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错畸形患者髁突位置与性别、颅面骨骼形态的相关性分析

来源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m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青春期骨性错畸形患者髁突位置与性别及颅面骨骼形态的关系.方法:使用正畸模拟治疗软件(Dolphin imaging 11.8)对391例15~16岁不同骨性错畸形患者的锥形束CT(CBCT)图像进行三维重建,在髁突矢状面上对颞下颌关节前、上、后间隙进行测量并计算髁突相对位置.采用SPSS 23.0软件包分析不同性别、矢状骨面型和垂直骨面型髁突位置的差异,并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其关联性大小.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髁突位置在不同矢状骨面型和性别间具有显著差异(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女性发生髁突前移位的可能性是男性的1.942倍(95%CI:1.166~3.236,P=0.011).2个骨性指标中,右侧关节结节后斜面斜度越大,髁突越易后移,其OR值为1.032(95%CI:1.000~1.066,P=0.048).结论:关节结节后斜面斜度可能与髁突后移位有关,女性髁突比男性更易前移.
其他文献
卒中后认知障碍(post-stroke cognitive impairment,PSCI)指卒中后发生的认知功能下降,是血管性失智症的一个重要亚型,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存时间[1].国内一项PSCI流行病学特征系统评价表明,卒中后3个月内PSCI发病率为56.6%[2].国外研究显示有高达64%的脑卒中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如不干预,约1/3患者将会发展为失智症[3].现阶段治疗PSCI的主要方法为包括胆碱酯酶抑制剂在内的改善认知的药物,但研究发现单纯的药物治疗,临床疗效不佳[4].因此,
期刊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一种严重致残疾病,脊髓由于各种原因受损导致患者的运动、感觉、大小便功能障碍[1].2012年美国创伤性SCI发病率为54人/百万[2],而中国创伤性SCI发病率平均为41人/百万[3-4],非创伤性SCI发病率约为65人/百万,其中57%为截瘫患者[5].如不能有效促进肢体功能康复及活动能力的提升,将导致呼吸系统并发症、尿路感染、压疮等并发症从而影响患者生存情况与生存质量[6].既往推荐SCI患者进行有氧训练、上肢肌力训练及下肢柔韧性训练以维持或提
期刊
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荧光成像是一种基于ICG增强的渗透性和滞留效应(enhanced permeabilityand retention effect,EPR)的活体组织实时近红外显像技术,临床上可对实体肿瘤及其周围组织进行差异显像,评估肿瘤范围及手术切缘.该荧光成像技术用于口腔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外科治疗尚处于起步阶段,在适应证、操作流程、注意事项等方面均缺乏相应规范.在前期开展的ICG近红外荧光成像辅助OSCC外科
社会交往是适应社会、完善自身性格、提升生存质量的重要途径.语言障碍者因发音器官器质性病变、中枢神经系统紊乱等多种因素导致其发生构音、发音障碍,词汇和话语理解存在偏差,语言表达欠妥当,沟通技能薄弱[1],这些缺陷限制了语言障碍者参与社会交往的范围,影响了其人际沟通的质量.因此,关注语言障碍者的社会交往情况、改善他们的社交能力已成为当前的一项重要研究主题.
期刊
目的:探讨口腔鳞癌患者腮腺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17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伴或不伴腮腺淋巴结转移的口腔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影像学资料,分析其临床病理和影像学特征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采用SPSS 2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口腔鳞癌原发肿瘤T分期(P=0.022)及颈部淋巴结状况(N分期,P=0.008)与腮腺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腮腺转移淋巴结多位于腮腺浅叶下极且易发生包膜外侵犯(P<0.05).腮腺淋巴
婴幼儿血管瘤是儿童期最常见的良性肿瘤,目前主张早期予以干预,以减少并发症和对心理发育的负面影响.随着β受体阻滞剂的成功应用,治疗方法发生了革命性变化,治疗效果也随之提高.本文结合文献分析,基于循证医学证据,概述了婴幼儿血管瘤各种治疗方法的适应证、优缺点和选择依据,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指导.
微生物可通过非核糖体肽合成酶(nonribosomal peptide synthetases,NRPS)催化合成众多结构和功能多样的次级代谢产物——非核糖体肽(nonribosomal peptide,NRP).NRPS装配线由多个模块组成,其中末端硫酯酶(thioesterase,TE)结构域由于其独特的水解和环化双重活性,对于产物释放及线性多肽的体外环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对TE催化的产物释放机制以及其非常规的功能方面进行综述,为研发新的NRPs类化合物以及环肽的体外合成提供理论依据.
脑卒中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在全球范围内,脑卒中是60岁以上者的第二大死因和致残原因,最近的研究表明,脑卒中导致的伤残调整寿命年在全球接近1.13亿[1].脑卒中的症状包括肢体偏瘫、痉挛、言语障碍、认知障碍、平衡协调障碍、吞咽障碍等[2].超过半数的卒中患者无法从运动损伤中完全恢复,其生存质量受到严重影响.
期刊
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CP)是目前引起儿童肢体残疾的最常见疾病,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1].临床上常采用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ross motor function classi-fication system,GMFCS)对CP的严重程度进行分级:GM-FCS为Ⅰ级和Ⅱ级的患儿可以独立行走,但运动的灵活性和流畅性受损,运动耗能增加;Ⅲ级至Ⅴ级的患儿则无法独立行走,需要借助助行器或轮椅进行功能性活动[2].CP患儿的步行能力与患儿的日常生活、社会交往、受教育程度和职业选择等都密
期刊
目的:探讨负载葡萄糖酸氯己定壳聚糖纳米球(CSn-CG)3D打印多孔聚乳酸/纳米羟基磷灰石(PLA/nHA)支架的理化性能、细胞相容性及抗菌活性.方法:借助离子交联法,完成CSn(空白壳聚糖纳米球)与CSn-CG的制备,借助透射电镜(TEM)对纳米球形态进行观察.利用数字化设计3D打印技术,以PLA和nHA为原料,制备PLA/nHA支架.以浸泡法搭载CSn、CSn-CG,实验分为PLA/nHA组、PLA/nHA/CSn组、PLA/nHA/CSn-CG组3组.针对各组支架,通过扫描电镜(SEM)、X射线光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