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课堂;教学流程;思维;环节;目标
【中图分类号】 G63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17—0050—01
高超的教学艺术源于对教学的“原点思考”,每个教学环节都应与教学内容、教学情感相匹配。课堂教学模式众多,一味套用模式,会冲淡课堂特有的“味道”,削弱学科的审美价值。因此,应该摆脱“模式”的束缚,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灵活采用教法,体现教学的核心价值,本文试以语文课堂为例,谈谈如何合理设计丰富的课堂结构。
一、用起、承、转、合的方法设计教学流程
“起、承、转、合”是写文章的讲究,驾驭课堂,犹如赋诗作文,讲究“有物有序”。具有极强审美功能的语文课堂不可缺少这样的方法特色。精妙的导语、问题驱动的目标阐释,明确了课堂任务,规划了探究路线,摆明了教者和学者的关系,“起”笔如“开轩面场圃”,撩人心旌。教学内容丰富饱满,重难点鲜明突出,“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教学形式多姿多彩,“承”笔“文似看山不喜平”,学生饱饫了精神文化之大美。由此及彼,拓展延伸,思维发散,找到汉语文化的规律之美,“转”笔承载“学以致用”的精髓。“拓展训练”“课堂小结”“教师寄语”,“合”笔构建的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大语文观。
写文章还讲究“铺垫悬念,伏笔照应、卒章显志、承上启下、动静相衬、点面结合”。语文课堂无悬念铺垫则“清风吹不起半点涟漪”;缺少了伏笔照应,课堂显得零散拖沓,问题不能随认知水平的提高而深入;缺少了承上启下,课堂结构机械呆板;缺少动静相衬则语文课堂失去了“机趣”,一味地“动”,一味地“静”不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二、不同内容应有不同的教学思维
不同体裁的内容辅之以不同的教法,同一体裁的内容感情色彩不一,教法也不尽相同。小说有小说的教法、散文有散文的教法、诗歌有诗歌的教法,戏剧有戏剧的教法,体裁不同,教法不同,所产生的的效果也不同。例如初中语文课本中的小说教学,其重点应该放在“分析人物形象、揭示社会现象”上,我们可根据人物的对话特点,课前分配角色,课堂依情节进行表演,学生可根据表演者的神态、语调、表情、动作来评价表演,评价的过程即涉及到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对人物心理的揣摩,教学重点轻而易举地突破。而散文的教学重点在对作者感情变化的捕捉和遣词造句的品析上,在《背影》一文的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对“望父卖橘”中种种细节和富有表现力的语句的深入体味,可披文入理,深切感悟“父爱子”的情怀。继而通过“那时我还年轻”“总认为他不够聪明”和“举箸提笔诸多不便”“我的眼泪又一次流出来了”作比较,字里行间充满了“子爱父”父子深情。这样的“感情”用“合作交流”的问题组合来发现,很显然成了练习课。
三、教学环节要与教学内容相辅相成
内容决定形式。我们强调教学环节的设计要有序,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该是哪个环节解决的问题,决不能“越俎代庖”、随意拔高或降低。环节上对问题的设置要有梯度、螺旋式上升,环环相扣,还要凸显重点问题和重要环节。
课堂环节不必求全,因教学内容的侧重点不同,而取其最具表现力的环节辅助完成。例如朱自清的《春》一文的教学设计中,先引导学生归纳作者抓住了哪些景物来描写春,继而在有感情朗读课文的基础上,采用“展示交流”环节来训练学生的语言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此环节内容分三个层级,第一层级是“我最喜欢的一个画面:我最喜欢的一种声音、一种气息、一种气氛、一种感觉”;第二层级是“我认为最妙的词语、最美的句式、最妙的修辞、最细致的观察、最清楚的层次、描写最丰富的段落”;第三层级是“有诗意地说:春草告诉我、春风告诉我、春雨告诉我、春花告诉我”。 设计这样三个层级的语言训练点,基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散文的写作特点,从具体的景物分析到写法品析,再到跳出文本、拓展思维,层层递进、环环相扣,提升了学生的发展性学习力。
四、用目标统领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
一篇文章包含了知识传播价值和情意交流价值,所以对教学目标的定位决定了教学方向和教学方式。教学目标的确立要根据课文的核心价值来定位。初中阶段的“识记字词”“了解作者”目标完全可放在课前预习阶段,课堂只做抽测。课文的核心目标应定位在“怎样写”和“为什么这样写”上,“怎样写”贵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语言表达之间的勾连过程。“为什么这样写”重在感受作者独特的精神气质和对事物的认识。把握了核心的东西,即架起了与作者沟通的桥梁,唤醒了读者的审美感官,引领读者进入审美世界。
编辑:蔡扬宗
【中图分类号】 G63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17—0050—01
高超的教学艺术源于对教学的“原点思考”,每个教学环节都应与教学内容、教学情感相匹配。课堂教学模式众多,一味套用模式,会冲淡课堂特有的“味道”,削弱学科的审美价值。因此,应该摆脱“模式”的束缚,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灵活采用教法,体现教学的核心价值,本文试以语文课堂为例,谈谈如何合理设计丰富的课堂结构。
一、用起、承、转、合的方法设计教学流程
“起、承、转、合”是写文章的讲究,驾驭课堂,犹如赋诗作文,讲究“有物有序”。具有极强审美功能的语文课堂不可缺少这样的方法特色。精妙的导语、问题驱动的目标阐释,明确了课堂任务,规划了探究路线,摆明了教者和学者的关系,“起”笔如“开轩面场圃”,撩人心旌。教学内容丰富饱满,重难点鲜明突出,“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教学形式多姿多彩,“承”笔“文似看山不喜平”,学生饱饫了精神文化之大美。由此及彼,拓展延伸,思维发散,找到汉语文化的规律之美,“转”笔承载“学以致用”的精髓。“拓展训练”“课堂小结”“教师寄语”,“合”笔构建的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大语文观。
写文章还讲究“铺垫悬念,伏笔照应、卒章显志、承上启下、动静相衬、点面结合”。语文课堂无悬念铺垫则“清风吹不起半点涟漪”;缺少了伏笔照应,课堂显得零散拖沓,问题不能随认知水平的提高而深入;缺少了承上启下,课堂结构机械呆板;缺少动静相衬则语文课堂失去了“机趣”,一味地“动”,一味地“静”不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二、不同内容应有不同的教学思维
不同体裁的内容辅之以不同的教法,同一体裁的内容感情色彩不一,教法也不尽相同。小说有小说的教法、散文有散文的教法、诗歌有诗歌的教法,戏剧有戏剧的教法,体裁不同,教法不同,所产生的的效果也不同。例如初中语文课本中的小说教学,其重点应该放在“分析人物形象、揭示社会现象”上,我们可根据人物的对话特点,课前分配角色,课堂依情节进行表演,学生可根据表演者的神态、语调、表情、动作来评价表演,评价的过程即涉及到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对人物心理的揣摩,教学重点轻而易举地突破。而散文的教学重点在对作者感情变化的捕捉和遣词造句的品析上,在《背影》一文的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对“望父卖橘”中种种细节和富有表现力的语句的深入体味,可披文入理,深切感悟“父爱子”的情怀。继而通过“那时我还年轻”“总认为他不够聪明”和“举箸提笔诸多不便”“我的眼泪又一次流出来了”作比较,字里行间充满了“子爱父”父子深情。这样的“感情”用“合作交流”的问题组合来发现,很显然成了练习课。
三、教学环节要与教学内容相辅相成
内容决定形式。我们强调教学环节的设计要有序,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该是哪个环节解决的问题,决不能“越俎代庖”、随意拔高或降低。环节上对问题的设置要有梯度、螺旋式上升,环环相扣,还要凸显重点问题和重要环节。
课堂环节不必求全,因教学内容的侧重点不同,而取其最具表现力的环节辅助完成。例如朱自清的《春》一文的教学设计中,先引导学生归纳作者抓住了哪些景物来描写春,继而在有感情朗读课文的基础上,采用“展示交流”环节来训练学生的语言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此环节内容分三个层级,第一层级是“我最喜欢的一个画面:我最喜欢的一种声音、一种气息、一种气氛、一种感觉”;第二层级是“我认为最妙的词语、最美的句式、最妙的修辞、最细致的观察、最清楚的层次、描写最丰富的段落”;第三层级是“有诗意地说:春草告诉我、春风告诉我、春雨告诉我、春花告诉我”。 设计这样三个层级的语言训练点,基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散文的写作特点,从具体的景物分析到写法品析,再到跳出文本、拓展思维,层层递进、环环相扣,提升了学生的发展性学习力。
四、用目标统领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
一篇文章包含了知识传播价值和情意交流价值,所以对教学目标的定位决定了教学方向和教学方式。教学目标的确立要根据课文的核心价值来定位。初中阶段的“识记字词”“了解作者”目标完全可放在课前预习阶段,课堂只做抽测。课文的核心目标应定位在“怎样写”和“为什么这样写”上,“怎样写”贵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语言表达之间的勾连过程。“为什么这样写”重在感受作者独特的精神气质和对事物的认识。把握了核心的东西,即架起了与作者沟通的桥梁,唤醒了读者的审美感官,引领读者进入审美世界。
编辑:蔡扬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