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美工区域活动“1233”生活化模型的构建研究

来源 :当代教育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sminnp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区域活动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为保证区域活动的科学开展,提高对生活材料的循环使用率,研究者基于杜威的生活教育和陈鹤琴的“活教育”思想,构建了幼儿园美工区域活动“1233”生活化模型.该模型以幼儿为中心,强调区域活动投放的材料来源于幼儿在大自然中会接触到的、在生活中真正会用到的材料,并将幼儿活动的主体性渗透、低结构开放、层次性需求原则贯穿于生活、集体和游戏活动,为幼儿接近自然、了解生活提供学习的平台.此外,该模型还为教师开展幼儿园美工区域活动提供具体的实施建议:第一,健全幼儿成长档案,凸显美工区域活动中幼儿的个性化发展;第二,善于发现生活中可利用的废旧材料和天然材料;第三,坚持家园合作,鼓励家长和幼儿一起收集、整理、利用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材料;第四,坚持美工区域活动与幼儿园主题活动有机融合;第五,美工区域活动中逐步降低生活化材料的结构化成分,不断增强生活化材料的主题展现形式.
其他文献
2021年10月1—5日,由北京曹雪芹学会发起,北京曹雪芹学会、北京市植物园、北京市海淀区文化发展促进中心共同主办,北京曹雪芹文化发展基金会、曹雪芹纪念馆支持,红迷会承办的第十二届曹雪芹文化艺术节在黄叶村举行.本次艺术节以“《红楼梦》与生活”为主题,分为“欢颜”“实录”“传奇”“爱物”“历幻”“通灵”等多个独立单元,从多方面展示曹雪芹的人格魅力、《红楼梦》的生活美学及其与当代生活的关联.
期刊
红色资源是高职院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最好的教科书,校图书馆应充分利用融媒体方式,在校园内传播红色文化,在学生中传递红色经典.文章建议从增建专题网页、搭建新媒体专栏、校媒联动等三个方面推进高职院校红色资源的阅读推广服务.
基于现实中家长们的教育观念更多地强调工具理性,研究从工具理性和表达理性的视角出发,对家庭教育观念及其“窄化”问题进行探讨.经过质性分析,研究发现,民众家庭教育观念由子女发展观、子女特定能力观、家庭观、国家观等组成,并有内在运行机制,即子女观、家庭观、国家观是动态的、交互影响的,影响家庭教育观念产生顺应或偏离主流社会的可能.家庭教育观念表现出混合理性,“窄化”是指过于追逐工具理性,中下阶层家庭具有“窄化”的教育观念;精英阶层有较强的表达理性,且不具有明显的“窄化”.不同社会阶层家庭教育观念的表达理性具有文化
在技术建构的人工自然环境里,人类摆脱自然界束缚成为自由人.教育通过促进技术创新赋予人类维持人工自然的能量,技术为教育活动增添了活力和建构性力量.身体技术外化人脑信息并通过器具教育技术储存和传递,由此“原促创”了教育世界.器具教育技术以“代具”形态解蔽和建构了教育世界,通过“功能—意向”结构改变了教育世界存在方式以及教育者经验教育世界方式.信息化教育技术呈现微型化甚至透明化趋势,因具备适应、学习、进化能力,逐渐具有生物乃至生命特征,从而构建了强大的内部进化生态圈.作为“后种系生成”社会存在,教育技术本质不是
本文以北京植物园的“曹雪芹小道”为研究对象,结合空间生产理论,梳理了小道作为符号所连接拓展的现实空间、文本空间、历史空间、数字空间等四重空间,分析了小道通过建设差异空间、日常空间、交流空间等,对同质空间、抽象空间、隔离空间所进行的有效抵抗,探究了北京曹红文化遗产的空间生产实践,及其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并促进现代文化建设方面的启示和借鉴.
2021年12月2—7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播出了纪录频道制作的大型纪录片《曹雪芹与红楼梦》.本片通过讲述曹雪芹跌宕起伏的一生和他创作《红楼梦》的艰辛过程,并从文学、史学和社会学等方面剖析《红楼梦》的内容,回答了“曹雪芹是什么人”“为什么《红楼梦》是中华传统文化集大成的作品”“怎样欣赏《红楼梦》”这三个主要问题.
期刊
作为新时期提高国家软实力的重要途径,高等学校美育作为通识教育的特色,能延伸学生的专业教育至人格教育.高等学校教育阶段的学生,拥有较为扎实而系统的知识体系.通过接受美学学习,能够实现系统的审美训练,并达到思想性与审美性的统一.“美”具有悠久的发展脉络,原始时期,中国古人展示了祭祀美学;“美育”起源于西方诗人及哲学家席勒等人的构建,20世纪后,通过蔡元培等教育家传入中国,对中国现当代教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目前,高等学校美育面临艺术“孤岛”现象,教学过程重知识、轻思想,且美育效果未实现生命教育的转化.为此,高等
“文化资本”这一概念及理论诞生于社会学,广泛应用于教育社会学.后随着文化经济的发展,亦产生了经济学领域中的文化资本理论.在“美育”与“文化资本”之间建立一个超链接,可以同时对美育理论与文化资本理论进行创新.探究美育与文化资本的关系,可以对美育作出新的理论诠解:美育的实施依托于多元文化资本的存量;美育的目标在于促进文化资本产生增量与提升文化软实力;文化资本通过审美经济发挥社会美育作用.重构链接美育的文化资本概念与理论,可以对文化资本作出新的理论诠解:以美育为津梁整合跨学科的文化资本理论;以美育为适用域重新界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出台后,作为新时代重要标志之一的人工智能在教育评价中扮演的角色日益重要,其传统意义上单纯作为评价技术支撑的作用已逐步被打破.未来的教育评价,在评价目标的内涵界定、评价主体功能的发挥、评价方式的选择、评价标准的制定以及评价结果的运用等方面,均将体现人工智能的特点.人工智能的理念必将全面渗透到教育评价改革中来,在整体上影响着教育评价改革的进程甚至方向.实现这种应然而未然之态,一是需要转变教育评价思想,强化教育评价新理念的引领,特别是突显过程性评价与增值性评价的指导;二是需要拓
人工智能时代需要对劳动教育重新进行定位,改革势在必行.研究将劳动教育作为一种耗散结构系统,基于教育生态学视角审视劳动教育,发现其具有结构开放和多维互动两大基本特征;蕴含了以培养学生良好劳动素养为价值根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生态内涵.但同时其也存在诸多生态病理:智能工具泛滥应用导致劳动育人的价值理念失衡;劳动教育内容最适度原则部分失效;课程学习评价方式单一阻碍劳动教育发展;劳动教育的场域窄化导致教育生态链联结脆弱.为推动人工智能时代劳动教育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研究提出了应对策略:坚定劳动育人的精神旨归,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