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探讨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于胸部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总结诊断经验。方法:选取某院2013年4月~2013年9月接受螺旋CT扫描图像后处理并确诊为胸部疾病患者142例,对照常规CT与螺旋CT诊断符合情况。结果:常规CT诊断肺癌、孤立肺结节、支气管扩张、合计符合率80.67%、73.33%、76.67%、85.21%,螺旋CT为96.77%、93.33%、100.00%、97.8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脏大血管病变诊断符合均为10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螺旋CT诊断胸部病变效用显著,成像技术针对性强,于病灶筛查、定性诊断、病情判断中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胸部疾病;诊断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566-02
螺旋CT因其三维成像的特性,可实现对整个组织、器官的扫描,间隙少、操作简便、限制少、病灶筛查效率高。胸腔涉及呼吸系统、血液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等多种系统,各类组织,数个器官,解剖复杂,螺旋CT应用于胸部疾病诊断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本次研究就某院2013年4月~2013年9月收治确诊为胸部疾病患者螺旋CT诊断结果进行探讨,评价其应用价值。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某院2013年4月~2013年9月接受过螺旋CT扫描图像后处理患者142例,其中男100例,女42例,年龄7~81岁,平均(43.5±13.3)岁。其中心脏血管病变51例、肺癌31例、支气管病变30例、肺部结节30例,所有病例均经病理证实。
1.2方法
选用GE双排螺旋CT,最小扫描层厚2.0mm,扫描范围隔底至肺尖,部分患者接受造影对比剂增强扫描,剂量100~130ml,患者取仰卧位,扫描[1]。扫描获取容积数据经扫描仪计算机系统传送至数据处理工作平台,经仪器配套软件处理,处理后建立多平面、三维、仿真成像,诊断由经验丰富的医师进行,与常规CT、病理所见等诊断资料进行对比分析。
1.3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中获取的所有资料数据均应用SPSS18.0软件包于Window7平台操作处理,以均数±标准差( ±s)表示计量资料,以数(n)与率(%)表示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 2检验,P<0.05为置信水平,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诊断分析方法
(1)肺癌:运用多层重建、多平面与三维成像,对肺部进行扫描查找病灶,对肿瘤进行全方位的观察,主要观察肿瘤形态、密度,是否侵犯正常组织,与邻近纵隔、气管、支气管关系等,重点观测肺叶支气管病变程度,是否因病变致狭窄,病变气管分布,肺门区肿块情况,可有效的辨别中央型肺癌、气管肿瘤;针对靠近纵隔、胸壁的原发病灶,增强扫描可辨析边界;针对转移病灶,螺旋CT较单纯CT诊断效用更优[2]。(2)肺孤立结节,肺孤立结节包括周围型肺癌、转移性肺癌、肺结核瘤、肺炎性肿块、肺血管瘤等,采用表面遮盖法重建三维图像,结合多方位成像,确定结节位置后采用常规诊断方法可定性诊断[3]。(3)支气管扩张:严重者可致周围肺组织脓性炎症纤维化,支气管变形持久扩张,采用螺旋CT应用最小密度投影法、表面遮盖法建立支气管树,可显示其形态、轮廓,判断支气管病变程度,对支气管的厚度、病变影响范围做出判断[4]。(4)心脏血管病变:以心脏大血管异常为主,采用多层面、表面重建等方法,可对主动弓脉病变包括离断、转位、狭窄等情况进行评估,观测肺动脉瘤样、左锁骨下动脉等异常[5]。
2.2 诊断效用
肺癌螺旋CT诊断符合率96.77%、常规CT80.65%,螺旋CT诊断符合率97.89%,常规CT诊断符合率85.2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应用开展已有十数年时间,成像技术种类多、针对性强、特点鲜明,包括表面遮盖成像、容积显示、最大密度投影、最小密度投影、多平面重建、三维重建、仿真内窥镜成像等,各技术各具特色,应用广泛[5]。遮盖、容积显示、密度投影可准确查找病灶,并对病灶的性质做出基本的判断,常用作结节查找、结节密度评估等;采用多平面重建、三维重建等可清晰的观察区域内形态、病变范围,是定性诊断常用的成像技术,可对肿瘤形态、是否侵犯其它器官進行观测;仿真内窥镜技术常用做管腔如支气管、血管病变评估,判断狭窄、曲张,目前运用支气管树重建诊治支气管扩张已成为共识[4]。
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相较于传统CT具有连续性好、定点能力强、成像多样化等优点,于病灶的筛查、定性诊断、病情评估具有独特的优势。本次研究中,螺旋CT扫描诊断肺癌、孤立肺结节、支气管扩张符合率均高于常规CT,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应用于胸部疾病诊断具有独特的优势,适用于细小病灶排查、相似病灶辨别、定性诊断及复杂形态管腔病变病情估计,医师应熟练的掌握各种成像技术,提高诊断效用。
参考文献
[1] 阳光兵.多层螺旋CT支气管动脉成像对原发性肺癌的诊断价值[J].中国国医药指南,2014,12(1):100-101.
[2] 邹南安,王奕,王爱.螺旋CT动脉期增强扫描在60例肺癌诊断中的应用研究[J].重庆医学,2013,42(36):4453-4455.
[3] 王成贵,朱培贵.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对胸部疾病诊断的临床价值[J].2011,21(7):1095-1096
[4] 成人支气管扩张症诊治专家共识编写组.成人支气管扩张诊治专家共识(2012版),中华危重症医学杂志(电子版),2012,5(5):315-316.
[5] 张文,于长海,李英杰,等.肺癌CT值与肿瘤分化程度、病理类型及淋巴结转移相关性的临床研究[J].临床肺科杂志,2011,16(10):1554-1555.
【关键词】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胸部疾病;诊断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566-02
螺旋CT因其三维成像的特性,可实现对整个组织、器官的扫描,间隙少、操作简便、限制少、病灶筛查效率高。胸腔涉及呼吸系统、血液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等多种系统,各类组织,数个器官,解剖复杂,螺旋CT应用于胸部疾病诊断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本次研究就某院2013年4月~2013年9月收治确诊为胸部疾病患者螺旋CT诊断结果进行探讨,评价其应用价值。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某院2013年4月~2013年9月接受过螺旋CT扫描图像后处理患者142例,其中男100例,女42例,年龄7~81岁,平均(43.5±13.3)岁。其中心脏血管病变51例、肺癌31例、支气管病变30例、肺部结节30例,所有病例均经病理证实。
1.2方法
选用GE双排螺旋CT,最小扫描层厚2.0mm,扫描范围隔底至肺尖,部分患者接受造影对比剂增强扫描,剂量100~130ml,患者取仰卧位,扫描[1]。扫描获取容积数据经扫描仪计算机系统传送至数据处理工作平台,经仪器配套软件处理,处理后建立多平面、三维、仿真成像,诊断由经验丰富的医师进行,与常规CT、病理所见等诊断资料进行对比分析。
1.3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中获取的所有资料数据均应用SPSS18.0软件包于Window7平台操作处理,以均数±标准差( ±s)表示计量资料,以数(n)与率(%)表示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 2检验,P<0.05为置信水平,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诊断分析方法
(1)肺癌:运用多层重建、多平面与三维成像,对肺部进行扫描查找病灶,对肿瘤进行全方位的观察,主要观察肿瘤形态、密度,是否侵犯正常组织,与邻近纵隔、气管、支气管关系等,重点观测肺叶支气管病变程度,是否因病变致狭窄,病变气管分布,肺门区肿块情况,可有效的辨别中央型肺癌、气管肿瘤;针对靠近纵隔、胸壁的原发病灶,增强扫描可辨析边界;针对转移病灶,螺旋CT较单纯CT诊断效用更优[2]。(2)肺孤立结节,肺孤立结节包括周围型肺癌、转移性肺癌、肺结核瘤、肺炎性肿块、肺血管瘤等,采用表面遮盖法重建三维图像,结合多方位成像,确定结节位置后采用常规诊断方法可定性诊断[3]。(3)支气管扩张:严重者可致周围肺组织脓性炎症纤维化,支气管变形持久扩张,采用螺旋CT应用最小密度投影法、表面遮盖法建立支气管树,可显示其形态、轮廓,判断支气管病变程度,对支气管的厚度、病变影响范围做出判断[4]。(4)心脏血管病变:以心脏大血管异常为主,采用多层面、表面重建等方法,可对主动弓脉病变包括离断、转位、狭窄等情况进行评估,观测肺动脉瘤样、左锁骨下动脉等异常[5]。
2.2 诊断效用
肺癌螺旋CT诊断符合率96.77%、常规CT80.65%,螺旋CT诊断符合率97.89%,常规CT诊断符合率85.2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应用开展已有十数年时间,成像技术种类多、针对性强、特点鲜明,包括表面遮盖成像、容积显示、最大密度投影、最小密度投影、多平面重建、三维重建、仿真内窥镜成像等,各技术各具特色,应用广泛[5]。遮盖、容积显示、密度投影可准确查找病灶,并对病灶的性质做出基本的判断,常用作结节查找、结节密度评估等;采用多平面重建、三维重建等可清晰的观察区域内形态、病变范围,是定性诊断常用的成像技术,可对肿瘤形态、是否侵犯其它器官進行观测;仿真内窥镜技术常用做管腔如支气管、血管病变评估,判断狭窄、曲张,目前运用支气管树重建诊治支气管扩张已成为共识[4]。
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相较于传统CT具有连续性好、定点能力强、成像多样化等优点,于病灶的筛查、定性诊断、病情评估具有独特的优势。本次研究中,螺旋CT扫描诊断肺癌、孤立肺结节、支气管扩张符合率均高于常规CT,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应用于胸部疾病诊断具有独特的优势,适用于细小病灶排查、相似病灶辨别、定性诊断及复杂形态管腔病变病情估计,医师应熟练的掌握各种成像技术,提高诊断效用。
参考文献
[1] 阳光兵.多层螺旋CT支气管动脉成像对原发性肺癌的诊断价值[J].中国国医药指南,2014,12(1):100-101.
[2] 邹南安,王奕,王爱.螺旋CT动脉期增强扫描在60例肺癌诊断中的应用研究[J].重庆医学,2013,42(36):4453-4455.
[3] 王成贵,朱培贵.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对胸部疾病诊断的临床价值[J].2011,21(7):1095-1096
[4] 成人支气管扩张症诊治专家共识编写组.成人支气管扩张诊治专家共识(2012版),中华危重症医学杂志(电子版),2012,5(5):315-316.
[5] 张文,于长海,李英杰,等.肺癌CT值与肿瘤分化程度、病理类型及淋巴结转移相关性的临床研究[J].临床肺科杂志,2011,16(10):1554-1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