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贝聿嘉:香港女性常青藤

来源 :妇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v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林贝聿嘉——一位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社会活动家,争取男女平等的斗士,致力于香港妇女的独立自强事业,是香港各界妇女联合协进会的发起人,连任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开始服务社会,在长达半世纪的时光中,她圆了一场千百年来的“男女平等梦”,树立了一座女性丰碑。
   1928年,林贝聿嘉出生于上海,早年毕业于沪江大学(今上海理工大学)社会学及社会工作系,四十年代末移居香港。1961年起,她始任香港家庭计划指导会执行总监整整27年,长期从事人口问题、性与弱智人口问题、青少年问题等研究工作。从进入社会之日起,林贝聿嘉便开始致力于提升女性地位,她曾自豪地说:“我的一生都在为妇女工作。”
   林贝聿嘉身兼多职,她是第七、八及九届全国政协委员、香港特区筹委、香港立法局议员、香港特区临时立法会议员、港事顾问、香港各界妇女联合协进会主席、湾仔区议会主席……男性占据主导地位的政坛中,林贝聿嘉女士为女性开启了一扇从政之窗;社会服务的领域中,她更是撑起了属于女性的那半边天。
   她获誉无数,香港特区政府曾授予她金紫荆星章、银紫荆星章等荣衔;2006年她获上海理工大学颁授名誉教授及博士,2009年获香港浸会大学颁授荣誉大学院士;她还曾荣获“中华名人录”之“卓越华人奖”……荣誉之于她,是肯定,是嘉奖,亦是鼓励。林贝聿嘉说:“当你的能力达到时,没有人在乎你是女性。”而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她所有拥有的一切都是依靠自己的努力获得,而不是从天上掉下来。
   她喜欢尝试新的东西,喜欢创新,她走的是别人没有走过的路,她做的是别人没有做过的事,非锦上添花,是人无我有——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香港一个母亲生养七八个小孩实属平常,她已经看到了这个平常背后的不正常——孩子体弱,母体不健康,家庭经济压力大。七十年代初期,她提出了“两个就够数”的口号,这口号很快街知巷闻,引起政界的重视、各界人士的响应,香港的出生率从39.6%下降至11.2%,林贝聿嘉被公认为“控制香港人口膨胀的功臣”。
   她发起成立香港各界妇女联合协进会,众志成城,发动全港女性的力量,组成一支服务香港女性队伍,为妇女谋幸福,为社会做贡献;
   她在全港首创“香港六艺卓越女性”选举,向20位在乐艺、视艺、文艺、演艺、影艺、体艺“新六艺”领域有卓越表现及贡献的女性颁发“香港六艺卓越女性”殊荣;
   她发起创办香港环境保护运动委员会,并发动了种树计划,于湾仔区种下了1000棵树,获“环保妈妈”殊荣……
   林贝聿嘉说:“女性的成功,较之男性,更加辛苦,更为不容易。她们扮演的角色更繁琐,既要照顾老公孩子,照顾家务,还要兼顾工作。作为一名女性,不仅对社会有责任,还有对家庭的责任。要均衡,不能顾此失彼,如果忽视了家庭,亦不能称为半边天。”
   现今,林贝聿嘉已經从一些职位上退下来,如香港立法会成员、湾仔区议会议员及主席、香港特区港事顾问、香港中国妇女会会长、全国政协委员,而许多职务仍在继续,如湾仔体育总会主席、香港儿童健康基金信托人、香港中国妇女会冯尧敬纪念中学创校校监、沪江小学校董会主席兼创校校监、中华基金中学校董等。
   在林贝聿嘉的字典里从没有“退休”二字,退的是一些职务,却不是对社会的帮助和责任。她说:“我是习惯了忙碌的人,一旦停下来,反而不习惯了。”她依然关注香港的妇女工作、青少年的成长,这是她的兴趣所在,能一直做着自己想做的事情,想必是一种无法替代的幸福、开心与满足。
   她喜欢与年轻人在一起,受年轻人的感染,让她浑身上下充满了活力与精力,身心变得年轻。教育一直以来是她醉心的事业,年少时她起过当老师的念头,尽管后来改学了社会学,她依然将教育放在了极为重要的位置。在诸多学校担任校监、校董之职的林贝聿嘉倡导教育中将书本知识与人品、人格放在同样的位置,甚至更重要的位置,灌输积极的、正面的思想,培养青少年成为于社会有用的人,而非以培养专业人才为唯一或最重要的目标。
   她用心地做着每一件事,用心地帮助他人。这是她获得快乐的源泉,她言“助人即助己”,助人让她精神矍铄,一如既往地活跃于香港社会之中,成为香港女性的常青藤,为香港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其他文献
“低、高”运营模式成就“商业奇迹”   在《与卡戴珊们同行》中,凯莉提到自己很喜欢魅可(MAC)的一款哑光唇膏,不久,这款唇膏便断货了。这让凯莉意识到自己对观众的巨大影响力或许可以帮助她在彩妆领域开辟天地。2015年,她创办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化妆品公司——凯莉彩妆。   凯莉有一款爆款化妆品套装——唇彩和唇线笔,其成本仅29美元(1美元约合6.7元人民币),但经她推介后,价格被炒到1000美元。据
期刊
现年62岁的林郑月娥本名郑月娥,祖籍宁波,父母均是内地赴港人员。郑家共有5个孩子,郑月娥排行第4,是家中最小的女儿。因为家计艰难,郑家老少8口人在香港的唐楼里一住就是许多年,而林郑月娥21岁之前的时光,也都是在唐楼里度过的。   唐楼其实就是香港的群租房,那儿的房间老旧而逼仄,没有电梯,没有冲厕,采光条件极差,居住环境拥挤,并且存在着巨大的消防隐患。这样的居住环境,是香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底层民众生
期刊
记得我曾看过一个关于中美孩子的调查。问孩子的偶像是谁,中国的孩子,大多都写了自己喜欢的球星、歌星。美国孩子却不一样,他们虽然写了很多五花八门的名字,但其实都很相似。不是父亲,就是母亲的名字。这个结果引起了很大反响。有人说,中国明明是注重孝道的国家,现在的孩子却都不懂得尊重父母了。也有人说,父母没有好好引导孩子,让孩子关注娱乐明星,价值观都不对了。我想说的是,我们中国的父母,也许只是还没有学会如何去
期刊
儿子婚前房产变遗产   2016年9月25日,是张芸永生的痛。儿子李浩自驾前往新疆的途中,遭遇车祸身亡。   在李浩的追悼会上,儿媳简敏薇与张芸抱头痛哭:“妈,以后我会照顾你的!”办完儿子的后事,张芸仿佛一下老了10岁。女儿李静劝她向前看,也劝简敏薇早点开始新生活。这话点醒了张芸,儿媳年轻,迟早要改嫁,“那我给儿子婚前买的房子怎么办?”   张芸来自甘肃省定西市农村,早年和丈夫李德顺一起到兰州市打
期刊
自小有个带着烧鸡香味的梦想   1984年,李丹霞出生于河南新安县铁门镇的一个厨师世家。因当地流动人口众多,父母在她3岁时开了一家烧鸡店,取名为“老李烧鸡”。父亲坚持买活鸡回来亲自处理,拒绝食品添加剂,只用自制的卤汁和滋补的中药材,做出的烧鸡口味受到顾客欢迎,生意很红火。   李丹霞从小帮父母打下手。一次,父母正忙时,一位顾客来了,她自告奋勇地向顾客推销烧鸡,像个大人般装袋、收钱,并礼貌地送走了顾
期刊
她支离破碎的记忆,只留下他   因为头发花白,47岁的王东看起来比实际年龄大一些,比他小一岁的瞿霞却发黑肤白,看起来只有三十多岁。“你多大了?”每当有人问瞿霞时,她都会不假思索地说:“三十出头!”   瞿霞说得没错,她的大部分记忆停留在了35岁那年的夏天。   2008年8月29日,正上班的瞿霞突发脑溢血,被紧急送往医院。接受开颅手术后,瞿霞一直昏迷不醒。那段日子,王东不停在她耳边祈祷:“只要你活
期刊
有一种缘分,叫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有一种相守,平平淡淡却不离不弃。   十年前,我还是一个初涉写作圈的小小菜鸟,在不断的投稿与被退稿之中,反反复复体味着写作带来的苦痛与快乐。那时的我,文字生涩稚嫩,也从未想过在文字路上能走多远。   忘记了如何在如林的期刊丛中发现了她——《妇女》杂志——或许是朋友介绍,或者是自己在网上找到一个投稿邮箱。那时有一个叫“细说心语”的栏目,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向自己爱着的
期刊
闺蜜最近有点难过,孩子烫伤了居然不敢跟她说,而在这之前她以为自己是孩子最信任的人。   事情是这样的——   闺蜜的女儿是个喜欢动手的小姑娘,每天放学回家后都要做会儿手工。为了满足女儿的小爱好,闺蜜给女儿置办了各种手工材料,彩纸、毛球、瓦楞纸……还入手了胶枪。   胶枪要插电来热熔胶,通电时金属头会很烫。从胶枪买回来的那天,闺蜜就叮嘱女儿:“用胶枪的时候一定要妈妈帮忙,自己弄容易烫伤。”   可这
期刊
1   公司里的人都知道,人资部有个芸豆豆,每天早上,她卡在8点半冲进办公室,下班时,又会抢在5点半最先冲出去,时间几乎精确到秒,简直像个智能小闹钟。   每当大家坐在工位上,看到芸豆豆第一时间冲向打卡机,都会对视一眼,脑洞大开:家里上无老下无小的芸豆豆,到底为了什么事如此急着回去?   真相只有芸豆豆自己知道,她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她的家里,有个“磨人的小妖精”。   芸豆豆是在大学里爱上李忱的,
期刊
从小女儿常跟我在一起,因为我很独立又不太爱讲话,所以女儿也跟我很像,独立自信得超乎寻常。   女儿一岁半时,有一天晚上我载她出去吃饭。回到家,我先打开靠人行道的车门让她下车。等我锁好车子从马路另一侧下车,发现她由车后走到马路上来找我,刚好一辆大卡车高速驶来,差一点就撞到她,吓得我出了一身冷汗。   我当下决定教她马路如虎口这件事。于是领她走到斑马线旁,要她一个人过马路。只见她左顾右盼、如履薄冰,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