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和加强数学思维品质培养的起点,从低年级起,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持之以恒,使之成为比较稳定的行为倾向,对学生以后的成长受益匪浅。
关键词:培养;学习习惯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8-0170-01
儿童的可塑性大,小学阶段是形成各种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在教学实践中,我是这样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
1 培养学生全身心参与课堂的学习习惯
有的学生认为数学没有动人的情节,也没有优美的曲调,枯躁乏味不爱听讲,不能全身心参与课堂的学习。针对这个问题,我认为培养小学生浓厚的数学学习兴趣是学习入门的先导,它直接影响知识掌握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我告诉学生,上课光带耳朵听不行,因为耳朵只能接受百分之十几的信息量,而百分之八十的信息是靠眼睛接受的。所以上课时就要充分利用眼睛,目光要随着老师的一举一动,要看老师的表情,看老师的板书,看老师画图,看老师演示,认真想老师提出的问题和同学的回答是否正确,积极准备应答老师的问题和补充纠正同学的发言。让听、看、思全身器官总动员,多渠道接受知识,教育学生课上课下都要勤于动脑,努力使自己同老师共"呼吸"。听课时,不仅要注意老师讲的结论,更要注意分析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学习老师的思维方法。对于老师提的问题,要积极思考,敢于回答,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遇到不懂的问题,下课应及时问老师或同学,不轻易把问题放过。必须认真上好每一节课,珍惜课堂的40分钟,提高听课效率。
2 培养学生认真细致、书写工整、格式规范的良好习惯
习惯成自然。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绝不是一朝一夕就养成的。因此要从学生一入学抓起。比如,有的同学书写阿拉伯数字不规范、运算符号写得潦草,抄错数,抄错符号,桌面上、书皮上列竖式,在作业本上乱画乱写等,有的同学没有验算的习惯,题目算完了事。这些原因所造成的错误是不稳定的,在同一练习中,同样性质的题目,有的可能做对,有的可能做错。因此老师应在平时严格要求,我要求学生数字搬家要检查,看清符号再计算。还要注意数字,运算符号书写要正确,算式写得平直,格式符合规定,布局合理,一丝不苟。计算时应达到"一次准"的水平。随着年龄的升高,教师更应该逐步提高对这方面的要求,如怎样写得美观,得体等,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应首先做到,对学生起潜移默化的作用。
3 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好习惯
认真审题是迅速解题的重要前提。只有把题目前前后后琢磨透,解题时才能有的放矢,少走弯路。无论是计算题还是应用题,都应养成认真审题的好习惯。在计算教学中,数据和运算符号都是明摆着的,忽视对题目的周密观察和认真分析,学生就要做许多徒劳的计算。还有些题目,需要全面的观察分析,才能找出简捷的方法。如2.56÷3+3.44× =2解计算题也要和解应用题一样,重视观察能力的培养,加强审题训练,让学生养成"两看,两想,再计算"的程序,即先看一看整个算式是由几部分组成的,想一想按一般法则应如何计算;再看一看有没有某些特殊条件,想一想能不能用简便方法计算。对于应用题来说,审题更为重要。我重点培养了以下几方面好习惯:
①读题的习惯。
首先要学会读题,一句一句地把标点符号读准确,读题时还要把题目内容读准确,不能丢字,改字、添字,否则就会改变原题的意思。比如:一捆电线长84米,比另一捆长7米,两捆电线一共长多少米?"在另一捆电线长7米前面加了一个"比"字,另一捆电线的长度没有直接告诉我们,需要先求出另一捆电线的长度,再与第一捆电线的长度合并起来,才能求出两捆电线共长多少米。这道题需要经过两步计算才能解答出来。让学生通过实例体会准确读题的重要性。只有把题读准了,才能正确领会题意,让学生养成"不读三遍,不动笔算"的良好习惯。
②划题的习惯。
在读应用题的过程中,要动动笔,把题目的关键词利用特定的符号标注出来,这样做的好处是逼着自己认真读题,帮助寻找解题思路。
③说题意的习惯。
在读题、划题的基础上,要培养学生会说题,就是不看题目,利用自己的话,能把题目的意思讲清楚。这样不但培养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而且更重要的是养成审题的好习惯。总之,在解答应用题之前。坚持先"读",后"划"再"说"这三步,就能逐步养成认真审题的好习惯。
4 培养学生认真检验,及时反思的习惯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认真检验,及时反思的习惯也是学好数学的一种重要手段,从而使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多,思路广,思维也就更灵活,纠正粗心浮躁、不管对错的不负责任的态度,以保证学生解答问题的正确率和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态度。
总之,任何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都是学生进步成长的最基本保证,我们作为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在教学实践中要认真探索培养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有效方法,从而培养出真正具有良好素养的人才!
关键词:培养;学习习惯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8-0170-01
儿童的可塑性大,小学阶段是形成各种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在教学实践中,我是这样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
1 培养学生全身心参与课堂的学习习惯
有的学生认为数学没有动人的情节,也没有优美的曲调,枯躁乏味不爱听讲,不能全身心参与课堂的学习。针对这个问题,我认为培养小学生浓厚的数学学习兴趣是学习入门的先导,它直接影响知识掌握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我告诉学生,上课光带耳朵听不行,因为耳朵只能接受百分之十几的信息量,而百分之八十的信息是靠眼睛接受的。所以上课时就要充分利用眼睛,目光要随着老师的一举一动,要看老师的表情,看老师的板书,看老师画图,看老师演示,认真想老师提出的问题和同学的回答是否正确,积极准备应答老师的问题和补充纠正同学的发言。让听、看、思全身器官总动员,多渠道接受知识,教育学生课上课下都要勤于动脑,努力使自己同老师共"呼吸"。听课时,不仅要注意老师讲的结论,更要注意分析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学习老师的思维方法。对于老师提的问题,要积极思考,敢于回答,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遇到不懂的问题,下课应及时问老师或同学,不轻易把问题放过。必须认真上好每一节课,珍惜课堂的40分钟,提高听课效率。
2 培养学生认真细致、书写工整、格式规范的良好习惯
习惯成自然。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绝不是一朝一夕就养成的。因此要从学生一入学抓起。比如,有的同学书写阿拉伯数字不规范、运算符号写得潦草,抄错数,抄错符号,桌面上、书皮上列竖式,在作业本上乱画乱写等,有的同学没有验算的习惯,题目算完了事。这些原因所造成的错误是不稳定的,在同一练习中,同样性质的题目,有的可能做对,有的可能做错。因此老师应在平时严格要求,我要求学生数字搬家要检查,看清符号再计算。还要注意数字,运算符号书写要正确,算式写得平直,格式符合规定,布局合理,一丝不苟。计算时应达到"一次准"的水平。随着年龄的升高,教师更应该逐步提高对这方面的要求,如怎样写得美观,得体等,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应首先做到,对学生起潜移默化的作用。
3 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好习惯
认真审题是迅速解题的重要前提。只有把题目前前后后琢磨透,解题时才能有的放矢,少走弯路。无论是计算题还是应用题,都应养成认真审题的好习惯。在计算教学中,数据和运算符号都是明摆着的,忽视对题目的周密观察和认真分析,学生就要做许多徒劳的计算。还有些题目,需要全面的观察分析,才能找出简捷的方法。如2.56÷3+3.44× =2解计算题也要和解应用题一样,重视观察能力的培养,加强审题训练,让学生养成"两看,两想,再计算"的程序,即先看一看整个算式是由几部分组成的,想一想按一般法则应如何计算;再看一看有没有某些特殊条件,想一想能不能用简便方法计算。对于应用题来说,审题更为重要。我重点培养了以下几方面好习惯:
①读题的习惯。
首先要学会读题,一句一句地把标点符号读准确,读题时还要把题目内容读准确,不能丢字,改字、添字,否则就会改变原题的意思。比如:一捆电线长84米,比另一捆长7米,两捆电线一共长多少米?"在另一捆电线长7米前面加了一个"比"字,另一捆电线的长度没有直接告诉我们,需要先求出另一捆电线的长度,再与第一捆电线的长度合并起来,才能求出两捆电线共长多少米。这道题需要经过两步计算才能解答出来。让学生通过实例体会准确读题的重要性。只有把题读准了,才能正确领会题意,让学生养成"不读三遍,不动笔算"的良好习惯。
②划题的习惯。
在读应用题的过程中,要动动笔,把题目的关键词利用特定的符号标注出来,这样做的好处是逼着自己认真读题,帮助寻找解题思路。
③说题意的习惯。
在读题、划题的基础上,要培养学生会说题,就是不看题目,利用自己的话,能把题目的意思讲清楚。这样不但培养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而且更重要的是养成审题的好习惯。总之,在解答应用题之前。坚持先"读",后"划"再"说"这三步,就能逐步养成认真审题的好习惯。
4 培养学生认真检验,及时反思的习惯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认真检验,及时反思的习惯也是学好数学的一种重要手段,从而使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多,思路广,思维也就更灵活,纠正粗心浮躁、不管对错的不负责任的态度,以保证学生解答问题的正确率和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态度。
总之,任何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都是学生进步成长的最基本保证,我们作为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在教学实践中要认真探索培养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有效方法,从而培养出真正具有良好素养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