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分析了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指出了活动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从激励机制、创新基地、团队建设、资金保障等方面对构建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体系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科技创新活动体系 科技竞赛 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01(a)-0231-01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国发展战略的核心。对高等学校而言,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实现国家发展战略目标的切实要求。近年来,许多高校已经从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中获得了丰硕的成果,培养出了社会需要的人才。
1 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在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是指大学生在学校的组织和引导下,依靠教师的指导,主要利用课余时间自主开展学术科技活动,其本质是一种创新的科技实践活动[1]。实践证明,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相关学科的知识面,加深其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校园创新环境和氛围,对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推进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科技创新活动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创新意识的有效途径,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良好平台。一方面,通过参加科技创新活动,可以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而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心理承受能力等;另一方面,通过参加科技创新活动,还可以大大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诸如组织协调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沟通交流能力等等。因此,组织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是大学生的一种很好的创新教育方式。
科技创新活动是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手段,是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重要方法。因为科技创新活动是一项全面的综合的活动,也是一项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活动,大学生的能力和素质能够得到全面的锻炼,解决了高校课堂教学与实践脱节的问题,从而缩小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差距,增强大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
2 目前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现状及存在的一些问题
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体系的建立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一些高校在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管理与运行方面还没有形成制度,存在单打独斗、各自为战的现象。主要有:
学术氛围欠缺,大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热情不高[2]。比如,笔者所在校区,当举办各种“学术讲座”时来参加的学生人数相对较少且大部分是因硬性要求来参加的,这种情况下各种学术讲座的效果可想而知。同时,很多学生缺乏参加科技创新活动的主动性,往往是参加老师的科研项目,一般只能按照老师的课题步骤开展辅助性研究。
教师参与科技创新活动指导的积极性也不强。因为教师自身有着较繁重的教学科研工作量要完成,指导学生课外活动费时费力,再加上科技创新活动以参加竞赛居多,能获得预期的奖项的只是少数,所以目前大多停留在自发阶段。
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体系的保障机制不够健全,缺乏可持续发展式的投入。这里主要体现在高校缺乏长期的对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规划,忽视科技创新活动的管理队伍及指导教师队伍的建设,相关管理机制、运行机制不够完善,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资金和硬件设施资源不能保障。这些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良性发展。
3 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体系的构建
高校要结合自身实际,构建具有自身特点的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体系。以科技竞赛为抓手,充分发挥指导教师的能动作用,通过健全保障机制,完善管理机构,优化资源,搭建科技创新团队,为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从制度上,要完善组织管理机构,建立创新激励机制,健全制度保障体系。这是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根本。要激发大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体系的稳定、规范发展,必须有一套组织管理机构和运行机制作保障。应成立以教学部门为主的专门领导小组,负责对整个学校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组织协调工作,包括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创新基地建设、资金筹措及使用、指导教师的选拔及考核等等[3]。
从硬件上,要优化资源,积极寻求校企合作,建立科技创新基地。这是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基础。场地和设备是大学生进行科技创新活动的物质载体,高校要提供一些开放的实验室、通过自建或与企业合建的工程训练中心、创新创业中心等形式作为科技创新的实验场所。甚至可以在校外通过建立学生实践基地,利用相关企业的技术优势,走“产学研”合作的模式,完善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体系。
从团队上,要两手抓,建立和形成一支以学生为主体,以指导教师为核心的科技创新队伍。既要调动教师的指导积极性,也要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这是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关键。首先要建立一支责任心强、业务水平高的指导教师队伍。通过制定指导教师工作职责,落实指导工作量,开展评奖评优等途径鼓励教师参与科技宣传、科技讲座、科研指导等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要发挥学生科技社团的骨干作用,尤其是其中的骨干分子的示范带头作用。这样以点带面,就能全面调动大学生参与科技创新的积极性。
从策略上,要以各类学术科技竞赛为抓手,营造科技创新的氛围,带动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体系的建设。这是开拓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有效方法。通过组织参加各类学术科技竞赛,激发学生兴趣,带动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体系有序建设。目前全国众多的在校大学生都直接或间接参与“挑战杯”各级选拔赛。二十多年的“挑战杯”竞赛培养了一大批科技、商业精英[4]。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从科技竞赛入手,发掘科技创新活动的内在吸引力、感召力,提高科技创新活动的参与率与覆盖面,激发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强烈意识,将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转化为学生内在的自觉的需求。
4 结语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必定会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以科技竞赛为抓手,构建“产学研”相结合的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体系,不失为一个提高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 邹海贵,常立农.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内涵、特征及价值探析[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13-15.
[2] 林凌,庄文敏.普通院校构建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体系的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17):72-74.
[3] 胡涛,金叶玲,陈静,等.大学生自主科技创新活动体系和保障机制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35):26-27.
[4] 丁三青,王希鹏,陈斌.我国高校学术科技创新活动与创新教育的实证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9(1):96-105.
关键词:科技创新活动体系 科技竞赛 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01(a)-0231-01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国发展战略的核心。对高等学校而言,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实现国家发展战略目标的切实要求。近年来,许多高校已经从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中获得了丰硕的成果,培养出了社会需要的人才。
1 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在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是指大学生在学校的组织和引导下,依靠教师的指导,主要利用课余时间自主开展学术科技活动,其本质是一种创新的科技实践活动[1]。实践证明,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相关学科的知识面,加深其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校园创新环境和氛围,对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推进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科技创新活动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创新意识的有效途径,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良好平台。一方面,通过参加科技创新活动,可以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而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心理承受能力等;另一方面,通过参加科技创新活动,还可以大大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诸如组织协调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沟通交流能力等等。因此,组织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是大学生的一种很好的创新教育方式。
科技创新活动是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手段,是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重要方法。因为科技创新活动是一项全面的综合的活动,也是一项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活动,大学生的能力和素质能够得到全面的锻炼,解决了高校课堂教学与实践脱节的问题,从而缩小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差距,增强大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
2 目前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现状及存在的一些问题
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体系的建立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一些高校在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管理与运行方面还没有形成制度,存在单打独斗、各自为战的现象。主要有:
学术氛围欠缺,大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热情不高[2]。比如,笔者所在校区,当举办各种“学术讲座”时来参加的学生人数相对较少且大部分是因硬性要求来参加的,这种情况下各种学术讲座的效果可想而知。同时,很多学生缺乏参加科技创新活动的主动性,往往是参加老师的科研项目,一般只能按照老师的课题步骤开展辅助性研究。
教师参与科技创新活动指导的积极性也不强。因为教师自身有着较繁重的教学科研工作量要完成,指导学生课外活动费时费力,再加上科技创新活动以参加竞赛居多,能获得预期的奖项的只是少数,所以目前大多停留在自发阶段。
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体系的保障机制不够健全,缺乏可持续发展式的投入。这里主要体现在高校缺乏长期的对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规划,忽视科技创新活动的管理队伍及指导教师队伍的建设,相关管理机制、运行机制不够完善,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资金和硬件设施资源不能保障。这些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良性发展。
3 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体系的构建
高校要结合自身实际,构建具有自身特点的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体系。以科技竞赛为抓手,充分发挥指导教师的能动作用,通过健全保障机制,完善管理机构,优化资源,搭建科技创新团队,为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从制度上,要完善组织管理机构,建立创新激励机制,健全制度保障体系。这是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根本。要激发大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体系的稳定、规范发展,必须有一套组织管理机构和运行机制作保障。应成立以教学部门为主的专门领导小组,负责对整个学校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组织协调工作,包括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创新基地建设、资金筹措及使用、指导教师的选拔及考核等等[3]。
从硬件上,要优化资源,积极寻求校企合作,建立科技创新基地。这是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基础。场地和设备是大学生进行科技创新活动的物质载体,高校要提供一些开放的实验室、通过自建或与企业合建的工程训练中心、创新创业中心等形式作为科技创新的实验场所。甚至可以在校外通过建立学生实践基地,利用相关企业的技术优势,走“产学研”合作的模式,完善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体系。
从团队上,要两手抓,建立和形成一支以学生为主体,以指导教师为核心的科技创新队伍。既要调动教师的指导积极性,也要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这是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关键。首先要建立一支责任心强、业务水平高的指导教师队伍。通过制定指导教师工作职责,落实指导工作量,开展评奖评优等途径鼓励教师参与科技宣传、科技讲座、科研指导等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要发挥学生科技社团的骨干作用,尤其是其中的骨干分子的示范带头作用。这样以点带面,就能全面调动大学生参与科技创新的积极性。
从策略上,要以各类学术科技竞赛为抓手,营造科技创新的氛围,带动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体系的建设。这是开拓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有效方法。通过组织参加各类学术科技竞赛,激发学生兴趣,带动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体系有序建设。目前全国众多的在校大学生都直接或间接参与“挑战杯”各级选拔赛。二十多年的“挑战杯”竞赛培养了一大批科技、商业精英[4]。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从科技竞赛入手,发掘科技创新活动的内在吸引力、感召力,提高科技创新活动的参与率与覆盖面,激发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强烈意识,将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转化为学生内在的自觉的需求。
4 结语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必定会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以科技竞赛为抓手,构建“产学研”相结合的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体系,不失为一个提高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 邹海贵,常立农.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内涵、特征及价值探析[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13-15.
[2] 林凌,庄文敏.普通院校构建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体系的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17):72-74.
[3] 胡涛,金叶玲,陈静,等.大学生自主科技创新活动体系和保障机制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35):26-27.
[4] 丁三青,王希鹏,陈斌.我国高校学术科技创新活动与创新教育的实证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9(1):96-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