着那棵繁茂的树,以饱蘸感情的语言,揭示出画面的深层底蕴。再如2014年江苏卷高考满分作文《开放在夕陽中的“向日葵”》的最后一段:
是什么惊喜呢?帷幕缓缓拉开,我和弟弟张大了嘴。舞台中央,一朵金色的向日葵优雅地舞动——是的!是凡·高那幅《向日葵》里的向日葵!我看见化妆成向日葵的我的母亲,在用她全部的热情和魅力,释放她那青春的、激情澎湃的、灼灼的光芒!
文章对“我和弟弟”面对舞台中央的情景用了一个特写镜头,深化了文章的内蕴,使其笔触饱蘸情感,让阅卷老师产生情感共鸣。
用深邃的哲理升华画面思想。画面里如能闪耀着深邃的普世道理,那么作文便有了思想内蕴,不再是干巴巴的贫血文章。请看2014年高考江苏卷满分作文《桂香中弥漫的青春》中的一段:
踏入门槛,我便看见了忙碌着的阿婆:头上包着一方蓝碎花布,丝丝贴在额上的银发尽数叙说着她的沧桑;围着围裙,略微下弯的背使她显得那样吃力。多少年后的阿婆依旧坚持做桂花糕,刹那间,我仿佛又看见阿婆俯身于石寨前,把蒸熟的米粉、糯粉、熟油、提糖拌匀搅和,然后轻轻压入模具。蒸、擀、刀切后,便盛在盘子里。洁白如玉的桂花糕氤氲着淡淡的桂香,融入口中,清甜爽口,细腻化渣。这就是贯穿了阿婆整个青春的桂花香。
考生用实笔描写阿婆的肖像以及制作桂花糕的劳作情景。又用虚笔再现多少年后的阿婆依旧坚持做桂花糕的情形,兼以描写桂花糕的色、香和口感。考生借助所描绘的阿婆的生活画面,使“桂香中弥漫的青春”这一文章主旨得以彰显和突出,饱含着一定的生活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