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手好闲逛街人

来源 :大学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f200110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出生于湘西的沈从文原本是一个士兵,文化程度只有高小。祖父沈宏富曾是贵州提督,但在辛亥革命之后,沈家逐渐败落。1923年,不满20岁的沈从文来到北京,初来乍到的沈从文甚至连什么是标点符号都不知道,他试图在文学领域白手起家,用他自己的话说,来北京的目的就是“独立”。
  沈从文他求助过许多大人物,包括鲁迅,包括郁达夫。他给鲁迅写信求助,鲁迅不以为意;接着丁玲为他向鲁迅求助,却因为沈丁笔迹相似而引来了鲁迅的反感,酿成积怨,终未释怀。不过,郁达夫倒是理解沈从文,他在1924年的一个冬天拜访了沈从文,不仅给了他物质上的帮助,还留下了《给一位文学青年的公开状》这样的精神食粮。从此之后,沈开始发表文章,在文学道路上越走越宽。贵人相助实为其腾飞路上的重要一步。
  沈从文当时在北大当旁听生,也曾去应考,结果“一问三不知,得了个零分,连两元报名费都退还。”事业上的苦闷和心理上的苦闷造就了他当时略微扭曲的生活状态。北大中文系副教授姜涛将沈从文在北京的初期生活概括为“公寓困守与街道漫游”两个方面。被郁达夫接济之后回到公寓大哭便是前者的证明,而后者的证明便是尾随女性。
  当年波德莱尔就被本雅明定义为“游手好闲的逛街人”,游吟诗人的形象被定义了,他们在街上搜罗新鲜和刺激,捕捉灵感和创意。沈从文与之确有相似之处。现今找到其最早发表的作品《公寓中》(1924年11月16日)有这样一段话,“因为公寓中可怕的寂寞,实在使人难过,我正可以乘这暮色苍茫里,到外面去找一点能够兴奋我这神经的事情……马路上去做什么事?去看女人!”在那篇文章中,沈从文写尽了一个混迹青年的心理失落和巨大空虚,关于女性的描写则有想象和虚幻的成分。而在《怯汉》这篇以第一人称写就的文章中,主人公尾随两位女生从西单牌楼到女子师范大学,心理胆怯了无止境。最终,他轻撞了其中一位女孩,听到对方“这是个痞子”的回应后快步走开,在归途中又大哭一场。
  在《老实人》一文中,沈从文用“自宽君”这个人物影响影射了自己。当时沈从文住在北大红楼附近,时常去北海公园漫步。文中的自宽君某日遇到两位女孩,她们谈论的主题是新文学,鲁迅,周作人和废名,甚至还谈到了他自己的最新小说《山楂》。自宽君开始尾随两位女生并试图搭讪,但在一番激烈的心理斗争之后,他终究无法鼓起勇气说出自己的名字,支支吾吾半天却被警察带走,最终被拘留四天。沈从文这样写道,“自宽君又何尝不是了然自己是在体态上有着不配追女人的样子才敢坐下来的?因为别人是在看自己作的书,自宽君的心中有一些幸福小泡沫在涌。在十步以内,就是那极忠实的读者,且这读者的模样又如何动人!”
  欲说还休,欲罢不能。他的好友胡也频曾经在《北风里》这样刻画了一个画家,在卖雪莱像失败遭到当铺老板奚落之后,他“把雪莱的像放到桌上时,蓦然见到那蛋形的镜子里面,是现着一个年轻的,但忧郁,满着灰尘,像煤铺伙计污浊的脸。”这个当时文学青年的典型肖像又何曾不在影射沈从文。沈在银闸胡同的旧居名为“窄而霉小斋”,足以凸显彼时的艰辛。
  即使成名之后,沈从文的阴影依然笼罩,姑且称之“逆袭后遗症”。1928年,沈从文首次在上海中国公学讲课。事先准备充分的他因为紧张竟然10分钟没有说出一个字!调整过来之后,他用十几分钟就讲完了一个多小时的内容,并在黑板上写下,“我第一次上课,见你们人多,怕了。”当时,恃才傲物的刘文典就很看不起没有接受过正规教育的沈从文,多次在公开场合羞辱他。
  尽管如此,沈从文的逆袭模板依然是文学史上的经典,首先,告诉了文青独自闯荡都市且人脉不广应该如何谋生,应该如何接近梦想,应该如何成人成事;其次,未经系统训练如何在一个领域出人头地,沈从文的答案是:可以从一些为传统礼节所不齿的行为开始,“荒谬”也能转化为“硕果”。在沈从文的墓地上,有这样一行字,“一个战士,要么战死沙场,要么回到故乡。”有机会,为什么不试试呢?
  责任编辑:刘贞
其他文献
推荐人:昌志斌  四川美术学院2009级设计史论学生  在彼得·海斯勒的《江城》一书中,有这样一句话令人印象很深:“在我认识的中国年轻人身上,通常会有这样的计划和安排,在爱情、政治或其他事情上,他们都是实用主义者……”——难道真是这样?  临近毕业,因为工作与出路问题不断焦虑以至于茶饭不思无心作品的同学不在少数,然而,也有不少的同学专心致志,心无旁骛,甚至倾其所有地投入到自己的作品中,对于这些为了
犀牛人青年会  关键词:  带“角”的青年  记者:为什么叫“犀牛人”?  赵老工人:我的合伙人博友Eric偶然看到一幅名为“犀牛的偏见”的插画,说一只会画画的犀牛,无论画秋水长天落日夕阳,每一幅画中间都有座“山”,它的犀牛角。与其说是偏见,Eric觉得不如称其是年轻人的独特“兴趣”,如果他们的“角”都被现实打磨干净,那这个世界岂不索然无味。我们希望来这里的青年都带“角”,有自己的观点和态度。  
本期关键词:  自课堂  如果有这样的课堂,人人可以作为老师主动分享一些自认为不错的技能,人人也可以作为学生,选择课程,主动学习,花点小钱,充实业余时间,同时学点本事,你乐意参与授课或为喜欢的课程买单吗?基于这样的自课堂理念建立的网站,是怎样运营的呢?  2012年5月,马源、王勇等人组建团队创办了这样一个线上线下互动的个人技能交易平台第九课堂,按照流行的互联网术语来说,他们做的是交易经验技能等虚
高中灵感,大一计划  “玩蚯蚓便便”的想法来自于汤姆种大麻的经历。早在加拿大读高中时,他曾和朋友们利用加拿大允许私人种植大麻的法律,玩票似的种过几株,不过这些吃着化肥、晒着人造光的植物们身娇肉贵,长得病蔫蔫儿的。几个月后,汤姆再一次去视察,却发现大麻们突然枝繁叶茂,个个变得膘肥体壮。朋友皮特告诉他,这多亏了他家的祖传秘方——“蚯蚓堆肥”。  皮特有一个“蚯蚓盒子”,盒子里装着肥沃的黑土,还有西瓜皮
摘 要:档案事业国家模式,是由国家主导建立具备国家规模的档案事业,属于上层建筑的一部分。档案事业社会模式应是由社会力量主导建立起来具备整个社会规模的档案事业。学界流行的所谓档案理论和实践正经历着从“国家模式”向社会模式的转变,实际只是局部规模的档案事业模式,以档案事业社会模式概念衡量,并非档案事业社会模式。  关键词:档案事业;国家模式;社会模式;范式;档案机构;档案学会;职能转变  徐拥军、李孟
“我不知道这个梦想是不是不切实际,但是我想效仿英国青年‘别针换别墅’的故事,用我的一对戒指,为我们贵州山区的孩子换一栋教学楼。希望朋友们能帮忙宣传和参与交换,把它变成我们大家共同的梦想,并一起实现它!”  发出这条微博的女生名叫做杨艾菁,今年21岁,是贵州民族学院大三学生,“用一对戒指换一栋教学楼”正是她的点子。在发出这条微博的短短23天里,她用一对价值仅200元的银戒指换到了30万的善款。如今,
喜 实验室里别有收获  专业:动物医学    文科女生对生物实验室的想象    太残忍了!动不动就解剖青蛙,实验室里动不动就血流成河,还要观察没死的青蛙心脏跳动情况,简直是在演恐怖片。不流血的实验更残忍,一手捏着小白鼠头,一手捏着小白鼠尾巴,使劲儿一拉,嘎嘣儿一声,小白鼠就死了。理工科姑娘们闻了一上午血腥味儿,中午食堂照样打血豆腐吃,其冷血,不亚于莎士比亚笔下挥舞着血手的麦克白夫人!    真实的
其实创新能力并不等于知识多。世界上很多科学家如牛顿、爱因斯坦的成果都是在二三十岁时出的,我最崇拜的法国数学家伽罗华(1811年~1832年)在作出重大发明时才20岁。他们的知识储备不见得很多,但是有扎实的基础知识,最重要的是他们的思想特别活跃。200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之一的益川敏英是土生土长的日本人,从来没有出过国,也没有护照,是一个真正的土包子学者。他是怎么获得诺贝尔奖的?在京都大学的时候
@沈不是沈坤:自从两位室友用了iPad后,如厕和洗脚的时间明显变长,带着iPad上厕所基本上不到半个小时不出来。所以嘛,所谓移动互联网充分利用了垃圾时间和碎片时间,对某些人来说根本就是把整块的时间打碎,把宝贵的时间变成垃圾。     @何镇飚 :我坚持本科毕业论文这种形式,大学是高于世俗的学术世界,正规学术训练的终点是博士,起点是本科学士。有的学生可能一辈子都不会去考硕读博,所以本科毕业论文就是他
摘 要:《档案法》的操作性问题长期以来非常受关注,最主要有两种相反的观点:一种认为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另一种认为可操作性很差。这两种观点的形成主要是因为立法机关、执法机关和理论研究者的不同地位造成的。立法部门多认为具有可操作性。执法部门的“高层”多认为具有可操作性,而基层多认为可操作性很差。理论研究者观点则比较中立。  关键词:档案法;操作性  自《档案法》颁布实施以来,《档案法》的操作性问题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