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海边小村,抡抓国家战略江苏沿海大开发这一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在短短的不到3牟时间内,5个投资超10亿元的大项目相继落户该村,其中3介项目巴投产达效,农民迅速增牧,村庄发生巨变。请看——
蟒牛村位于盐城市响水县陈家港镇灌河人海口处,东濒黄海,北枕灌河。这个以往交通闭塞、偏向一隅的小渔村,如今成了道路宽阔、塔吊林立的船舶装备产业园;这个黄海滩头曾经的不毛之地,而今成了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超万元的明星村。2009年,被盐城市委表彰为“农民增收工作先进集体”。
因地制宜,走特色发展之路
依河傍海的蟒牛村,自古以“近海捕捞、赶海小取”为生,是个再也普通不过的小渔村。上世纪末,勤劳质朴的蟒牛村人在滩涂上围堤冲碱造田,种植庄稼,但汗水付出的较多,实际收益甚少,贫穷和落魄如阴霾般挥之不去。
2006年,新一轮沿海大开发的号角吹响。按照盐城市委、市政府统一决策部署,响水把沿海和沿灌河作为发展的最大优势和潜力,举全县之力强势驱动实施沿海开发。响水陈家港是国家二类开放口岸,灌河是我省第二大人海河道,也是我省唯一在干流上尚未建闸的天然入海潮汐河道,与通榆大运河在县城交汇,形成苏、鲁、沪三省市海河联运水系,被称为苏北的“黄浦江”。
在沿海大开发春风的沐浴下,面对天赐的沿海、沿灌河优势,蟒牛村人如同从睡梦中惊醒般,开始由背朝大海到面向大海发展理念的转变,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干劲与活力。
思维决定作为。不到3年时间里,这个只有426户、1500多人的小渔村,先后有投资57亿元的陈家港火力发电厂、投资40亿元的成日钢铁以及投资26亿元的宏铭造船、投资13亿元的海丰造船、投资11亿元的宏基造船等5个投资超10亿元的大项目相继落户,其中造船等3个项目已建成投产达效。
原本沉睡千年、满目荒芜的海滩,变废为宝,一下子热闹起来,蟒牛村也从内陆经济发展的末梢,被推到了沿海开发的最前沿,一头扎入大海的怀抱。村党总支一班人积极相应上级号召,因地制宜,全力抢抓沿海开发的战略机遇,提出了走特色发展之路——“巩固养殖业、发展服务业、壮大运输业、拓展劳务业”的方针,努力转变村级经济发展方式,围绕重点项目和企业积极发展相关配套服务业,想方设法拓宽村民增收渠道。
经过宣传发动、精心组织、强力推进,现今,蟒牛村已拥有大型远洋运输船舶4条,推土机20多台(套),挖掘机10多台(套),铲车8台(套),各类运输车辆80多辆,小轿车40多辆,全村有160多户从事物流运输,农民人均年纯收入从原来的6600元,提高到11000元,成为全县行政村之首。该村五组村民尹红军投资70多万元,购置2台挖掘机和一辆小轿车,常年在电厂、船厂从事土石方作业,年收入达40多万元。三组村民张海兵购置了两条2000吨级的远洋运输船舶,从事远洋运输,年收入200多万元。
“新项目引进来,老传统不丢掉。我们还大力实施海水混合养殖,养殖面积达2000多亩。”村党总支书记陆伟介绍说。为增加农民收入,蟒牛村成立劳务公司,大力发展劳务经济,统一输送村民到企业上班。农民吃住在家,进厂挣钱,在家门口做起了“城里人”。
以人为本,建设幸福新家园
3月9日,一场春雪伴随着清新的海风不期而至,气温降至零下。蟒牛村党总支书记陆伟敞开衣怀,徜徉在村里成排红顶黄墙的别墅前,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丝毫未觉寒冷。“这是我们村为村民新盖的集中居住区‘幸福家园’,全是两层楼的小别墅,统一规划,统一建设,与城里的没两样。而且我们村是全县唯一一个喝水不用村民花钱的村,费用全由村里支付。”陆伟高兴地告诉记者。
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村民“幸福指数”,蟒牛村不遗余力。近3年来,随着大批工业企业落户村内,蟒牛村征地拆迁面广量大,村民住宅区必须统一规划,局部搬迁。村党总支一班人将沿海开发与新农村建设统筹规划,专门邀请省、市专家为蟒牛村编制中心村建设规划方案,设立了两个可容纳400户集中居住的住宅小区。
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第一个村民集中区主要以电厂拆迁安置为主。目前,入区住户52户,总建筑面积15000平方米。小区内已铺设生活道路3条,约1000米南北中心路1条,约100米;建有公厕2座,铺设下水管道1500米,生活垃圾统一集中处理;自来水、有线电视、固定加移动通讯入户率均达100%。第二个居民集中区以船厂、钢铁厂拆迁安置为主。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样式,采取分户订购的方法运作,新建104户楼房别墅。目前,首批104户已人住,全村已有60%以上农户住进宽敞明亮的楼群别墅。
“以前我们住的大多是低矮的草棚和零星的小瓦房,水电不通,交通不便;现在大家都住上了楼房别墅,还能在家门口的工厂打工挣钱,摇身一变成了城里人。”对于沿海开发给蟒牛村带来的翻天覆地变化,村第一任村支书82岁的唐文翠老人感触颇深。今年春节前,他和儿子一起住上了村里近300平方米的别墅。
随着村集体积累的不断增加,村内基础设施的投入也不断加大。该村对村中心路两侧、通海大道两侧的环境进行综合整治,疏浚战备河800米,疏浚整治土方8.9万方;新建沼气21户;投入5万元新建3座公厕;投资30万元新建村通公路4条,总长3500米。目前,全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8%;新农保参合率达70%以上。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正在黄海之滨迅速崛起。
凝心聚力,营造和谐发展环境
大项目纷纷落户,沿海发展欣欣向荣。2006年11月,自从宏铭船舶等大项目相继入驻蟒牛村以来,带动了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迅速向这里集聚,这个原本无人问津的小渔村仅外来人口就增加到8000多人,如同一块神奇的磁石吸引着世人的目光。但蟒牛村的干部群众都清醒地意识到,是入驻的大项目和企业改变了他们的生活,是沿海大开发给他们带来了无限发展潜力和幸福美好生活。
“过去蟒牛村人排外思想特别严重,内部发展思路也不统一。现在不同了,大家的思想转变得很快,这是改革开放和沿海开发带来的新气象,大家更加坚定地拥护和支持村里的发展。”说起蟒牛村人“精、气、神”的大变化,村党总支书记陆伟显得很是兴奋。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近几年,蟒牛村的村民逐步改变了“窝里斗”的习气,村里还陆续制定出村规民约、民主管理和村务公开等制度,村里发展蒸蒸日上。
让项目落地生根,让企业安家创业。2009年4月,陈家港火力发电厂开工在即,56户村民仅用14天的时间就搬家让地,让投资客商非常佩服,连连说:“没想到这里的老百姓这么配合!”陆伟告诉记者,现在每天绝大部分时间,他都奔走在各个企业和在建项目工地之间,为的就是能更好地服务企业、服务项目。
2008年夏天,汛期到来。灌河水在风潮的助推下,冲过大堤凶猛地扑向灌河边的海丰船厂。此时,这个投资13亿元的船厂刚刚开工建设,防汛墙在筑、工程在建,几百亩场地上施工材料散放,一旦被大水淹没,后果不堪设想。村党总支得知险情后,一声号令,党员干部带头,300多名群众冒雨冲出家门,筑堤阻水、抢险救灾,使海丰船厂避免了巨大损失。接下来的几天,村里派出强劳力协助企业24小时值班,直到险情完全解除。企业董事长徐君岳为表感激之情,特地拿出2万元钱送到村委会,却被村民们婉言谢绝。
和谐共处、互助共赢是蟒牛村群众的新风尚,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富民强村是蟒牛村人的新理念。沐浴着沿海大开发的和煦春风,全村人正用大海一样的胸怀诚邀四方宾朋,幸福的路越走越宽广。
蟒牛村位于盐城市响水县陈家港镇灌河人海口处,东濒黄海,北枕灌河。这个以往交通闭塞、偏向一隅的小渔村,如今成了道路宽阔、塔吊林立的船舶装备产业园;这个黄海滩头曾经的不毛之地,而今成了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超万元的明星村。2009年,被盐城市委表彰为“农民增收工作先进集体”。
因地制宜,走特色发展之路
依河傍海的蟒牛村,自古以“近海捕捞、赶海小取”为生,是个再也普通不过的小渔村。上世纪末,勤劳质朴的蟒牛村人在滩涂上围堤冲碱造田,种植庄稼,但汗水付出的较多,实际收益甚少,贫穷和落魄如阴霾般挥之不去。
2006年,新一轮沿海大开发的号角吹响。按照盐城市委、市政府统一决策部署,响水把沿海和沿灌河作为发展的最大优势和潜力,举全县之力强势驱动实施沿海开发。响水陈家港是国家二类开放口岸,灌河是我省第二大人海河道,也是我省唯一在干流上尚未建闸的天然入海潮汐河道,与通榆大运河在县城交汇,形成苏、鲁、沪三省市海河联运水系,被称为苏北的“黄浦江”。
在沿海大开发春风的沐浴下,面对天赐的沿海、沿灌河优势,蟒牛村人如同从睡梦中惊醒般,开始由背朝大海到面向大海发展理念的转变,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干劲与活力。
思维决定作为。不到3年时间里,这个只有426户、1500多人的小渔村,先后有投资57亿元的陈家港火力发电厂、投资40亿元的成日钢铁以及投资26亿元的宏铭造船、投资13亿元的海丰造船、投资11亿元的宏基造船等5个投资超10亿元的大项目相继落户,其中造船等3个项目已建成投产达效。
原本沉睡千年、满目荒芜的海滩,变废为宝,一下子热闹起来,蟒牛村也从内陆经济发展的末梢,被推到了沿海开发的最前沿,一头扎入大海的怀抱。村党总支一班人积极相应上级号召,因地制宜,全力抢抓沿海开发的战略机遇,提出了走特色发展之路——“巩固养殖业、发展服务业、壮大运输业、拓展劳务业”的方针,努力转变村级经济发展方式,围绕重点项目和企业积极发展相关配套服务业,想方设法拓宽村民增收渠道。
经过宣传发动、精心组织、强力推进,现今,蟒牛村已拥有大型远洋运输船舶4条,推土机20多台(套),挖掘机10多台(套),铲车8台(套),各类运输车辆80多辆,小轿车40多辆,全村有160多户从事物流运输,农民人均年纯收入从原来的6600元,提高到11000元,成为全县行政村之首。该村五组村民尹红军投资70多万元,购置2台挖掘机和一辆小轿车,常年在电厂、船厂从事土石方作业,年收入达40多万元。三组村民张海兵购置了两条2000吨级的远洋运输船舶,从事远洋运输,年收入200多万元。
“新项目引进来,老传统不丢掉。我们还大力实施海水混合养殖,养殖面积达2000多亩。”村党总支书记陆伟介绍说。为增加农民收入,蟒牛村成立劳务公司,大力发展劳务经济,统一输送村民到企业上班。农民吃住在家,进厂挣钱,在家门口做起了“城里人”。
以人为本,建设幸福新家园
3月9日,一场春雪伴随着清新的海风不期而至,气温降至零下。蟒牛村党总支书记陆伟敞开衣怀,徜徉在村里成排红顶黄墙的别墅前,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丝毫未觉寒冷。“这是我们村为村民新盖的集中居住区‘幸福家园’,全是两层楼的小别墅,统一规划,统一建设,与城里的没两样。而且我们村是全县唯一一个喝水不用村民花钱的村,费用全由村里支付。”陆伟高兴地告诉记者。
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村民“幸福指数”,蟒牛村不遗余力。近3年来,随着大批工业企业落户村内,蟒牛村征地拆迁面广量大,村民住宅区必须统一规划,局部搬迁。村党总支一班人将沿海开发与新农村建设统筹规划,专门邀请省、市专家为蟒牛村编制中心村建设规划方案,设立了两个可容纳400户集中居住的住宅小区。
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第一个村民集中区主要以电厂拆迁安置为主。目前,入区住户52户,总建筑面积15000平方米。小区内已铺设生活道路3条,约1000米南北中心路1条,约100米;建有公厕2座,铺设下水管道1500米,生活垃圾统一集中处理;自来水、有线电视、固定加移动通讯入户率均达100%。第二个居民集中区以船厂、钢铁厂拆迁安置为主。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样式,采取分户订购的方法运作,新建104户楼房别墅。目前,首批104户已人住,全村已有60%以上农户住进宽敞明亮的楼群别墅。
“以前我们住的大多是低矮的草棚和零星的小瓦房,水电不通,交通不便;现在大家都住上了楼房别墅,还能在家门口的工厂打工挣钱,摇身一变成了城里人。”对于沿海开发给蟒牛村带来的翻天覆地变化,村第一任村支书82岁的唐文翠老人感触颇深。今年春节前,他和儿子一起住上了村里近300平方米的别墅。
随着村集体积累的不断增加,村内基础设施的投入也不断加大。该村对村中心路两侧、通海大道两侧的环境进行综合整治,疏浚战备河800米,疏浚整治土方8.9万方;新建沼气21户;投入5万元新建3座公厕;投资30万元新建村通公路4条,总长3500米。目前,全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8%;新农保参合率达70%以上。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正在黄海之滨迅速崛起。
凝心聚力,营造和谐发展环境
大项目纷纷落户,沿海发展欣欣向荣。2006年11月,自从宏铭船舶等大项目相继入驻蟒牛村以来,带动了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迅速向这里集聚,这个原本无人问津的小渔村仅外来人口就增加到8000多人,如同一块神奇的磁石吸引着世人的目光。但蟒牛村的干部群众都清醒地意识到,是入驻的大项目和企业改变了他们的生活,是沿海大开发给他们带来了无限发展潜力和幸福美好生活。
“过去蟒牛村人排外思想特别严重,内部发展思路也不统一。现在不同了,大家的思想转变得很快,这是改革开放和沿海开发带来的新气象,大家更加坚定地拥护和支持村里的发展。”说起蟒牛村人“精、气、神”的大变化,村党总支书记陆伟显得很是兴奋。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近几年,蟒牛村的村民逐步改变了“窝里斗”的习气,村里还陆续制定出村规民约、民主管理和村务公开等制度,村里发展蒸蒸日上。
让项目落地生根,让企业安家创业。2009年4月,陈家港火力发电厂开工在即,56户村民仅用14天的时间就搬家让地,让投资客商非常佩服,连连说:“没想到这里的老百姓这么配合!”陆伟告诉记者,现在每天绝大部分时间,他都奔走在各个企业和在建项目工地之间,为的就是能更好地服务企业、服务项目。
2008年夏天,汛期到来。灌河水在风潮的助推下,冲过大堤凶猛地扑向灌河边的海丰船厂。此时,这个投资13亿元的船厂刚刚开工建设,防汛墙在筑、工程在建,几百亩场地上施工材料散放,一旦被大水淹没,后果不堪设想。村党总支得知险情后,一声号令,党员干部带头,300多名群众冒雨冲出家门,筑堤阻水、抢险救灾,使海丰船厂避免了巨大损失。接下来的几天,村里派出强劳力协助企业24小时值班,直到险情完全解除。企业董事长徐君岳为表感激之情,特地拿出2万元钱送到村委会,却被村民们婉言谢绝。
和谐共处、互助共赢是蟒牛村群众的新风尚,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富民强村是蟒牛村人的新理念。沐浴着沿海大开发的和煦春风,全村人正用大海一样的胸怀诚邀四方宾朋,幸福的路越走越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