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拉底五指诘问法”在科学活动中的运用——以大班科学活动“我发现的变化”为例

来源 :福建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vidz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年来,在幼儿园科学活动方面,我始终存在着一个这样的困惑:如何在科学活动中让幼儿围绕一个话题津津有味地进行深入讨论?这个困惑源于三年前观摩上海特级教师袁晶晶老师的大班科学活动“我发现的变化”。记得当时在场的老师们都在感叹:她是如何做到在科学活动中以谈话为主要方式,但仍能让幼儿在活动结束时都意犹未尽?直到今天我看到了《小哲学家的大问题——和幼儿一起做哲学》中提及的“苏格拉底五指诘问法”,我的困惑终于有了解答。
其他文献
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实践性作业是培养小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重要载体,有利于小学生道德实践能力培养和法治素养的提升。但是,学科教师对学科实践性作业有许多误解和质疑,尤其是学科实践性作业的评价问题。从学理上厘清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实践性作业评价的关键——内容要素和水平层次,有助于学科实践性作业评价的深入开展,也有助于学科实践性作业质量的提升。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强调“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要促进大中小学教师互相了解教授的内容与方法,形成“瞻前顾后”的一体化贯通成效;同时要根据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认知的发展规律,在教学目标上实现螺旋式上升。这些都要求我们的教研工作需要有一体化思路,要统筹安排各学段的教研和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