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数学是一门相对枯燥抽象,与实际生活联系不紧密的学科,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数学是根难啃又没味道的骨头。下面就我在多年教学实践中的感悟与同仁分享。
1.让学生学会预习
课前预习是十分必要的,不少学生不注意预习。预习有三大好处:(1)可以对新课有大致了解,有准备地接受知识,特别是在预习中发现的疑难问题可以在听课中加以重视,容易化解难点;(2)便于做笔记,通过预习可以了解哪些内容已在课本中,哪些内容老师有所发挥、有所延伸、有所提高,避免课堂教学中做重复劳动;(3)预习过程实际上是一个自学的过程。自学能力是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必须逐步培养的能力之一,预习是培养自学能力的最佳途径和最常见的方式。因此,教师一定要让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良好学习习惯,它将会使学生受益终生。
2.教师要强化数学教学设计能力
根据现代课程理论,课程可以分为理想课程、文本课程、理解课程、实施课程和经验课程等不同层面的理解。如何将理想课程、文本课程,通过理解课程、实施课程,真正有效转化为学生获得的课程(即学生的经验课程),教师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其中,将课程设计转化为教学设计,是教学实施的必要基础和关键之所在。因而教师教学设计的本领就成为教师专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学设计能力是指教师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和技能,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针对学生的实际,设计体现一定理念的教学方案的能力,包括:掌握和运用课程标准的能力;理解和选择设计理念的能力;分析、调整(甚至再创造)教材的能力;了解学生的能力;制订教学计划的能力;编写教案的能力,等等。
事实上,数学教学设计是传统数学备课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恰当的教学设计决定课堂教学的方向。教师的教育理念归根结底要通过教学设计落实到课堂教学中,进行教学设计是教师任教的“看家本领”。
实施新理念下的数学教学设计,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数学学习,以便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在实施数学教学之前,教师通过教学设计对教学行为进行周密思考与妥善安排,对教什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要达到什么目标要求等进行系统分析与研究,对如何达到教学目标,如何组织教学活动过程,以及在活动过程中将采取什么策略、方案,进行一系列的系统设计与安排。为此,数学教学设计必须始终体现学生数学学习的自主性,这是核心问题。尤其要克服教学目标分析中的“知识结果中心”倾向,学习分析中的“教材中心”倾向,以及教学策略制定中的“教师中心”倾向。
3.作业不要搞题海战术
题海战术的最大特点是以做题的数量作为标准,并期望以多取胜。由于高考升学的压力,不少同学不知不觉地掉进题海,拿到题目不假思索,跟着感觉走,时常出现张冠李戴、答非所问等现象,也会出现漏解或者画蛇添足,劳而无功。长期下去,最大的坏处是养成不严谨的思维习惯,不利于以后的学习。
审题是我们解题的前期工作,不可忽视,在解题前必须让学生审清题意,分析条件和结论,并且根据条件和结论进行联想:以前遇到过类似或者部分类似的问题吗?当时是用什么方法解决的?在这里还有效吗?等等。通过联想构建解题思路,设计解题程序,把握解题要点,为正确快速解题扫清障碍,奠定基础。
4.提出数学问题要有讲究策略
数学问题是数学课堂教学的灵魂,问题的提出很关键,问题的提出必须体现以下方面。
第一,问题要有序,要有层次性。一节课的问题不一定要过于结构化,但要体现出层次的递进,能对所要探究的知识有必要的引导、启示作用,对知识的逻辑结构要有帮助。
第二,问题难易程度要适度,题义要准确。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可将问题分为:认记型问题,如回忆定义、定理;推理性问题,如确定实数集与无理数集的关系;探索性问题,即运用所学知识尝试才能解决的问题。另外,问题的准确性是促进教学的有效手段。
第三,问题要能激发矛盾具有启发性。这样的问题能激励学生反思,展现他们的思维过程,能使学生茅塞顿开,回味无穷。
第四,问题要能暴露出学生的不足和盲区。学生出现错误或缺陷是课堂想得到的最好东西,而这些就可以通过问题的诱发而出现。课堂上无论是学生的亮点还是不足,都可以通过问题的设计引出和解决,而且能使学生印象深刻,对知识的理解、方法的使用起内化作用。
5.听课方式上应该让学生改进
在此推荐一种笔记方式,笔记应该是一种心得,而不是抄黑板,老师写题目时,在笔记上认真地写下,拿上草稿纸想解决办法,解决不了不要紧,认真听老师讲,讲完了体会消化一下。之后老师讲下一道题,不管你这道题有没有想明白,都别再去想它,因为如果你因为错过太阳而流泪,那你也要错过群星了。晚修的时候,让学生回忆一下做法,自己做一遍,补在笔记上。如果没有弄懂,则可以问同学和老师,直到懂为止。
6.教学生解题方法技巧可以使学生产生兴趣
对于技巧这个关键环节,我一直是自己在摸索。我摸索的依据并不是其他老师讲课的方式和方法。高中我觉得知识点比较枯燥乏味,但对方法和技巧很感兴趣,先粗略地学习知识点,再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再从做题中回味并掌握知识点,慢慢地,对数学的兴趣就培养起来了。所以教学上我一是特别注重方法和技巧的教学,知识点很少讲,二是解题时采用的都是最直接、最简便的方法,其他解法很少讲。教学生学数学的三种学法,一是凭自己的能力解决一道难题,二是给别的同学讲题,三是与别人讨论。
7.要让学生喜欢数学,先得让学生喜欢他的数学老师
由于数学对学生严重缺乏吸引力,这就更要求老师把吸引力融入其中。这种吸引力,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方式,比如渊博的学识,可亲的形象,沉稳的态度,风趣的语言,流畅的讲解,跳跃的思维,等等。只有学生喜欢了数学老师,学生才会愿意花课余时间特别“照顾”数学。
1.让学生学会预习
课前预习是十分必要的,不少学生不注意预习。预习有三大好处:(1)可以对新课有大致了解,有准备地接受知识,特别是在预习中发现的疑难问题可以在听课中加以重视,容易化解难点;(2)便于做笔记,通过预习可以了解哪些内容已在课本中,哪些内容老师有所发挥、有所延伸、有所提高,避免课堂教学中做重复劳动;(3)预习过程实际上是一个自学的过程。自学能力是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必须逐步培养的能力之一,预习是培养自学能力的最佳途径和最常见的方式。因此,教师一定要让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良好学习习惯,它将会使学生受益终生。
2.教师要强化数学教学设计能力
根据现代课程理论,课程可以分为理想课程、文本课程、理解课程、实施课程和经验课程等不同层面的理解。如何将理想课程、文本课程,通过理解课程、实施课程,真正有效转化为学生获得的课程(即学生的经验课程),教师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其中,将课程设计转化为教学设计,是教学实施的必要基础和关键之所在。因而教师教学设计的本领就成为教师专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学设计能力是指教师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和技能,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针对学生的实际,设计体现一定理念的教学方案的能力,包括:掌握和运用课程标准的能力;理解和选择设计理念的能力;分析、调整(甚至再创造)教材的能力;了解学生的能力;制订教学计划的能力;编写教案的能力,等等。
事实上,数学教学设计是传统数学备课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恰当的教学设计决定课堂教学的方向。教师的教育理念归根结底要通过教学设计落实到课堂教学中,进行教学设计是教师任教的“看家本领”。
实施新理念下的数学教学设计,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数学学习,以便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在实施数学教学之前,教师通过教学设计对教学行为进行周密思考与妥善安排,对教什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要达到什么目标要求等进行系统分析与研究,对如何达到教学目标,如何组织教学活动过程,以及在活动过程中将采取什么策略、方案,进行一系列的系统设计与安排。为此,数学教学设计必须始终体现学生数学学习的自主性,这是核心问题。尤其要克服教学目标分析中的“知识结果中心”倾向,学习分析中的“教材中心”倾向,以及教学策略制定中的“教师中心”倾向。
3.作业不要搞题海战术
题海战术的最大特点是以做题的数量作为标准,并期望以多取胜。由于高考升学的压力,不少同学不知不觉地掉进题海,拿到题目不假思索,跟着感觉走,时常出现张冠李戴、答非所问等现象,也会出现漏解或者画蛇添足,劳而无功。长期下去,最大的坏处是养成不严谨的思维习惯,不利于以后的学习。
审题是我们解题的前期工作,不可忽视,在解题前必须让学生审清题意,分析条件和结论,并且根据条件和结论进行联想:以前遇到过类似或者部分类似的问题吗?当时是用什么方法解决的?在这里还有效吗?等等。通过联想构建解题思路,设计解题程序,把握解题要点,为正确快速解题扫清障碍,奠定基础。
4.提出数学问题要有讲究策略
数学问题是数学课堂教学的灵魂,问题的提出很关键,问题的提出必须体现以下方面。
第一,问题要有序,要有层次性。一节课的问题不一定要过于结构化,但要体现出层次的递进,能对所要探究的知识有必要的引导、启示作用,对知识的逻辑结构要有帮助。
第二,问题难易程度要适度,题义要准确。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可将问题分为:认记型问题,如回忆定义、定理;推理性问题,如确定实数集与无理数集的关系;探索性问题,即运用所学知识尝试才能解决的问题。另外,问题的准确性是促进教学的有效手段。
第三,问题要能激发矛盾具有启发性。这样的问题能激励学生反思,展现他们的思维过程,能使学生茅塞顿开,回味无穷。
第四,问题要能暴露出学生的不足和盲区。学生出现错误或缺陷是课堂想得到的最好东西,而这些就可以通过问题的诱发而出现。课堂上无论是学生的亮点还是不足,都可以通过问题的设计引出和解决,而且能使学生印象深刻,对知识的理解、方法的使用起内化作用。
5.听课方式上应该让学生改进
在此推荐一种笔记方式,笔记应该是一种心得,而不是抄黑板,老师写题目时,在笔记上认真地写下,拿上草稿纸想解决办法,解决不了不要紧,认真听老师讲,讲完了体会消化一下。之后老师讲下一道题,不管你这道题有没有想明白,都别再去想它,因为如果你因为错过太阳而流泪,那你也要错过群星了。晚修的时候,让学生回忆一下做法,自己做一遍,补在笔记上。如果没有弄懂,则可以问同学和老师,直到懂为止。
6.教学生解题方法技巧可以使学生产生兴趣
对于技巧这个关键环节,我一直是自己在摸索。我摸索的依据并不是其他老师讲课的方式和方法。高中我觉得知识点比较枯燥乏味,但对方法和技巧很感兴趣,先粗略地学习知识点,再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再从做题中回味并掌握知识点,慢慢地,对数学的兴趣就培养起来了。所以教学上我一是特别注重方法和技巧的教学,知识点很少讲,二是解题时采用的都是最直接、最简便的方法,其他解法很少讲。教学生学数学的三种学法,一是凭自己的能力解决一道难题,二是给别的同学讲题,三是与别人讨论。
7.要让学生喜欢数学,先得让学生喜欢他的数学老师
由于数学对学生严重缺乏吸引力,这就更要求老师把吸引力融入其中。这种吸引力,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方式,比如渊博的学识,可亲的形象,沉稳的态度,风趣的语言,流畅的讲解,跳跃的思维,等等。只有学生喜欢了数学老师,学生才会愿意花课余时间特别“照顾”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