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池塘养鱼通常是指小水面的成鱼养殖,池塘包括人工开挖的鱼池,改进修整后的山塘、坑塘等。而“八字精养”是池塘养殖成鱼夺取高产的有效措施,简而言之包括水、种、饵、密、混、轮、防、管8个方面。其中水(水源、水深、水活),种(良种、体健),饵(饵精、量足)是养鱼的物质基础;密(合理密养),混(多品种混养),轮(轮捕轮放)是养鱼的基本措施;防(防治病害),管(精心管理)是养鱼获得高产的保证。笔者将此“八字”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总结出池塘养鱼精养技术,供读者参考。
一、池塘条件
1.池塘的准备
①位置。池塘应靠近水源充足、水质清新的河港、水库、河道等,保证养鱼有足够的水源,且便于排水和注水(或提灌)。
②池形及周围环境。池塘最好是以东西为长、南北为宽的长方形,长、宽比例为5:3或2:1,宽的一边不要超过50米。池塘周围无高大建筑物和树木。
③水質。池水必须对鱼类无害。一般成鱼阶段,溶氧量达3毫克,升以上,pH值在6~9之间。
④面积和水深。池塘面积以3~7亩和10~25亩为好,最大不超过30亩。水深以2~3米为宜。
⑤土质。土质以壤土为佳,其次是黏土,沙土池塘最差。另外,堤埂要牢固,高于洪水位0.5米以上;池底平坦、向阳,并有13~16厘米厚的淤泥;池埂、池坡可种植青饲料。
2.池塘的改造
不符合上述基本要求的池塘必须进行改造:小塘去埂,改为3~10亩的大塘;浅塘挖去淤泥,改为2~3米深的深塘;死水塘接通水源改为活水塘;瘦水塘施肥改为肥水塘;用石灰调节酸碱度(干池150千克/亩),pH控制在7.5~8.0。
3.池塘的清整
清整池塘是养殖中的一个重要工作,一般每年冬季排干池水,淤泥留6.5~10.0厘米厚,修整加固池埂;修补漏洞,平整池底。同时,用生石灰清塘,多采用带水清塘法,每亩用生石灰100~150千克,化浆全池泼洒,池内留6.5~10.0厘米深的水,可杀死池底有害物质和野杂鱼,还能改善水质环境。
清塘后,紧接着施肥注水。基肥以粪肥和混合堆肥为宜,每亩施600~700千克;新建池适当多施,施入池底,混入泥中,然后注水。争取在腊月注水,注水分次进行,先放水约1米深,待水色转浓后再逐步加注新水。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粪肥腐败释放的气体中含有大量有毒气体,其中H毒性最大,所以要在注水7~10天后,待毒气消失,再放鱼种入池。
二、鱼种放养
鱼种放养的原则是:规格大,数量足,体质好,品种多。
1.放养对象
池塘养鱼大都采用密放混养,一般放养6~8个品种,以1~2种为主养鱼,其余为配养鱼。放养鱼类依照各种鱼的生活习性、鱼间关系、池塘条件、鱼种来源、饲料供应和技术水平来决定。村前村后、城镇郊区的池塘肥沃,肥料来源广,应以鲢鱼、鳙鱼为主,其次是杂食性的鲤鱼、鲫鱼和罗非鱼,适当配养草鱼、团头鲂等。田边村外的池塘,水质清新,自然肥少,青饲料来源较多,应以草鱼为主,还可养团头鲂、鳊鱼等,配上其他上层鱼类(如鲢鱼、鳙鱼等)和底层鱼类(如鲤鱼、鲫鱼等)。新挖塘或漏水塘,水浅基窄,漏水渗肥,水质瘦,应以放养草食性和杂食性鱼类为主。如果当地螺蛳、蚬、蚌丰富,可以养殖青鱼、鲤鱼为主。
2.放养规格
鱼种规格要求整齐,尺寸大、分量重,一般投放13~16厘米长的鱼种,鲤鱼、鲫鱼可小一些(10厘米),生产中多采取轮捕轮放方式,因此要求有多种鱼龄的鱼种。同一种类不同规格的鱼种,差距大些好。在放养时,要有一批大规格鱼种,以利年终上市。草鱼最好是0.40~0.75千克的2龄鱼种,年度可达3~5千克。鲢鱼、鳙鱼最好是13~20厘米长的1龄鱼种(1~3尾,千克);鲤鱼、鲫鱼最好是10~13厘米长的1龄鱼种(12~15尾/千克),鲤鱼年度可长到0.5~1.0千克,鲫鱼年度可长0.15~0.25千克。总之,鱼种规格大的要少放,规格小或适当的可多放。
3.放养质量
放养的鱼种要求体质健壮,鳞片完整,鳍条无损,体型正常,体表光滑,体色鲜艳有光泽。
4.放养时间
鱼种放养的时间要早,一般在春节前后,最迟不过2月份;应选择晴天进行,下雨下雪、刮大风或冰冻天气不宜放养。
5.放养鱼种的搭配
池塘放养鱼种的搭配应根据池塘水质、饵料来源等来决定。一般肥水塘鲢鱼占60%~70%,鳙鱼5%~10%,草鱼5%~10%;其他如鲤鱼、鲫鱼等10%~20%,其中鲢鱼、鳙鱼比为5:1。水质清新的池塘草鱼占50%~70%,鲢鱼、鳙鱼20%~30%,其他底层鱼类10%~20%。水质偏瘦的池塘和新池塘,应以草鱼和鲤鱼、鲫鱼等喜清水性、杂食性的鱼为主,适当搭配其他鱼类。
6.放养密度
鱼种的放养密度同样要受池塘条件、产量要求、管理水平和技术条件的限制,一般亩放养量为400~600尾,具体放养模式请参考表1、表2和表3。
三、饲养管理
1.坚持每天巡塘
每天巡塘3次。清晨巡塘可观察鱼有无浮头及其程度,重浮头时,应及时注新水,停止投饵、施肥,有增氧机的应开机增氧。中午巡塘结合投饵等工作,观察鱼的活动及吃食情况,以便决定第二天投喂量。傍晚巡塘观察鱼有无浮头预兆,检查全天吃食情况,把残剩的草渣等捞出。天气变化时应增加巡塘次数。
2.适当调节水质、水量
正常情况下,每10~15天注水1次,在夏季高温或水质过肥时,要增加注水次数,若发现鱼患病,应及时采取换水、消毒,投喂药饵等措施。
3.合理投饵
池塘养鱼,除利用天然饵料外,还应投放一定量的人工饵料。投饵数量应根据鱼的总重量、水温、饲料类别、鱼的摄食情况等来决定。投喂应遵循“四看”“四定”原则。“四看”,即看季节、看水色、看天气和看鱼:春冬季少投,夏秋季多投;水色浓时少投,反之则多投;天气闷热时少投;鱼摄食旺盛时则多投。“四定”,即定质、定量、定时和定位。 4.科学施肥
施肥与投饵同样重要,施肥主要是培养水质,增加鱼类可口的天然饵料,更有利于鱼类的生长。施肥次数和施肥量根据水质和鱼类生长情况而决定,池水应保持肥、活、爽,不混浊,呈褐绿色或油绿色为肥水,可少施肥或不施;水质清淡,透明度大,呈淡黄色或清绿色,要及时施追肥;水质过浓,呈黑褐色不能施肥,應及时注水增氧,使水质转向肥而爽。
施用有机肥时需要注意:人畜禽肥,应发酵后再投放;施肥时应避开食场,尽量拌匀后施放;无风闷热天气时少施或不施;施肥后,要适当加注新水。
5.防治鱼病
鱼病防治要遵循“以防为主,治疗为辅”的原则。成鱼易发生细菌性肠炎和出血病、赤皮病、烂鳃病,应做好以下预防工作:
①生石灰消毒。成鱼出池干塘时,用生石灰100~150千克/亩进行池塘消毒。
②秋放。实行秋放鱼种,壮体越冬,增强鱼种抗病力。
③生石灰防病。养鱼生产中,采用生石灰15~25千克/亩,每隔15~20天全池泼洒,防治细菌性鱼病发生,同时调节水质。
④用桉树叶或大蒜防鱼肠炎。每年5~9月,采摘鲜桉树叶(大叶桉)粉碎后直接喂草鱼,每50千克草鱼投喂鲜桉树叶5千克,连喂3天,隔1个月再喂3天,喂前1~2天停喂草料,对防治草鱼肠炎效果显著。其他鱼可用大蒜防治鱼肠炎,每10千克饲料配0.4千克食盐加1千克大蒜,效果良好。
6.坚持做好养鱼记录
记录鱼种放养种类、数量、规格及日期,此外,还需记录好水质、投饵量、鱼情、鱼病、出池产量等情况。
7.做好防逃鱼、防泛池等工作
在池塘周围设立警示标牌,防止人为破坏。在鱼塘边缘低矮处安装栅栏可防逃鱼。定期观测水位,特别是雨季要做好排洪措施,防止泛池。
四、轮捕轮放
轮捕轮放是养鱼高产的重要措施,其可以充分利用水体,节省部分鱼池。主要方法有以下两种:
1.一次放足
将不同种类不同规格的鱼种一次放足,等一部分长到食用规格后,再分批将大鱼捕出,小鱼继续留养。一般7~9月捕1次,年底干池。
2.分次放养
将大鱼捕出后,立即补放鱼种,等一部分长到食用规格后,再分批将大鱼捕出,小鱼继续留养。采用这种方法必须有一定数量的2龄鱼种。
一、池塘条件
1.池塘的准备
①位置。池塘应靠近水源充足、水质清新的河港、水库、河道等,保证养鱼有足够的水源,且便于排水和注水(或提灌)。
②池形及周围环境。池塘最好是以东西为长、南北为宽的长方形,长、宽比例为5:3或2:1,宽的一边不要超过50米。池塘周围无高大建筑物和树木。
③水質。池水必须对鱼类无害。一般成鱼阶段,溶氧量达3毫克,升以上,pH值在6~9之间。
④面积和水深。池塘面积以3~7亩和10~25亩为好,最大不超过30亩。水深以2~3米为宜。
⑤土质。土质以壤土为佳,其次是黏土,沙土池塘最差。另外,堤埂要牢固,高于洪水位0.5米以上;池底平坦、向阳,并有13~16厘米厚的淤泥;池埂、池坡可种植青饲料。
2.池塘的改造
不符合上述基本要求的池塘必须进行改造:小塘去埂,改为3~10亩的大塘;浅塘挖去淤泥,改为2~3米深的深塘;死水塘接通水源改为活水塘;瘦水塘施肥改为肥水塘;用石灰调节酸碱度(干池150千克/亩),pH控制在7.5~8.0。
3.池塘的清整
清整池塘是养殖中的一个重要工作,一般每年冬季排干池水,淤泥留6.5~10.0厘米厚,修整加固池埂;修补漏洞,平整池底。同时,用生石灰清塘,多采用带水清塘法,每亩用生石灰100~150千克,化浆全池泼洒,池内留6.5~10.0厘米深的水,可杀死池底有害物质和野杂鱼,还能改善水质环境。
清塘后,紧接着施肥注水。基肥以粪肥和混合堆肥为宜,每亩施600~700千克;新建池适当多施,施入池底,混入泥中,然后注水。争取在腊月注水,注水分次进行,先放水约1米深,待水色转浓后再逐步加注新水。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粪肥腐败释放的气体中含有大量有毒气体,其中H毒性最大,所以要在注水7~10天后,待毒气消失,再放鱼种入池。
二、鱼种放养
鱼种放养的原则是:规格大,数量足,体质好,品种多。
1.放养对象
池塘养鱼大都采用密放混养,一般放养6~8个品种,以1~2种为主养鱼,其余为配养鱼。放养鱼类依照各种鱼的生活习性、鱼间关系、池塘条件、鱼种来源、饲料供应和技术水平来决定。村前村后、城镇郊区的池塘肥沃,肥料来源广,应以鲢鱼、鳙鱼为主,其次是杂食性的鲤鱼、鲫鱼和罗非鱼,适当配养草鱼、团头鲂等。田边村外的池塘,水质清新,自然肥少,青饲料来源较多,应以草鱼为主,还可养团头鲂、鳊鱼等,配上其他上层鱼类(如鲢鱼、鳙鱼等)和底层鱼类(如鲤鱼、鲫鱼等)。新挖塘或漏水塘,水浅基窄,漏水渗肥,水质瘦,应以放养草食性和杂食性鱼类为主。如果当地螺蛳、蚬、蚌丰富,可以养殖青鱼、鲤鱼为主。
2.放养规格
鱼种规格要求整齐,尺寸大、分量重,一般投放13~16厘米长的鱼种,鲤鱼、鲫鱼可小一些(10厘米),生产中多采取轮捕轮放方式,因此要求有多种鱼龄的鱼种。同一种类不同规格的鱼种,差距大些好。在放养时,要有一批大规格鱼种,以利年终上市。草鱼最好是0.40~0.75千克的2龄鱼种,年度可达3~5千克。鲢鱼、鳙鱼最好是13~20厘米长的1龄鱼种(1~3尾,千克);鲤鱼、鲫鱼最好是10~13厘米长的1龄鱼种(12~15尾/千克),鲤鱼年度可长到0.5~1.0千克,鲫鱼年度可长0.15~0.25千克。总之,鱼种规格大的要少放,规格小或适当的可多放。
3.放养质量
放养的鱼种要求体质健壮,鳞片完整,鳍条无损,体型正常,体表光滑,体色鲜艳有光泽。
4.放养时间
鱼种放养的时间要早,一般在春节前后,最迟不过2月份;应选择晴天进行,下雨下雪、刮大风或冰冻天气不宜放养。
5.放养鱼种的搭配
池塘放养鱼种的搭配应根据池塘水质、饵料来源等来决定。一般肥水塘鲢鱼占60%~70%,鳙鱼5%~10%,草鱼5%~10%;其他如鲤鱼、鲫鱼等10%~20%,其中鲢鱼、鳙鱼比为5:1。水质清新的池塘草鱼占50%~70%,鲢鱼、鳙鱼20%~30%,其他底层鱼类10%~20%。水质偏瘦的池塘和新池塘,应以草鱼和鲤鱼、鲫鱼等喜清水性、杂食性的鱼为主,适当搭配其他鱼类。
6.放养密度
鱼种的放养密度同样要受池塘条件、产量要求、管理水平和技术条件的限制,一般亩放养量为400~600尾,具体放养模式请参考表1、表2和表3。
三、饲养管理
1.坚持每天巡塘
每天巡塘3次。清晨巡塘可观察鱼有无浮头及其程度,重浮头时,应及时注新水,停止投饵、施肥,有增氧机的应开机增氧。中午巡塘结合投饵等工作,观察鱼的活动及吃食情况,以便决定第二天投喂量。傍晚巡塘观察鱼有无浮头预兆,检查全天吃食情况,把残剩的草渣等捞出。天气变化时应增加巡塘次数。
2.适当调节水质、水量
正常情况下,每10~15天注水1次,在夏季高温或水质过肥时,要增加注水次数,若发现鱼患病,应及时采取换水、消毒,投喂药饵等措施。
3.合理投饵
池塘养鱼,除利用天然饵料外,还应投放一定量的人工饵料。投饵数量应根据鱼的总重量、水温、饲料类别、鱼的摄食情况等来决定。投喂应遵循“四看”“四定”原则。“四看”,即看季节、看水色、看天气和看鱼:春冬季少投,夏秋季多投;水色浓时少投,反之则多投;天气闷热时少投;鱼摄食旺盛时则多投。“四定”,即定质、定量、定时和定位。 4.科学施肥
施肥与投饵同样重要,施肥主要是培养水质,增加鱼类可口的天然饵料,更有利于鱼类的生长。施肥次数和施肥量根据水质和鱼类生长情况而决定,池水应保持肥、活、爽,不混浊,呈褐绿色或油绿色为肥水,可少施肥或不施;水质清淡,透明度大,呈淡黄色或清绿色,要及时施追肥;水质过浓,呈黑褐色不能施肥,應及时注水增氧,使水质转向肥而爽。
施用有机肥时需要注意:人畜禽肥,应发酵后再投放;施肥时应避开食场,尽量拌匀后施放;无风闷热天气时少施或不施;施肥后,要适当加注新水。
5.防治鱼病
鱼病防治要遵循“以防为主,治疗为辅”的原则。成鱼易发生细菌性肠炎和出血病、赤皮病、烂鳃病,应做好以下预防工作:
①生石灰消毒。成鱼出池干塘时,用生石灰100~150千克/亩进行池塘消毒。
②秋放。实行秋放鱼种,壮体越冬,增强鱼种抗病力。
③生石灰防病。养鱼生产中,采用生石灰15~25千克/亩,每隔15~20天全池泼洒,防治细菌性鱼病发生,同时调节水质。
④用桉树叶或大蒜防鱼肠炎。每年5~9月,采摘鲜桉树叶(大叶桉)粉碎后直接喂草鱼,每50千克草鱼投喂鲜桉树叶5千克,连喂3天,隔1个月再喂3天,喂前1~2天停喂草料,对防治草鱼肠炎效果显著。其他鱼可用大蒜防治鱼肠炎,每10千克饲料配0.4千克食盐加1千克大蒜,效果良好。
6.坚持做好养鱼记录
记录鱼种放养种类、数量、规格及日期,此外,还需记录好水质、投饵量、鱼情、鱼病、出池产量等情况。
7.做好防逃鱼、防泛池等工作
在池塘周围设立警示标牌,防止人为破坏。在鱼塘边缘低矮处安装栅栏可防逃鱼。定期观测水位,特别是雨季要做好排洪措施,防止泛池。
四、轮捕轮放
轮捕轮放是养鱼高产的重要措施,其可以充分利用水体,节省部分鱼池。主要方法有以下两种:
1.一次放足
将不同种类不同规格的鱼种一次放足,等一部分长到食用规格后,再分批将大鱼捕出,小鱼继续留养。一般7~9月捕1次,年底干池。
2.分次放养
将大鱼捕出后,立即补放鱼种,等一部分长到食用规格后,再分批将大鱼捕出,小鱼继续留养。采用这种方法必须有一定数量的2龄鱼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