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斑状脱发为首发症状的弥漫性神经纤维瘤一例

来源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156789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患者男,42岁,因头部斑状脱发伴头皮肿胀2年余就诊.皮肤科检查:左侧头皮见一10 cm×8 cm的肿块,境界清楚,略高起皮面,表面毛发脱落,触之柔软.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肿瘤位于真皮深部和皮下脂肪组织,主要由短梭形细胞构成,可见特征性Meissner小体样结构;肿瘤基质疏松,散在肥大细胞.免疫组化:50%肿瘤细胞表达S-100.诊断:弥漫性神经纤维瘤.确诊后,鉴于皮损累及头部面积较大,患者拒绝手术治疗,目前仍在随访中。

其他文献
目的评价超声增强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50例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性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超声增强溶栓组[(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 rtPA)+2 MHz超声监测2 h]和标准溶栓组(单用rtPA)。收集患者人口学特征、血管危险因素、治疗前血压、溶栓前脑缺血溶栓治疗(thrombolysis in
人乳头瘤病毒是一种常见的双链闭环DNA病毒,主要引起皮肤黏膜的良恶性增殖性疾病,其相关疾病的发病率正逐年上升。病毒进入人体后,机体启动天然免疫反应和获得性免疫反应来清除病毒。角质形成细胞、朗格汉斯细胞及巨噬细胞参与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抗原提呈、吞噬等。T淋巴细胞对于清除病毒感染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在某些情况下,机体并不能完全清除病毒,病毒通过逃逸机制得以持续存在导致恶变。因此,明确人乳头瘤病毒所诱导的
疼痛是大多数骨科病人的共有体征,尤其是术后疼痛是不可避免的,病人因疼痛产生许多不利于骨折及伤口愈合的负面影响.术后镇痛已逐渐被视为提高患者安全性、促进早日康复的重要环节.罗爱伦研究表明,骨科病人术后局部组织的损伤,病人疼痛将持续24~48h.药物止痛仍然是目前解除疼痛的重要措施之一[1]。
目的探讨依那普利叶酸片对伴有H型高血压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转归的影响。方法前瞻性连续纳入伴有H型高血压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依那普利叶酸治疗组和依那普利治疗组。依那普利叶酸治疗组给予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10 mg/0.8 mg,1次/d);依那普利治疗组给予马来酸依那普利片(10 mg,1次/d)。收集所有患者的人口学特征以及基线临床资料。应用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
传统的肾切除对患者损伤重、创伤大、患者术后卧床时间长、恢复慢,自1993年Gaur[1]首次报道经腹膜后行腹腔镜肾切除术来,腔镜技术发展很快.腹腔镜肾切除具有创伤小、痛苦轻、出血少、恢复快等优点,经腹膜后途径腹腔镜肾切除则有路径直接、损伤小、恢复快、不干扰腹腔脏器、无腹腔污染等优点,我科于2005年4月至2009年3月行腹膜后腹腔镜肾切除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目的 探讨微小RNA-146a(microRNA-146a,miR-146a)C>G多态性与缺血性卒中的关联性.方法 全面检索2016年2月以前发表的miR-146a C>G多态性与缺血性卒中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应用St
口服抗凝药是心房颤动患者卒中预防的重要药物。与传统口服抗凝药华法林相比,新型口服抗凝药(novel oral anticoagulants, NOACs)具有高效、安全和无需监测凝血功能的特点,但目前的临床报道显示使用NOACs时的剂量多偏小,其主要原因可能与风险规避和医患偏好不同有关。从安全性和有效性方面分析,NOACs剂量偏大时缺血性卒中或系统性栓塞风险较低,而NOACs剂量偏小时出血风险则较
目的探讨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 BBB)损害与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 CSVD)患者抑郁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连续纳入住院治疗的CSVD患者,入院后完成头颅MRI和脑脊液检查,应用脑脊液/血清白蛋白比值(albumin CSF/serum ratio, Q-Alb)评估BBB损害程度,在发病3个月后根据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