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酒店的室内装饰设计离不开对地域文化的应用,正是地域文化的融入,使酒店室内的设计作品和装饰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不朽的灵魂。从而改变了以往的千篇一律的钢筋水泥体结构。通过对家具的应用及装饰品的陈设表现酒店的文化环境时,都是应用特殊的文化符号来展示各个时代的不同文化内涵,从而体现酒店的文化内涵。随着人们审美观的不断提升,装饰装修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此,装饰装修工程既要满足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又要满足人们的审美要求。
【关键词】 酒店;地域文化;室内装饰;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一定的提高。因此对酒店各方面条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仅要求居住环境舒适便捷、还要满足精神方面的需求,不仅要享受生活还要在精神上满足愉悦等精神需求。因此在对酒店进行设计时,要根据消费者各方面的要求,使酒店室内的装饰和文化品位空间得到有效的提升。
一、详述酒店室内装饰设计与中国地域文化的关系
酒店的室内装饰设计离不开对地域文化的应用,正是地域文化的融入,使酒店室内的设计作品和装饰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不朽的灵魂。从而改变了以往的千篇一律的钢筋水泥体结构。
(一)酒店室内装饰的地域性设计能够凸显酒店的地域性特征
(1)在对酒店室内装饰的地域性进行设计时,往往通过对该地的民俗风格和在该地区中历史遗留下的各种文化痕迹的吸收采用,凸显出酒店浓郁的地域性特征。
(2)在酒店地域性具体的设计过程中,要全方位的考虑酒店所处地区的气候条件、自然因素和地域环境。同时还需考察这片土地上的历史遗风、祖祖辈辈遗留下的祖训家规和特有的生活方式等。此外,对该地区的风俗习惯、文化内涵、风土人情等也要进行认真的考虑,以便设计时能够“就地取材”,能够成功的构架出酒店的特有的地域性风貌。
(3)一般的室内设计离不开“设计形式”、“设计的色彩搭配”、“设计选用材料”等表现方式,酒店设计也不例外,离不开上述的几种因素。其中,对酒店室内地域性特征的最重要体现是“设计形式”,至少是首要的因素。也就是说,对室内设计问题的解决,便是对室内创作形式及问题的解决。从一定的程度上来说,酒店室内的创作形式直接决定着酒店的设计理念和酒店的价值判断,在实际的创作实践中这些都是重点的问题。同时,对地域性材料的使用,是酒店设计凸显地域性特征的又一因素,不同的地域风情需要运用不同的材料来体现。酒店设计中对不同的地域材料的使用,会因为加工工艺的不同和文化背景的不同,使酒店的地域特征更加的明显。
(二)酒店室内装饰的文化性设计能够彰显酒店企业内涵
(1)在对酒店室内装饰的文化性进行设计时,需要对当地的文化形成和文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独有的历史继承性和民族性文化进行积极的吸收和采用。在酒店设计过程中要根据酒店的不同需求,选用不同特色的文化。例如对藏族文化的选用、对回族文化的选用等,这些文化都是对中华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对酒店企业内涵的彰显发挥着重大的作用。
(2)在酒店文化性的具体设计过程中,对酒店具体文化的体现需要通过对设计空间、设计所用材质、设计色彩搭配、设计中陈设、家具摆放和布艺等方面技巧的应用来实现。例如,可以在墙壁上陈设各种风格不同的绘画艺术品、精美的图片等。并在家具陈设上与之相匹配,应用审美价值较高的的木雕、瓷器以及玻璃器皿等体现酒店民族性、历史继承性等方面的文化内涵。
二、酒店装饰设计中文化的融入
(1)主题文化的融入
为了使酒店“表里如一”,外观的设计与内部的效果表现一致,因此,在酒店的装饰设计中,应当充分考虑酒店的设计主题,以便在装饰设计中融入主题文化。举例来说,如果该酒店的主体特色是古朴典雅,那么在装饰设计中对文化的融入应该是以空间为载体,应用古色古香的木制品,通过对书桌、书架等木质家具的应用来渲染文化的厚重和深沉。不仅为顾客带来了感官上的刺激,还能够营造出一种文化氛围,给顾客带来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酒店室内装饰设计应用各种色彩、不同材质的灯具、家具并通过不同的陈设起到叙述、隐喻、暗喻的效果。传递出浓郁的古朴典雅的文化气息,表现出酒店特有的文化内涵。
(2)通过家具的应用及装饰品的陈设表现酒店的文化环境
造型不同、质地不同、比例尺度不同、色彩不同的家具的选用依据是:整个酒店的文化环境。根据不同的文化环境需要,目前可供选择的家具主题有:农舍田园气息、地中海气息、中国主题和国际主题。
①对田园文化的体现,选用的装饰材料当以松木、兰花幽草、藤蔓、牛皮、粗棉织物等为主,为顾客营造出一种含蓄、幽静、简洁大方、质朴的环境氛围,体现出一种古朴的自然美。
②对地中海文化的体现,应用的装饰材料及家具应当洒脱大方、节奏明快,在色调的使用上着重使用蓝色、白色和绿色,碧海、蓝天、渲染一种空旷辽阔美。散发出地中海特有的文化气息。
③对厚重的东方文化的体现,选用的装饰材料及家具应当具有明式家具风格。应用其敦厚的造型、高雅庄重的格调和讲究对称等特点,展示东风文化的深沉、厚重和悠久。对其材料的选用多是柚木、花梨木材等。
④对新奇、大胆的国际文化的体现,在选用装饰材料及加剧时应当注意对玻璃、钢材、塑料等材料的应用。特别是对大工业生产产品及新工艺下的装饰产品的应用。突出现代文化中的个性、大胆,成功的展示现代酒店文化。
总之通过对家具的应用及装饰品的陈设表现酒店的文化环境时,都是应用特殊的文化符号来展示各个时代的不同文化内涵,从而体现酒店的文化内涵。
三、酒店室内装饰功能和文化的融合
(1)对酒店经济效益和长远发展综合进行考虑
酒店的市场竞争核心也就是价格竞争,价格竞争和核心也就是成本竞争,因此在进行酒店室内装饰的时候,不但要对当前的需求进行满足,同时要对酒店的长期发展进行考虑,避免给之后的经营留下一定的麻烦,例如功能区域不完善等。在其艺术文化装饰工程中,也应该对其实用性和成本费用问题进行综合考虑,以能够用最少的投资,装潢出一个属于自己的个性空间艺术文化氛围,体现出酒店不同的艺术风格。
(2)对经营管理需要和艺术文化展现进行双重展现
酒店的室内装饰主要目的,就是提高酒店的经济效益,因此在进行装饰的时候,首先就应该对酒店的经营管理打好基础。另外还需要构建出酒店的独特艺术文化气息,可以根据酒店的实际定位对其风格进行设计。例如如果酒店的定位是度假型,那么在其设计过程中,要注重设计出一些休闲空间,并注重给人一种放松心情的感觉;如果是商务酒店,那么在进行设计的时候,就要更多的对其艺术品位进行体现。同时为了方便于进行整理,最好是选用一些线条简洁的家具,尽量避免选用落地灯和台灯,这样不但可以对客户的使用提供一定的便利,同时还可以对服务员的整理时间进行减少。从而不但有利于酒店进行经营管理,还可以进一步对其艺术文化进行展现。
结语
本文通过对酒店室内装饰设计与中国地域文化的关系、酒店装饰设计中文化的融入、目前国内大型房地产项目关于装饰装修工程的管理的重点等方面问题的简单分析,阐明了酒店室内装饰的地域性设计能够凸显酒店的地域性特征、酒店室内装饰的文化性设计能够彰显酒店企业内涵、通过家具的应用及装饰品的陈设表现酒店的文化环境等方面的内容。
参考文献
[1] 基于岭南风格在酒店装饰设计中的运用 - 科学之友 - 2010(27)
[2] 中国文化在酒店装饰设计中的运用 -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12, 25(2)
[3] 浅析现代酒店室内的装饰设计 -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 2012(30)
[4] 文化元素在酒店装饰设计中的运用探讨 - 中华民居 - 2011(11)
[5] 酒店装饰设计中文化元素的运用 - 新校园(中旬版) - 2011(3)
[6] 浅谈酒店装饰设计中文化元素的运用 - 中国科技纵横 - 2011(3)
【关键词】 酒店;地域文化;室内装饰;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一定的提高。因此对酒店各方面条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仅要求居住环境舒适便捷、还要满足精神方面的需求,不仅要享受生活还要在精神上满足愉悦等精神需求。因此在对酒店进行设计时,要根据消费者各方面的要求,使酒店室内的装饰和文化品位空间得到有效的提升。
一、详述酒店室内装饰设计与中国地域文化的关系
酒店的室内装饰设计离不开对地域文化的应用,正是地域文化的融入,使酒店室内的设计作品和装饰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不朽的灵魂。从而改变了以往的千篇一律的钢筋水泥体结构。
(一)酒店室内装饰的地域性设计能够凸显酒店的地域性特征
(1)在对酒店室内装饰的地域性进行设计时,往往通过对该地的民俗风格和在该地区中历史遗留下的各种文化痕迹的吸收采用,凸显出酒店浓郁的地域性特征。
(2)在酒店地域性具体的设计过程中,要全方位的考虑酒店所处地区的气候条件、自然因素和地域环境。同时还需考察这片土地上的历史遗风、祖祖辈辈遗留下的祖训家规和特有的生活方式等。此外,对该地区的风俗习惯、文化内涵、风土人情等也要进行认真的考虑,以便设计时能够“就地取材”,能够成功的构架出酒店的特有的地域性风貌。
(3)一般的室内设计离不开“设计形式”、“设计的色彩搭配”、“设计选用材料”等表现方式,酒店设计也不例外,离不开上述的几种因素。其中,对酒店室内地域性特征的最重要体现是“设计形式”,至少是首要的因素。也就是说,对室内设计问题的解决,便是对室内创作形式及问题的解决。从一定的程度上来说,酒店室内的创作形式直接决定着酒店的设计理念和酒店的价值判断,在实际的创作实践中这些都是重点的问题。同时,对地域性材料的使用,是酒店设计凸显地域性特征的又一因素,不同的地域风情需要运用不同的材料来体现。酒店设计中对不同的地域材料的使用,会因为加工工艺的不同和文化背景的不同,使酒店的地域特征更加的明显。
(二)酒店室内装饰的文化性设计能够彰显酒店企业内涵
(1)在对酒店室内装饰的文化性进行设计时,需要对当地的文化形成和文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独有的历史继承性和民族性文化进行积极的吸收和采用。在酒店设计过程中要根据酒店的不同需求,选用不同特色的文化。例如对藏族文化的选用、对回族文化的选用等,这些文化都是对中华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对酒店企业内涵的彰显发挥着重大的作用。
(2)在酒店文化性的具体设计过程中,对酒店具体文化的体现需要通过对设计空间、设计所用材质、设计色彩搭配、设计中陈设、家具摆放和布艺等方面技巧的应用来实现。例如,可以在墙壁上陈设各种风格不同的绘画艺术品、精美的图片等。并在家具陈设上与之相匹配,应用审美价值较高的的木雕、瓷器以及玻璃器皿等体现酒店民族性、历史继承性等方面的文化内涵。
二、酒店装饰设计中文化的融入
(1)主题文化的融入
为了使酒店“表里如一”,外观的设计与内部的效果表现一致,因此,在酒店的装饰设计中,应当充分考虑酒店的设计主题,以便在装饰设计中融入主题文化。举例来说,如果该酒店的主体特色是古朴典雅,那么在装饰设计中对文化的融入应该是以空间为载体,应用古色古香的木制品,通过对书桌、书架等木质家具的应用来渲染文化的厚重和深沉。不仅为顾客带来了感官上的刺激,还能够营造出一种文化氛围,给顾客带来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酒店室内装饰设计应用各种色彩、不同材质的灯具、家具并通过不同的陈设起到叙述、隐喻、暗喻的效果。传递出浓郁的古朴典雅的文化气息,表现出酒店特有的文化内涵。
(2)通过家具的应用及装饰品的陈设表现酒店的文化环境
造型不同、质地不同、比例尺度不同、色彩不同的家具的选用依据是:整个酒店的文化环境。根据不同的文化环境需要,目前可供选择的家具主题有:农舍田园气息、地中海气息、中国主题和国际主题。
①对田园文化的体现,选用的装饰材料当以松木、兰花幽草、藤蔓、牛皮、粗棉织物等为主,为顾客营造出一种含蓄、幽静、简洁大方、质朴的环境氛围,体现出一种古朴的自然美。
②对地中海文化的体现,应用的装饰材料及家具应当洒脱大方、节奏明快,在色调的使用上着重使用蓝色、白色和绿色,碧海、蓝天、渲染一种空旷辽阔美。散发出地中海特有的文化气息。
③对厚重的东方文化的体现,选用的装饰材料及家具应当具有明式家具风格。应用其敦厚的造型、高雅庄重的格调和讲究对称等特点,展示东风文化的深沉、厚重和悠久。对其材料的选用多是柚木、花梨木材等。
④对新奇、大胆的国际文化的体现,在选用装饰材料及加剧时应当注意对玻璃、钢材、塑料等材料的应用。特别是对大工业生产产品及新工艺下的装饰产品的应用。突出现代文化中的个性、大胆,成功的展示现代酒店文化。
总之通过对家具的应用及装饰品的陈设表现酒店的文化环境时,都是应用特殊的文化符号来展示各个时代的不同文化内涵,从而体现酒店的文化内涵。
三、酒店室内装饰功能和文化的融合
(1)对酒店经济效益和长远发展综合进行考虑
酒店的市场竞争核心也就是价格竞争,价格竞争和核心也就是成本竞争,因此在进行酒店室内装饰的时候,不但要对当前的需求进行满足,同时要对酒店的长期发展进行考虑,避免给之后的经营留下一定的麻烦,例如功能区域不完善等。在其艺术文化装饰工程中,也应该对其实用性和成本费用问题进行综合考虑,以能够用最少的投资,装潢出一个属于自己的个性空间艺术文化氛围,体现出酒店不同的艺术风格。
(2)对经营管理需要和艺术文化展现进行双重展现
酒店的室内装饰主要目的,就是提高酒店的经济效益,因此在进行装饰的时候,首先就应该对酒店的经营管理打好基础。另外还需要构建出酒店的独特艺术文化气息,可以根据酒店的实际定位对其风格进行设计。例如如果酒店的定位是度假型,那么在其设计过程中,要注重设计出一些休闲空间,并注重给人一种放松心情的感觉;如果是商务酒店,那么在进行设计的时候,就要更多的对其艺术品位进行体现。同时为了方便于进行整理,最好是选用一些线条简洁的家具,尽量避免选用落地灯和台灯,这样不但可以对客户的使用提供一定的便利,同时还可以对服务员的整理时间进行减少。从而不但有利于酒店进行经营管理,还可以进一步对其艺术文化进行展现。
结语
本文通过对酒店室内装饰设计与中国地域文化的关系、酒店装饰设计中文化的融入、目前国内大型房地产项目关于装饰装修工程的管理的重点等方面问题的简单分析,阐明了酒店室内装饰的地域性设计能够凸显酒店的地域性特征、酒店室内装饰的文化性设计能够彰显酒店企业内涵、通过家具的应用及装饰品的陈设表现酒店的文化环境等方面的内容。
参考文献
[1] 基于岭南风格在酒店装饰设计中的运用 - 科学之友 - 2010(27)
[2] 中国文化在酒店装饰设计中的运用 -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12, 25(2)
[3] 浅析现代酒店室内的装饰设计 -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 2012(30)
[4] 文化元素在酒店装饰设计中的运用探讨 - 中华民居 - 2011(11)
[5] 酒店装饰设计中文化元素的运用 - 新校园(中旬版) - 2011(3)
[6] 浅谈酒店装饰设计中文化元素的运用 - 中国科技纵横 - 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