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内容: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认识元、角、分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
生:喜欢。
师:那么,我们一起去羊村看看它们是怎样欢度春节的。
师:多么欢快的场面呀!最让它们开心的是,慢羊羊村长还给它们每人发了压岁钱呢。你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叫什么吗?(生:人民币)……
师:对了,我们国家的钱叫做“人民币”。
今天这节课,咱们就一起来认识一部分人民币。(板书:认识人民币)
【设计意图】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儿童对所学内容有内在的兴趣。”因此教师播放学生喜欢看的动画片,比较亲切,学习兴趣非常浓厚。
二、亲历过程,提高自主学力
1 同桌认一认。
师:桌面上有一部分人民币,下面把你认识的人民币向同桌介绍一下。
2 重点认识1元纸币。
师:(出示课件)谁来介绍这一张人民币?(生介绍)
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呀!
师:一元上的一是大写的汉字壹,圆是人民币的单位,我们一般写成元。(板书:元)
师:同学们的盒子里就有一元,把它举起来,有的同学举的是这样的一元,它是用纸做的,我们把它叫做纸币;有的同学举的是这种,这是硬币。
师:这是什么?谁认识?(生答)
师:国徽代表我们伟大的祖国,所以我们要爱护人民币。那么,怎么做才是爱护人民币呢?
3 认识1角
师:请同学们看屏幕(出示课件),谁来介绍这一张人民币?(生介绍)
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呀?
生:1后面有一个角,所以这是1角。
师:1元和1角尽管都有一个l,你是怎么知道哪个是1元,哪个是1角的呀?
生1:1后面有一个元,就是1元;l后面有一个角,就是1角。
生2:图案不同。
生3:我是从颜色看出哪个是1元,哪个是l角的。
4 出示5角、1分、2分、5分等人民币让学生辨认。
师:(出示课件)老师这还有一些人民币你们认识吗?(生介绍)
师:同学们看,最后三枚硬币它们都是几分的,分也是人民币的单位,不过现在很少用了。(板书:分)
5 师生互动,根据提示正确找出对应的人民币。
师:同学们真不错,能根据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的不同正确认识人民币了。现在如果老师说出一个人民币,你能很快地找出相应的人民币吗?
师生开始互动:老师说人民币,同桌两人左边一人拿,右边一人检查,几个回合后交换。
【设计意图】课堂教学根据学生知识的起点,让学生在小组内观察不同面值,不同版本的人民币,并在小组内介绍自己认识的人民币,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当小老师给全班同学介绍。这一环节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要。
三、讨论交流,增强合作意识
1 羊羊们有了压岁钱,它们是怎么做的呢?一起去看看吧!
它们很有爱心,把压岁钱捐给了灾区的小朋友。灰太狼也来参加了捐款活动,它得意地说:“我捐了10张。”懒羊羊却哭了:“我只捐了1张,比灰太狼少,呜呜。”
师:懒羊羊哭了,我们一起去帮帮它。(点课件)这是一张多少的呀?(1元)
那灰太狼呢?瞧它那得意的样子,我们一起来看看,(出示灰太狼捐的钱)这是一张多少的人民币?(1角)我们一起来数一数一共捐了多少?(1角、2角、3角……10角)(板书:10角)
师:懒羊羊现在笑了,你知道它为什么笑了呢?引.导学生说出10角就是1元,1元就是10角,(板书:1元=10角)指导学生一起读一读:1元=10角,10角=1元。
2 美羊羊也给山区小朋友捐了1元,它捐的全是5角的,动脑筋想一想,它捐了几张?谁来说说你的想法?
我们一起来看看,1张5角,2张5角,合起来是几角?10角就是……(1元)
3 师:同学们,1元=10角,那么依此类推,1角等于多少分呢?(10分)对了,1角=10分。
师:分已经很少用了,但是咱们的爷爷奶奶他们过去却是1分钱1分钱地攒,要攒多少分才是1角呢?(10分)
【设计意图】教师创设灰太狼和懒羊羊捐款活动的情境,灰太狼捐了10张,懒羊羊却只捐了一张,它觉得自己捐得少,没有爱心,就哭了。教师让学生们去帮助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需求。此时教师既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又重视学生间的合作互助,给学生提供多向交流的机会,提高了学生合作学习意识,使学生掌握元、角之间的十进关系和角、分之间的换算关系。
四、注重实践,促进学生发展
1 喜羊羊有了钱,那它是怎么做的呢?一起去看看吧!
它写了一封信准备寄给灾区的小朋友,寄一封信要花1元2角钱,怎么付钱呢?请你帮帮它。你准备怎样拿?
师:同桌一起在桌上摆1元2角钱,看谁摆的方法多,(生摆)同学们摆好了吗?哪位同学愿意把你们的摆法展示一下?(生展示)
师:同学们,你们用几种不同的方法解决了付1元2角钱这一问题,真棒!
2 暖羊羊想去买些学习用品送给灾区的小朋友,咱们到文具柜台看一看好吗?
师:文具柜台的商品可真丰富呀,你能说一说每件文具多少钱吗?
出示“1元可以买哪几件物品?”师:你知道这句话什么意思吗?
师帮助学生理解:可以买1件吗?可以买2件吗?可以全部买吗?为什么?可以买几件同样的物品吗?最后明确:不能超过1元,可以买1件,也可以买2件,但不能买几件同样的物品。 小组交流:你想买什么?
全班交流。一名学生扮演营业员,其余学生当顾客。
刚才有的同学1元正好,有的同学1元还剩下钱来,那如果1元还剩钱的话应该让营业员怎样?出示“1元钱买一支铅笔,应找回多少钱?”同桌交流,指名汇报,师课件演示:1元=10角,10-4=6(角)。
1元钱买一把美工刀,应找回多少钱呢?指名回答。
和同桌说一说买一支自动铅笔或一把尺分别可以找回多少钱?
【设计意图】“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因此,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通过让学生帮助喜羊羊付邮费,帮助暖羊羊购物这些实践活动,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提高社会交往和社会实践能力。
五、总结质疑,培养创新思维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哪些人民币?你们有什么问题吗?
生质疑:为什么人民币的面额没有3、4、6、7、8、9,只有1、2、57
【设计意图】为什么只需要数值为1、2、5的?因为1、2、5可以组成其他任意数值,使学生熟知的人民币变得十分新奇,原来这里还有许多学问,使生活化的素材有了数学味。
【资料链接】我国现行货币面值为:1分、2分、5分、1角、2角、5角、1元、2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算一算一套人民币一共多少钱?
教后反思:
1 关注学生已有的经验。课前教师在班上做了调查,了解到班级里所有的学生都有用人民币购物的体验,学生对人民币有一定的了解。如果教师再按传统的教学方式去组织课堂教学,学生会感觉到厌倦。因此,教学这一内容时,应让学生自主介绍认识人民币的方法,为每个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空间,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丰富了学生对人民币的了解,进而总结出认识人民币的不同方法,让学生在交流中获得自信,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2 关注学生思维的发展。通过让学生取币,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如,帮助喜羊羊寄一封信要花1元2角,可以怎样付钱?教师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同桌合作,最后进行全班交流。学生们想到了四种不同的方法,这样学生在课堂上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本身,更重要的是学会了探索知识,并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3 关注学生知识的运用。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设置的购物游戏,帮助暖羊羊去购买学习用品,哪两种商品合起来是1元?让学生从中体会1元的价值。最后让学生亲自购物,让他们通过付钱、找钱活动把所学的知识真正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使学生感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责任编辑:徐新亮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
生:喜欢。
师:那么,我们一起去羊村看看它们是怎样欢度春节的。
师:多么欢快的场面呀!最让它们开心的是,慢羊羊村长还给它们每人发了压岁钱呢。你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叫什么吗?(生:人民币)……
师:对了,我们国家的钱叫做“人民币”。
今天这节课,咱们就一起来认识一部分人民币。(板书:认识人民币)
【设计意图】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儿童对所学内容有内在的兴趣。”因此教师播放学生喜欢看的动画片,比较亲切,学习兴趣非常浓厚。
二、亲历过程,提高自主学力
1 同桌认一认。
师:桌面上有一部分人民币,下面把你认识的人民币向同桌介绍一下。
2 重点认识1元纸币。
师:(出示课件)谁来介绍这一张人民币?(生介绍)
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呀!
师:一元上的一是大写的汉字壹,圆是人民币的单位,我们一般写成元。(板书:元)
师:同学们的盒子里就有一元,把它举起来,有的同学举的是这样的一元,它是用纸做的,我们把它叫做纸币;有的同学举的是这种,这是硬币。
师:这是什么?谁认识?(生答)
师:国徽代表我们伟大的祖国,所以我们要爱护人民币。那么,怎么做才是爱护人民币呢?
3 认识1角
师:请同学们看屏幕(出示课件),谁来介绍这一张人民币?(生介绍)
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呀?
生:1后面有一个角,所以这是1角。
师:1元和1角尽管都有一个l,你是怎么知道哪个是1元,哪个是1角的呀?
生1:1后面有一个元,就是1元;l后面有一个角,就是1角。
生2:图案不同。
生3:我是从颜色看出哪个是1元,哪个是l角的。
4 出示5角、1分、2分、5分等人民币让学生辨认。
师:(出示课件)老师这还有一些人民币你们认识吗?(生介绍)
师:同学们看,最后三枚硬币它们都是几分的,分也是人民币的单位,不过现在很少用了。(板书:分)
5 师生互动,根据提示正确找出对应的人民币。
师:同学们真不错,能根据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的不同正确认识人民币了。现在如果老师说出一个人民币,你能很快地找出相应的人民币吗?
师生开始互动:老师说人民币,同桌两人左边一人拿,右边一人检查,几个回合后交换。
【设计意图】课堂教学根据学生知识的起点,让学生在小组内观察不同面值,不同版本的人民币,并在小组内介绍自己认识的人民币,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当小老师给全班同学介绍。这一环节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要。
三、讨论交流,增强合作意识
1 羊羊们有了压岁钱,它们是怎么做的呢?一起去看看吧!
它们很有爱心,把压岁钱捐给了灾区的小朋友。灰太狼也来参加了捐款活动,它得意地说:“我捐了10张。”懒羊羊却哭了:“我只捐了1张,比灰太狼少,呜呜。”
师:懒羊羊哭了,我们一起去帮帮它。(点课件)这是一张多少的呀?(1元)
那灰太狼呢?瞧它那得意的样子,我们一起来看看,(出示灰太狼捐的钱)这是一张多少的人民币?(1角)我们一起来数一数一共捐了多少?(1角、2角、3角……10角)(板书:10角)
师:懒羊羊现在笑了,你知道它为什么笑了呢?引.导学生说出10角就是1元,1元就是10角,(板书:1元=10角)指导学生一起读一读:1元=10角,10角=1元。
2 美羊羊也给山区小朋友捐了1元,它捐的全是5角的,动脑筋想一想,它捐了几张?谁来说说你的想法?
我们一起来看看,1张5角,2张5角,合起来是几角?10角就是……(1元)
3 师:同学们,1元=10角,那么依此类推,1角等于多少分呢?(10分)对了,1角=10分。
师:分已经很少用了,但是咱们的爷爷奶奶他们过去却是1分钱1分钱地攒,要攒多少分才是1角呢?(10分)
【设计意图】教师创设灰太狼和懒羊羊捐款活动的情境,灰太狼捐了10张,懒羊羊却只捐了一张,它觉得自己捐得少,没有爱心,就哭了。教师让学生们去帮助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需求。此时教师既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又重视学生间的合作互助,给学生提供多向交流的机会,提高了学生合作学习意识,使学生掌握元、角之间的十进关系和角、分之间的换算关系。
四、注重实践,促进学生发展
1 喜羊羊有了钱,那它是怎么做的呢?一起去看看吧!
它写了一封信准备寄给灾区的小朋友,寄一封信要花1元2角钱,怎么付钱呢?请你帮帮它。你准备怎样拿?
师:同桌一起在桌上摆1元2角钱,看谁摆的方法多,(生摆)同学们摆好了吗?哪位同学愿意把你们的摆法展示一下?(生展示)
师:同学们,你们用几种不同的方法解决了付1元2角钱这一问题,真棒!
2 暖羊羊想去买些学习用品送给灾区的小朋友,咱们到文具柜台看一看好吗?
师:文具柜台的商品可真丰富呀,你能说一说每件文具多少钱吗?
出示“1元可以买哪几件物品?”师:你知道这句话什么意思吗?
师帮助学生理解:可以买1件吗?可以买2件吗?可以全部买吗?为什么?可以买几件同样的物品吗?最后明确:不能超过1元,可以买1件,也可以买2件,但不能买几件同样的物品。 小组交流:你想买什么?
全班交流。一名学生扮演营业员,其余学生当顾客。
刚才有的同学1元正好,有的同学1元还剩下钱来,那如果1元还剩钱的话应该让营业员怎样?出示“1元钱买一支铅笔,应找回多少钱?”同桌交流,指名汇报,师课件演示:1元=10角,10-4=6(角)。
1元钱买一把美工刀,应找回多少钱呢?指名回答。
和同桌说一说买一支自动铅笔或一把尺分别可以找回多少钱?
【设计意图】“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因此,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通过让学生帮助喜羊羊付邮费,帮助暖羊羊购物这些实践活动,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提高社会交往和社会实践能力。
五、总结质疑,培养创新思维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哪些人民币?你们有什么问题吗?
生质疑:为什么人民币的面额没有3、4、6、7、8、9,只有1、2、57
【设计意图】为什么只需要数值为1、2、5的?因为1、2、5可以组成其他任意数值,使学生熟知的人民币变得十分新奇,原来这里还有许多学问,使生活化的素材有了数学味。
【资料链接】我国现行货币面值为:1分、2分、5分、1角、2角、5角、1元、2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算一算一套人民币一共多少钱?
教后反思:
1 关注学生已有的经验。课前教师在班上做了调查,了解到班级里所有的学生都有用人民币购物的体验,学生对人民币有一定的了解。如果教师再按传统的教学方式去组织课堂教学,学生会感觉到厌倦。因此,教学这一内容时,应让学生自主介绍认识人民币的方法,为每个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空间,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丰富了学生对人民币的了解,进而总结出认识人民币的不同方法,让学生在交流中获得自信,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2 关注学生思维的发展。通过让学生取币,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如,帮助喜羊羊寄一封信要花1元2角,可以怎样付钱?教师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同桌合作,最后进行全班交流。学生们想到了四种不同的方法,这样学生在课堂上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本身,更重要的是学会了探索知识,并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3 关注学生知识的运用。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设置的购物游戏,帮助暖羊羊去购买学习用品,哪两种商品合起来是1元?让学生从中体会1元的价值。最后让学生亲自购物,让他们通过付钱、找钱活动把所学的知识真正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使学生感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责任编辑:徐新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