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长期内,汇率的升值步伐可能逐步加快,在短期内,加息、继续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等政策可能陆续推出;收紧信贷和土地供应,进一步调整出口退税率,围绕节能减排等目标进行的市场准入控制力度将进一步加大。
虽然上半年经济增长超乎预料,但国家统计局局长谢伏瞻表示,中国经济现在是正常的。虽然物价有所增长,但目前的经济是在消费结构带动产业结构增长的最快时期,是有需求的经济增长。是否通货膨胀还要看发展,仅看目前的情况不能说通胀已经接近。
压力减小
谢伏瞻认为,判断是否出现了通货膨胀,最关键的因素是看总供给和总需求。在供求之间,是不是出现了总的供给不够,总需求过旺;是不是有钱买不到东西了,天天物价总水平都在涨。现在不是这样,除了猪肉、鸡蛋的价格在涨以外,居民的基本生活物品当中,还有很多是在降。例如,大商场里服装经常是跳水、打折。还有,汽车的价格也是在下降。再比如说通讯,接听电话不用付费了,这都表明支出是在下降的。所以应该说,目前的物价上涨不会对绝大多数人的生活构成实质性的影响。
和谢的说法相似,国家发改委官员在国务院新闻发布会上也公开否认了宏观经济有明显过热趋势。
“虽然今年第二季度GDP增速达到11.9%,但是未来经济过热压力却在减小。”这位官员称。
过热苗头
尽管官方认为当前宏观经济是正常的态势,但已经有过热苗头却是毋庸置疑的。这从央行加息和国务院减免利息税两条消息在同一天发布,完全可以看出政府对经济可能出现过热的担忧。
用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专家的话说,国民经济再次呈现增长“偏快”的趋势,宏观经济运行再次面临由“偏快”向“全面过热”转化的风险。
在一些旧的矛盾和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缓解的情况下,经济运行中又出现通胀压力有所加大、资产泡沫由房市向股市蔓延等新问题。
面对“偏快”的宏观形势,央行采取了今年第三次加息的措施,同时国务院决定减征利息税,但是物价上涨的问题仍然值得重视。
有专家表示,核心CPI已经存在趋势性上升的迹象和条件,从明年及以后看,核心CPI上涨有可能主导整个CPI上升。中信证券宏观经济分析师诸建芳提高了CPI预测数值,由原来的2.7%~3.0%提高到3.5%。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诸建芳认为,当前经济运行从“低烧高热”的状态走向“高烧高热”的危险系数正日益增强。
核心CPI抬头
从迹象来看,核心CPI抬头上升的态势表现在多方面。
家庭设备和医疗保健类价格已经由过去几年的持续下降转为小幅上涨,衣着和交通通信类价格下跌幅度不断收敛,已处于由负变正的边界。
衣着类CPI在持续近100个月的同比下跌之后,于2006年11月首次同比上升0.1%。交通和通信类的价格指数与衣着类如出一辙。受原材料(如铜和钢铁)价格上涨的冲击,家庭设备用品的价格也在反弹的轨道上爬行,而且同比上涨有加速的趋势。
医疗保健类和烟酒类CPI走势在2004年二季度之后则与家庭设备用品大同小异。居住类CPI的同比增幅略有回落,但仍然处于相对较高的水平;而且水、电、燃气、房租、建筑材料等要素价格上涨发生传导效应,居住类CPI的增幅同样也会上升。
从条件来看,目前已经具备核心CPI趋势性上升的环境条件。迅速增强的消费支出、宽松的货币环境、通胀预期逐步提升,这三个因素将成为核心CPI上涨的支撑力量。
偏快主因
在CPI上涨的同时,经济增长出现了“偏快”态势。那么,是什么因素导致经济“偏快”呢?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专家认为,在持续紧缩的宏观背景下,新一轮经济增长中,经济运行出现反复性“偏快”的根本症结在于持续性流动性过剩和地方政府主导的新一轮大规模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扩张,这两股强大力量的结合给宏观调控带来了相当大的难度。
“流动性过剩问题更加突出是造成经济运行中矛盾和问题难以缓解并不断累积的重要原因之一。”专家表示。
尽管已经加息和减税了,但很难改变经济高增长趋势。这从前几次加息的效果可以看出端倪。
在经济进入本轮上升周期以来,2004年至今,央行总共实施了6次加息,其中,2004年1次,2006年2次,而今年是央行加息最频繁的一年,至今已有3次。
加息的步伐与本轮经济反复出现三次“偏快”相一致,即2004年上半年、2006年上半年及今年上半年再次增长偏快,但经济运行中原有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缓解,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又开始显现,调控效果也低于预期。
此轮经济之所以反复偏快,且调控效果难尽如人意,其原因在于“三过”等经济失衡问题相互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互为因果。
流动性过剩导致投资过快增长,引起国内产能大幅增加,并推动外贸出口快速增长,而出口快速增长又造成顺差过大,并导致外汇储备增长过快,基础货币投放过多,同时给人民币升值带来压力。人民币升值预期又引发国外热钱流入,而热钱流入和贸易顺差则加剧了流动性过剩的局面,导致国内资本市场迅速膨胀,进而对实体经济产生影响,并相互传导。不断加强的流动性过剩问题是造成“三过问题”的主要原因。
国际经验表明,高增长低通胀格局下往往伴随着虚拟经济的繁荣,而虚拟经济繁荣恰恰弱化了货币供应量与通货膨胀之间的互动关系,这时货币政策往往只关注传统意义上的通货膨胀,而忽略了资产价格泡沫风险。这方面日本以及东南亚的教训值得引以为戒。
在当前我国经济高增长低通胀、同时又伴随虚拟经济持续繁荣的情况下,货币政策应将资产价格尤其是房地产、股票价格波动纳入重点考察和调控范畴,以及提早防范资产价格泡沫可能导致的金融和经济风险。
政策建议
发改委的专家建议,为了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向过热,有效缓解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未来一段时间,应采取稳中偏紧的货币政策,重点运用利率政策,抑制投资及资产价格过快增长。同时,要把节能降耗作为下一步宏观调控的重要任务,在适当时机加快推进资源性产品和要素价格改革,以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及国民经济既好又快发展。
总体来看,过去几年中,受人民币升值压力和利率平价因素制约,央行利率工具的调控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今年以来,人民币汇率弹性进一步增强,美元尚未转入降息周期,因此,央行利用利率工具进行宏观调控的主动性明显提高。
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认为,如果考虑到未来一个阶段经济形势的发展,预期后续调控措施仍将陆续推出。在中长期内,汇率的升值步伐可能逐步加快。在短期内,加息、继续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等政策可能陆续推出;收紧信贷和土地供应,进一步调整出口退税率,围绕节能减排等目标进行的市场准入控制力度将进一步加大。
就资产市场重估而言,最为重要的两个驱动因素是贸易顺差和银行体系的主动信贷创造。调控措施的陆续推出对市场的影响将是短期的,不影响市场继续重估的基本方向。
中金公司预计,由于通胀主要由食品价格推动并会在四季度放缓,全年通胀估计在3.4%左右,利率水平年内最多可能还有1次上调,以消除负利率。同时,这次政策出台的时间点也意味着特别国债很可能直接或间接向央行发行,对市场的流动性影响很小。
“尽管区域性和行政性调控措施仍然可能出台,但宏观政策不确定性有所降低,有助于市场把更多的注意力转向公司业绩表现,为业绩看好的公司股价重回向上趋势提供一定支持。”中金仍然看好市场前景。
虽然上半年经济增长超乎预料,但国家统计局局长谢伏瞻表示,中国经济现在是正常的。虽然物价有所增长,但目前的经济是在消费结构带动产业结构增长的最快时期,是有需求的经济增长。是否通货膨胀还要看发展,仅看目前的情况不能说通胀已经接近。
压力减小
谢伏瞻认为,判断是否出现了通货膨胀,最关键的因素是看总供给和总需求。在供求之间,是不是出现了总的供给不够,总需求过旺;是不是有钱买不到东西了,天天物价总水平都在涨。现在不是这样,除了猪肉、鸡蛋的价格在涨以外,居民的基本生活物品当中,还有很多是在降。例如,大商场里服装经常是跳水、打折。还有,汽车的价格也是在下降。再比如说通讯,接听电话不用付费了,这都表明支出是在下降的。所以应该说,目前的物价上涨不会对绝大多数人的生活构成实质性的影响。
和谢的说法相似,国家发改委官员在国务院新闻发布会上也公开否认了宏观经济有明显过热趋势。
“虽然今年第二季度GDP增速达到11.9%,但是未来经济过热压力却在减小。”这位官员称。
过热苗头
尽管官方认为当前宏观经济是正常的态势,但已经有过热苗头却是毋庸置疑的。这从央行加息和国务院减免利息税两条消息在同一天发布,完全可以看出政府对经济可能出现过热的担忧。
用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专家的话说,国民经济再次呈现增长“偏快”的趋势,宏观经济运行再次面临由“偏快”向“全面过热”转化的风险。
在一些旧的矛盾和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缓解的情况下,经济运行中又出现通胀压力有所加大、资产泡沫由房市向股市蔓延等新问题。
面对“偏快”的宏观形势,央行采取了今年第三次加息的措施,同时国务院决定减征利息税,但是物价上涨的问题仍然值得重视。
有专家表示,核心CPI已经存在趋势性上升的迹象和条件,从明年及以后看,核心CPI上涨有可能主导整个CPI上升。中信证券宏观经济分析师诸建芳提高了CPI预测数值,由原来的2.7%~3.0%提高到3.5%。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诸建芳认为,当前经济运行从“低烧高热”的状态走向“高烧高热”的危险系数正日益增强。
核心CPI抬头
从迹象来看,核心CPI抬头上升的态势表现在多方面。
家庭设备和医疗保健类价格已经由过去几年的持续下降转为小幅上涨,衣着和交通通信类价格下跌幅度不断收敛,已处于由负变正的边界。
衣着类CPI在持续近100个月的同比下跌之后,于2006年11月首次同比上升0.1%。交通和通信类的价格指数与衣着类如出一辙。受原材料(如铜和钢铁)价格上涨的冲击,家庭设备用品的价格也在反弹的轨道上爬行,而且同比上涨有加速的趋势。
医疗保健类和烟酒类CPI走势在2004年二季度之后则与家庭设备用品大同小异。居住类CPI的同比增幅略有回落,但仍然处于相对较高的水平;而且水、电、燃气、房租、建筑材料等要素价格上涨发生传导效应,居住类CPI的增幅同样也会上升。
从条件来看,目前已经具备核心CPI趋势性上升的环境条件。迅速增强的消费支出、宽松的货币环境、通胀预期逐步提升,这三个因素将成为核心CPI上涨的支撑力量。
偏快主因
在CPI上涨的同时,经济增长出现了“偏快”态势。那么,是什么因素导致经济“偏快”呢?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专家认为,在持续紧缩的宏观背景下,新一轮经济增长中,经济运行出现反复性“偏快”的根本症结在于持续性流动性过剩和地方政府主导的新一轮大规模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扩张,这两股强大力量的结合给宏观调控带来了相当大的难度。
“流动性过剩问题更加突出是造成经济运行中矛盾和问题难以缓解并不断累积的重要原因之一。”专家表示。
尽管已经加息和减税了,但很难改变经济高增长趋势。这从前几次加息的效果可以看出端倪。
在经济进入本轮上升周期以来,2004年至今,央行总共实施了6次加息,其中,2004年1次,2006年2次,而今年是央行加息最频繁的一年,至今已有3次。
加息的步伐与本轮经济反复出现三次“偏快”相一致,即2004年上半年、2006年上半年及今年上半年再次增长偏快,但经济运行中原有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缓解,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又开始显现,调控效果也低于预期。
此轮经济之所以反复偏快,且调控效果难尽如人意,其原因在于“三过”等经济失衡问题相互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互为因果。
流动性过剩导致投资过快增长,引起国内产能大幅增加,并推动外贸出口快速增长,而出口快速增长又造成顺差过大,并导致外汇储备增长过快,基础货币投放过多,同时给人民币升值带来压力。人民币升值预期又引发国外热钱流入,而热钱流入和贸易顺差则加剧了流动性过剩的局面,导致国内资本市场迅速膨胀,进而对实体经济产生影响,并相互传导。不断加强的流动性过剩问题是造成“三过问题”的主要原因。
国际经验表明,高增长低通胀格局下往往伴随着虚拟经济的繁荣,而虚拟经济繁荣恰恰弱化了货币供应量与通货膨胀之间的互动关系,这时货币政策往往只关注传统意义上的通货膨胀,而忽略了资产价格泡沫风险。这方面日本以及东南亚的教训值得引以为戒。
在当前我国经济高增长低通胀、同时又伴随虚拟经济持续繁荣的情况下,货币政策应将资产价格尤其是房地产、股票价格波动纳入重点考察和调控范畴,以及提早防范资产价格泡沫可能导致的金融和经济风险。
政策建议
发改委的专家建议,为了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向过热,有效缓解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未来一段时间,应采取稳中偏紧的货币政策,重点运用利率政策,抑制投资及资产价格过快增长。同时,要把节能降耗作为下一步宏观调控的重要任务,在适当时机加快推进资源性产品和要素价格改革,以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及国民经济既好又快发展。
总体来看,过去几年中,受人民币升值压力和利率平价因素制约,央行利率工具的调控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今年以来,人民币汇率弹性进一步增强,美元尚未转入降息周期,因此,央行利用利率工具进行宏观调控的主动性明显提高。
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认为,如果考虑到未来一个阶段经济形势的发展,预期后续调控措施仍将陆续推出。在中长期内,汇率的升值步伐可能逐步加快。在短期内,加息、继续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等政策可能陆续推出;收紧信贷和土地供应,进一步调整出口退税率,围绕节能减排等目标进行的市场准入控制力度将进一步加大。
就资产市场重估而言,最为重要的两个驱动因素是贸易顺差和银行体系的主动信贷创造。调控措施的陆续推出对市场的影响将是短期的,不影响市场继续重估的基本方向。
中金公司预计,由于通胀主要由食品价格推动并会在四季度放缓,全年通胀估计在3.4%左右,利率水平年内最多可能还有1次上调,以消除负利率。同时,这次政策出台的时间点也意味着特别国债很可能直接或间接向央行发行,对市场的流动性影响很小。
“尽管区域性和行政性调控措施仍然可能出台,但宏观政策不确定性有所降低,有助于市场把更多的注意力转向公司业绩表现,为业绩看好的公司股价重回向上趋势提供一定支持。”中金仍然看好市场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