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企业日益增长的对学生职业素养的要求,同目前教师通过纯粹课堂式灌输职业素养的方法,产生了巨大的矛盾,这种脱离职业素养生成本源的培养行为必然会导致职业素养培养的低效性。本文通过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式,谈谈提高学生职业素养的新思路。
关键词 产学研 校企合作 职业素养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近几年,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已经成为比较重要的社会问题,对于学生来说,有大量的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对于企业来说又都在感叹“招不到合适的人选”。这种的矛盾的根源就是脱离实际的课堂式职业素养教育。
1 职业素养教育现状
1.1 职业素养教育内容抽象
以职业道德课程内容为例,职业院校大多用一些抽象化的道德准则来要求学生。这些脱离实际的空头理论,无视学生学习欲望,也无法接轨现实职业活动,从而使得职业素养课程变得毫无意义,甚至产生负面效应。最终的结果就是职业素养课程变成学生的休息课、睡觉课。
1.2 职业素养教育方法欠妥
职业素养的提高,由其性质决定了它应通过实践体验而提高。然而目前职业教育课程普遍采用的方法,不是让学生参与企业模拟职业活动来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而是把职业素养的提高依赖于通过单纯的课堂教育方式——所谓“职业素养”概念的“灌输”来进行,这种脱离实际的职业素养培养方式,必然会导致职业素养培养的无效性。
1.3 缺乏科学的职业素养评价体系
理论的掌握,可以通过考试进行评定,实训技能的应用,也可以通过相关的鉴定进行评估,而职业素养,很难通过简单的量化测量进行评价。目前职业素养教育的实施,实质上是校方受上级教育部门的要求,单方面的一种教育行为,对于用人单位的反馈,基本没有改进和提高,也很难反馈到学校。
2 产学研相结合提高学生职业素养的意义
只有加强校企合作,才能培养实用型人才,满足企业、社会的需要。员工的职业道德教育,企业也十分重视,强调责任观、团队观、敬业观、纪律观等,只有在优秀企业文化的熏陶下,才能让学生有所提高,逐步培养出较高的职业素养。
(1)培养纪律观念;俗话说,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我们因该认识到,严格的规则和纪律是职业素养最基本的要求。(2)锻炼坚强的意志,让学生到生产第一线,设身处地了解企业运作流程,充当劳动者的角色,体会劳动的艰辛,培养吃苦耐劳、艰苦创业的精神;(3)培养敬业精神,敬业精神是一种对工作对事业全身心忘我投入的精神境界,其本质就是奉献的精神。(4)要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客观存在的职业差异现象,树立正确的职业观。(5)培养团队精神,注重员工之间的相互协作。
3 产学研相结合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具体实施
3.1 以职业素养专业课程教学为基础
培养优秀教师队伍,增强一线教师自身的素质,通过高素质的教师对学生进行职业素养的培养和提高;明确职业素养的培养任务,通过制定相关课程的标准性、教学内容的时代性、教学形式的多样性,构建职业素养培养的教学体系。把职业素养教育渗透到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如在毛泽东思想及思想道德课程学习活动中渗透职业素养教育,在体育课程中,磨练学生的毅力,在礼仪课中掌握必要的礼仪知识,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好地待人接物。
3.2 以研究职业素养培养方法为辅
“以就业为导向,以提高岗位核心能力”为目标,这不是一句口号,要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实实在在地体现出来,在日常课时计划安排中,充分发挥职业素养课程的多重功能,结合专业设置和职业特点,充分利用辅修课堂,把职业素养课程落实好,为学生能在未来的职业岗位上发挥出应有的水平提供保障,用优秀的综合技能,为职业生涯的规划做好准备,真正做到“将需要工作的人培养成工作需要的人”。
3.3 以校企合作共同培养为核心
(1)搞好校企合作、产学联动。早在1906年,美国辛辛那提大学工程学院赫尔曼·施奈德就提出这种教育模式的理念并在辛辛那提大学推行。通过漫长的教育实践,77年以后,标志着校企合作教育成为世界性的教育改革主流的团体——世界合作教育协会在1983年成立。麻省理工学院对本科生明文规定除了课程学习之外,还必须辅修实训研究方面的任务,否则不能毕业。英国则在某些大学制定工读交替制,大学生在校期间,必须要到与本专业相关的企业工作学习一到两年,目前已在英国全名推广这个制度。德国则提出“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理念,这一理念被称作德国在大学教育的第二次革命,实践证明,校企合作是国际公认的培养创新人才的最佳途径。上世纪80年代后期我国引进校企合作教育。全国产学研合作教育协会于1991年4月在上海成立,1997年10月教育部发出《关于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九·五”试点工作的通知》,确定“九·五”期间在全国28所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的试点工作。目前,劳动部门有项目鼓励高校和企业相互合作。通过免费学习,给企业补贴等方式,由学校出理论教学人员,由企业出实践管理人员,共同搞好校企合作。
(2)引进企业参与高职学生创业教育与就业教育活动。学校按社会需求以就业、创业为主线,分别将就业创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纳入公共必修课,在师资队伍的选择上,应该由高校心理咨询师、就业咨询师、职业规划师作为理论导师,由企业部门主管、创业成功人士、行业专家作为实践操作导师,通过一对一接触实践指导,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能力,开展形式多样的就业讲座和咨询活动,从各个方面给学生以最佳的职业指导和创业规划。大一完成角色转变,让学生从高中的“死读书”,过渡到大学生的“活读书”。用实际行动规划职业生涯;大二创业就业教育,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明确自己的就业方向,把握好就业创业的人生选择。为创业或就业做准备。大三创业择业辅导通过实际实习的机会让学生在工作中成长。通过五个结合,即:结合新生职业理论教育帮助建立学生职业生涯意识;结合职业生涯规划赛事和训练,帮助学生构建合理的知识体系、能力结构;结合职业素养培养增强学生沟通能力;结合成功案例与实地演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社会需要和职场规则,采取以人为本的体验式教学模式,实现从“读书人”到“职业人”的转变;实现两个引导,即: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成才观;提高就业能力;引导学生树立创业精神和创业意识。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教育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的质量工程,目前职业素养教育研究仍处于摸索阶段,适合我国高职院校模式的职业素养教育体系,还未完全形成,需要广大高职教育工作者结合本校本实际情况进行探索提高,逐步形成较为完善的运作体系和模式,这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开展高职生职业素养研究,对高职教育的办学特色和生存方式的探索,对满足我国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对促进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上海高校选拔培养优秀青年教师科研专项基金”: 编号:cgz10005
参考文献
[1] 牛英群.基于职业素养培养的高职体育教学改革[J].教育与职业,2013(7).
[2] 庞捷敏.以职业活动模式培养高职学生职业素养[J].宁波大学学报,2013(2).
关键词 产学研 校企合作 职业素养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近几年,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已经成为比较重要的社会问题,对于学生来说,有大量的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对于企业来说又都在感叹“招不到合适的人选”。这种的矛盾的根源就是脱离实际的课堂式职业素养教育。
1 职业素养教育现状
1.1 职业素养教育内容抽象
以职业道德课程内容为例,职业院校大多用一些抽象化的道德准则来要求学生。这些脱离实际的空头理论,无视学生学习欲望,也无法接轨现实职业活动,从而使得职业素养课程变得毫无意义,甚至产生负面效应。最终的结果就是职业素养课程变成学生的休息课、睡觉课。
1.2 职业素养教育方法欠妥
职业素养的提高,由其性质决定了它应通过实践体验而提高。然而目前职业教育课程普遍采用的方法,不是让学生参与企业模拟职业活动来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而是把职业素养的提高依赖于通过单纯的课堂教育方式——所谓“职业素养”概念的“灌输”来进行,这种脱离实际的职业素养培养方式,必然会导致职业素养培养的无效性。
1.3 缺乏科学的职业素养评价体系
理论的掌握,可以通过考试进行评定,实训技能的应用,也可以通过相关的鉴定进行评估,而职业素养,很难通过简单的量化测量进行评价。目前职业素养教育的实施,实质上是校方受上级教育部门的要求,单方面的一种教育行为,对于用人单位的反馈,基本没有改进和提高,也很难反馈到学校。
2 产学研相结合提高学生职业素养的意义
只有加强校企合作,才能培养实用型人才,满足企业、社会的需要。员工的职业道德教育,企业也十分重视,强调责任观、团队观、敬业观、纪律观等,只有在优秀企业文化的熏陶下,才能让学生有所提高,逐步培养出较高的职业素养。
(1)培养纪律观念;俗话说,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我们因该认识到,严格的规则和纪律是职业素养最基本的要求。(2)锻炼坚强的意志,让学生到生产第一线,设身处地了解企业运作流程,充当劳动者的角色,体会劳动的艰辛,培养吃苦耐劳、艰苦创业的精神;(3)培养敬业精神,敬业精神是一种对工作对事业全身心忘我投入的精神境界,其本质就是奉献的精神。(4)要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客观存在的职业差异现象,树立正确的职业观。(5)培养团队精神,注重员工之间的相互协作。
3 产学研相结合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具体实施
3.1 以职业素养专业课程教学为基础
培养优秀教师队伍,增强一线教师自身的素质,通过高素质的教师对学生进行职业素养的培养和提高;明确职业素养的培养任务,通过制定相关课程的标准性、教学内容的时代性、教学形式的多样性,构建职业素养培养的教学体系。把职业素养教育渗透到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如在毛泽东思想及思想道德课程学习活动中渗透职业素养教育,在体育课程中,磨练学生的毅力,在礼仪课中掌握必要的礼仪知识,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好地待人接物。
3.2 以研究职业素养培养方法为辅
“以就业为导向,以提高岗位核心能力”为目标,这不是一句口号,要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实实在在地体现出来,在日常课时计划安排中,充分发挥职业素养课程的多重功能,结合专业设置和职业特点,充分利用辅修课堂,把职业素养课程落实好,为学生能在未来的职业岗位上发挥出应有的水平提供保障,用优秀的综合技能,为职业生涯的规划做好准备,真正做到“将需要工作的人培养成工作需要的人”。
3.3 以校企合作共同培养为核心
(1)搞好校企合作、产学联动。早在1906年,美国辛辛那提大学工程学院赫尔曼·施奈德就提出这种教育模式的理念并在辛辛那提大学推行。通过漫长的教育实践,77年以后,标志着校企合作教育成为世界性的教育改革主流的团体——世界合作教育协会在1983年成立。麻省理工学院对本科生明文规定除了课程学习之外,还必须辅修实训研究方面的任务,否则不能毕业。英国则在某些大学制定工读交替制,大学生在校期间,必须要到与本专业相关的企业工作学习一到两年,目前已在英国全名推广这个制度。德国则提出“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理念,这一理念被称作德国在大学教育的第二次革命,实践证明,校企合作是国际公认的培养创新人才的最佳途径。上世纪80年代后期我国引进校企合作教育。全国产学研合作教育协会于1991年4月在上海成立,1997年10月教育部发出《关于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九·五”试点工作的通知》,确定“九·五”期间在全国28所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的试点工作。目前,劳动部门有项目鼓励高校和企业相互合作。通过免费学习,给企业补贴等方式,由学校出理论教学人员,由企业出实践管理人员,共同搞好校企合作。
(2)引进企业参与高职学生创业教育与就业教育活动。学校按社会需求以就业、创业为主线,分别将就业创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纳入公共必修课,在师资队伍的选择上,应该由高校心理咨询师、就业咨询师、职业规划师作为理论导师,由企业部门主管、创业成功人士、行业专家作为实践操作导师,通过一对一接触实践指导,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能力,开展形式多样的就业讲座和咨询活动,从各个方面给学生以最佳的职业指导和创业规划。大一完成角色转变,让学生从高中的“死读书”,过渡到大学生的“活读书”。用实际行动规划职业生涯;大二创业就业教育,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明确自己的就业方向,把握好就业创业的人生选择。为创业或就业做准备。大三创业择业辅导通过实际实习的机会让学生在工作中成长。通过五个结合,即:结合新生职业理论教育帮助建立学生职业生涯意识;结合职业生涯规划赛事和训练,帮助学生构建合理的知识体系、能力结构;结合职业素养培养增强学生沟通能力;结合成功案例与实地演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社会需要和职场规则,采取以人为本的体验式教学模式,实现从“读书人”到“职业人”的转变;实现两个引导,即: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成才观;提高就业能力;引导学生树立创业精神和创业意识。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教育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的质量工程,目前职业素养教育研究仍处于摸索阶段,适合我国高职院校模式的职业素养教育体系,还未完全形成,需要广大高职教育工作者结合本校本实际情况进行探索提高,逐步形成较为完善的运作体系和模式,这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开展高职生职业素养研究,对高职教育的办学特色和生存方式的探索,对满足我国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对促进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上海高校选拔培养优秀青年教师科研专项基金”: 编号:cgz10005
参考文献
[1] 牛英群.基于职业素养培养的高职体育教学改革[J].教育与职业,2013(7).
[2] 庞捷敏.以职业活动模式培养高职学生职业素养[J].宁波大学学报,2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