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花篮的花儿香,听我来唱一唱,唱一呀唱,来到了南泥湾,南泥湾好地方,好地呀方,好地方来好风光……”对延安的第一印象,来自童年时便听到的这首《南泥湾》,后来渐渐长大,知道延安除了有南泥湾,它也是天下第一陵,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陵寝所在地。再后来对延安的印象虽然是红色传承的革命圣地,但却是比较模糊的。毕竟跟当下很多年轻人一样,我只是在课本里,在电影,电视剧,看过延安,听过延安,却不曾走近过延安。
这是我第一次来延安,是带着朝圣的敬仰而来。
在乘车的途中,我还想着,我会看到绵延的黄土高原,沧桑巨变遗留下的光秃秃的沟壑纵横,成片成片的散发着空旷跟贫瘠的山坳吧,可是到了延安,我这想法便被颠覆了。
从延安的老城区到新区,由古至新,视野入目之处道路宽阔,环境干净、整洁,沿途绿意盎然,生机勃勃地散发着时尚气息,让人心旷神怡,新城毫不吝啬的向来客展示着她的崭新面貌,听着陪同的伙伴一路介绍,这是退耕还林后的新城建设,缓解了老城区的拥堵压力,外扩出来的新城,基础设施配套很完整,包括购物商场、娱乐设施、舒适的住房、便民主题公园,以及中小学义务教育的配套……
我不由得频频点头,连连称赞,“这真是挺了不得的事。”
作为延安的“土著”,对延安的绿色崛起,充满了骄傲之情,这项工程是遵照习大大:“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我们提出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宁可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因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思想为建,退耕还林是延安红色土地上的一场绿色革命,二十年前,由延安人民用延安精神参与了这一场轰轰烈烈的改革,修复生态,山川大地由黄到绿的日新月异的惊人变化。
我的脑袋里挂满了问号?生态革命是什么?也是第一次听到“退耕还林”这个词汇,说句心里话,除了字面浅显的意思,我还真的没有往深里去领会,只是觉得这满眼苍翠的绿意,座座高楼拔地起的现代化建设标志的新城,跟印象中的黄土地,住着窑洞的延安,有些联系不上,沿途,我特别认真地做了一件事,那就是找窑洞,是的,各种找,但是各种没有看到……难道我来了一个“假延安”吗?瞅着这新城迅速发展姿势,简直跟我所住的城市相差无几呐。
不过这想法也就在心里默默盘旋了一晚上,第二天,我们采访团在杨家岭革命旧址进行的启动仪式。
对杨家岭,我早在很多年前的历史课本中便熟读,它是中共中央驻地旧址,位于延安城西北2公里处。1938年11月至1947年3月,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和中共中央机关在此居住,中共中央先后在这里召开了著名的延安文艺座谈会、六届七中全会和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展了全党整风运动;实行了精兵简政;发动了大生产运动;挫败了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的三次高潮;取得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对于这神圣之地,我是怀着激动的敬仰而来,站在中央大礼堂的建筑物前,再三地深呼吸了,才稳住心神,走进大礼堂,里面的陈设仍旧保持着旧样,主席台正中挂着毛主席跟朱德的巨幅画像,在画像下面写着醒目的标语:“在毛泽东的旗帜下胜利前进”,两面墙壁上插着24面摇曳的红旗,插红旗的“V”字象征着革命的胜利,后墙挂着“同心同德”四个大字……这里的每一处,都彰显着厚重的历史。
走出中央大礼堂,径直走到会址后面的小山坡上,散落着一排简陋的窑洞,走进窑洞,一目了然的空间,驻足停留,看着一张张黑白的老照片,破旧的桌子,粗糙的椅子,简陋的书柜,生动地还原了当时毛主席等同志们当年的在这生活的情景,展现了老一辈革命家不怕吃苦,一心奋斗的革命精神,想到他们那时候高尚的情怀,我的热泪便不住的盈眶而落,那时候党在延安的战斗,条件真是艰苦。
延安是中国革命的落脚点跟出发点,党中央跟毛主席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生活战斗了十三个春秋,领导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培育了延安精神,孕育了新中国,(1935年10月19日,中央红军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到达吴起。)毛爷爷曾说过,这是终点,也是起点。
吴起,古为边陲要地,战国时期魏国大将吴起曾在此屯兵驻防,镇名由此而来,后来,吴起成为长征落脚点而名播中外,胜利山因"割尾巴"战役而闻名天下。
这里有毛泽东旧居、革命烈士纪念牌、“切尾巴”战役遗址等革命纪念地等,很有幸,我来到了这座有故事,有情怀,有深度的革命圣地。在革命老区,在毛主席纪念馆,看着老照片,读着珍贵的记录资料,重温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那时候的延安,土地贫瘠,物资匮乏,但是却有那么一群人,不畏艰苦,放开生死,在苦难中崛起,在崛起中坚守信仰,在信仰中心怀百姓,才使得我们后辈有如此安稳、幸福的生活,我觉得作为一名文字工作者,有必要将这种信仰不断地用文字表达,用自己实际行动去支持,让这红色精神能够代代相传。
哦,对了,也是在吴起县,我对先前的“退耕还林”这词,有了深刻的认识。也是对新面貌的延安,有了全新的解读。
吴起县属于典型的黄土高原梁状丘陵沟壑区,地貌由“八川两涧两大山区”构成,群山植被稀疏,群众广种薄收,水土流失严重,黄沙遮天蔽日,农民的日子越苦就开垦,土地流失就越严重,于是,越垦越荒、越荒越穷、越穷越垦形成了恶性循环,让民众苦不堪言。更为可怕的事,生态环境的持续恶化,使自然灾害频繁。
天不下雨,就是干旱;天若下雨,就是灾难,这是曾经作为贫困县的吴起面临的恶劣生态环境,“开一片片荒地脱一层皮,下一场场大雨流一回泥,累死累活饿肚皮”这就是当时吴起最真实的写照。
为了改变这穷山恶水,延安人民在实践中不断失败,在失败中不断学习,在学习中不断累积经验,终于在吴起开启了退耕还林的第一步。该县委县政府经过多次调研,做出了“封山禁牧、舍饲养畜”政策。1998年,吴起县率先实行退耕还林,封山禁牧、大力发展舍饲养羊的决定,确立了以“封山退耕、植树种草、舍饲养羊、林牧主导、强农富民”的开发战略。
这是在这一片黄土高原上吹响的第一声号角,过程充满了曲折,但是为了重新建设美好家园,人们还是齐力奋进,最终取得显著效果后,退耕還林在黄土高原上掀起了一场波澜壮阔的“绿色革命”。
从“兄妹开荒”到“兄妹种树”,期间经历的变迁跟改革,真不是三言两语能够说得清的,里面付出的心血跟精力也非常人能想的,但是为了更好的生存,为了尽早摆脱“贫苦”这如形相随的魔咒,也为了下一代能够安居乐业,他们挣扎,他们奋斗,他们努力地改善环境,终于在延安人民坚持了二十余年的退耕还林后,山青了,树绿了,农民吃饱了,也渐渐富裕起来,生活大有改善,便百花齐放的开始发展其他生活产业,比如大棚种植各类蔬菜,瓜果,科学化养殖牲畜,特色农家乐,旅游等,给农民带来了经济效益,也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带动了人文、历史研究,让这一片本来就充满传奇色彩的红土地,越发的闪耀迷人。
再说延安的新农村吧,我们走访了吴起县、安塞区下面好多个新农村,都是整齐有规划的统一建设,造福群众,村里有水,有电,有太阳能,垃圾有条不紊的统一归类,在村部广场上,也摆放着各式便民健身器材,几乎每个村子都有文化墙,画着各式各样风俗特色,抑或红色信仰的标题、字语,在村中用朴实的言语弘扬了村风正气,其乐融融的社会氛围,农民脸上洋溢的满足笑容,让我深深地感觉到这里的村民满满地幸福、归属感。
我是个八零接近九零后的人,在这些前辈面前,称自己为孩子一点不为过,我生在和平年代,又是“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贵宝地之一——苏州。从小在生活上,我没有经历过太多苦难,在人生的旅途中,也没有什么大的波折,但是对红色的信仰一直心怀敬意,也一直努力坚守信仰,延安是一座内涵丰富的城市,也是红色信仰的朝圣地,这一周的行程,即使排的密密麻麻,但是我仍旧有看不够的感觉,它是历史沉淀下来的红色圣地,也是欣欣向荣发展的新城,想要写她,真的需要静下心来好好的体会。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可惜这一次来的时候下雨,在山下远远观望了一下,带着遗憾离开了延安,也好,留点念想,下次再来搂搂宝塔山,当然还想再去梁家河走一走,再去看看“幸福渠”横穿园林而过的枣园……
这是我第一次来延安,是带着朝圣的敬仰而来。
在乘车的途中,我还想着,我会看到绵延的黄土高原,沧桑巨变遗留下的光秃秃的沟壑纵横,成片成片的散发着空旷跟贫瘠的山坳吧,可是到了延安,我这想法便被颠覆了。
从延安的老城区到新区,由古至新,视野入目之处道路宽阔,环境干净、整洁,沿途绿意盎然,生机勃勃地散发着时尚气息,让人心旷神怡,新城毫不吝啬的向来客展示着她的崭新面貌,听着陪同的伙伴一路介绍,这是退耕还林后的新城建设,缓解了老城区的拥堵压力,外扩出来的新城,基础设施配套很完整,包括购物商场、娱乐设施、舒适的住房、便民主题公园,以及中小学义务教育的配套……
我不由得频频点头,连连称赞,“这真是挺了不得的事。”
作为延安的“土著”,对延安的绿色崛起,充满了骄傲之情,这项工程是遵照习大大:“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我们提出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宁可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因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思想为建,退耕还林是延安红色土地上的一场绿色革命,二十年前,由延安人民用延安精神参与了这一场轰轰烈烈的改革,修复生态,山川大地由黄到绿的日新月异的惊人变化。
我的脑袋里挂满了问号?生态革命是什么?也是第一次听到“退耕还林”这个词汇,说句心里话,除了字面浅显的意思,我还真的没有往深里去领会,只是觉得这满眼苍翠的绿意,座座高楼拔地起的现代化建设标志的新城,跟印象中的黄土地,住着窑洞的延安,有些联系不上,沿途,我特别认真地做了一件事,那就是找窑洞,是的,各种找,但是各种没有看到……难道我来了一个“假延安”吗?瞅着这新城迅速发展姿势,简直跟我所住的城市相差无几呐。
不过这想法也就在心里默默盘旋了一晚上,第二天,我们采访团在杨家岭革命旧址进行的启动仪式。
对杨家岭,我早在很多年前的历史课本中便熟读,它是中共中央驻地旧址,位于延安城西北2公里处。1938年11月至1947年3月,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和中共中央机关在此居住,中共中央先后在这里召开了著名的延安文艺座谈会、六届七中全会和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展了全党整风运动;实行了精兵简政;发动了大生产运动;挫败了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的三次高潮;取得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对于这神圣之地,我是怀着激动的敬仰而来,站在中央大礼堂的建筑物前,再三地深呼吸了,才稳住心神,走进大礼堂,里面的陈设仍旧保持着旧样,主席台正中挂着毛主席跟朱德的巨幅画像,在画像下面写着醒目的标语:“在毛泽东的旗帜下胜利前进”,两面墙壁上插着24面摇曳的红旗,插红旗的“V”字象征着革命的胜利,后墙挂着“同心同德”四个大字……这里的每一处,都彰显着厚重的历史。
走出中央大礼堂,径直走到会址后面的小山坡上,散落着一排简陋的窑洞,走进窑洞,一目了然的空间,驻足停留,看着一张张黑白的老照片,破旧的桌子,粗糙的椅子,简陋的书柜,生动地还原了当时毛主席等同志们当年的在这生活的情景,展现了老一辈革命家不怕吃苦,一心奋斗的革命精神,想到他们那时候高尚的情怀,我的热泪便不住的盈眶而落,那时候党在延安的战斗,条件真是艰苦。
延安是中国革命的落脚点跟出发点,党中央跟毛主席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生活战斗了十三个春秋,领导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培育了延安精神,孕育了新中国,(1935年10月19日,中央红军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到达吴起。)毛爷爷曾说过,这是终点,也是起点。
吴起,古为边陲要地,战国时期魏国大将吴起曾在此屯兵驻防,镇名由此而来,后来,吴起成为长征落脚点而名播中外,胜利山因"割尾巴"战役而闻名天下。
这里有毛泽东旧居、革命烈士纪念牌、“切尾巴”战役遗址等革命纪念地等,很有幸,我来到了这座有故事,有情怀,有深度的革命圣地。在革命老区,在毛主席纪念馆,看着老照片,读着珍贵的记录资料,重温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那时候的延安,土地贫瘠,物资匮乏,但是却有那么一群人,不畏艰苦,放开生死,在苦难中崛起,在崛起中坚守信仰,在信仰中心怀百姓,才使得我们后辈有如此安稳、幸福的生活,我觉得作为一名文字工作者,有必要将这种信仰不断地用文字表达,用自己实际行动去支持,让这红色精神能够代代相传。
哦,对了,也是在吴起县,我对先前的“退耕还林”这词,有了深刻的认识。也是对新面貌的延安,有了全新的解读。
吴起县属于典型的黄土高原梁状丘陵沟壑区,地貌由“八川两涧两大山区”构成,群山植被稀疏,群众广种薄收,水土流失严重,黄沙遮天蔽日,农民的日子越苦就开垦,土地流失就越严重,于是,越垦越荒、越荒越穷、越穷越垦形成了恶性循环,让民众苦不堪言。更为可怕的事,生态环境的持续恶化,使自然灾害频繁。
天不下雨,就是干旱;天若下雨,就是灾难,这是曾经作为贫困县的吴起面临的恶劣生态环境,“开一片片荒地脱一层皮,下一场场大雨流一回泥,累死累活饿肚皮”这就是当时吴起最真实的写照。
为了改变这穷山恶水,延安人民在实践中不断失败,在失败中不断学习,在学习中不断累积经验,终于在吴起开启了退耕还林的第一步。该县委县政府经过多次调研,做出了“封山禁牧、舍饲养畜”政策。1998年,吴起县率先实行退耕还林,封山禁牧、大力发展舍饲养羊的决定,确立了以“封山退耕、植树种草、舍饲养羊、林牧主导、强农富民”的开发战略。
这是在这一片黄土高原上吹响的第一声号角,过程充满了曲折,但是为了重新建设美好家园,人们还是齐力奋进,最终取得显著效果后,退耕還林在黄土高原上掀起了一场波澜壮阔的“绿色革命”。
从“兄妹开荒”到“兄妹种树”,期间经历的变迁跟改革,真不是三言两语能够说得清的,里面付出的心血跟精力也非常人能想的,但是为了更好的生存,为了尽早摆脱“贫苦”这如形相随的魔咒,也为了下一代能够安居乐业,他们挣扎,他们奋斗,他们努力地改善环境,终于在延安人民坚持了二十余年的退耕还林后,山青了,树绿了,农民吃饱了,也渐渐富裕起来,生活大有改善,便百花齐放的开始发展其他生活产业,比如大棚种植各类蔬菜,瓜果,科学化养殖牲畜,特色农家乐,旅游等,给农民带来了经济效益,也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带动了人文、历史研究,让这一片本来就充满传奇色彩的红土地,越发的闪耀迷人。
再说延安的新农村吧,我们走访了吴起县、安塞区下面好多个新农村,都是整齐有规划的统一建设,造福群众,村里有水,有电,有太阳能,垃圾有条不紊的统一归类,在村部广场上,也摆放着各式便民健身器材,几乎每个村子都有文化墙,画着各式各样风俗特色,抑或红色信仰的标题、字语,在村中用朴实的言语弘扬了村风正气,其乐融融的社会氛围,农民脸上洋溢的满足笑容,让我深深地感觉到这里的村民满满地幸福、归属感。
我是个八零接近九零后的人,在这些前辈面前,称自己为孩子一点不为过,我生在和平年代,又是“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贵宝地之一——苏州。从小在生活上,我没有经历过太多苦难,在人生的旅途中,也没有什么大的波折,但是对红色的信仰一直心怀敬意,也一直努力坚守信仰,延安是一座内涵丰富的城市,也是红色信仰的朝圣地,这一周的行程,即使排的密密麻麻,但是我仍旧有看不够的感觉,它是历史沉淀下来的红色圣地,也是欣欣向荣发展的新城,想要写她,真的需要静下心来好好的体会。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可惜这一次来的时候下雨,在山下远远观望了一下,带着遗憾离开了延安,也好,留点念想,下次再来搂搂宝塔山,当然还想再去梁家河走一走,再去看看“幸福渠”横穿园林而过的枣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