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纲要》淡化了对技能技巧方面的要求,把幼儿的个性、创造力、表现力、审美情趣等非美术技能目标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更重视幼儿的全面发展和教育。让"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使目标显得更具有人文主义色彩。
【关键词】启发;引导;个体差异;兴趣;赏识评价
幼儿美术教育是幼儿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除了其特有的知识技能目标外,在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创造力和独立健全的人格等素质方面,也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却还存在着重结果、轻过程,重知识灌输、轻能力发展的现象。那么,如何通过美术活动这一幼儿感兴趣的形式来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呢?
一、要善于启发和引导
1.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 。
丰富感知经验丰富的感知经验是进行艺术创造的前提,只有见多识广,才能在综合表象的基础上加以发挥和创造,才可能进行想象。我们要让幼儿多看,多扣,多感受,不断丰富孩子们的生活经验,他们才能在创作时想别人之未想,画别人所未画,做别人之未做的。在日常生活中,要让孩子接近生活,走进大自然, 我们可以引导孩子感受平时看到的色彩鲜艳的、不同风格的图书上的作品,还要经常选取一些形象夸张、色彩明快、充满想象的优秀作品让幼儿欣赏,如米罗的《人投鸟一石子》、毕加索的《戴渔帽的女人》、《脸》等,那种大胆的富有创意的联想变形给视觉、心灵带来的不同感受有助于促进孩子们的艺术迁移。
二、创造良好的氛围
幼儿的思维常随着活动产生而进行,良好的浓厚的氛围,激发了幼儿的创造积极性,也使幼儿的形象思维得到不同程度的启发。在心情良好的状态下工作时,人的思路更开阔,思维更敏捷。在幼儿美术活动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
1、要给予幼儿充分地信任
教师要始终坚信: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天生的发明家,他们总能激发出对他们来讲是全新的、前所未有的想法和做法,虽然其中有些在成人看来显得幼稚、可笑、不合逻辑,但就他个人发展来说,这是非常可贵、重要和必须的。
2、尊重孩子间的个体差异
《纲要》中指出:"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我们都知道,幼儿的能力水平存在很大差异,他们在各领域的发展速度也是参差不齐的,我们必须理解并帮助他们以适合自己的速度向前发展。在每次的活动中,我们都会发现,总有一些幼儿"跟不上趟",有的胆小,不肯参加活动:有的内向,不愿言语;有的我行我素,不按你预设的方式操作投放材料…… 我们的活动目标制订得也许很到位,但真正达到了多少,孩子们到底在活动中有了哪些收获呢?这是我们不常反思的,但恰恰体现了我们真正的教育观念,我们的理论和实际脱节的关键所在。
3、 尊重幼儿的不同想法
幼儿间的相互影响也是个不容忽视的心理因素。孩子们经常会关注同伴的作品,有些新奇的想法可能会让别的幼儿意外,甚至反对和排斥。心如画了一个大大的蓝苹果,旁边的一一小朋友看立即大声说:"错了错了,苹果是红色的,老师,他画的什么呀,难看死了!"那个孩子立即将画纸藏到桌下,再也不愿给别人看。这样的现象对于那些内向而敏感的幼儿造成的负面影响是巨大的,他们可能今后再也不敢大胆表现自己的意愿,可能一直循规蹈矩地制作,而非创作了。 此时我就对心如小朋友说:"蓝色的苹果也很好看啊。"然后又走过去对一一小朋友说:"你画的什么呢?让老师看看。""我画的是大卡车!"一一立即举起自己的作品让我看,这样便转移了他的话题和注意力,而且肯定了心如小朋友独到的想法,帮助他建立了自信,并不知不觉教会了别的孩子,什么是想象创新。同时,潜移默化地让他们懂得尊重别人的作品,接纳欣赏别人与众不同的构思。
三、利用不同的形式,激发幼儿的创造兴趣
1、整体感知描述。
在这一阶段,教师首先要出示作品或以音乐激发幼儿对欣赏对象的兴趣。引导幼儿集中注意观察欣赏对象,给幼儿一定的时间进行独立的欣赏,鼓励幼儿把初步感知获得的认识描述出来,充分发挥他们的观察力、艺术想像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形式分析。
造型、色彩、构图等形式语言和对称、均衡、节奏、韵律、变化、统一等构成原理的应用,在幼儿对具体作品进行形式分析过程中,教师引导他们运用边体验边讨论的方式来进行,让幼儿通过自己充分的感性体验,再进行理性的分析。
四、赏识、评价幼儿的作品
1、 要理解童心,从幼儿的角度去欣赏,不追求完美,应注意发现画而上每一根线条、图形、色彩能传达的幼儿的思想和情感,赞赏幼儿的点点滴滴的创造,并提供机会让幼儿进行分享、交流使他有更多沟通。如展览幼儿作品幼儿互相欣赏,互相评价,同时提高了评价能力;还可以及时反馈幼儿的进步,请家长采用适当的方法奖励幼儿,使幼儿得到满足,产生快感,受到激励。
2、要尊重幼儿。评价儿童画并不是一个死的标准,每个幼儿有自己独特的个性,他的画也就有与众不同的特点,有的作品只有他自己看得懂、说的清,因此,教师在评价幼儿美术作品时要尊重幼儿、善于发现幼儿作品中的精华所在,表现出接纳、赞许的态度,只有这样才可能和幼儿沟通。
总之,想象是思维的翅膀,是创造的起点,也是创造的核心。幼儿的心理发展水平决定幼儿是借助想象来创造的。而画画则为幼儿的想象提供了自由、广阔的空间,在 创作中,想象基于幼儿自身的情况, 幼儿不加拘束地、灵活自如地运用想象,而教师在幼儿画画的创作中,要尊重和接纳每一位幼儿的观点和设想,鼓励幼儿有自己的创造,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把想象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从而使其心理行为和创造力都得到发展。
【关键词】启发;引导;个体差异;兴趣;赏识评价
幼儿美术教育是幼儿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除了其特有的知识技能目标外,在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创造力和独立健全的人格等素质方面,也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却还存在着重结果、轻过程,重知识灌输、轻能力发展的现象。那么,如何通过美术活动这一幼儿感兴趣的形式来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呢?
一、要善于启发和引导
1.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 。
丰富感知经验丰富的感知经验是进行艺术创造的前提,只有见多识广,才能在综合表象的基础上加以发挥和创造,才可能进行想象。我们要让幼儿多看,多扣,多感受,不断丰富孩子们的生活经验,他们才能在创作时想别人之未想,画别人所未画,做别人之未做的。在日常生活中,要让孩子接近生活,走进大自然, 我们可以引导孩子感受平时看到的色彩鲜艳的、不同风格的图书上的作品,还要经常选取一些形象夸张、色彩明快、充满想象的优秀作品让幼儿欣赏,如米罗的《人投鸟一石子》、毕加索的《戴渔帽的女人》、《脸》等,那种大胆的富有创意的联想变形给视觉、心灵带来的不同感受有助于促进孩子们的艺术迁移。
二、创造良好的氛围
幼儿的思维常随着活动产生而进行,良好的浓厚的氛围,激发了幼儿的创造积极性,也使幼儿的形象思维得到不同程度的启发。在心情良好的状态下工作时,人的思路更开阔,思维更敏捷。在幼儿美术活动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
1、要给予幼儿充分地信任
教师要始终坚信: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天生的发明家,他们总能激发出对他们来讲是全新的、前所未有的想法和做法,虽然其中有些在成人看来显得幼稚、可笑、不合逻辑,但就他个人发展来说,这是非常可贵、重要和必须的。
2、尊重孩子间的个体差异
《纲要》中指出:"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我们都知道,幼儿的能力水平存在很大差异,他们在各领域的发展速度也是参差不齐的,我们必须理解并帮助他们以适合自己的速度向前发展。在每次的活动中,我们都会发现,总有一些幼儿"跟不上趟",有的胆小,不肯参加活动:有的内向,不愿言语;有的我行我素,不按你预设的方式操作投放材料…… 我们的活动目标制订得也许很到位,但真正达到了多少,孩子们到底在活动中有了哪些收获呢?这是我们不常反思的,但恰恰体现了我们真正的教育观念,我们的理论和实际脱节的关键所在。
3、 尊重幼儿的不同想法
幼儿间的相互影响也是个不容忽视的心理因素。孩子们经常会关注同伴的作品,有些新奇的想法可能会让别的幼儿意外,甚至反对和排斥。心如画了一个大大的蓝苹果,旁边的一一小朋友看立即大声说:"错了错了,苹果是红色的,老师,他画的什么呀,难看死了!"那个孩子立即将画纸藏到桌下,再也不愿给别人看。这样的现象对于那些内向而敏感的幼儿造成的负面影响是巨大的,他们可能今后再也不敢大胆表现自己的意愿,可能一直循规蹈矩地制作,而非创作了。 此时我就对心如小朋友说:"蓝色的苹果也很好看啊。"然后又走过去对一一小朋友说:"你画的什么呢?让老师看看。""我画的是大卡车!"一一立即举起自己的作品让我看,这样便转移了他的话题和注意力,而且肯定了心如小朋友独到的想法,帮助他建立了自信,并不知不觉教会了别的孩子,什么是想象创新。同时,潜移默化地让他们懂得尊重别人的作品,接纳欣赏别人与众不同的构思。
三、利用不同的形式,激发幼儿的创造兴趣
1、整体感知描述。
在这一阶段,教师首先要出示作品或以音乐激发幼儿对欣赏对象的兴趣。引导幼儿集中注意观察欣赏对象,给幼儿一定的时间进行独立的欣赏,鼓励幼儿把初步感知获得的认识描述出来,充分发挥他们的观察力、艺术想像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形式分析。
造型、色彩、构图等形式语言和对称、均衡、节奏、韵律、变化、统一等构成原理的应用,在幼儿对具体作品进行形式分析过程中,教师引导他们运用边体验边讨论的方式来进行,让幼儿通过自己充分的感性体验,再进行理性的分析。
四、赏识、评价幼儿的作品
1、 要理解童心,从幼儿的角度去欣赏,不追求完美,应注意发现画而上每一根线条、图形、色彩能传达的幼儿的思想和情感,赞赏幼儿的点点滴滴的创造,并提供机会让幼儿进行分享、交流使他有更多沟通。如展览幼儿作品幼儿互相欣赏,互相评价,同时提高了评价能力;还可以及时反馈幼儿的进步,请家长采用适当的方法奖励幼儿,使幼儿得到满足,产生快感,受到激励。
2、要尊重幼儿。评价儿童画并不是一个死的标准,每个幼儿有自己独特的个性,他的画也就有与众不同的特点,有的作品只有他自己看得懂、说的清,因此,教师在评价幼儿美术作品时要尊重幼儿、善于发现幼儿作品中的精华所在,表现出接纳、赞许的态度,只有这样才可能和幼儿沟通。
总之,想象是思维的翅膀,是创造的起点,也是创造的核心。幼儿的心理发展水平决定幼儿是借助想象来创造的。而画画则为幼儿的想象提供了自由、广阔的空间,在 创作中,想象基于幼儿自身的情况, 幼儿不加拘束地、灵活自如地运用想象,而教师在幼儿画画的创作中,要尊重和接纳每一位幼儿的观点和设想,鼓励幼儿有自己的创造,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把想象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从而使其心理行为和创造力都得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