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考分离的实践研究

来源 :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oiuytrewq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对高校人才培养的需求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一些高校在教学管理方式上采取了 “教考分离”的新方法,这使很多人担心大学生不能适应这种变化。调查发现,当前“教考分离”对学生来说利大于弊,经过改善后可以进一步提高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
  [关键词]教考分离;评价方式;人才培养;学习自主性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4634(2017)06-0043-05
  随着我国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一些高校逐渐开始实施“教考分离”。所谓“教考分离”指的是将教学与考试分离进行,即将过去某一课程由任课教师自己命题、自己评分的做法,改为从规范、标准的试题库中筛选、组合出符合要求的试卷,或由教学管理部门组织教学经验较为丰富的非任课教师依纲(以教学大纲为依据)命题,并统一组织考试,统一评阅试卷[1]。这种方式能够有效避免传统教考合一制度中教师教学的随意性和学生考试结果的主观性,增加学生成绩的可比性,端正考风学风,提高学生学习动力,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但是,在实行过程中,也有一些学生由于习惯传统教考合一的方式,对改革后的教考分离不适应。因此,探讨教考分离对学生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
  1教考分离的实施现状
  为了弥补原有教考方式的不足,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改善学风考风,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东北师范大学物理学院决定从改善考试方式入手,逐渐从过去的“教考合一”的教考方式过渡到“教考分离”的教考方式,具体可分为如下几个阶段。
  1.1开放试点,初步探索
  东北师范大学物理学院于2010年开始筹备教考分离,于2011年秋季开始以“光学”和“力学”课程为试点。计算机从购买的题库中随机抽取试题生成试卷对学生进行测试;阅卷工作主要由非任课教师承担;成绩评定后没有教学反馈系统。
  1.2扩大范围,谨慎尝试
  学院深刻反思3年多的实践探索,总结经验,对教考分离的各个阶段逐步改进。2014年秋季开始,学院将教考分离的实施范围扩大到物理专业的所有核心必修课程,并于2015年秋季开始在电子电气专业实施。在试题库方面,学院开始针对不同科目建立各自独立的试题库,该试题库由几所高校共同建设。在试题入库时每道题都会被赋予对应的编号,其涉及的知识点、难度系数、答案和评分标准等都会被注明。此时的组卷工作根据大纲要求由计算机随机抽取,任课教师有权对其中30%的试题进行替换,同时为了防止学生作弊,试题形式多采取问答和计算的形式。尽量不让任课教师参与阅卷工作。由非任课教师或一些年轻教师来承担难度相对小的科目的试卷,由任课教师来批阅难度相对较大、专业性也较强科目的试卷;考试之后任课教师主要根据学生对自己的评教结果、学院教务委员会老师和同行专家的听课评价来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
  1.3全面推广,大胆创新
  教考分离经历了几年的探索和尝试,取得了让人满意的成效。2016年上半年,学校相关政策出台,学院决定对物理学院所有满足条件的课程实施教考分离。为了使教考分离达到更好的效果,学院进一步完善相关工作。(1)修订题库。经过几年的尝试,学院逐渐了解到教考分离中学生对试题适应良好,准备在大范围内修订题库,删掉不合适的题目并补充新题,对50%的题目进行了修订。(2)改进组卷方式。任课教师根据教学大纲设定的难度、知识点等相关参数,使用计算机在试题库中自动生成一套试题,教师同样可以选择替换最多30%的试题,完成组卷。(3)启用在线阅卷系统。该系统类似于高考的网上阅卷系统,屏蔽考生信息,流水阅卷。每个教师批阅一道试题,这样能够保证评分标准的高度一致。总成绩的核算由系统自动完成,避免人工核算的失误。教师可以自由选择时间完成阅卷,甚至可以在手机上批阅试卷,最大限度地方便教师工作。在该系统中,每个试题的难度、区分度、标准差等相关数据都会有所显示,系统汇总各项数据后,教师会收到基于此系统统计数据的分析报告,以便根据呈现出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调整自己的教学活动。(4)丰富教学资源。该系统不仅可以为教师提供评阅试卷的平台,学生也可以登录,查阅试卷中各试题的得分情况,以对自己的学习情况有更深层次的了解;此外,该系统中存有东北师范大学与吉林大学合作制成的教学视频——吉林大学教师的力学授课视频和东北师范大学负责的所有习题的讲解视频。不过,当前的视频资源还不够完善,只有以吉林大学为核心的力学课程和以东北师范大学为核心的大学物理实验课程,这也是学院正在实施改善的方面。改善完成后,学生将可以登录系统观看视频资料,更好地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
  2对学生受教考分离影响的问卷分析
  为了了解师生对教考分离的态度,认识实施教考分离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产生的影响,听取师生对实施教考分离的建议,更好地完善教考分离制度、推动学院教学建设、提高教学水平和学生质量,研究小组对物理学院所有本科生以及学院教师进行了调研。本次调研对象主要是学院4个年级、4个专业的本科生和不同职务的教师。其中,針对参加过教考分离的教师和未参加过教考分离的教师分别发放了不同的调查问卷。此次调查共发放841份学生问卷,收回有效问卷691份,有效回收率为82.2%;共针对教师发放了70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59份,有效回收率为84.3%。关于学生本次调研结果主要有如下发现。
  2.1学生越来越支持教考分离
  1) 学生普遍认为教考分离有益。调查显示,学生对教考分离的优点还是比较认同的。例如,学生认为教考分离最大的益处便是保证评价的公正性、端正学风和避免教学随意性,“提高学习自主性”“夯实基础知识”“避免命题随意性”“端正考风”也是学生称赞的主要方面,可见学生普遍承认教考分离的好处。但另一方面,学生认为教考分离能够“保证评价的公正性”和“避免命题随意性”,说明学生对传统考试的评价方式存在质疑,传统考试中存在作弊或者考前划范围的现象,使考试成为了一种形式,不能客观反映实际情况。   2) 学生对教考分离的认同感逐年增加。教考分离以来,学生的成绩呈上升趋势,对教考分离的认同感也逐渐增加。如图1所示,认为学习成绩“提高很多”的学生中,大四年级的学生占大多数,其次是三年级的学生,一、二年级的学生最少;认为成绩“提高了一些”的学生中,仍然以四年级的学生最多,但是此时一年级和二年级的学生比例多了起来,三年级的学生人数也有所增加;认为学习成绩“降低一些”的学生中一年级、二年级和三年级的学生人数都明显高于四年级。从图1中也不难看出,一、二、三年级的学生普遍认为成绩没有什么变化甚至降低了一些,而四年级的学生则有很多人认为自己的学习成绩有所提高甚至提高很多。这说明,在教考分离的初级阶段,学生还不太适应这样的教考方式。制度形成初期各方面的措施还不够完善也是导致学生对教考分离不太接受的重要原因。在这样双重制约下,学生的成绩没有提高甚至反而有所降低。但是,随着教考分离的实施,制度在不断完善,学生也逐渐适应了这样的教考方式,学生的成绩便逐渐开始上升。在对教师和学生的访谈过程中也获得同样的信息,更加证实教考分离对学生的学习具有积极意义。
  2.2教考分离对学生学习具有促进作用
  1) 学生学习压力有所增大。大四的学生较其他年级学生更多地感受到压力的增大,大一、大二的学生则相对小一些。这是因为入学时,并不是所有课程都实施教考分离,而是部分课程逐渐实施教考分离,所以大四的学生经历了从教考合一到教考分离的过渡阶段。相比之下,必然是教考合一的时候学生更轻松一些,因为教考分离会使其“乱了阵脚”。任课教师对期末试题一概不知,学生突然感觉迷失了方向,不知从何下手,而且就连阅卷工作教师也不参加,学生失去了往常央求教师给“人情分”的机会,这次是真的完全靠自己。而大一、大二、大三的学生从入学开始接受的就是教考分离的教考形式,与高中的每次测试形式相差无几,因此不会像大四的学生那样存在心理上的落差,自然压力也就没那么大。
  2) 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有所提高。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普遍提高。对于成绩原本就很好的学生来说,教考合一的时候学习就很努力,对自己要求就很高,所以教学和考试分离与否对其自主性和学习成绩的影响并不大;对于成绩相对落后的学生,影响也不是很大,不管教考分离与否,其努力程度都不会因此受到影响而再降低;受影响最大的是中等生,学习成绩中等的学生一般在很多方面都处于中间水平而且极易受到影响,努力程度也是一样,所以一旦教学和考试分离,这些学生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或者期望更进一步,学习态度由原本并不太认真变得更努力、更自主。
  3) 学生学习的知识更深、更广。实施教考分离后,学生们普遍认为学习压力增大,不过这样的压力对学生来说未必是件坏事。正因为考试不再提前划范围,学生才会努力学习课本知识,力求覆盖所有知识点,这样就扩大了学生学习知识的广度。同时,学生由于害怕考试中出现难题,所以也不敢懈怠于提高对知识深度的理解,学习的深度自然加深许多。
  4) 学生整体成绩有所提高。为了了解教考分离对学生内部群体成绩的影响,研究小组对参加过教考分离的教师进行了调查。调查中,研究小组发现教考分离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呈类似正态分布的趋势,学习成绩原本就突出的学生教考分离后成绩依然优秀;后进生受教考分离的影响也比较小;只有中等生受教考分离的影响比较大,大部分同学的成绩有所提升,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群体的整体水平,这些足以证明教考分离对学生群体成绩的重要性。
  由此可见,教考分离对绩优生和后进生的影响并不是很大,而对中等生则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所以为了保住优等生、促进中等生、尽量提携后进生,教考分离的实行非常有必要。
  3完善教考分离的建议
  综合以上分析,研究小组认为教考分离的实施确实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增加学生的学习动力,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且对改善考风、学风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由于学院正处于教考分离的初级阶段,一些政策仍然不够完善。分析调查结果,从增强对学生的积极影响、减少对学生消极影响的角度出发,结合东北师范大学物理学院的实施现状,对教考分离的实施提出如下建议。
  3.1降低纸笔测试的比例,注重对学生能力的考核
  调研发现,很多学生认为自己成绩下降的主要原因就是展现在眼前的分数有所降低,而事实上仅凭分数的降低并不能认为学生学习水平下降,否则会对学生心理产生不良影响。调研结果显示,调整学生纸笔测试的比例,加大对学生能力和思维的考察力度,就会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虽然当前对学生的评价中也有过程性评价,但单一的形式和不严格的评分标准难免降低评价的信度和效度,而且过程性评价的成绩占总成绩的百分比较少,最终成绩大部分还是取决于期末考试卷的成绩。这样就使得有些学生为了也能取得很好的成绩,考前“突击”“临时抱佛脚”、找老师给“人情分”等。由于成绩会涉及到评奖学金等利益问题,引起很多同学的不满。
  减少纸笔测试的比例,增加平时过程性评价的比例并丰富其内容,可以有效避免上述问题。例如,对于力学、电磁学、光学这样的基础物理科目的过程性评价,可以让教师平时多留思考题,让学生养成勤于动脑的习惯。学生不懂的问题可以上网查阅资料,或者去图书馆翻阅相应书籍,充实自己的知识,扩大自己的视野。对这样题目的量化成绩可以由教师根据学生的思维活跃性或者思考问题的巧妙程度来给出。对于量子力学、数学物理方法、原子物理等稍有难度的科目,教师可以留一些比较简单的思考题,或者给出一个题目让学生想办法解决问题,方法越多越好等等。类似这样的过程性评价不仅减少了学生考前的压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而且能够扩大其视野,增长知识,使学生进入社会的时候是一个既有专业知识,又有解决问题能力的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
  3.2适当增加主观题的考察,促进学生学习自主性的提高
  高等教育旨在培養行动的思考者和思考的行动者[2],而不是一个只会一味地接纳而没有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复读机”。一些主观的问题能迫使学生课后对知识进行深入的探索和思考,如学生对某个定理的推导过程的看法或者对某个热门话题、焦点问题的见解;一些争论性比较强的问题能够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例如“光速可否被超越”“宇宙是在膨胀还是在收缩”,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讨论,让同学们各抒己见。不管是在最终的纸笔测试中,还是在平时的课堂上,这些有趣的话题可以吸引学生到问题讨论过程中去、积极思考,在与教师的互动中学生也可以互相激发灵感、丰富知识、增长见识,学生还可以在受到教师的启发和引导后提高自己的思辨能力。为了保证每位同学都积极参与到问题的学习和讨论中,教师可以将学生的表现量化成分数,根据一定的比例列入到最终成绩中。这样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将会大幅度提升,且不会产生抵触情绪。因为有趣的问题吸引着学生,学生发自内心地想要了解,这不仅能够使学生增长知识、扩大视野,而且学习自主性也得以在轻松自主的环境中得到提升,达到学生快乐学习、爱上学习的目的。   3.3量化小组合作任务,促进全体学生质量的提高
  任何群体内部的个体水平都有优劣之分,大学课堂也是如此。为了保住优等生,提携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小组合作的教学形式显得至关重要。教师将学生分组,每组内有各个成绩阶段的学生,保证“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并将每位学生在小组中的表现进行量化,在最终的个人评定中给出量化的成绩。这样在教师布置一些需要学生互相讨论和合作的项目时,不同小组之间有竞争,同一小组之间互相合作,虽然有些学生可能学习困难,但是在组内优秀学生的带动下,组内每名成员都会有想要贡献自己一份力量的欲望,积极思考,勤于动手。小组合作教学可以博采众长,在教学过程中目标共定、方案共研、活动共举、资源共享、结果共评,在教学全过程中取长补短,实现教学效果和效率的最优化[3]。最重要的是,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能够使学习困难的学生在绩优生的带动下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學习的积极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促进学生整体水平的提高。
  3.4评卷系统向学生开放,深入挖掘试卷评价的反馈功能
  学生认为学习压力大,其实是学生面对考试的压力大,是学生对自己不自信或者不够了解的原因,而这种自信或不自信程度与学生在评价中获得的反馈信息是息息相关的。在实施教考分离后,虽然建议调低纸笔测试的比例,但不代表可以忽视试卷的评价过程,其反馈功能有待深入挖掘。试卷评价不仅是对教师教学能力的反馈,同时也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验收和反馈,其对学生自我反思和提高的作用不可忽视。
  因此,建议将在线评卷系统进一步向学生开放,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完善该系统使学生可以登录并查阅自己的试卷,学生可以看到反馈给教师的题目难度、平均分、标准差等数据信息。让学生能够明确自己在群体中的相对位置,正视自己在考试中的失误。(2)增加学生与教师互动部分,如果学生对教师的评阅或者对试卷中的某一道题存有疑虑,可以通过该部分给教师留言进行交流。这样不仅能够解决学生心中的疑虑,也能让教师随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3)为了保证教师和学生能够在第一时间收到对方的互动信息,可以将登录该系统的账号与自己的手机号码绑定,并在账号设置接到互动信息一个小时或者半个小时内没有给出回应,系统将给绑定的手机号码发出短信提醒,以确保互动的有效性。
  这样向学生开放的评卷系统,能够让学生在试卷评价的过程中真正获得一些有用的信息,明确自己的问题并在与教师的互动中按照正确的方向改进;学生能够逐渐正视考试的行为,不再对考试持有一种“战场杀敌”的紧张心态,学习压力自然也就会小很多。
  参考文献
  [1] 王鹏.对教考分离考试制度的认识与思考[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92-94.
  [2] 周光礼.培养理性的行动者——高等教育目的再思考[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3):49-57.
  [3] 张晓敏.新课程背景下的小组合作教学初探[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6(4):69-70 76.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ety,the demand for talent train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s also changed accordingly.Some of the universities took a new method to the management of teaching called "separation of teaching and testing" which makes people caring about the students′ flexibility.According to the study,the advantages of "separation of teaching and testing" outweigh the disadvantages,and will further improve the quantity of the talent cultiv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words separation of teaching and testing; evaluation method; talent cultivation; self-regulation of learning
其他文献
摘要 学习能力是人才竞争的核心素质,但什么是学习能力,学习能力是如何形成的,更进一步,什么是力?只有在研究信息及其相互作用基础上揭示力的本质,给出信息力的科学定义,进而才能在物质力与信息力的统一机制中给出学习能力的科学概念,由此才能研究学习能力建设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 学习能力;信息力;信息力学;教育动力学;教育过程的信息作用机制  中图分类号 G4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
摘要:针对机械类专业普通班、基地班、卓越工程师班、国防生班和2 2国际班的不同培养模式及目标,整体按基础理论与实践、专业知识与实践、综合能力与创新实践三个层次,构建通识教育实践模块、专业大类教育实践模块、专业主干课程实践模块和专业选修课程实践模块四大实践模块。通过探讨多目标培养模式下的创新实践教学体系,重点强调规划创新实践体系平台的层次性、先进性、灵活性和侧重性,从而满足多目标培养模式下工科学生的
摘要:近年来,开展“翻转课堂”试验的学校越来越多,“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给正在改革中的我国学校教学带来一股清风。但随着实践的深入,也出现了一些水土不服的问题。本文对“翻转课堂”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如学生缺乏自觉性、教师教学技能滞后、部分学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家学习时间过长、传统教学模式对教师的影响等进行探讨,以期实现课堂教学的理性超越。  关键词:翻转课堂;五大问题;理性超越  中图分类号:G
[作者简介]曲云霞(1969),河北承德人。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机械系统动力学及并联机构。  [摘要]针对高等教育工科专业人才培养的历史及现状,分析了工科教育存在的普遍问题及产生的原因;根据河北工业大学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特点,围绕本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的要求,提出“一线三段”的教育改革思路,构建“3 1”课程群模式,实现高等教育工科专业向工程教育模式的渐进转变,培养具有综合运用科学理论和工程
编者按:本刊从2000年起开辟了“基础教育教学改革论坛”栏目,旨在为探讨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之间的内在联系搭建一个研究平台。几年来,从丰富的稿源中遴选刊载了百余篇高质量的稿件,虽然产生了较好的效果,但我们认为还有许多问题值得研究,比如:如何突破应试制度与素质教育的瓶颈、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知识结构的有机联系、学习素质的养成及有关培养创造性人才的教育模式等问题。    “问题为本”:提高中小学校长培训绩
[摘要]作为一种方兴未艾的研究范式,教育叙事研究日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不少研究者开始尝试用叙事研究的范式来探讨一些教育问题。由于这种研究范式本身还不是很成熟,研究者受“传统思维模式”的影响很大,一些研究中出现了“理论诉求”压制“生命体验”的现象,这是值得去认真反思的。  [关键词]叙事研究;视域融合;理解  [中图分类号]G40-03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4634(2010)0
浩瀚星空,广袤苍穹,天文学是孕育重大原创发现的前沿科学,自古以来就寄托着人类的科学憧憬,也是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的战略制高点。宇宙的起源有什么奧秘?宇宙的尽头是什么样?外星文明是否存在?古往今来,人类对于浩瀚宇宙的追问和探索从未停止。  今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贵州时指出,“天眼”是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是观天巨目、国之重器,实现了我国在前沿科学领域的一项重大原创突破。  中国天眼FAST如何工
“中国天眼”通过国家验收 未来将加强国内外开放共享  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中国天眼”于2020年1月11日顺利通过国家验收,投入正式运行,未来将着力确保装置高效、稳定、可靠运行,加强国内外开放共享。据了解,未来3年至5年,“中国天眼”的高灵敏度将有可能在低频引力波探测、快速射电暴起源、星际分子等前沿方向催生突破。  中科院国家天文台正在积极组织国内外专家,研究如何发挥“中国天眼”优良性能,
[摘 要] 卓越计划试点班的课堂教学要求面向工程实际、增加实践内容,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需要进行改革以适应卓越计划人才培养的需求。以开拓知识视野、激发学习热情、培养实践能力为目的,探讨了基于一点两面原则的三环相扣式的教学方法,该方法围绕学生这个中心,通过课内教学、课外训练和课程设计3个紧密联系的环节,以各种途径和方法拓展了理论知识面和工程实践知识面。  [关键词] 卓越工程师计划;
摘要 微积分的概念定义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方法。微积分概念学习中有哪些问题?如何进行微积分概念教学的改革实验,概念教学的效果如何?现有的研究具有哪些特点,能从国外的研究中学到些什么?关于微积分概念教学还有哪些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本文着重以Chappell的研究为例,分析了上述问题。  关键词 微积分;概念教学:述评;研究课题推荐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