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 稿写作,对绝大多数党政干部而言,都是必备技能。同样经历了一件事,不同的人写出来,重点、意蕴等有所不同。
近年来,有不少县市级的笔杆子,获得了到中央政策研究室、国务院办公厅、全国政协、其他部委等合作撰写、修改稿件的机会,领教了中央机关对稿件的严谨与务实,自己也有颇多思考。
“原来中央机关的稿子也要‘讲故事’”
去年,笔者的一个朋友小鹏到国务院某部委挂职。初来乍到,他就领教了中央机关磨稿子的专业。
他在地市级部门原本就是笔杆子,科班出身,文笔也好。报到第二天,处里领导让他起草一个在某主题培训活动上的讲话稿。他借来了许多资料,又要了活动已有的简报,写出的第一稿却被指出了三点不足。
“最大的问题是我机械地套用了原来某次活动讲话稿的模板,却忘了二者有很大区别。”时隔一年,小鹏的记忆仍然清晰。“原来的那个活动,是有明确主题的,时间、地点、人物,取得的成果是眼睛看得见的,总结稿也以时间为逻辑进行下去;而我总结的这个活动,是个教育培训活动,只能通过与受训者的交流,通过大家的心得体会,才能有丰富的素材,提炼出好的角度。”稿子被退回后,他赶紧找来上述心得体会,并多次走访学员,重新提炼出“五点体会”,引起了共鸣。
“第二个不足,是我的站位不够高。”小鹏说,“哪些时候该引用总书记讲话,引用哪段话;哪些时候该引用部领导讲话,引用顺序,是不是依次排开等,我的稿子里不够专业。”经验丰富的处长告诉他,要根据具体情况、篇幅等来定,引用的领导讲话要精、深、准,树立问题导向,直击要害,往往能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原来,中央机关的总结稿也是要设场景、讲故事的。”让小鹏体会深刻的还有,在终审时,领导让他加上了大家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相关重要论述的场景,加上了清晨研讨的场景,加上了在培训中大家对某一具体问题“舌战”的场景,这几个场景,一下就把党员干部带入了这次学习时光。最后的总结,领导讲得很动情,大家也听得目不转睛。
全局观与精神状态:
完成不好任务就是最大失职
讲完了个人的经历,再来看集体。今年“五一”前,几名省级政研室的同志在国务院办公厅等的直接指导下,参与省领导在贯彻落实某重要会议精神工作推进会上的发言材料撰写修改,在十五天内数易其稿,也对上级机关的精神状态、站位等体会深刻。
他们回忆,上级机关态度非常负责,从研究提纲到推敲文字再到整体审核,始终抱着“上级把任务交给我是一种信任、完成不好任务就是最大失职”的态度,坚持和我们同思考同研究,体现出了极强的责任意识。此外,一词一句抠得很细,没想清楚的问题绝对不应付了事、一带而过。强化“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不随意改造提法,不轻易创新词汇,力求每个理念、每个重要语句都能找到准确出处。
在语言方面,则力求精炼,他们还学到一个小窍门,即材料修改过程中逐句话反问,这句话是不是必须要?如果删了对文章思想表达、事实阐述没影响,都果断删掉。
让省里的笔杆子们佩服的,还有上级机关干部的吃苦精神。“整个材料修改期间,虽然临近假期,但各个办公室基本每天都加班到十二点以后,有的时候就直接睡在办公室。”他们回忆。
“通过这次改稿,我们看到了差距。”他们纷纷举例说,除了精神状态、全局观上的差距外,文稿写作方面主要有几点。“我们经常为阐述一个观点列举很多例子,但大多是机械组合、重复解释,实际一句话就可以总结核心思想,论证观点,体现思想方法。”
“我们总害怕别人看不懂,一个简单的道理说好几遍,使材料啰嗦冗长,主要还是理解掌握精神不准。”
“语言组织上,我们过多陷入标题工整一致、词句新颖等外在‘形’的追求,而对中心思想这个‘意’表达不准,自己写着累,别人也看不明白。”……这些都是大多数文稿写作者需要克服的。
“不要你们基层讲道理,这些人民日报都有”
2018年6月13日,湖北红安县政协研究室主任周晓冬等应邀进京,赴全国政协改稿。此前,他们的发言稿已经层层筛选,被初步确定为“全国政协系统党的建设工作座谈会”大会口头发言材料。
按照安排,入选的14篇口头发言材料分别由全国政协机关的两位干部负责一审,全国政协机关党委的一位同志负责省一级,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全国政协机关纪检监察组副组长修晓波负责市县一级。审查后,二审、三审发到全国政协机关,分别由全国政协经济委副主任石军和全国政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张庆黎把关,对发言材料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很快,修晓波副组长来了。没有前奏和客套,他开门见山地提出了修改意见:“发言材料中发挥政协委员中的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建立党员委员活动组的做法很好,但得把它讲深、讲透;谈党建工作如果面面俱到,往往把特色和亮点淹没了。”
接着,他一针见血地指出:“不要你们基层讲道理、意义,这些人民日报都有……”
周晓冬按照修晓波副组长的意见修改后,他看了看,说:“还没有改到位!”他明确要求周晓冬把县里反复酝酿、提炼出来的一组经验性排比句删掉,周晓冬尽管“忍痛割爱”,但也从中领悟出上级机关“基层出创新,事例要鲜活”的要求。稿件来回传递,三次易稿后,发言材料构架基本成型的当口,修晓波又发现了其中的一个标点错误。
接着,传给全国政协经济委副主任石軍二审,他在原稿基础上进行了提炼和角度提升,文章在接地气之外,多了端庄大气,这也是全国会议上所需要的。
6月22日至23日,全国政协系统首次党的建设工作座谈会在全国政协礼堂召开。在会上,红安县政协主席、党组书记作了交流发言,受到了汪洋肯定。
总结起来,上述中央机关对稿件的要求可以概括为五度,高度,树立全局意识,体现站位,包罗各方情况;深度,凸显稿件的意义和价值;鲜度,要有鲜活经验的坚实支撑;准度,要严谨务实,吃苦耐劳,对每一个字力求准确;精度,精短务实,根据场合确定文稿布局和内容。而这在不少老机关看来,也是文稿写作要达到的终极目标。
近年来,有不少县市级的笔杆子,获得了到中央政策研究室、国务院办公厅、全国政协、其他部委等合作撰写、修改稿件的机会,领教了中央机关对稿件的严谨与务实,自己也有颇多思考。
“原来中央机关的稿子也要‘讲故事’”
去年,笔者的一个朋友小鹏到国务院某部委挂职。初来乍到,他就领教了中央机关磨稿子的专业。
他在地市级部门原本就是笔杆子,科班出身,文笔也好。报到第二天,处里领导让他起草一个在某主题培训活动上的讲话稿。他借来了许多资料,又要了活动已有的简报,写出的第一稿却被指出了三点不足。
“最大的问题是我机械地套用了原来某次活动讲话稿的模板,却忘了二者有很大区别。”时隔一年,小鹏的记忆仍然清晰。“原来的那个活动,是有明确主题的,时间、地点、人物,取得的成果是眼睛看得见的,总结稿也以时间为逻辑进行下去;而我总结的这个活动,是个教育培训活动,只能通过与受训者的交流,通过大家的心得体会,才能有丰富的素材,提炼出好的角度。”稿子被退回后,他赶紧找来上述心得体会,并多次走访学员,重新提炼出“五点体会”,引起了共鸣。
“第二个不足,是我的站位不够高。”小鹏说,“哪些时候该引用总书记讲话,引用哪段话;哪些时候该引用部领导讲话,引用顺序,是不是依次排开等,我的稿子里不够专业。”经验丰富的处长告诉他,要根据具体情况、篇幅等来定,引用的领导讲话要精、深、准,树立问题导向,直击要害,往往能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原来,中央机关的总结稿也是要设场景、讲故事的。”让小鹏体会深刻的还有,在终审时,领导让他加上了大家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相关重要论述的场景,加上了清晨研讨的场景,加上了在培训中大家对某一具体问题“舌战”的场景,这几个场景,一下就把党员干部带入了这次学习时光。最后的总结,领导讲得很动情,大家也听得目不转睛。
全局观与精神状态:
完成不好任务就是最大失职
讲完了个人的经历,再来看集体。今年“五一”前,几名省级政研室的同志在国务院办公厅等的直接指导下,参与省领导在贯彻落实某重要会议精神工作推进会上的发言材料撰写修改,在十五天内数易其稿,也对上级机关的精神状态、站位等体会深刻。
他们回忆,上级机关态度非常负责,从研究提纲到推敲文字再到整体审核,始终抱着“上级把任务交给我是一种信任、完成不好任务就是最大失职”的态度,坚持和我们同思考同研究,体现出了极强的责任意识。此外,一词一句抠得很细,没想清楚的问题绝对不应付了事、一带而过。强化“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不随意改造提法,不轻易创新词汇,力求每个理念、每个重要语句都能找到准确出处。
在语言方面,则力求精炼,他们还学到一个小窍门,即材料修改过程中逐句话反问,这句话是不是必须要?如果删了对文章思想表达、事实阐述没影响,都果断删掉。
让省里的笔杆子们佩服的,还有上级机关干部的吃苦精神。“整个材料修改期间,虽然临近假期,但各个办公室基本每天都加班到十二点以后,有的时候就直接睡在办公室。”他们回忆。
“通过这次改稿,我们看到了差距。”他们纷纷举例说,除了精神状态、全局观上的差距外,文稿写作方面主要有几点。“我们经常为阐述一个观点列举很多例子,但大多是机械组合、重复解释,实际一句话就可以总结核心思想,论证观点,体现思想方法。”
“我们总害怕别人看不懂,一个简单的道理说好几遍,使材料啰嗦冗长,主要还是理解掌握精神不准。”
“语言组织上,我们过多陷入标题工整一致、词句新颖等外在‘形’的追求,而对中心思想这个‘意’表达不准,自己写着累,别人也看不明白。”……这些都是大多数文稿写作者需要克服的。
“不要你们基层讲道理,这些人民日报都有”
2018年6月13日,湖北红安县政协研究室主任周晓冬等应邀进京,赴全国政协改稿。此前,他们的发言稿已经层层筛选,被初步确定为“全国政协系统党的建设工作座谈会”大会口头发言材料。
按照安排,入选的14篇口头发言材料分别由全国政协机关的两位干部负责一审,全国政协机关党委的一位同志负责省一级,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全国政协机关纪检监察组副组长修晓波负责市县一级。审查后,二审、三审发到全国政协机关,分别由全国政协经济委副主任石军和全国政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张庆黎把关,对发言材料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很快,修晓波副组长来了。没有前奏和客套,他开门见山地提出了修改意见:“发言材料中发挥政协委员中的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建立党员委员活动组的做法很好,但得把它讲深、讲透;谈党建工作如果面面俱到,往往把特色和亮点淹没了。”
接着,他一针见血地指出:“不要你们基层讲道理、意义,这些人民日报都有……”
周晓冬按照修晓波副组长的意见修改后,他看了看,说:“还没有改到位!”他明确要求周晓冬把县里反复酝酿、提炼出来的一组经验性排比句删掉,周晓冬尽管“忍痛割爱”,但也从中领悟出上级机关“基层出创新,事例要鲜活”的要求。稿件来回传递,三次易稿后,发言材料构架基本成型的当口,修晓波又发现了其中的一个标点错误。
接着,传给全国政协经济委副主任石軍二审,他在原稿基础上进行了提炼和角度提升,文章在接地气之外,多了端庄大气,这也是全国会议上所需要的。
6月22日至23日,全国政协系统首次党的建设工作座谈会在全国政协礼堂召开。在会上,红安县政协主席、党组书记作了交流发言,受到了汪洋肯定。
总结起来,上述中央机关对稿件的要求可以概括为五度,高度,树立全局意识,体现站位,包罗各方情况;深度,凸显稿件的意义和价值;鲜度,要有鲜活经验的坚实支撑;准度,要严谨务实,吃苦耐劳,对每一个字力求准确;精度,精短务实,根据场合确定文稿布局和内容。而这在不少老机关看来,也是文稿写作要达到的终极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