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南的冬景》是郁达夫先生的一篇成名作品,现选入苏教版《语文必修一》。笔者为教材编者给课文作注解时,却不够严谨。
一、时代误注
课本中“我们总该还记得唐朝那位诗人做的‘暮雨潇潇江上村’的一首绝句吧?诗人到此,连对绿林豪客都客气起来了,这不是江南冬景的迷人又是什么?”
课文注解②[“暮雨潇潇江上村”]语出五代诗人李涉《井栏砂宿遇夜客》诗。
编者将诗人李涉当成“五代诗人”是错误的。亟待更正!
(一)考之于史书
据《旧唐书》卷154《孔巢父传》记载:“元和初……试太子通事舍人李涉知上待承璀意未衰,欲投匦上疏,论承璀有功,希光无事,久为心腹,不宜遽弃。戣为匦使,得涉副章,不受面诘责之。乃进疏于光顺门,戣极论其与中宫交结,言甚激切,诏贬峡州司马。”(中华书局出版社,1975年版,页4097)元和初(唐宪宗在位的年号,大约是公元806~821年),李涉在朝中担任“太子通事舍人”一职,后流放峡州。
另据《新唐书》卷174《李逢吉传》记载:“敬宗新立……罢归不得用,怨望,与太学博士李涉,金吾兵曹参军茅汇居长安,以气侠相许”,后“涉(流放)康州”(中华书局出版社,1975年版,页5223)。可知宝历中(唐敬宗在位的年号,大约是公元825~827年),李涉为“太学博士”,复流放康州。
而“五代”指:后梁(907~923年)、后唐(923~936年)、后晋(936~946年)、后汉(947~950年)、后周(951~960年)。最早的后梁应在公元907年,距离公元806年有100年,假如他25岁做官,担任“太子通事舍人”,那么李涉如果活到五代至少有125岁左右。这有违常理。
(二)考之于唐人的笔记小说
唐代范摅的《云溪友议》中有一篇《江客仁》,在文学史上最早记录了这首诗。诗歌题目是《赠豪客》:“春雨潇潇江上村,五陵豪客夜知闻。他时不用相回避,世上如今半是君。”(唐·范摅《云溪友议》,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页45)
宋、元、明、清,乃至民国和今天,诸篇所记李涉此诗,均源于《云溪友议》中这篇《江客仁》。后来影响较大的《全唐诗》,也都来源于《云溪友议》的记载。范摅是唐代的文学家,可知李涉当为唐代诗人。
(三)考之于唐诗选本
1.唐代韦庄《又玄集》,收录了李涉的作品。(傅璇琮《唐人选唐诗新编》,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页653)韦庄(836~910年),字端已,是唐末诗人。那么李涉一定生活在他之前。
2.清代彭定求等编的《全唐诗》收录了该诗。
“李涉,洛阳人。初与弟渤同隐庐山,后应陈许辟。宪宗(公元806年,年号为‘元和’)时,为太子通事舍人,寻谪峡州司参军。太和中(唐文宗在位的年号,大约是公元827~836年),为太学博士,复流康州。自号清谿子。集二卷,今编诗一卷”(中华书局,1960年4月第1版,第十四册,页5432)。《全唐诗》写明了李涉是唐朝诗人。
《全唐诗》中收录了李涉赠张祜的《岳阳别张祜》一诗,张祜(约792~854年)生活在唐德宗至唐宣宗时期,字承吉,苏州人,在元和、长庆间诗名较大。代表作《宫词》:“故国三千里,深宫三十年。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李涉也应当和张祜年岁相近。
(四)考之于郁氏文本
郁氏说:“我们总该还记得唐朝那位诗人做的‘暮雨潇潇江上村’的一首绝句吧?”作者肯定了李涉是“唐朝诗人”,非“五代诗人”。
综括以上四方面,我们可断定李涉是“唐朝诗人”。
二、词语误注
课本中的“门对长桥,窗临远阜,这中间又多是树枝槎桠的杂木树林”。课下注解⑥[桠杈(yāchà)]形容树枝歧出。
查《现代汉语词典》“桠杈”可写作“丫杈”。可见不能等同“槎桠”。再查“槎”,意为“木筏或同茬”。而“茬”有“茎或根”的意思。故“槎桠”当指茎或枝杈。
希望教科书能减少误注,及时更改以上二则错注!
一、时代误注
课本中“我们总该还记得唐朝那位诗人做的‘暮雨潇潇江上村’的一首绝句吧?诗人到此,连对绿林豪客都客气起来了,这不是江南冬景的迷人又是什么?”
课文注解②[“暮雨潇潇江上村”]语出五代诗人李涉《井栏砂宿遇夜客》诗。
编者将诗人李涉当成“五代诗人”是错误的。亟待更正!
(一)考之于史书
据《旧唐书》卷154《孔巢父传》记载:“元和初……试太子通事舍人李涉知上待承璀意未衰,欲投匦上疏,论承璀有功,希光无事,久为心腹,不宜遽弃。戣为匦使,得涉副章,不受面诘责之。乃进疏于光顺门,戣极论其与中宫交结,言甚激切,诏贬峡州司马。”(中华书局出版社,1975年版,页4097)元和初(唐宪宗在位的年号,大约是公元806~821年),李涉在朝中担任“太子通事舍人”一职,后流放峡州。
另据《新唐书》卷174《李逢吉传》记载:“敬宗新立……罢归不得用,怨望,与太学博士李涉,金吾兵曹参军茅汇居长安,以气侠相许”,后“涉(流放)康州”(中华书局出版社,1975年版,页5223)。可知宝历中(唐敬宗在位的年号,大约是公元825~827年),李涉为“太学博士”,复流放康州。
而“五代”指:后梁(907~923年)、后唐(923~936年)、后晋(936~946年)、后汉(947~950年)、后周(951~960年)。最早的后梁应在公元907年,距离公元806年有100年,假如他25岁做官,担任“太子通事舍人”,那么李涉如果活到五代至少有125岁左右。这有违常理。
(二)考之于唐人的笔记小说
唐代范摅的《云溪友议》中有一篇《江客仁》,在文学史上最早记录了这首诗。诗歌题目是《赠豪客》:“春雨潇潇江上村,五陵豪客夜知闻。他时不用相回避,世上如今半是君。”(唐·范摅《云溪友议》,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页45)
宋、元、明、清,乃至民国和今天,诸篇所记李涉此诗,均源于《云溪友议》中这篇《江客仁》。后来影响较大的《全唐诗》,也都来源于《云溪友议》的记载。范摅是唐代的文学家,可知李涉当为唐代诗人。
(三)考之于唐诗选本
1.唐代韦庄《又玄集》,收录了李涉的作品。(傅璇琮《唐人选唐诗新编》,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页653)韦庄(836~910年),字端已,是唐末诗人。那么李涉一定生活在他之前。
2.清代彭定求等编的《全唐诗》收录了该诗。
“李涉,洛阳人。初与弟渤同隐庐山,后应陈许辟。宪宗(公元806年,年号为‘元和’)时,为太子通事舍人,寻谪峡州司参军。太和中(唐文宗在位的年号,大约是公元827~836年),为太学博士,复流康州。自号清谿子。集二卷,今编诗一卷”(中华书局,1960年4月第1版,第十四册,页5432)。《全唐诗》写明了李涉是唐朝诗人。
《全唐诗》中收录了李涉赠张祜的《岳阳别张祜》一诗,张祜(约792~854年)生活在唐德宗至唐宣宗时期,字承吉,苏州人,在元和、长庆间诗名较大。代表作《宫词》:“故国三千里,深宫三十年。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李涉也应当和张祜年岁相近。
(四)考之于郁氏文本
郁氏说:“我们总该还记得唐朝那位诗人做的‘暮雨潇潇江上村’的一首绝句吧?”作者肯定了李涉是“唐朝诗人”,非“五代诗人”。
综括以上四方面,我们可断定李涉是“唐朝诗人”。
二、词语误注
课本中的“门对长桥,窗临远阜,这中间又多是树枝槎桠的杂木树林”。课下注解⑥[桠杈(yāchà)]形容树枝歧出。
查《现代汉语词典》“桠杈”可写作“丫杈”。可见不能等同“槎桠”。再查“槎”,意为“木筏或同茬”。而“茬”有“茎或根”的意思。故“槎桠”当指茎或枝杈。
希望教科书能减少误注,及时更改以上二则错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