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采用配对互动教学法对女大学生形体健身课进行实验干预,实验结果表明:配对互动教学法符合女大学生心理、生理发展特点;配对互动教学法能有效地提高大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水平;配对互动教学法能够提高大学生的运动参与程度和对形体健身的关注程度;配对互动教学法能提升女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配对互动教学法能够提高女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关键词:女大学生 形体健身操 配对互动教学法 体育兴趣水平 社会适应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05(c)-0082-02
1 研究目的
对于高校公共体育而言,“普通高校开展舞蹈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1]。但是,目前高校公共体育形体教学依然采用传统教法,即教师讲解—示范—领操—学生跟学跟练,学生只需要机械模仿教师的动作并加以练习,采用的是班级秧田式的空间排列教学,学生间没有实质性的交流与学习,教师课堂带操量大,教学组织单一、乏味,课堂气氛沉闷,针对性不强,课堂基本教学目标难以达成。为改变这种状况,笔者依据女大学生的心理、生理特征和形体健身教材的特点,运用相关理论,拟通过教学实验,对配对互动教学法进行验证,以期为高校女大学生形体健身课教学改革提供理论依据。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以浙江师范大学公共体育形体健身课选项班254位女大學生为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量表评定法
量表一:本实验采用由华东师范大学博士汪晓赞研制的大学生体育学习兴趣水平评价量表作为测量学生进行体育教学活动后的体育学习兴趣的工具[2]。
量表二:社会适应性自评问卷,该问卷由北京师范大学辅仁应用心理发展中心研制[3]。
2.2.2 实验对比法
对照组仍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实验组则采用配对互动教学法。
2.2.3 问卷调查法
共发放问卷254,回收254份,回收率为100%,有效问卷241,问卷有效率为94.9%。
2.2.4 数理统计法:所得实验数据采用统计分析SPSS软件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实验前同质性检验结果
表1说明:两组间各项指标均不存在显著差异,被试两组均来自同一水平的群体,即实验前两组的体育学习兴趣水平、社会适应能力两方面是同质的。
3.2 配对互动教学法对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兴趣的影响
t检验的结果表明:实验后实验组的测试因子差异度排序依次为体育学习积极兴趣、自主学习、体育学习消极兴趣、运动参与程度及体育的关注度。其中前三者的差异最大,呈极其显著差异(均存在P<0.01),后二者则呈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2)。
3.2.1 配对互动教学法符合女大学生心理、生理发展特点
由于传统形体健身课主要是以教师教、学生学为主,且班级人数多,教师难以照顾每个女生,尤其是部分胆小、害羞、缺乏自信的女生,不敢在课上展示动作技能,担心在众人面前出现“难堪”和“怯场”的尴尬局面,而配对互动教学法在很大程度上考虑了女大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
3.2.2 配对互动教学法能有效提高女大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
(1)配对互动教学法改变了传统形体健身课堂教学中威严的师生关系,教师不再是课堂上主角,而是引导者,学生可以抛开压抑的学习情绪,轻松愉快地与老师、同伴进行互动交流。
(2)传统的形体健身课较少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导致学生的成功与快乐感受较少。配对互动教学法则较多的关注学生的互动。采用学生自评、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及时表扬学生,调动学生积极性,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
(3)通过课前了解,教师有意将基础稍好的学生与基础较差学生进行组合配对,课堂教学中就会形成优生与差生间的学练互动情境。对体育差生来讲,该教学法为她们营造了一个“宽松”环境,其心理具有较大的自由度,有助于运动技能学习与掌握。
3.2.3 配对互动教学法能提升女大学生形体健身的参与意识
在“创编动作组合”阶段,学生在原有动作元素积累基础上,借鉴教师讲解、示范的创编方法,通过网络查找相关资料,以二人一组小群体为单位的双人组合操创编,呈现“你我都是主角、你我都是创编人”的“和谐”团队意识。用积极的情感态度与同伴合作完成课堂任务,在分享收获喜悦的同时,教师应适时引导,鼓励其大胆创编。通过组间展示与互评,交流学练体会,在互评中学生懂得“尊重别人,和而不同,海纳百川”的道理,在情感上形成了良好的学练习氛围,从中提升了个体参与该运动的意识和能力。
3.2.4 配对互动教学法能提升女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传统的形体健身课堂教学,教师占据了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教师通过讲解示范基本动作,并进入反复带操学习阶段,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忽视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欲望也被消耗殆尽。从某种意义上讲,配对互动教学法,就是建构了有利于学生自主学练、合作探究、自我完善的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的和谐教学交往关系,有利于发展女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形体教学中采用开放与融合的教学模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主动性[4]。
3.2.5 配对互动教学法能提升大学生对形体健身操的关注度
形体健身操是融健身、健心、健美为一体的基本姿态的身体活动。运用配对互动教学法,为学生展示运动技能与表演能力提供了机会,“实施形体健身类课程的方案对大学女生形体健美、身心健康以及艺术修养的提高能起到积极的作用[5]。”一方面可以大大提升学生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另一方面在教师引导下,为提升动作质量,更好地发挥组合操组编创意性,课余间学生会主动关注、搜集相关教学视频,了解项目相关理论知识,学会利用视频这一教学影像工具学习动作技能,提升美的创造力。 3.3 配对互动教学法对女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
从表3可知:实验组成员的社会适应能力评定总分实验前后呈显著差异(P<0.05)。社会适应能力又称社会健康。在形体健身课教学中,教师若一味采用形式单一的传统教学模式,其社会适应性能力很难得到显著性提高。而配对互动教学法要求组员间应积极主动融入配对的互动学习环节,注重情感体验,学会相互鼓励,相互包容,强调组内和谐,组间竞争的学习氛围,形成了师生间、生生间、组组间的多维互动人际关系,这样不仅使学生的自主意识得以体现,同时也能彰显学生对自我发展的需求和满足,提升了个体的社会适应能力。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1)学生自主学练、合作探究、自我完善的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的和谐的教学交往关系,是实施配对互动教学法理想教学效果,它较大程度地激发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个体能主动融入课堂学练环节,由过去的被动接受知识技能转为主动参与学练。
(2)为提升双人配对形体组合操的组编创意性,各小组课余时间会积极主动去观看、搜集相关教学视频,关注该运动发展动态。
(3)配对互动的小群体式学练形式对提高女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有积极影响。
4.2 建议
(1)为更好地提升自主学练习氛围,分组应保持“优生-差生”互搭原则,即基础稍好的与基础稍差的配对一组,同时,可依据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进行不定期的动态配对。
(2)教师在运用该教学法时,不可过于强调自主学练,以免出现看起来热闹,其实很混乱。教师应适时进行引导、点评与纠正,在互练、互学、互帮、互评、互纠过程中,对学生的练习及时给予肯定或纠正,做到小组和集体教学相结合,二者优势互补,相得益彰,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 刘芳.普通高校形体舞蹈教学模式探究[J].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02,5(4):113-115.
[2] 李涛,刘宏,常先厚.高师公共体育教学中实施探究式教学法对大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影响[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6,8(5):61-63.
[3] 吕时珍.余暇体育对女大学生体质影响的实验研究[J]. 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7,23(3):32-34.
[4] 謝丹.高校《形体与舞蹈》课程教学新模式探略[J].教育发展研究,2017(S1):97-99.
[5] 赵小静.对大学女生体育课以“形体健身类”课程为主要内容的实验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4, 38(5):140-142.
关键词:女大学生 形体健身操 配对互动教学法 体育兴趣水平 社会适应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05(c)-0082-02
1 研究目的
对于高校公共体育而言,“普通高校开展舞蹈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1]。但是,目前高校公共体育形体教学依然采用传统教法,即教师讲解—示范—领操—学生跟学跟练,学生只需要机械模仿教师的动作并加以练习,采用的是班级秧田式的空间排列教学,学生间没有实质性的交流与学习,教师课堂带操量大,教学组织单一、乏味,课堂气氛沉闷,针对性不强,课堂基本教学目标难以达成。为改变这种状况,笔者依据女大学生的心理、生理特征和形体健身教材的特点,运用相关理论,拟通过教学实验,对配对互动教学法进行验证,以期为高校女大学生形体健身课教学改革提供理论依据。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以浙江师范大学公共体育形体健身课选项班254位女大學生为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量表评定法
量表一:本实验采用由华东师范大学博士汪晓赞研制的大学生体育学习兴趣水平评价量表作为测量学生进行体育教学活动后的体育学习兴趣的工具[2]。
量表二:社会适应性自评问卷,该问卷由北京师范大学辅仁应用心理发展中心研制[3]。
2.2.2 实验对比法
对照组仍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实验组则采用配对互动教学法。
2.2.3 问卷调查法
共发放问卷254,回收254份,回收率为100%,有效问卷241,问卷有效率为94.9%。
2.2.4 数理统计法:所得实验数据采用统计分析SPSS软件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实验前同质性检验结果
表1说明:两组间各项指标均不存在显著差异,被试两组均来自同一水平的群体,即实验前两组的体育学习兴趣水平、社会适应能力两方面是同质的。
3.2 配对互动教学法对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兴趣的影响
t检验的结果表明:实验后实验组的测试因子差异度排序依次为体育学习积极兴趣、自主学习、体育学习消极兴趣、运动参与程度及体育的关注度。其中前三者的差异最大,呈极其显著差异(均存在P<0.01),后二者则呈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2)。
3.2.1 配对互动教学法符合女大学生心理、生理发展特点
由于传统形体健身课主要是以教师教、学生学为主,且班级人数多,教师难以照顾每个女生,尤其是部分胆小、害羞、缺乏自信的女生,不敢在课上展示动作技能,担心在众人面前出现“难堪”和“怯场”的尴尬局面,而配对互动教学法在很大程度上考虑了女大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
3.2.2 配对互动教学法能有效提高女大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
(1)配对互动教学法改变了传统形体健身课堂教学中威严的师生关系,教师不再是课堂上主角,而是引导者,学生可以抛开压抑的学习情绪,轻松愉快地与老师、同伴进行互动交流。
(2)传统的形体健身课较少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导致学生的成功与快乐感受较少。配对互动教学法则较多的关注学生的互动。采用学生自评、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及时表扬学生,调动学生积极性,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
(3)通过课前了解,教师有意将基础稍好的学生与基础较差学生进行组合配对,课堂教学中就会形成优生与差生间的学练互动情境。对体育差生来讲,该教学法为她们营造了一个“宽松”环境,其心理具有较大的自由度,有助于运动技能学习与掌握。
3.2.3 配对互动教学法能提升女大学生形体健身的参与意识
在“创编动作组合”阶段,学生在原有动作元素积累基础上,借鉴教师讲解、示范的创编方法,通过网络查找相关资料,以二人一组小群体为单位的双人组合操创编,呈现“你我都是主角、你我都是创编人”的“和谐”团队意识。用积极的情感态度与同伴合作完成课堂任务,在分享收获喜悦的同时,教师应适时引导,鼓励其大胆创编。通过组间展示与互评,交流学练体会,在互评中学生懂得“尊重别人,和而不同,海纳百川”的道理,在情感上形成了良好的学练习氛围,从中提升了个体参与该运动的意识和能力。
3.2.4 配对互动教学法能提升女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传统的形体健身课堂教学,教师占据了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教师通过讲解示范基本动作,并进入反复带操学习阶段,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忽视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欲望也被消耗殆尽。从某种意义上讲,配对互动教学法,就是建构了有利于学生自主学练、合作探究、自我完善的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的和谐教学交往关系,有利于发展女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形体教学中采用开放与融合的教学模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主动性[4]。
3.2.5 配对互动教学法能提升大学生对形体健身操的关注度
形体健身操是融健身、健心、健美为一体的基本姿态的身体活动。运用配对互动教学法,为学生展示运动技能与表演能力提供了机会,“实施形体健身类课程的方案对大学女生形体健美、身心健康以及艺术修养的提高能起到积极的作用[5]。”一方面可以大大提升学生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另一方面在教师引导下,为提升动作质量,更好地发挥组合操组编创意性,课余间学生会主动关注、搜集相关教学视频,了解项目相关理论知识,学会利用视频这一教学影像工具学习动作技能,提升美的创造力。 3.3 配对互动教学法对女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
从表3可知:实验组成员的社会适应能力评定总分实验前后呈显著差异(P<0.05)。社会适应能力又称社会健康。在形体健身课教学中,教师若一味采用形式单一的传统教学模式,其社会适应性能力很难得到显著性提高。而配对互动教学法要求组员间应积极主动融入配对的互动学习环节,注重情感体验,学会相互鼓励,相互包容,强调组内和谐,组间竞争的学习氛围,形成了师生间、生生间、组组间的多维互动人际关系,这样不仅使学生的自主意识得以体现,同时也能彰显学生对自我发展的需求和满足,提升了个体的社会适应能力。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1)学生自主学练、合作探究、自我完善的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的和谐的教学交往关系,是实施配对互动教学法理想教学效果,它较大程度地激发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个体能主动融入课堂学练环节,由过去的被动接受知识技能转为主动参与学练。
(2)为提升双人配对形体组合操的组编创意性,各小组课余时间会积极主动去观看、搜集相关教学视频,关注该运动发展动态。
(3)配对互动的小群体式学练形式对提高女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有积极影响。
4.2 建议
(1)为更好地提升自主学练习氛围,分组应保持“优生-差生”互搭原则,即基础稍好的与基础稍差的配对一组,同时,可依据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进行不定期的动态配对。
(2)教师在运用该教学法时,不可过于强调自主学练,以免出现看起来热闹,其实很混乱。教师应适时进行引导、点评与纠正,在互练、互学、互帮、互评、互纠过程中,对学生的练习及时给予肯定或纠正,做到小组和集体教学相结合,二者优势互补,相得益彰,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 刘芳.普通高校形体舞蹈教学模式探究[J].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02,5(4):113-115.
[2] 李涛,刘宏,常先厚.高师公共体育教学中实施探究式教学法对大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影响[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6,8(5):61-63.
[3] 吕时珍.余暇体育对女大学生体质影响的实验研究[J]. 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7,23(3):32-34.
[4] 謝丹.高校《形体与舞蹈》课程教学新模式探略[J].教育发展研究,2017(S1):97-99.
[5] 赵小静.对大学女生体育课以“形体健身类”课程为主要内容的实验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4, 38(5):14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