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一个村落武术变迁的民俗学阐释

来源 :搏击·体育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whxl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主要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法,从民俗学的视角对以“鲍家武术”为代表的村落武术进行研究,提出了鲍家武术式微的原因所在,旨在为村落武术的崛起与发展提供前车之鉴。
  关键词:民俗 社会环境 村落武术 鲍家武术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2013)02-0001-03
  鲍店位于山西省长治市长子县境内。这个坐落于太行山麓的小镇流传着一种古老的拳术,被当地人称为“鲍家武术”。鲍家武术是上党地区的先民们共同创造、享用和传承的文化生活,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已成为当地的一项民俗。然而,随着社会环境的变迁,这一民俗事项正在消失。在现阶段,“鲍家武术”的现状并非个案,而是村落武术在社会变迁过程中的共同境遇。面对现实,我们如何厘清村落武术式微的原因?又如何拯救和保护这些濒临失传的民俗事项?介于对上述问题的思考,本研究从民俗学的视角对“鲍家武术”进行个案研究,以期对村落武术的保护提供参考。
  1 鲍家武术变迁的个案考察
  鲍家武术产生于农耕社会,原是在鲍氏族群中世代相传的一种传统武术拳种,其内容可分为套路和功法两大类:套路的演练形式有单练和对练,另外器械套路远多于徒手套路;功法包括软功和硬功。此拳法风格上讲巧劲、重步法、突出实战。在传播方式上不同于其它以血缘为纽带传播的拳种,而是习练者随到随学的开放式传播,曾一度风靡乡里。遗感的是鲍家武术鲜见于文献资料,即便是上世纪80年代的武术挖掘整理工作也不曾对该拳法予以重视。但是经过对山西省长治市长子县鲍店实地调查发现,鲍家武术在当地知名度较高,是“元宵节”社火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拳种保留了传统的风格特点,是一种原生态的武术拳种。鲍家武术没有留下拳谱,传播主要依靠口传身授。鲍家武术发展的鼎盛时期是上世纪70、80年代,当地人大都习练此拳,并有定期的交流和比赛。此时的鲍家武术已经具备了集体性、传承性、稳定性、规范性等民俗特征,并且具有了教化、规范、维系和调节的社会功能。进入2l世纪,随着村落社会的变迁,习练人群日益减少,老龄化现象异常明显,与上世纪80年代的习武热潮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习练人群中老年人口占到大多数,受制于精力与体力的限制,以及社会文化的变迁,导致鲍家武术呈式微之势。笔者在实地调查中遇到的13位习武者均为60岁以上的老人。他们虽然身怀绝技,但是传人寥寥,只能无奈的面对鲍家武术走向落寞的现实。
  2 鲍家武术式微的原因
  2.1 生活环境的变迁
  武术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它的存在与周围的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探究武术存在的生活环境无疑可以使我们对武术自身有更为清晰的理解和认识。早在明朝末年,孕育鲍家武术的“鲍店”就有了盛大的集市贸易,并在每年九月举行庙会,是山西四大庙会之一。当地曾以“药材大会”蜚声海内,万商云集,热闹异常。在繁荣的商业背景下,鲍家武术逐渐风靡乡里。直至上世纪80年代,鲍店在每年的庙会期间都举行大规模的武术表演。在此时,村民的武拳弄棒不仅是兴趣所在,而且是一种生活的需要。正如仲富兰所说的那样:“推动民俗起源最基本的动力是生活的需求……由生活到社会这一系列的社会需求和利益原则,推动着一定的生活习惯和习俗的形成。”尽管鲍家武术的起源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但是在农业社会中产生的鲍家武术,与上党地区自然环境的影响和鲍店的商业繁荣发展是密切相关的。鲍家武术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不期而遇的创造的,逐渐演变成为当地人的一种生活习惯,最终形成民俗。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社会里,武术很可能成为人们的主要文化。在农闲时习武健身,在节日里竞武较力,既可强身自卫又能娱乐休闲。
  近代以来,鲍家武术生存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适宜的社会环境在不断的消退。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人们追求现代化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发生了转变,传统的生活方式正在消退,旧时流传的一些习俗、信仰等要么消失,要么增加了新的元素,传统的民俗与生活联系越来越少。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生活方式的变迁是必然的,“厚古薄今”也是没有必要的,但是对村落武术发展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也是不容质疑的。昔日在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习武活动,今天却变的可有可无。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农村人口大量流向城市,青年外出求学,中年外出打工,使我国广大农村成为“留守儿童”和“孤寡老人”的“空巢村”。“空巢村”的出现已成为一个需要重视的社会问题,大量青壮年的外出对正常的村落生活产生了影响,原来只有青壮年才能参与的活动,如舞龙、舞狮、武术、杂技等,由于缺乏年轻人而无法开展。鲍店传统生活方式的没落,使鲍家武术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壤。而城市社区又不具有这样的功能,无法形成一个文化共同体。
  2.2 文化空间的丧失
  文化空间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时使用的一个专有名词,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形态,特指“定期举行传统文化活动或集中展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的场所,兼具空间性和时间性。”文化空间是一个人类学的概念,它指的是传统的或民间的文化表达方式有规律性地进行的地方或一系列地方。在这个空间内“既有一定的物化的形式(地点、建筑、场所、实物、器物等),也有人类的周期性的行为、聚会、演示,而且这种时令性、周期性、季节性、时间性的文化扮演和重复反复,才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空间”。文化空间存在的重要价值在于它完整的呈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同一个文化空间内多种文化形式相互影响,互相砥砺、共同繁荣,没有哪个文化空间是单一的文化形式一枝独秀。
  鲍店的“元宵节”社火活动具备了文化空间的性质与特点,在这个空间内各种民间艺术、民俗活动竞相展示,多种文化形式互相借鉴与砥砺。这个文化空间作为鲍店群众特定的生活、观念和情感的凝聚和象征,为鲍家武术的产生构建了特定的场域。鲍家武术在这样的特定的场域内,受到上党文化的滋养,形成了朴实无华的拳法、注重实战的拳理,体现着太行山区人民的质朴与勇敢,同时为其它的艺术形式,如戏曲、舞蹈等提供了素材。鲍家武术曾作为上党文化的载体,是每年“元宵节”社火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随着村落社会的生活方式的转变,原有的文化空间不断遭到解构,各种庙会、社火活动在沉寂数年后被冠以“某某塔台,经贸唱戏”的方针重新出现。新时代的庙会在形式和内容上都与传统庙会大相径庭。鲍家武术赖以生存的文化空间受到了蚕食,失去了文化空间的鲍家武术将不可避免走向停滞、衰弱甚至消亡。   多种民俗的共同繁荣为村落武术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文化空间,在这样的文化空间内,良好的民俗氛围不仅为村落武术的发展提供了人才保证,同时也为民俗间的相互借鉴和砥砺创造了条件。所以村落武术的传承应该注意对文化空间的保护,失去了文化空间,村落武术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2.3 意识观念的淡漠
  意识是人行动的基础。村落武术保护依赖于人们保护意识的建立和提高,没有强烈的保护意识就不会有积极的保护行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遇到了“千古之变局”,无数仁人志士寻求救国之路。我们曾一时盲目的认为,中国落后挨打的原因是由于传统文化禁锢了人们的思想,麻痹了人们的斗志。实践表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旺盛的生命力,是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和富强的力量与源泉。“文化大革命”所导致的文化凋敝使新中国错失了一次发展战略机遇期,大量文化资源的丧失对中国未来的发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然而,在2l世纪的文化复兴并没有完全扭转人们的文化意识,有些人对传统文化还持有怀疑和否定的态度。他们总是无法品味传统中精髓的部分,片面地认为传统文化是愚昧的、落后的,对传统文化不仅没有感情,甚至是厌恶的。他们钟爱西方文化,过洋节、吃洋餐、听洋歌、看洋片,年轻人中如果谁热爱戏曲等传统艺术,会被看作是不合时宜的。
  随着人们交流渠道的日益畅通,这种现象已经从城市蔓延到了农村。在村落社会当中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偏见、冷漠和无情,意味着他们对村落武术不可能会去积极地保护,而是任由其白生自灭。对于传统文化的消亡,有人认为并不值得惋惜,因为他们的观点是“不能适应时代需要的东西就应该让它灭亡”。这种错误的观点直接导致传统文化的凋蔽。我们应该看到传统武术走向衰亡并非是自由发展的结果,而是非正常情况下的人为破坏所致,把不正常的衰亡看作是自然发展的结果,显然是不客观、不科学的。通过对鲍店武术调研情况中可知,在习武群体中,年轻人所占的比例非常小;在习练拳种中,以竞技武术和太极拳为主;鲍家武术的习练群体非常有限,而且年龄偏高。由于人们对传统文化保护意识不强,许多拳种“技随人绝”。可见当前村落武术保护工作困难重重,这种尴尬的局面正是文化观念落后、保护意识缺失造成的。这种现象的出现,我们不应仅仅责怪年轻人崇尚西方文化,而是应该反省学校教育对传统文化的缺失。“正是因为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隔膜与遗忘,使传统文化的延续面临着空前的挑战。这种现象如果不改变,传统武术保护就很难取得实效”。
  2.4 物质条件的匮乏
  村落武术的价值虽然在精神层面,但其发展却离不开物质条件,呈现方式离不开物质载体,其发展过程中还需要财力、物力的支撑。在传统社会中,村落武术的物质保障是相对良好的。因为,传统社会中武术的发挥着一般都是建立在生活需要的基础上,镖局、乡绅以及民间宗教是其发展的主要支持者。这样,村落武术的发展较少受到物质因素的困扰。在鲍店地区,长久以来形成了以药材为主的商业贸易往来,是太行山脉经济相对繁荣的区域。商业的发达拓展了镖局业的生存空间,为武术的繁荣创造了条件。所谓镖局,简单地说是从事商旅行路保镖事业的一种组织,作为一个行业,称作镖行。镖师们把“以镖护商、以商养武、以武交友、结友壮镖”立为宗旨。当镖师的目的是养家糊口,镖师们吃的是“武”饭。所以,没有武功也就不能充当镖师,只有武艺高强者,才能在以性命相搏的保镖业中立足。习武之人人镖局当镖师,除武功精湛者外,皆要在镖局中继续投师求艺,提高武功。这样的环境为村落武术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氛围_更主要的是为村落武术发展提供了有效的物质保障。
  今天,随着传统的村落社会运作机制的崩溃,曾支撑村落武术运作的物质基础逐渐垮塌,村落武术发展在物质方面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民间武术团体,最头疼的就是经费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物质要求不断提高,村落武术的运作成本也越来越高。比如,以前农村收徒授业很少考虑报酬问题,现在随着生活压力的增大、经济意识的增强,很多人传播武术都有了工资的要求。这种现象反映了民间长久流传着“穷文富武”的观点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3 结语
  鲍家武术作为个案全息的映射了村落武术发展的现状,随着乡村生活的变迁,村落武术的生存空间逐渐被挤压。保护村落武术,首先应该保护村落武术生存的环境,拓展村落武术的生存空间;其次,在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中提出的“文化空间”理论,对村落武术的保护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再次,增强保护意识是保护村落武术的关键之所在,只有从思想上提高了认识,才有可能落实在行动中;最后,物质条件的保障有待进一步加强。
其他文献
一、华岳心意六合八法拳创立与发展    中华武术种类繁多,能独立发展,迄今巍然屹立,流传于后世,实有其存在之价值。  据传,“心意六合八法”拳术创始人系陈抟老祖,宋太宗赐名希夷先生,所谓听之不闻,名曰希,视之不见,名曰夷,抟之不得名曰微,字图南,自号扶摇子,亳州真源人,自幼聪明过人,及年长,好读《易》,手不释卷。后唐长兴(930-933)中,举进士不第,遂不求仕禄,以广游名山胜水为乐,隐居于武当山
期刊
六合八法拳以六合为体,以八法为用。其套路攻防含义鲜明,技击内容丰富,战术原则有序。  定静守虚,胆大心细;以静制动,沉着冷静:  行气集神,劲力充沛;从容对敌,制胜之本;  瞻前顾后,左呼后应;圆通策应,闪电雷霆;  隐现藏机,定神守一;声东击西,出其制胜;  步灵手活,身眼敏捷;轻灵对敌,智谋多变:  眼观七路,耳闻八方;上下兼顾,先声夺人;  守中用中,志敏神清;随机应变,招法通灵;  劲从气
期刊
“心意六合八法拳”近代由吴公翼翚宗师所传播而广为人知。吴公至化之拳学艺术,震撼武坛,响应纷纷。  心意六合八法拳历代因传承指教比较严谨,故此,能得到传授的人也比较少。但是,也正因此种情况,在传承的过程中也就避免出现谬误,也就保存着比较古朴和纯真的内容。这也突显出“心意六合八法拳”的明显旗帜。  所以,有必要认真地去探讨心意六合八法的锻炼和修养,使教导者明白如何去作为一个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使学
期刊
“旋转乾坤掌”之大架抻筋拔骨,配合无极圈、混元球,可以增强两臂、两手以及腰腿之力,中小架练气开脉,活变架技击护身。简简单单的一势,集舒筋、练气、增力、技击于一身,可以想见前人是用了多少心血!今整理成文,谨供武友参考,并就教于贤明。  一、基础练法:三才开合  (一)定步三才开合  1.可以无极生象,也可以直接开始。直接开始:马步站立,双脚间距约三脚远,双掌左上右下合抱腹前,内合丹田以应人(图1)。
期刊
姚玉堂,名辛杰、号玉堂,生于公元1877年冬月16日午时,重庆府大足县三驱乡窟窿河桅杆坝倒石桥生长人氏,后移居珠溪镇。仙逝于1947年9月14日,享年70岁,安息于重庆市荣昌县路孔镇恒升门前。姚玉堂一生无嗣,但是,徒子徒孙及后学遍布五湖四海。六十多年来,每年都常有人在他的墓前烧香祭拜,缅怀大师。  一、入缠门 从师名家承法脉  据前辈回忆,姚玉堂中等个子,晚年身材精瘦、美须飘逸、目光炯炯。  姚玉
期刊
在现代喧嚣浮噪的社会生活中,在天津宝坻似乎有一旷使人奔忙、膨涨、疲惫的身心缓缓静下来的空间。这个空间的缔造者就是中国传统形意拳、形意太极拳的传承人赵文龙。走进这里,干部职工、企业家、研究生、高中生、中学生、小孩童、老年人,都会被他强大能量场净化、感染,从而开始徜徉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魅力人生。赵文龙,1974年出生,天津市宝坻区人。9岁开始习练少林拳,17岁结缘形意拳和无极式太极拳。中国国际友谊促进
期刊
中国武术段位制已实施十几年,可谓影响巨大,成绩斐然。欣喜之余,静思细品,尚有许多不足。为使其更加完善,应着力处理好以下各种关系:  一、长远与眼前的关系  中国武术段位制工作推進过程中,应兼顾长远规划与眼前发展的关系。所谓长远规划,即立足长远,科学规划,完善顶层设计,长久运行实施。作为一项长远的国家规划,应具有一定的前瞻性、科学性、可持续性,做到大方向正确,设计完善,框架规整,以保障连续性,增强权
期刊
77岁的高级讲师杜永兴,教书育人36年。他生长在上海农村,上海南郊中学高中毕业之后,听从学校领导的安排毅然报考江西大学,在数学系毕业之后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他在太原师范学校当数学教师10多年,在郑州师范学校当数学教师10多年,在上海材料工程学校当数学教师10多年,在几十年的风风雨雨中,虽然生活经历坎坷不平,岗位的经常变动,祖国南方、北方的生活习惯的变化、身体的疲劳等,他都能够适宜下来,始终保持精
期刊
女子防上盘抓打简捷自卫术,重点是撤步闪身拨臂抓腕,戳颈跪膝按肩,插目跪膝缠臂抠肩,托肘掰臂摔跌,顶肋击裆靠跌,砸肘跪膝捌摔,戳颈拧腕抵腿掐喉,拉腕击腋锁臂,扣腕砸肘横击推按,按头顶膝滑蹬,拉腕弹裆踹腹蹬摔等技法,要做到上下协调,灵活敏捷,迅猛有力,准确到位,招式连环,直至将敌制服。  当路遇歹徒拦截侵害时,如果不甘心委屈顺从,就学练女子防上盘抓打简捷自卫术奋起反抗吧!女子防上盘抓打简捷自卫术经佳木
期刊
第一式 起势    1 上举剑  左手抱剑,左脚横向开立与肩同宽成“开立步”,右手变剑指,两手向上平行举过头顶;然后两手下落至两大腿外侧,旋腕,两腿由屈到伸,两手再次上举,目视前方。(图1-1、1-2、1-3、1-4、1-5、1-6、1-7、1-8、1-9、1-10)  [要点]  两次举剑时要注意重心转换。  [解析]  上举剑是以剑首向上举起;此招有攻击对方下颌之意。    2 前伸剑  上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