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程改革要求校长成为积极有效的开发者和管理者,要求学校成为一个充满生机的地方。作为学校的管理者,结合我校的校情、师情、生情,还有我校推行新课程改革的实际情况和宝贵经验,笔者从关注留守儿童、推进名师工程和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三个方面,谈谈我校新课程改革取得的实际成效。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名师工程 校园文化
一、关注留守儿童,绽放希望之花
大吉中学是鄱阳县一所普通农村初级中学。现有学生500多人,其中60%是留守儿童。这些孩子从小缺少家庭教育和父母的关爱。于是在不知不觉中染上了很多恶习:好吃懒做、自由散漫、上网成瘾、性格孤僻、经常逃学。面对这些存在内心缺陷和心理障碍的学生,学校通过变粗放型教育为细腻型教育,变单纯的灌输型教育为心灵交流型教育,建立学生成长档案和家长联系档案。学校积极开展特长教育、养成教育、爱心教育、责任教育。帮助学生能面临自身的发展和挑战,努力认识自我、欣赏自我、调控自我,转变行为习惯,养成良好的品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面对留守儿童存在的种种问题,我鼓励教师“用理解的话语去打开学生的心扉,用温暖的怀抱去融化心灵的坚冰,用爱来表达批评,用情去感化学生,多一份宽容,多一份接纳”。
教育是花的事业,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的真诚;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的美好;是一颗心灵唤醒另一颗心灵的期待。我校留守儿童的转化、转变,是推进新课改取得的显著成果。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关注留守儿童的成长,是摆在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面前的新课题,尤其是农村学校校长面前的全新课题。
二、推进名师工程,绽放课改之花
传统的课堂采用“喂养式”、“灌输式”,整堂课都是老师在表演,漠视了学生鲜活的生命,空白了学生的成长。2010年新课程改革的春风吹进了我校,主体多元高效课堂改革在我校大力推进,主体多元教育思想为我校教育教学开辟了一片崭新的天地。学生成为了自己学习生活的主人,成为认识和发展的主体,有着独一无二的性格和志趣,拥有等待开发的多元智慧。从课堂到课程,从关注到关怀,从学习到生命,全新的教育理念、崭新的课堂教学,让教师们重新燃起了成长的激情和动力。
教师是学校的第一资源。理念前瞻、业务精湛、师德高尚的教师队伍是实施课程改革的重要前提和保障。我校共有教师38人,其中高级教师7人,中学一级教师22人,本科学历36人,教师平均年龄不到34岁。我校充分发挥这一宝贵资源,创建“名师工程”,加快推进新课程的改革发展。
方火生老师、胡雪鹏老师推行的“体验式作文课”,让学生拿着自己设计好的采访提纲,或对话或访谈,异常活跃。课外,师生一起漫步于大自然,同欣赏共吟诵,感悟着春的绚烂和芬芳、感悟着秋的收获和高远。课内,他们用智慧和努力为孩子们构建理想的课堂,搭建成长的舞台。李卫东老师、李高云老师、黄武勇老师推行的“以学定教”、“问题主体”的教学方法。课堂管理采取以4人小组为单位的“学习共同体”形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堂上涌动着创造与灵感,展现了学生的个性与思考,充满了朝气和活力。
“名师工程”推动了新课程改革的贯彻落实,打造了一支观念创新、业务精湛、勇于开拓的教师队伍,促进了学校教育质量的整体提高。学校还提出“待遇留人、事业留人、感情留人、机制留人”。做到“政治上诚心、业务上关心、工作上放心、生活上尽心、业余生活娱乐开心”的“爱师工程”,将鲜花、掌声、荣誉献给课改第一线的教师。
三、重视校园文化,绽放文明之花
创建健康进取的校园文化环境;培养学生的文化心理,审美情趣和道德风尚;弘扬校园精神传统,可以振奋人的精神,规范人的行为,提高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并创造出良好的育人环境。
学校通过开展“校园广播站”、“爱心接力工程”、“文明三创”、“青年志愿者”、“国旗宣誓”、“漫步古诗苑”等健康的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不仅使校园生活充满乐趣,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性格,开拓创新的能力和高雅的审美情趣。校园文化气氛浓厚,名言滴翠、古诗鉴赏、美文赏谈、走近大师等等,丰富的内容组成了我校的经典阅读。读书、评论、推荐、积淀、开放的课堂赋予了我校勃勃生机。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基于课改的危机感和紧迫感,我校加快新课程改革的步伐,教师角色将进一步发生改变,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责任意识也将由觉醒到觉悟。教育是师生之间心与心的沟通、心与心的交融,常怀赤子之心,不失进取之念,在教育的机遇与分享中,我愿做课改的推崇者、践行者、领导者,让心灵之花永远绽放精彩。
作者简介:方本平,江西省鄱阳县芦田乡大吉中学,邮编:333132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名师工程 校园文化
一、关注留守儿童,绽放希望之花
大吉中学是鄱阳县一所普通农村初级中学。现有学生500多人,其中60%是留守儿童。这些孩子从小缺少家庭教育和父母的关爱。于是在不知不觉中染上了很多恶习:好吃懒做、自由散漫、上网成瘾、性格孤僻、经常逃学。面对这些存在内心缺陷和心理障碍的学生,学校通过变粗放型教育为细腻型教育,变单纯的灌输型教育为心灵交流型教育,建立学生成长档案和家长联系档案。学校积极开展特长教育、养成教育、爱心教育、责任教育。帮助学生能面临自身的发展和挑战,努力认识自我、欣赏自我、调控自我,转变行为习惯,养成良好的品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面对留守儿童存在的种种问题,我鼓励教师“用理解的话语去打开学生的心扉,用温暖的怀抱去融化心灵的坚冰,用爱来表达批评,用情去感化学生,多一份宽容,多一份接纳”。
教育是花的事业,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的真诚;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的美好;是一颗心灵唤醒另一颗心灵的期待。我校留守儿童的转化、转变,是推进新课改取得的显著成果。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关注留守儿童的成长,是摆在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面前的新课题,尤其是农村学校校长面前的全新课题。
二、推进名师工程,绽放课改之花
传统的课堂采用“喂养式”、“灌输式”,整堂课都是老师在表演,漠视了学生鲜活的生命,空白了学生的成长。2010年新课程改革的春风吹进了我校,主体多元高效课堂改革在我校大力推进,主体多元教育思想为我校教育教学开辟了一片崭新的天地。学生成为了自己学习生活的主人,成为认识和发展的主体,有着独一无二的性格和志趣,拥有等待开发的多元智慧。从课堂到课程,从关注到关怀,从学习到生命,全新的教育理念、崭新的课堂教学,让教师们重新燃起了成长的激情和动力。
教师是学校的第一资源。理念前瞻、业务精湛、师德高尚的教师队伍是实施课程改革的重要前提和保障。我校共有教师38人,其中高级教师7人,中学一级教师22人,本科学历36人,教师平均年龄不到34岁。我校充分发挥这一宝贵资源,创建“名师工程”,加快推进新课程的改革发展。
方火生老师、胡雪鹏老师推行的“体验式作文课”,让学生拿着自己设计好的采访提纲,或对话或访谈,异常活跃。课外,师生一起漫步于大自然,同欣赏共吟诵,感悟着春的绚烂和芬芳、感悟着秋的收获和高远。课内,他们用智慧和努力为孩子们构建理想的课堂,搭建成长的舞台。李卫东老师、李高云老师、黄武勇老师推行的“以学定教”、“问题主体”的教学方法。课堂管理采取以4人小组为单位的“学习共同体”形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堂上涌动着创造与灵感,展现了学生的个性与思考,充满了朝气和活力。
“名师工程”推动了新课程改革的贯彻落实,打造了一支观念创新、业务精湛、勇于开拓的教师队伍,促进了学校教育质量的整体提高。学校还提出“待遇留人、事业留人、感情留人、机制留人”。做到“政治上诚心、业务上关心、工作上放心、生活上尽心、业余生活娱乐开心”的“爱师工程”,将鲜花、掌声、荣誉献给课改第一线的教师。
三、重视校园文化,绽放文明之花
创建健康进取的校园文化环境;培养学生的文化心理,审美情趣和道德风尚;弘扬校园精神传统,可以振奋人的精神,规范人的行为,提高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并创造出良好的育人环境。
学校通过开展“校园广播站”、“爱心接力工程”、“文明三创”、“青年志愿者”、“国旗宣誓”、“漫步古诗苑”等健康的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不仅使校园生活充满乐趣,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性格,开拓创新的能力和高雅的审美情趣。校园文化气氛浓厚,名言滴翠、古诗鉴赏、美文赏谈、走近大师等等,丰富的内容组成了我校的经典阅读。读书、评论、推荐、积淀、开放的课堂赋予了我校勃勃生机。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基于课改的危机感和紧迫感,我校加快新课程改革的步伐,教师角色将进一步发生改变,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责任意识也将由觉醒到觉悟。教育是师生之间心与心的沟通、心与心的交融,常怀赤子之心,不失进取之念,在教育的机遇与分享中,我愿做课改的推崇者、践行者、领导者,让心灵之花永远绽放精彩。
作者简介:方本平,江西省鄱阳县芦田乡大吉中学,邮编:33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