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笔者就技术创新问题到一些国有企业做了调研。从与企业经营者和科技人员的交谈中,深深感到尽管目前上上下下都在谈论技术创新,但不少企业缺少推进创新的实实在在的措施,特别是未能建立起科技开发业绩与报酬挂钩的分配和激励机制,致使科技人员创新的“内在驱动力”明显不足,缺乏追求创新的热情和积极性,有的科技人员因此而“孔雀东南飞”,使企业技术开发陷于停滞,甚或有其名而无其实。rn应该说,目前在全国范围内,技术创新的氛围比较好,党中央、国务院不久前召开了技术创新大会,有关部委对科技成果转化中科技人员的报酬作了明确的规定,一些科研院所和企业采取技术入股等多种形式,对技术要素参与分配作了成功的尝试和实践。但从笔者调查的情况看,大多数企业尚未解决好科技人员追求创新的“内驱力”问题。很多企业科技人员搞技术创新还主要靠分配任务,靠自觉奉献精神。在报酬上,不少企业科技人员还是吃的大锅饭,拿的是固定工资和平均奖金,其技术开发的实绩及其产生的经济效益,并没有给他们增加多少收入。还有一些企业虽然与科技人员签订了科研合同,规定了开发新品以后根据所取得的经济效益给予一定比例的提成,但兑现时往往由于种种原因,常常打“和牌”,象征性地表示一点“意思”。这类问题,科研单位也同样存在。一些科研人员进行发明和转化所取得的经济效益,往往归科研所或高校集体所有,个人则所获无几。这种分配办法,难以体现科技人员的智力价值和实际贡献,严重压抑和挫伤了科技人员创新的积极性。rn马克思曾经指出:人们所奋斗争取的一切,都与他们自身的利益有关。因而可以说,人们从事某项工作,有无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从中所获取的精神和物质两方面利益的状况。换句话说,利益是一个人做好工作的“内在驱动力”。科技人员是技术创新的主体,要搞好技术创新,就必须连接好“才”与“财”之通路,让他们先富起来。美国硅谷的很多企业,比如微软公司等,为什么新品层出不穷,技术不断创新,领导着“新潮流”,关键就在于使创新者成为利益主体,激发了他们强烈的创新“内驱力”,企业在获得技术创新所创造的巨大财富的同时,也不断造就出一批批“百万富翁”。rn世纪之交,知识经济正在扑面而来,知识将作为“资本”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并最终成为产品的价值主体,科技人员作为知识的掌握和使用者,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技术创新的成败和企业的兴衰。因此,必须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技术创新机制,从根本上解决好科技人员创新的“内在驱动力”问题,给创新注入强大的动力和活力,使之成为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自觉要求。rn(《人民政协报》2000年12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