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歌唱本身有着非常丰富的学习内容,通过这种最自然的学习形式,使学生学习掌握音准、节奏、速度、艺术表现、情感处理、音乐分析多声部能力等。所以要充分重视歌唱教学。”能够开展良好的歌唱教学,是我一直追求的目标。目前存在的现象是书本上一些简单的歌曲,学生们很快会唱,但是在一些细节的地方不耐心学习,跑调;稍微难一些的歌曲学生们又没有兴趣学,常常是一节课后学生都不会唱,不敢唱,为此我反复专研书本上的教学内容,尝试使用多种教学方法,精心设计课堂,在教学中积累了一些心得。
关键词:歌唱教学 聆听体验 课堂设计 合作创编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3-0119-02
歌唱教学在中学音乐教学中有着独特而重要的意义。我国现阶段的中小学音乐教育大纲中也体现了歌唱教学的重要性:“歌唱是学生进行艺术实践,表现音乐的重要手段,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在唱歌教学中,唱歌作为一种文化资源,中小学教材的编写也是从这个角度考虑的。它不以唱歌发声的技能与技巧训练为主要目的,而是作为音乐文化的学习,学习的过程体现了学生唱歌过程中的心理与生理活动,即情感与技能随肌肉运动。唱歌教学应该是能够使学生从中得到至高无上快乐和满足的过程,这是义务教育阶段唱歌教学的终极目标,也是我们的追求。
一、反复聆听,品味歌曲旋律
音乐首先是听觉的艺术。美国著名作曲家、指挥家、钢琴家艾伦科普兰说:“如果你要更好地理解音乐,再也没有比倾听音乐更重要的了。什么也代替不了倾听音乐。”聆听是歌唱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是如何做到反复的聆听呢?是一遍又一遍毫无目的的听歌曲吗?当然不是,中学生本身就不喜欢课本上的歌曲,如果还不断反复的让学生听同一首歌曲,灌输相同的旋律,学生一定会厌烦,在这里我讲两种反复聆听的方法:
1.提出问题,反复聆听
案例1:在教唱课《我的祖家是歌乡》时,初次聆听,老师提问:“歌曲表现了怎样的场景?”第二次聆听,老师提问:“请大家一起来找一找有没有熟悉的旋律?”第三次聆听,老师提出 “有一句旋律同学们好像还不熟悉,我们再来感受一下”。
能够让学生在反复的聆听中体验歌曲,但是却不能让他们产生厌烦的情绪,这需要老师在每次聆听过程中都对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问题的设计也要巧妙,不能太深奥也不能太浅显,太深奥学生容易过度专注于寻找答案而忽视聆听感受,太浅显则显得忽视了聆听的作用。
2.抓住核心,反复聆听
案例2:在设计《我的祖家是歌乡》这节课时,我发现歌曲中“■”这个旋律很有代表性,这个旋律几乎贯穿着整首歌曲,教唱时可以从这句旋律入手。因此,我找到《阿里山的姑娘》这首歌曲中那句有着类似旋律的这句,用《阿里山的姑娘》这首歌曲导入,特别强调演唱了“娜鲁湾多依呀那呀好哦依呀嘿”,然后问同学们你印象比较深的是哪一句?当同学们回答是这句时,我马上以高山族人的身份,用这句旋律分别与学生打招呼,让学生在这样的招呼声中不知不觉的反复聆听了歌曲的这段旋律。
其实在平时的歌唱教学中我们也可以试着寻找抓住作品的核心,然后设计一些方法,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熟悉到作品,而不是毫无目的地反复聆听学唱,让学生通过各种方式感受体验歌曲,达到审美体验。
二、精心设计,学唱歌曲难点
如何能让学生学会歌唱这首歌曲,除了聆听以外,学唱也很重要。歌曲应该怎样教呢?应该逐句的教唱吗?歌谱要教吗?是要先学歌谱还是学歌词呢?这些问题也一直困扰着我们。
1.歌曲要逐句的教唱吗?
有些教师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学习歌曲,结合音准、节奏逐句逐句地进行演唱,最后把歌曲教给学生,这样的教学方法我认为是不可取的,因为在这一系列的教学活动中,学生仅仅担任了组装的工作,被动的接受一句一句的旋律,谈不上参与,更谈不上创新,学生怎会喜欢这样的教唱课?又怎么会喜欢这样学会的歌曲呢?
案例3:案例2中我用《阿里山的姑娘》中的那句相似的旋律“■”和学生相互打招呼,让学生反复聆听熟悉。在这之后,我套用这个旋律就改换了歌词,让学生学唱了歌曲的第一句。接着让学生与老师打招呼,引出第二句旋律。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自然的学会了歌曲的第一二句旋律;当我介绍了高山族的相关图片,然后用一句话来形容对高山族的印象,我就歌唱了“我的祖家是歌乡”这句旋律。在学生学唱这几句旋律时,设计很巧妙,一切都很自然,没有逐句灌输的感觉。
我们要抓住作品的核心,找到作品的切入点,能让学生记忆深刻的旋律,精心设计歌曲学唱的环节,这样学生就能主动的歌唱了。
2.歌谱要教唱吗?是先学谱还是先填词呢?
对于有组织的音乐教学,识谱教学也是必要的。对乐谱的学习能更好的帮助学生体验歌曲,并且诠释歌曲表现所需要的技艺、表达、音色、旋律、和声、调式、调性等等。
传统的学歌顺序是先学谱后填词,可是我在教学中发现,对于某些简单的歌曲,学生不唱谱,听几遍,就可以轻松地唱出旋律,也就不存在学不学的问题;对于某些曲谱比较复杂的歌曲,花很多的时间去唱,是不是值得?经过探索我发现:一些曲谱复杂的歌曲,先唱歌词,再学歌谱,学生尽然歌唱得出奇得好,谱也学得很快,并且所花的时间很少。因为在学生兴趣最浓的时候,只要解决难点处的音准节奏,一首歌曲就能很快地学会。待回过去再唱谱子时,因为已经解决了难点的关系,学生只要填上音符就能演唱,所以学得也很快。
案例4:师:“大家找一找歌曲中有哪句旋律是大家不太熟悉的?”生:“月亮上山我们唱歌”。师:“同学们都认为这句是不熟悉,那我们跟着钢琴来唱一唱”(因为这句旋律的节奏和音准相对难一些,把这句旋律作为这首歌曲的难点跟钢琴学唱。)师:“同学们‘上山’的时间好像不太统一,让我们一起来画一个‘W’,‘山’字出现在‘W’的最后一划,我们一起来试试吧。”(很多同学附点节奏的演唱都不准确,这里用画W的形式让学生来准确演唱节奏)师:“请大家完整的演唱歌谱,找一找有什么奥妙?”“请大家拿出右手和老师一起划一下好吗?”生:1.歌曲的旋律由高向低进行;2.只用了12356这些音 ;3.每句旋律像一座小山一样。
解决难点后,同学们歌谱学唱得快,这时加入图形谱的运用,让同学们的手,随着旋律的高低起伏画线条,画完以后学生对歌曲如旋律的走向一目了然,这样既加强了他们对旋律的感知,又加深了对高山族歌曲的理解,而不需要老师用过多的语言对歌曲进行分析。由此可知,歌谱的演唱是服务于歌曲的表现,只要能好好的运用歌谱,对歌曲学习的帮助是很大的。
三、参与合作,创编歌曲律动
学会了歌唱以后,老师要用形象的语言启发引导学生一起对歌曲加以创编,如伴奏、律动等,这样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深对歌曲的体验。早在1900年,瑞士的达尔克罗茨提出了《体态律动学说》,此学说把音乐与身体的感应和运动紧密结合,通过节奏向学生们传授音乐,舞蹈,语言和表演,使他们表现音乐既有即兴性,又有独到性。德国卡尔奥尔夫吸取了《体态运动学》的精髓,提出节奏第一,音乐与动作结合的观点创建了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
案例5:师:请大家注意观察舞蹈演员手中的道具是什么?他们是怎么做的呢?(观看《杵舞》视频)生:杵。师:你能模仿一下刚才的动作吗?你觉得这个动作可以加入到我们刚才演唱的歌曲中吗?
学会歌曲以后,让学生观看《杵舞》视频,模仿舞蹈演员的动作,老师事先准备了一些“杵”,让学生考虑加入歌曲的哪些位置比较合适。让学生用恰当的律动来表现音乐内涵,从而使课堂气氛“动而不乱”、“活而有序”。通过老师的启发和诱导,让学生在课堂上愉快的学习音乐,不仅会达到“寓教于乐”的优化教学目的,也有利于提高学生音乐素质。
四、拓展交流,升华审美体验
一节好的歌唱教学课,还必须是一节有特色、有生成、有内涵的课。如何使歌唱课的内涵得到提升,这就需要老师提高自身涵养,重视对音乐作品的挖掘。
案例6:师:今天我们学唱了高山族的歌曲,也聆听了高山族的一些音乐,你能说说它有哪些特点吗?生:内容来源生活,情绪热情奔放,节奏鲜明,适合舞蹈,都有相似的旋律
“■■”。
案例7:学唱《黄河水手歌》时,师:“你能找到歌曲的旋律有什么特点吗?”生:“重复,2-5大跳很多,常用12356这几个音”。师:歌曲采用五声调式,2-5这样的大跳体现了陕北民歌的一大特点,如此多的重复正是因为船夫们日夜生活在黄河上,与黄河中的惊涛骇浪做斗争,不能创作出花哨而优美的旋律。
以往的歌唱教学课,歌曲学会以后,老师们都认为这堂课就完成了,但是每一首歌曲作曲家在创作的时候都有各自的创作意图。我们如果能够让学生主动地体验、挖掘到这些,那么对于这一节歌唱课一定更有意义,课堂的含金量也随之提高。
歌唱教学是全面学习音乐的基础,提高音乐素质的重要手段。西方一些国家也大力推崇歌唱教学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基础地位。匈牙利著名音乐教育家柯达伊指出,歌唱是音乐之根。匈牙利的中小学音乐教材中就体现了歌唱的重要性,因此推动了匈牙利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而德国早在几百年前就对歌唱教学给予了高度重视。“德国如果不是在几百年间系统地在学校推进歌唱教学,他们的音乐文化不会发展到现在水平。”由此可见,歌唱教学是普及音乐教育的重要手段,并已得到了许多国家的重视。长期形成的教学习惯,束缚着我们的教学思路,我想,在提倡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今天,我们也要尝试创新我们的歌唱教学,只有不断的创新我们的歌唱教学,才能更好的提高学生的音乐技能、音乐素质,让美妙的歌声传遍每个角落。
参考文献
[1]中国音乐教育.2001.03.
[2]中小学音乐教育.2001.02.
[3]浙江省教研室.浙江省第三届中小学音乐教师说课评比材料.1999.
关键词:歌唱教学 聆听体验 课堂设计 合作创编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3-0119-02
歌唱教学在中学音乐教学中有着独特而重要的意义。我国现阶段的中小学音乐教育大纲中也体现了歌唱教学的重要性:“歌唱是学生进行艺术实践,表现音乐的重要手段,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在唱歌教学中,唱歌作为一种文化资源,中小学教材的编写也是从这个角度考虑的。它不以唱歌发声的技能与技巧训练为主要目的,而是作为音乐文化的学习,学习的过程体现了学生唱歌过程中的心理与生理活动,即情感与技能随肌肉运动。唱歌教学应该是能够使学生从中得到至高无上快乐和满足的过程,这是义务教育阶段唱歌教学的终极目标,也是我们的追求。
一、反复聆听,品味歌曲旋律
音乐首先是听觉的艺术。美国著名作曲家、指挥家、钢琴家艾伦科普兰说:“如果你要更好地理解音乐,再也没有比倾听音乐更重要的了。什么也代替不了倾听音乐。”聆听是歌唱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是如何做到反复的聆听呢?是一遍又一遍毫无目的的听歌曲吗?当然不是,中学生本身就不喜欢课本上的歌曲,如果还不断反复的让学生听同一首歌曲,灌输相同的旋律,学生一定会厌烦,在这里我讲两种反复聆听的方法:
1.提出问题,反复聆听
案例1:在教唱课《我的祖家是歌乡》时,初次聆听,老师提问:“歌曲表现了怎样的场景?”第二次聆听,老师提问:“请大家一起来找一找有没有熟悉的旋律?”第三次聆听,老师提出 “有一句旋律同学们好像还不熟悉,我们再来感受一下”。
能够让学生在反复的聆听中体验歌曲,但是却不能让他们产生厌烦的情绪,这需要老师在每次聆听过程中都对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问题的设计也要巧妙,不能太深奥也不能太浅显,太深奥学生容易过度专注于寻找答案而忽视聆听感受,太浅显则显得忽视了聆听的作用。
2.抓住核心,反复聆听
案例2:在设计《我的祖家是歌乡》这节课时,我发现歌曲中“■”这个旋律很有代表性,这个旋律几乎贯穿着整首歌曲,教唱时可以从这句旋律入手。因此,我找到《阿里山的姑娘》这首歌曲中那句有着类似旋律的这句,用《阿里山的姑娘》这首歌曲导入,特别强调演唱了“娜鲁湾多依呀那呀好哦依呀嘿”,然后问同学们你印象比较深的是哪一句?当同学们回答是这句时,我马上以高山族人的身份,用这句旋律分别与学生打招呼,让学生在这样的招呼声中不知不觉的反复聆听了歌曲的这段旋律。
其实在平时的歌唱教学中我们也可以试着寻找抓住作品的核心,然后设计一些方法,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熟悉到作品,而不是毫无目的地反复聆听学唱,让学生通过各种方式感受体验歌曲,达到审美体验。
二、精心设计,学唱歌曲难点
如何能让学生学会歌唱这首歌曲,除了聆听以外,学唱也很重要。歌曲应该怎样教呢?应该逐句的教唱吗?歌谱要教吗?是要先学歌谱还是学歌词呢?这些问题也一直困扰着我们。
1.歌曲要逐句的教唱吗?
有些教师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学习歌曲,结合音准、节奏逐句逐句地进行演唱,最后把歌曲教给学生,这样的教学方法我认为是不可取的,因为在这一系列的教学活动中,学生仅仅担任了组装的工作,被动的接受一句一句的旋律,谈不上参与,更谈不上创新,学生怎会喜欢这样的教唱课?又怎么会喜欢这样学会的歌曲呢?
案例3:案例2中我用《阿里山的姑娘》中的那句相似的旋律“■”和学生相互打招呼,让学生反复聆听熟悉。在这之后,我套用这个旋律就改换了歌词,让学生学唱了歌曲的第一句。接着让学生与老师打招呼,引出第二句旋律。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自然的学会了歌曲的第一二句旋律;当我介绍了高山族的相关图片,然后用一句话来形容对高山族的印象,我就歌唱了“我的祖家是歌乡”这句旋律。在学生学唱这几句旋律时,设计很巧妙,一切都很自然,没有逐句灌输的感觉。
我们要抓住作品的核心,找到作品的切入点,能让学生记忆深刻的旋律,精心设计歌曲学唱的环节,这样学生就能主动的歌唱了。
2.歌谱要教唱吗?是先学谱还是先填词呢?
对于有组织的音乐教学,识谱教学也是必要的。对乐谱的学习能更好的帮助学生体验歌曲,并且诠释歌曲表现所需要的技艺、表达、音色、旋律、和声、调式、调性等等。
传统的学歌顺序是先学谱后填词,可是我在教学中发现,对于某些简单的歌曲,学生不唱谱,听几遍,就可以轻松地唱出旋律,也就不存在学不学的问题;对于某些曲谱比较复杂的歌曲,花很多的时间去唱,是不是值得?经过探索我发现:一些曲谱复杂的歌曲,先唱歌词,再学歌谱,学生尽然歌唱得出奇得好,谱也学得很快,并且所花的时间很少。因为在学生兴趣最浓的时候,只要解决难点处的音准节奏,一首歌曲就能很快地学会。待回过去再唱谱子时,因为已经解决了难点的关系,学生只要填上音符就能演唱,所以学得也很快。
案例4:师:“大家找一找歌曲中有哪句旋律是大家不太熟悉的?”生:“月亮上山我们唱歌”。师:“同学们都认为这句是不熟悉,那我们跟着钢琴来唱一唱”(因为这句旋律的节奏和音准相对难一些,把这句旋律作为这首歌曲的难点跟钢琴学唱。)师:“同学们‘上山’的时间好像不太统一,让我们一起来画一个‘W’,‘山’字出现在‘W’的最后一划,我们一起来试试吧。”(很多同学附点节奏的演唱都不准确,这里用画W的形式让学生来准确演唱节奏)师:“请大家完整的演唱歌谱,找一找有什么奥妙?”“请大家拿出右手和老师一起划一下好吗?”生:1.歌曲的旋律由高向低进行;2.只用了12356这些音 ;3.每句旋律像一座小山一样。
解决难点后,同学们歌谱学唱得快,这时加入图形谱的运用,让同学们的手,随着旋律的高低起伏画线条,画完以后学生对歌曲如旋律的走向一目了然,这样既加强了他们对旋律的感知,又加深了对高山族歌曲的理解,而不需要老师用过多的语言对歌曲进行分析。由此可知,歌谱的演唱是服务于歌曲的表现,只要能好好的运用歌谱,对歌曲学习的帮助是很大的。
三、参与合作,创编歌曲律动
学会了歌唱以后,老师要用形象的语言启发引导学生一起对歌曲加以创编,如伴奏、律动等,这样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深对歌曲的体验。早在1900年,瑞士的达尔克罗茨提出了《体态律动学说》,此学说把音乐与身体的感应和运动紧密结合,通过节奏向学生们传授音乐,舞蹈,语言和表演,使他们表现音乐既有即兴性,又有独到性。德国卡尔奥尔夫吸取了《体态运动学》的精髓,提出节奏第一,音乐与动作结合的观点创建了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
案例5:师:请大家注意观察舞蹈演员手中的道具是什么?他们是怎么做的呢?(观看《杵舞》视频)生:杵。师:你能模仿一下刚才的动作吗?你觉得这个动作可以加入到我们刚才演唱的歌曲中吗?
学会歌曲以后,让学生观看《杵舞》视频,模仿舞蹈演员的动作,老师事先准备了一些“杵”,让学生考虑加入歌曲的哪些位置比较合适。让学生用恰当的律动来表现音乐内涵,从而使课堂气氛“动而不乱”、“活而有序”。通过老师的启发和诱导,让学生在课堂上愉快的学习音乐,不仅会达到“寓教于乐”的优化教学目的,也有利于提高学生音乐素质。
四、拓展交流,升华审美体验
一节好的歌唱教学课,还必须是一节有特色、有生成、有内涵的课。如何使歌唱课的内涵得到提升,这就需要老师提高自身涵养,重视对音乐作品的挖掘。
案例6:师:今天我们学唱了高山族的歌曲,也聆听了高山族的一些音乐,你能说说它有哪些特点吗?生:内容来源生活,情绪热情奔放,节奏鲜明,适合舞蹈,都有相似的旋律
“■■”。
案例7:学唱《黄河水手歌》时,师:“你能找到歌曲的旋律有什么特点吗?”生:“重复,2-5大跳很多,常用12356这几个音”。师:歌曲采用五声调式,2-5这样的大跳体现了陕北民歌的一大特点,如此多的重复正是因为船夫们日夜生活在黄河上,与黄河中的惊涛骇浪做斗争,不能创作出花哨而优美的旋律。
以往的歌唱教学课,歌曲学会以后,老师们都认为这堂课就完成了,但是每一首歌曲作曲家在创作的时候都有各自的创作意图。我们如果能够让学生主动地体验、挖掘到这些,那么对于这一节歌唱课一定更有意义,课堂的含金量也随之提高。
歌唱教学是全面学习音乐的基础,提高音乐素质的重要手段。西方一些国家也大力推崇歌唱教学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基础地位。匈牙利著名音乐教育家柯达伊指出,歌唱是音乐之根。匈牙利的中小学音乐教材中就体现了歌唱的重要性,因此推动了匈牙利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而德国早在几百年前就对歌唱教学给予了高度重视。“德国如果不是在几百年间系统地在学校推进歌唱教学,他们的音乐文化不会发展到现在水平。”由此可见,歌唱教学是普及音乐教育的重要手段,并已得到了许多国家的重视。长期形成的教学习惯,束缚着我们的教学思路,我想,在提倡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今天,我们也要尝试创新我们的歌唱教学,只有不断的创新我们的歌唱教学,才能更好的提高学生的音乐技能、音乐素质,让美妙的歌声传遍每个角落。
参考文献
[1]中国音乐教育.2001.03.
[2]中小学音乐教育.2001.02.
[3]浙江省教研室.浙江省第三届中小学音乐教师说课评比材料.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