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为适应经济运行模式和企业治理结构的变化,国内外各种机构的内部审计都在积极寻求变革。1999年,IIA的第61届年会对内部审计做出了全新的定义:“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保证和咨询活动。其目的在于为组织增加价值并提高它的运作效率。它采取系统化和规范化的方法来对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程序进行评价,提高组织的效率,从而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这一定义表明内部审计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价值增值阶段,这一阶段强调内部审计工作应从风险管理、控制、公司治理入手,通过评价和改进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中的效果,以确保揭露组织潜在的风险和有效果、效率、经济地达到为组织增加价值和改进经营的目的。由此可见,内部审计已经扩展为融风险管理、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审查于一体的综合管理审计,实现价值增值的新功能。
一、内部审计价值增值的定位
(一)价值增值的定位
对比内部审计的新旧定义可以看出,现代企业内部审计的最终目的是帮助企业实现目标,其核心已经由防弊兴利上升为增加价值和提高机构的运营效率。IIA对定义中所提到的“增加价值”作了如下解释: “组织存在的目的是创造价值, 或者使组织的所有者、其他股东客户受益。组织提供价值的方式则是生产产品或者提供服务,并且通过利用资源推销这些产品或者服务。在收集、理解和评估风险的数据时,内部审计人员对组织的运营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并提出了一些改进运营的建议,而这对于组织来说都非常有益。内部审计人员可以通过咨询、建议、书面报告或者其他形式向合适的管理人员或运营人员传递这种非常重要的信息。”
(二)价值增值的特征
内部审计部门通过介入企业风险管理、治理和控制领域,促进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组织中只有很少的部门为组织的管理层、董事会及审计委员会提供服务,内部审计部门就是这样一个可以为组织增加价值的部门。
二、内部审计增值功效分析
内部审计新的定义将为企业提供增值服务作为内部审计的根本目标。大部分内部审计部门过去都倾向于防护性服务,把审计重点放在检查是否遵循会计制度与业务程序、验证会计核算的准确性、保护资产安全和完整、发现欺诈舞弊行为等方面。
内部审计并非生产经营系统,强调的是管理制度建设、执行,以及风险防范,作为企业价值链上一项间接、辅助的活动,它怎样实现价值增值的功能呢?笔者认为,内部审计所创造的价值大致可以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内部审计的直接价值体现。内部审计通过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并严格监督其执行,帮助企业减少或者避免损失,当实施内部审计的成本小于可预见的损失时,企业的价值就相应地增加。现代内部审计全面转变审计观念,不增值的审计业务尽量少做,能增值的传统审计业务尽量提高工作效率,减少资源耗费和成本,重点在大力拓展高增值的审计业务。
(二)内部审计的间接价值体现。内部审计的间接价值,就是无论内部审计是否发现了问题,但是因为公司治理结构设计中有内部审计的存在,客观上会对企业内的经营管理者和其他职能部门产生潜在的威慑作用,因为他们知道内部审计部门是一个经常性存在的监督部门,日常工作就是检查监督其他部门、人员的业务活动(包括总经理和其他高层管理者)。由于要不断地接受内部审计的监督与检查,他们不得不维持良好的控制系统和工作秩序,并努力改善他们的工作绩效。另外,内部审计部门还可以通过信息沟通、协调管理、优化价值链等手段间接为企业增加价值。
三、内部审计实现价值增值的途径
(一) 供应链管理理论
1.供应链管理的定义
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信息流、物流/服务流、资金流,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客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物料在此链因加工、包装、运输等过程而发生增值, 从而给关联企业带来收益。供应链管理则是为消费者带来有价值的产品、服务以及信息的、从源头供应商到最终消费者的集成业务流程。
2.供应链管理的特征
供应链管理是通过抵销总成本最小化、客户服务最优化、总库存最少化、总周期时间最短化和物流质量最优化等目标之间的冲突,实现供应链绩效最大化。它存在以下明显特征:
⑴以客户满意为最高目标。它通过降低供应链总成本和实现对客户需求的快速反应,提高客户满意度, 获取竞争优势。
⑵企业之间关系更为密切。参与各方进行跨部门、跨职能、跨企业的密切合作,共享利益,共担风险,实现多赢。
⑶实施集成化管理。供应链管理是利用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重新组织和安排业务流程,追求物流/服务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等方面的集成化。
⑷把供应链中所有节点企业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管理。供应链管理覆盖了从供应商到最终客户的采购、制造、分销、零售等职能领域和过程。
⑸强调和依赖战略管理。供应链管理注重从战略的、全局的和长远的角度考虑企业以及整个供应链的生存与发展问题,如成员之间绩效的评价、激励机制的建立等。
(二) 运用价值链管理理论实现价值增值
1.以组织价值最大化为最高目标
若要实现组织价值的最大化,则要以关注组织最重要事项为核心,即关注对组织目标实现起到决定性作用的业务程序。为实现这一目的,内部审计人员通过向总监和经理们提问来收集各部门认为关键的业务程序信息,并把这些程序按照重要程度进行排序和操作。
2.加强与企业各部门之间以及外部审计的合作与沟通
内部审计可以充分利用各部门人员的知识、技能和专业胜任能力对有关信息进行评估,这样比对孤立的信息进行评估能提供更可靠、更相关的信息,也会增进与各部门之间的联系与合作,从而产生更加有效的组织治理。同时,健全的外部审计流程可以支持内部审计部门对高效公司治理的追求,两个部门顺畅的沟通可以避免低效率和重复工作,检查和优化现存的治理结构和业务流程。
3.通过集成化管理,不断创新审计手段,加大非现场审计力度,降低审计成本
提高内部审计效率和效益的有效方法就是不断创新审计手段,加大非现场审计力度。目前大多数企业存在的内审人员数量与企业规模、业务量的非对称性矛盾,客观上要求企业内审部门加大非现场审计力度。同时,信息化建设的飞速发展为非现场审计工作在技术上的突破与创新提供了新的平台,设计开发审计软件,实现审计手段电子化,建立内部审计数据库,已经成为集成化管理的重要手段。
4.将内部审计部门作为一个总体进行评价和控制
内部审计部门是组织控制框架的一部分,但它必须具备自己的控制框架,以监控内部审计部门是否履行职责。内部审计部门能够增加价值并改善组织治理的一个关键途径便是成功履行该部门在管理层和董事会协助下界定的职责。
5.加强对公司的战略性内部审计
要求对关系到公司未来的关键的长远计划进行审计。发展战略深刻影响公司未来的前途与命运,需要进行有效的控制。战略决策和战略管理是管理职能中最重要和最高的层次,内部审计要提升自身的地位和价值,深入参与更高层次的管理活动,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增值型管理内部审计。
四、内部审计增值功能实现的基础和保障
内部审计的价值增值功能定位要求内部审计提供高增值性的审计业务和信息产品,这些业务和产品应具备高度战略匹配性、及时性、高效性等特征能为组织实现最大的价值增值。这些产品的提供离不开高效、灵活性、互动性的内部审计工作流程,而内部审计工作流程得以运行的基础和根本保障是适应于战略管理需要的内部审计业务能力的改进。
(一)审计人员结构的多元化是战略视角下的内部审计运行的核心战略视角下的内部审计触角延伸到企业管理的各个层面和战略高度,需要内部审计部门建立一支多元化素质结构的审计队伍。这一队伍的建立可以通过后续教育计划或从组织外部招聘方式来实现根据战略视角下内部审计的要求,笔者认为更为有效和可行的方式是从各管理层和业务部门选聘审计人员,经过审计的培训和两三年的审计实践锻炼,再去审查他们擅长的业务领域将是建立战略导向型审计队伍的最佳途径。同时具备战略管理能力的审计人员也可以输送到公司的管理高层,实现管理人才和审计人员培养的良性互动。
(二)信息技术的支撑是战略导向型内部审计增值的利器内部审计必须要从以事后审计为主,逐步转向的信息平台支持。内部审计部门就应不断开发应用审计软件,创新审计手段,加大非现场审计力度,建立起一套贯穿审计业务前台和后台的审计信息系统,降低审计成本,提高工作效能,为公司增加价值,这也是实现审计流程高效、灵活、互动的根本保证。
(三)内部审计有效运行的基础是审计组织管理能力的提高,塑造基于战略视角的现代增值型内部审计文化理念,将内部审计日常工作安排和组织长远发展的战略需要有机结合起来;服务于组织目标,服务于战略风险预防与控制,把握好审计业务重点,与各管理层和业务部门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提供更多高质量、高增值性的审计服务;建立适时的审计质量控制体系,适时报告和沟通机制以及适时动态后续跟踪审计机制,强化审计服务的效力和及时性;同时还要建立战略导向的内部审计增值绩效评价和激励机制,为实现由传统内部审计向战略视角的现代增值型内部审计转型提供变革的组织动力。多元化的审计人员结构、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和基于战略的审计组织管理能力的协调和整合为实现内部审计的最大增值效用提供了全方位的立体保障。
综上所述,由于内部审计人员通过执业积累了许多有关组织的全面知识,他们非常熟悉组织的价值创造过程,因而是改善组织流程的理想咨询者;内部流程的改善也会给供应商和顾客产生正面影响,这样内部审计也能给外部各方增加价值。根据国内外内部审计实践,内部审计可以在企业供应链的多个环节发挥作用:单个环节的增值作用,如采购环节的物资采购比价审计,可以完善采购环节控制的合理性和有效性,降低采购成本;对企业整体价值的提升,完善的内部审计制度促进公司管理水平的提高和公司治理的完善,表现在资本市场上就是企业的经济增加值。
(安徽审计职业学院)
一、内部审计价值增值的定位
(一)价值增值的定位
对比内部审计的新旧定义可以看出,现代企业内部审计的最终目的是帮助企业实现目标,其核心已经由防弊兴利上升为增加价值和提高机构的运营效率。IIA对定义中所提到的“增加价值”作了如下解释: “组织存在的目的是创造价值, 或者使组织的所有者、其他股东客户受益。组织提供价值的方式则是生产产品或者提供服务,并且通过利用资源推销这些产品或者服务。在收集、理解和评估风险的数据时,内部审计人员对组织的运营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并提出了一些改进运营的建议,而这对于组织来说都非常有益。内部审计人员可以通过咨询、建议、书面报告或者其他形式向合适的管理人员或运营人员传递这种非常重要的信息。”
(二)价值增值的特征
内部审计部门通过介入企业风险管理、治理和控制领域,促进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组织中只有很少的部门为组织的管理层、董事会及审计委员会提供服务,内部审计部门就是这样一个可以为组织增加价值的部门。
二、内部审计增值功效分析
内部审计新的定义将为企业提供增值服务作为内部审计的根本目标。大部分内部审计部门过去都倾向于防护性服务,把审计重点放在检查是否遵循会计制度与业务程序、验证会计核算的准确性、保护资产安全和完整、发现欺诈舞弊行为等方面。
内部审计并非生产经营系统,强调的是管理制度建设、执行,以及风险防范,作为企业价值链上一项间接、辅助的活动,它怎样实现价值增值的功能呢?笔者认为,内部审计所创造的价值大致可以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内部审计的直接价值体现。内部审计通过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并严格监督其执行,帮助企业减少或者避免损失,当实施内部审计的成本小于可预见的损失时,企业的价值就相应地增加。现代内部审计全面转变审计观念,不增值的审计业务尽量少做,能增值的传统审计业务尽量提高工作效率,减少资源耗费和成本,重点在大力拓展高增值的审计业务。
(二)内部审计的间接价值体现。内部审计的间接价值,就是无论内部审计是否发现了问题,但是因为公司治理结构设计中有内部审计的存在,客观上会对企业内的经营管理者和其他职能部门产生潜在的威慑作用,因为他们知道内部审计部门是一个经常性存在的监督部门,日常工作就是检查监督其他部门、人员的业务活动(包括总经理和其他高层管理者)。由于要不断地接受内部审计的监督与检查,他们不得不维持良好的控制系统和工作秩序,并努力改善他们的工作绩效。另外,内部审计部门还可以通过信息沟通、协调管理、优化价值链等手段间接为企业增加价值。
三、内部审计实现价值增值的途径
(一) 供应链管理理论
1.供应链管理的定义
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信息流、物流/服务流、资金流,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客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物料在此链因加工、包装、运输等过程而发生增值, 从而给关联企业带来收益。供应链管理则是为消费者带来有价值的产品、服务以及信息的、从源头供应商到最终消费者的集成业务流程。
2.供应链管理的特征
供应链管理是通过抵销总成本最小化、客户服务最优化、总库存最少化、总周期时间最短化和物流质量最优化等目标之间的冲突,实现供应链绩效最大化。它存在以下明显特征:
⑴以客户满意为最高目标。它通过降低供应链总成本和实现对客户需求的快速反应,提高客户满意度, 获取竞争优势。
⑵企业之间关系更为密切。参与各方进行跨部门、跨职能、跨企业的密切合作,共享利益,共担风险,实现多赢。
⑶实施集成化管理。供应链管理是利用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重新组织和安排业务流程,追求物流/服务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等方面的集成化。
⑷把供应链中所有节点企业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管理。供应链管理覆盖了从供应商到最终客户的采购、制造、分销、零售等职能领域和过程。
⑸强调和依赖战略管理。供应链管理注重从战略的、全局的和长远的角度考虑企业以及整个供应链的生存与发展问题,如成员之间绩效的评价、激励机制的建立等。
(二) 运用价值链管理理论实现价值增值
1.以组织价值最大化为最高目标
若要实现组织价值的最大化,则要以关注组织最重要事项为核心,即关注对组织目标实现起到决定性作用的业务程序。为实现这一目的,内部审计人员通过向总监和经理们提问来收集各部门认为关键的业务程序信息,并把这些程序按照重要程度进行排序和操作。
2.加强与企业各部门之间以及外部审计的合作与沟通
内部审计可以充分利用各部门人员的知识、技能和专业胜任能力对有关信息进行评估,这样比对孤立的信息进行评估能提供更可靠、更相关的信息,也会增进与各部门之间的联系与合作,从而产生更加有效的组织治理。同时,健全的外部审计流程可以支持内部审计部门对高效公司治理的追求,两个部门顺畅的沟通可以避免低效率和重复工作,检查和优化现存的治理结构和业务流程。
3.通过集成化管理,不断创新审计手段,加大非现场审计力度,降低审计成本
提高内部审计效率和效益的有效方法就是不断创新审计手段,加大非现场审计力度。目前大多数企业存在的内审人员数量与企业规模、业务量的非对称性矛盾,客观上要求企业内审部门加大非现场审计力度。同时,信息化建设的飞速发展为非现场审计工作在技术上的突破与创新提供了新的平台,设计开发审计软件,实现审计手段电子化,建立内部审计数据库,已经成为集成化管理的重要手段。
4.将内部审计部门作为一个总体进行评价和控制
内部审计部门是组织控制框架的一部分,但它必须具备自己的控制框架,以监控内部审计部门是否履行职责。内部审计部门能够增加价值并改善组织治理的一个关键途径便是成功履行该部门在管理层和董事会协助下界定的职责。
5.加强对公司的战略性内部审计
要求对关系到公司未来的关键的长远计划进行审计。发展战略深刻影响公司未来的前途与命运,需要进行有效的控制。战略决策和战略管理是管理职能中最重要和最高的层次,内部审计要提升自身的地位和价值,深入参与更高层次的管理活动,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增值型管理内部审计。
四、内部审计增值功能实现的基础和保障
内部审计的价值增值功能定位要求内部审计提供高增值性的审计业务和信息产品,这些业务和产品应具备高度战略匹配性、及时性、高效性等特征能为组织实现最大的价值增值。这些产品的提供离不开高效、灵活性、互动性的内部审计工作流程,而内部审计工作流程得以运行的基础和根本保障是适应于战略管理需要的内部审计业务能力的改进。
(一)审计人员结构的多元化是战略视角下的内部审计运行的核心战略视角下的内部审计触角延伸到企业管理的各个层面和战略高度,需要内部审计部门建立一支多元化素质结构的审计队伍。这一队伍的建立可以通过后续教育计划或从组织外部招聘方式来实现根据战略视角下内部审计的要求,笔者认为更为有效和可行的方式是从各管理层和业务部门选聘审计人员,经过审计的培训和两三年的审计实践锻炼,再去审查他们擅长的业务领域将是建立战略导向型审计队伍的最佳途径。同时具备战略管理能力的审计人员也可以输送到公司的管理高层,实现管理人才和审计人员培养的良性互动。
(二)信息技术的支撑是战略导向型内部审计增值的利器内部审计必须要从以事后审计为主,逐步转向的信息平台支持。内部审计部门就应不断开发应用审计软件,创新审计手段,加大非现场审计力度,建立起一套贯穿审计业务前台和后台的审计信息系统,降低审计成本,提高工作效能,为公司增加价值,这也是实现审计流程高效、灵活、互动的根本保证。
(三)内部审计有效运行的基础是审计组织管理能力的提高,塑造基于战略视角的现代增值型内部审计文化理念,将内部审计日常工作安排和组织长远发展的战略需要有机结合起来;服务于组织目标,服务于战略风险预防与控制,把握好审计业务重点,与各管理层和业务部门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提供更多高质量、高增值性的审计服务;建立适时的审计质量控制体系,适时报告和沟通机制以及适时动态后续跟踪审计机制,强化审计服务的效力和及时性;同时还要建立战略导向的内部审计增值绩效评价和激励机制,为实现由传统内部审计向战略视角的现代增值型内部审计转型提供变革的组织动力。多元化的审计人员结构、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和基于战略的审计组织管理能力的协调和整合为实现内部审计的最大增值效用提供了全方位的立体保障。
综上所述,由于内部审计人员通过执业积累了许多有关组织的全面知识,他们非常熟悉组织的价值创造过程,因而是改善组织流程的理想咨询者;内部流程的改善也会给供应商和顾客产生正面影响,这样内部审计也能给外部各方增加价值。根据国内外内部审计实践,内部审计可以在企业供应链的多个环节发挥作用:单个环节的增值作用,如采购环节的物资采购比价审计,可以完善采购环节控制的合理性和有效性,降低采购成本;对企业整体价值的提升,完善的内部审计制度促进公司管理水平的提高和公司治理的完善,表现在资本市场上就是企业的经济增加值。
(安徽审计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