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药物的不良反应是临床用药中的常见现象。它不仅指药物的副作用,还包括药物的毒性、特异性反应、过敏反应、继发性反应等。随着社会的发展,如何安全、有效、合理的用药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临床上对药品的要求不仅仅局限于对疾病的治疗作用,同时也要求在治疗疾病的同时,所使用的药品应当尽可能少地出现ADR。达到安全、有效、经济、适当的使用药物的目的。下面结合我院情况谈一下临床常见的药品不良反应与安全用药问题。
1我院2013年药品不良反应情况
1.1 抗生素不合理使用以及抗生素的不良反应 我院抗生素有不合理使用情况如:①一类切口抗生素使用比例较高未选择第一代头孢类抗生素②在选择抗生素时,不重视病原学检查,个别医生使用抗生素剂量偏大,个别医生使用价格高的抗生素导致医疗费用也越来越高。2013年我院上报有10例抗生素不良反应,其中6例是喹诺酮类抗生素引起的不良反应,5例不良反应症状是过敏、发痒、红肿等。1例不良反应是胃肠道反应,呕吐严重。
1.2中成药针剂不良反应多 我院使用中成药针剂品种较多,上报了4例不良反应,其中香丹注射液2例,黄芪注射液1例,清开灵注射液1例。实际临床使用中香丹注射液不良反应发生多,内科有个科室反映2013年科室给4名患者使用香丹注射液都存在不良反应,主要表现在:过敏、发痒。医生发现后立即停药,进行观察不良反应症状逐渐好转。现在该科室基本上停止使用香丹注射液。
1.3治疗精神疾病方面的药品不良反应较多 2013年我院上报40例治疗精神疾病方面的药品不良反应,其中氟哌啶醇注射液不良反应症状较严重主要表现为锥体外系不良反应如步态不稳,肌张力增高,临床对症处理停药。
2 导致药品不良反应的因素
2.1 药品因素 我院药品不良反应原因笔者认为:(1)药品的质量有待提高,特别是中成药注射液生产质量有待提高,中成药注射液有可能在生产过程中混入杂质或提纯不当使药物杂质过多,均可引起药物的不良反应。(2)药物的剂量:用药量过大,使用时间过长容易引起药品不良反应,特别是治疗精神疾病方面的药品使用时间特别长少则几周多则几年容易引起药品不良反应。(3)合并用药:两种以上药物合用,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3.5%,6种以上药物合用,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15种以上药物合用,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0%。如治疗癫痫类药物拉莫三嗪片和丙戊酸钠缓释片合用发生过敏性皮疹概率将提高。
2.2 患者自身的原因(1)年龄:老年人、儿童对药物反应与成年人不同,因老年人和儿童对药物的代谢、排泄较慢,易发生不良反应;婴幼儿的机体尚未成熟,对某些药较敏感也易发生不良反应。调查发现老年人基础疾病多,身体状况差更容易发生不良反应。(3)个体差异:不同人种对同一药物的敏感性不同,而同一人种的不同个体对同一药物的反应也不同。(4)疾病因素:肝、肾功能减退时,可增强和延长药物作用,易引起不良反应。
3 不良反应如何判断
3.1发生可疑不良反应,首先看药品说明书是否注明,如果已经明确注明,则可能性较大。
3.2根据用药时间顺序来判断:
⑴在数秒至数分钟内发生:如有的做皮内试验后,针头尚未拔出,过敏反应即已发生,病人很快出现灼热、喉头发紧、胸闷心慌、脸色苍白、脉搏细弱、血压下降,甚至神志昏迷,需立即抢救。⑵在数分钟至数小时内发生:如固定性红斑常发生在同一部位,呈紫红色圆形或椭圆形,常有水疱,伴有发热等症状。⑶在半小时至两小时内发生:如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⑷用药后1~2周发生:如多形红斑常在用药后2~7日出现;剥脱性皮炎、大疱性表皮松懈型药疹大都在10日后发生;洋地黄反应与利尿剂引起的水肿也多在1~2周后出现。 ⑸停药后较长时间发生:如链霉素导致的耳聋,常在停药后6个月出现。抗癌药白消安引起的肺部病变常在用药后1年以上才出现。氯霉素、保泰松所致再生障碍性贫血也有类似的情况。
3.3根据具体症状来判断。一般而言,药物的不良反应不同于原有疾病的症状,如阿司匹林、消炎痛等引起的哮喘,庆大霉素、链霉素等导致的耳聋,以及青霉素、碘制剂等酿成的过敏性休克。但也有相同者,如可乐定、甲基多巴等降血压药,若长期应用后突然停用,会造成血压骤升、心率加速,甚至出现颅内出血,需立即抢救;又如贸然停用心得安,对心绞痛病人会引起较用药前更为严重的症状,常在夜间突然发生,且造成冠状动脉功能不全,甚至发生严重的心肌梗死,有死亡危险。
3.4是否有再激发现象。即是否会再次用药发生同样的反应。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应该及时通过医生、药师,以避免再次发生。
4 对安全、合理用药,减少药品的不良反应发生的建议
药品的不良反应是不可避免的。在我们的工作中应尽量做到以下几点,以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1)医务工作者应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的用法、用量给患者指导使用药物。用药前应认真阅读说明书,给患者仔细解释交代服药的注意情况。对孕期和哺乳期妇女、婴幼儿、儿童、老人等特殊时期或特殊年龄段的患者应注意其用药的特殊要求。给患者用药前应仔细询问病史,对特异性体质或某些疾病患者,应注意避免使用可能诱发严重不良反应及其原患疾病的药物。
(2)治疗精神疾病的药品不良反应率较多,分析原因主要因为使用时间过长,精神患者需长期服药一般几年时间甚至终身服药,长期使用药品肯定会带来不良反应,第一代抗精神类药物包括现在使用的利培酮类药物都有锥体外系不良反应。建议医生在给患者服用治疗精神疾病的药物同时服用拮抗剂安坦等药物,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3)同类药物应避免同时重复使用.
(4)是尽量减少联合用药,并注意药物的相互作用,尤其对不良反应可能出现叠加作用的药物应尽量避免同时使用,如必须合并用药时必须注意药物剂量的合理调整
(5)发现药品不良反应应及时处理和上报。
1我院2013年药品不良反应情况
1.1 抗生素不合理使用以及抗生素的不良反应 我院抗生素有不合理使用情况如:①一类切口抗生素使用比例较高未选择第一代头孢类抗生素②在选择抗生素时,不重视病原学检查,个别医生使用抗生素剂量偏大,个别医生使用价格高的抗生素导致医疗费用也越来越高。2013年我院上报有10例抗生素不良反应,其中6例是喹诺酮类抗生素引起的不良反应,5例不良反应症状是过敏、发痒、红肿等。1例不良反应是胃肠道反应,呕吐严重。
1.2中成药针剂不良反应多 我院使用中成药针剂品种较多,上报了4例不良反应,其中香丹注射液2例,黄芪注射液1例,清开灵注射液1例。实际临床使用中香丹注射液不良反应发生多,内科有个科室反映2013年科室给4名患者使用香丹注射液都存在不良反应,主要表现在:过敏、发痒。医生发现后立即停药,进行观察不良反应症状逐渐好转。现在该科室基本上停止使用香丹注射液。
1.3治疗精神疾病方面的药品不良反应较多 2013年我院上报40例治疗精神疾病方面的药品不良反应,其中氟哌啶醇注射液不良反应症状较严重主要表现为锥体外系不良反应如步态不稳,肌张力增高,临床对症处理停药。
2 导致药品不良反应的因素
2.1 药品因素 我院药品不良反应原因笔者认为:(1)药品的质量有待提高,特别是中成药注射液生产质量有待提高,中成药注射液有可能在生产过程中混入杂质或提纯不当使药物杂质过多,均可引起药物的不良反应。(2)药物的剂量:用药量过大,使用时间过长容易引起药品不良反应,特别是治疗精神疾病方面的药品使用时间特别长少则几周多则几年容易引起药品不良反应。(3)合并用药:两种以上药物合用,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3.5%,6种以上药物合用,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15种以上药物合用,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0%。如治疗癫痫类药物拉莫三嗪片和丙戊酸钠缓释片合用发生过敏性皮疹概率将提高。
2.2 患者自身的原因(1)年龄:老年人、儿童对药物反应与成年人不同,因老年人和儿童对药物的代谢、排泄较慢,易发生不良反应;婴幼儿的机体尚未成熟,对某些药较敏感也易发生不良反应。调查发现老年人基础疾病多,身体状况差更容易发生不良反应。(3)个体差异:不同人种对同一药物的敏感性不同,而同一人种的不同个体对同一药物的反应也不同。(4)疾病因素:肝、肾功能减退时,可增强和延长药物作用,易引起不良反应。
3 不良反应如何判断
3.1发生可疑不良反应,首先看药品说明书是否注明,如果已经明确注明,则可能性较大。
3.2根据用药时间顺序来判断:
⑴在数秒至数分钟内发生:如有的做皮内试验后,针头尚未拔出,过敏反应即已发生,病人很快出现灼热、喉头发紧、胸闷心慌、脸色苍白、脉搏细弱、血压下降,甚至神志昏迷,需立即抢救。⑵在数分钟至数小时内发生:如固定性红斑常发生在同一部位,呈紫红色圆形或椭圆形,常有水疱,伴有发热等症状。⑶在半小时至两小时内发生:如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⑷用药后1~2周发生:如多形红斑常在用药后2~7日出现;剥脱性皮炎、大疱性表皮松懈型药疹大都在10日后发生;洋地黄反应与利尿剂引起的水肿也多在1~2周后出现。 ⑸停药后较长时间发生:如链霉素导致的耳聋,常在停药后6个月出现。抗癌药白消安引起的肺部病变常在用药后1年以上才出现。氯霉素、保泰松所致再生障碍性贫血也有类似的情况。
3.3根据具体症状来判断。一般而言,药物的不良反应不同于原有疾病的症状,如阿司匹林、消炎痛等引起的哮喘,庆大霉素、链霉素等导致的耳聋,以及青霉素、碘制剂等酿成的过敏性休克。但也有相同者,如可乐定、甲基多巴等降血压药,若长期应用后突然停用,会造成血压骤升、心率加速,甚至出现颅内出血,需立即抢救;又如贸然停用心得安,对心绞痛病人会引起较用药前更为严重的症状,常在夜间突然发生,且造成冠状动脉功能不全,甚至发生严重的心肌梗死,有死亡危险。
3.4是否有再激发现象。即是否会再次用药发生同样的反应。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应该及时通过医生、药师,以避免再次发生。
4 对安全、合理用药,减少药品的不良反应发生的建议
药品的不良反应是不可避免的。在我们的工作中应尽量做到以下几点,以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1)医务工作者应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的用法、用量给患者指导使用药物。用药前应认真阅读说明书,给患者仔细解释交代服药的注意情况。对孕期和哺乳期妇女、婴幼儿、儿童、老人等特殊时期或特殊年龄段的患者应注意其用药的特殊要求。给患者用药前应仔细询问病史,对特异性体质或某些疾病患者,应注意避免使用可能诱发严重不良反应及其原患疾病的药物。
(2)治疗精神疾病的药品不良反应率较多,分析原因主要因为使用时间过长,精神患者需长期服药一般几年时间甚至终身服药,长期使用药品肯定会带来不良反应,第一代抗精神类药物包括现在使用的利培酮类药物都有锥体外系不良反应。建议医生在给患者服用治疗精神疾病的药物同时服用拮抗剂安坦等药物,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3)同类药物应避免同时重复使用.
(4)是尽量减少联合用药,并注意药物的相互作用,尤其对不良反应可能出现叠加作用的药物应尽量避免同时使用,如必须合并用药时必须注意药物剂量的合理调整
(5)发现药品不良反应应及时处理和上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