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外固定支架;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6132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2922-02
2005年6月——2012年10月,我院对26例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采用手法整骨、经皮穿针内固定、外固定支架固定;或采用有限切开骨折复位钢针内固定,并结合外固定支架固定技术,临床均获得满意疗效。
1 一般资料
本组共26例,男14例,女12例,年龄28岁-72岁,平均57岁。右侧16例,左侧10例;外伤至手术时间1-16天;均为闭合性骨折;按AO骨折分型[1],C2型21例,C3型5例。手法整复17例,有限切开9例。
2 手术方法
在臂叢神经阻滞麻醉下,先行手法整复,使腕关节保持掌屈尺偏位,恢复桡骨茎突的长度、掌倾角和尺偏角。如复位满意,则自桡骨茎突穿入两枚克氏针固定。如手法整复不能获得满意的桡骨茎突长度、掌倾角和尺偏角,则行腕背侧有限切开复位钢针内固定。在桡骨和尺骨茎突间的腕背正中作8cm纵切口,切口起自腕关节近侧3cm,止于腕关节远侧3cm,切开位于第2骨纤维管内桡侧腕长、短伸肌腱表面的伸肌支持带,在骨膜下向两侧剥离,显露桡骨骨折端,保护骨折块周围血运,部分病例有限切开腕关节囊,显露桡腕关节面,直视下配合手法整复,位置满意后克氏针临时固定。于第二掌骨干间隔2cm用20mm钻头钻两个骨孔,拧入骨钉,于桡骨骨折端以近3cm处间隔4cm用32mm钻头钻两个骨孔,拧入两枚骨钉,安装外固定架(由潍坊三维骨科医疗器械研究所提供),并进行撑开使断端周围关节韧带肌腱保持一定张力。透视见骨折复位好,缝合皮肤。术后第二天即可行手部功能锻炼,4-6周去除外固定架,逐渐行腕关节功能锻炼。
3 结 果
本组21例获得随访,余5例失访。随访时间为3个月-1年,平均6个月。术后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为4-8周,平均6周。无针道感染,无骨折再移位及Sudeck骨萎缩发生。腕关节功能评分采用Gartland与Werley[2]功能评分标准评定:优16例,良3例,可2例,优良率为90%。
4 讨 论
桡骨粉碎性骨折是青壮年高能损伤及老年性骨折疏松患者因为骨折引起关节面损伤导致,由于移位较大,固定及复位困难,容易对腕关节功能造成较大的影响。由于老年人身体机能较差,常合并多种内科疾病,采用非手术治疗的效果所需时间较差,患者术后效果较差。患者长时间卧床会导致患者出现各种并发症,如炎症、骨折疏松以及各种感染性疾病,因此患者导致老年患者死亡率增高。老年人手术时间的选择应尽快完成术前准备,争取在受伤后7天内进行手术,避免由于长时间伤口不愈合而导致感染的发生。
术前和术中应用手法整复的重要性:可以保证并利于在术中完全切开后直视下复位,利于整体骨折块方向的控制,即使是波及关节面的桡骨远端骨折也能通过手法复位达到意想不到的解剖复位效果,从而保证骨折块能以最轻微的损伤和最少的复位次数达到完全的准确复位。
外固定支架技术符合当前的BO原理,它能有效的拮抗关节周围韧带、肌腱从各个方向产生的压力,并保持肌腱韧带一定的张力,使前臂肌肉对骨折处始终起着挤压作用,是一种能动的固定方式。术后为了避免及减少切口的感染及坏死,需要度进行正确的操作及掌握手术时机。对于老年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患者应在伤后7-10天的时间段例待软组织肿胀消退、皮肤出现皱褶时,对患者进行手术。术前应对患者伤情进行充分评估,包括对患者神经血管状态进行仔细的检查,并对患者皮肤损伤及是否出现开放性创口及软组织的间隔状况进行充分的评估。术后对患者进行观察,防止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采用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正确掌握复位及固定的关键点,并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进行治疗,能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而且,对于粉碎程度严重或骨质疏松严重时无法应用桡骨远端钢板的患者,外固定支架的效果更具有优越性。本组17例为60岁以上的老年人,骨质疏松粉碎程度严重,我们选用外固定支架固定,其整体稳定性和成角稳定性使骨折固定更坚固。同时术中无需剥离骨膜或显露更多的软组织,更有效地保护骨折端的血运,均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刘云鹏,刘沂骨与关节损伤和疾病的诊断分类及功能评定标准[M]1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37-38
[2] 蒋协远,王大伟骨科临床疗效评价标准[M]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7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6132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2922-02
2005年6月——2012年10月,我院对26例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采用手法整骨、经皮穿针内固定、外固定支架固定;或采用有限切开骨折复位钢针内固定,并结合外固定支架固定技术,临床均获得满意疗效。
1 一般资料
本组共26例,男14例,女12例,年龄28岁-72岁,平均57岁。右侧16例,左侧10例;外伤至手术时间1-16天;均为闭合性骨折;按AO骨折分型[1],C2型21例,C3型5例。手法整复17例,有限切开9例。
2 手术方法
在臂叢神经阻滞麻醉下,先行手法整复,使腕关节保持掌屈尺偏位,恢复桡骨茎突的长度、掌倾角和尺偏角。如复位满意,则自桡骨茎突穿入两枚克氏针固定。如手法整复不能获得满意的桡骨茎突长度、掌倾角和尺偏角,则行腕背侧有限切开复位钢针内固定。在桡骨和尺骨茎突间的腕背正中作8cm纵切口,切口起自腕关节近侧3cm,止于腕关节远侧3cm,切开位于第2骨纤维管内桡侧腕长、短伸肌腱表面的伸肌支持带,在骨膜下向两侧剥离,显露桡骨骨折端,保护骨折块周围血运,部分病例有限切开腕关节囊,显露桡腕关节面,直视下配合手法整复,位置满意后克氏针临时固定。于第二掌骨干间隔2cm用20mm钻头钻两个骨孔,拧入骨钉,于桡骨骨折端以近3cm处间隔4cm用32mm钻头钻两个骨孔,拧入两枚骨钉,安装外固定架(由潍坊三维骨科医疗器械研究所提供),并进行撑开使断端周围关节韧带肌腱保持一定张力。透视见骨折复位好,缝合皮肤。术后第二天即可行手部功能锻炼,4-6周去除外固定架,逐渐行腕关节功能锻炼。
3 结 果
本组21例获得随访,余5例失访。随访时间为3个月-1年,平均6个月。术后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为4-8周,平均6周。无针道感染,无骨折再移位及Sudeck骨萎缩发生。腕关节功能评分采用Gartland与Werley[2]功能评分标准评定:优16例,良3例,可2例,优良率为90%。
4 讨 论
桡骨粉碎性骨折是青壮年高能损伤及老年性骨折疏松患者因为骨折引起关节面损伤导致,由于移位较大,固定及复位困难,容易对腕关节功能造成较大的影响。由于老年人身体机能较差,常合并多种内科疾病,采用非手术治疗的效果所需时间较差,患者术后效果较差。患者长时间卧床会导致患者出现各种并发症,如炎症、骨折疏松以及各种感染性疾病,因此患者导致老年患者死亡率增高。老年人手术时间的选择应尽快完成术前准备,争取在受伤后7天内进行手术,避免由于长时间伤口不愈合而导致感染的发生。
术前和术中应用手法整复的重要性:可以保证并利于在术中完全切开后直视下复位,利于整体骨折块方向的控制,即使是波及关节面的桡骨远端骨折也能通过手法复位达到意想不到的解剖复位效果,从而保证骨折块能以最轻微的损伤和最少的复位次数达到完全的准确复位。
外固定支架技术符合当前的BO原理,它能有效的拮抗关节周围韧带、肌腱从各个方向产生的压力,并保持肌腱韧带一定的张力,使前臂肌肉对骨折处始终起着挤压作用,是一种能动的固定方式。术后为了避免及减少切口的感染及坏死,需要度进行正确的操作及掌握手术时机。对于老年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患者应在伤后7-10天的时间段例待软组织肿胀消退、皮肤出现皱褶时,对患者进行手术。术前应对患者伤情进行充分评估,包括对患者神经血管状态进行仔细的检查,并对患者皮肤损伤及是否出现开放性创口及软组织的间隔状况进行充分的评估。术后对患者进行观察,防止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采用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正确掌握复位及固定的关键点,并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进行治疗,能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而且,对于粉碎程度严重或骨质疏松严重时无法应用桡骨远端钢板的患者,外固定支架的效果更具有优越性。本组17例为60岁以上的老年人,骨质疏松粉碎程度严重,我们选用外固定支架固定,其整体稳定性和成角稳定性使骨折固定更坚固。同时术中无需剥离骨膜或显露更多的软组织,更有效地保护骨折端的血运,均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刘云鹏,刘沂骨与关节损伤和疾病的诊断分类及功能评定标准[M]1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37-38
[2] 蒋协远,王大伟骨科临床疗效评价标准[M]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