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全球价值链的发展使得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导致基于旧的贸易格局和一系列过时的假设基础上的传统的REER方法不再适用于测算一国国际竞争力。基于此,结合全球价值链的影响,Bems and Johnson (2012)从“产品”的世界转向“附加值”世界,对传统REER进行改进,构建了附加值实际有效汇率(Value-Added Exchange Rate,VAREER),以更准确的测算一国的实际出口产品——附加值的竞争力。文章利用整理得到的1990年~2009年主要国家附加值贸易数据,通过对传统的REER和VAREER进行比较,考察两者之间的差异,并对中国的实际汇率进行了分析,发现中国附加值出口的竞争力相对来说是在不断恶化的。
关键词:全球价值链;实际有效汇率;贸易权重;价格指数
一、 引言
作为宏观经济数据的一个核心组成部分,实际有效汇率(REERs)被设计用于估算价格变动对于产自每个来源国的产出的需求的影响。REERs在经济学领域中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如被普遍用于评估出口竞争力,判断为了减少外部失衡所需要的价格调整规模,以及测量名义汇率的失调等(Chinn,2006)。因此,科学测算REER对一国宏观经济研究和决策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通过五个方面展开研究:第一部分是引言,提出问题;第二部分对中国传统的REERs进行介绍,包括其测算方程、主要缺陷和现有的改进之处;第三部分,我们引出附加值实际有效汇率(VAREER),包括其改进之处、测算方程。第四部分,对附加值实际有效汇率进行经验上的应用,考察其与传统的实际有效汇率的差异。最后是结论。
二、 传统的实际有效汇率不再适用于测算国际竞争力
1. 传统实际有效汇率测算方程。如前面所述,多个国际经济组织都定期公布范围不等的国家货币的实际有效汇率指数。尽管这些现已公布的REERs计算方法各有不同,主要体现在:①样本国选择范围不同;②竞争力权重结构构造不同;③贸易流构成不同;④平减指数选择不同;⑤对第三国市场竞争考虑不同;⑥直接、间接汇率选择不同; ⑦基期和频率不同等(巴曙松等,2007),但其理论基础和计算方程都大同小异。因此,本文选择应用最为广泛的IMF构建的标准的以CPI为基础的REER(Standard CPI-based REER,用REERStandard表示)作为传统REERs的代表进行考察。
在Armington模型基础之上,IMF的现有计算j国的REER的方程(Bayoumi,Lee,and Jayanthi,2005)为:
REERjStandard=■(■)■
其中Pj和Pk是消费者面临的价格(这里用CPI表示),Rj和Rk分别为j和k国相对于美元的双边名义汇率(以美元/本币表示),wjk是反映进口竞争(如在j国的竞争)、出口竞争(如在贸易伙伴k国的竞争)和第三市场竞争(如在其他所有市场,j和k之间的竞争)的总贸易权重。
2. 局限性——在全球价值链背景下不再适用于评估一国国际竞争力。近些年来,随着全球价值链的深入发展,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首先,就国际分工而言,产业内部分工代替产业间分工成为国际分工的主导。在新的分工格局下,特定行业最具有竞争力的国家占据具有垄断地位的战略环节,提供者价值链上最多的价值增加量;特定行业中竞争力强的若干少数国家占据寡头优势环节,提供价值链上相对较多的价值增加量;具有一定竞争力的国家占据不完全竞争环节,提供一定的价值量;而在价值链中不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家,只能占据价值链中完全竞争环节,在价值链生产中提供很小的价值增加量。因此,从产业的国际竞争角度看,国际产业分工的内部化是的一国的竞争优势不再体现于最终产品和某个特定产业上,而是体现在该国在全球化产业的价值链中所占据的环节。其次,在新的国际分工格局影响下国际贸易格局也发生了显著变化,产业内贸易代替产业间贸易迅速增长,成为国际贸易增长的主题,加工贸易成为国际产业分工和交换的必要形式。随着产业内贸易的发展,进口中间产品加工复出口,或者海外加工直接转口,称为各国企业生产和对外贸易中普遍采用的形式。传统意义上完全由一国生产的纯粹的“本国产品”的一般贸易出口会越来越少,中间产品的贸易规模会越来越大。
传统的REERStandard是建立在“贸易的产品都只是最终产品”的假设上,没有考虑中间品贸易,假定产品完全由国内要素生产,这与全球价值链不断发展下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格局现实相背离。另外,由于旧的国际贸易统计方法不考虑全球价值链,不考虑国际分工,不考虑零部件跨国生产和流动,不考虑中间产品对最终组装国贸易顺差的影响,从而扭曲和掩盖了双边贸易平衡的真相。因此,基于旧的贸易格局测算的传统的实REER的方法也不再适用于评估一国的国家竞争力水平。
同时,REERStandard使用CPI代表产品价格,原因是其计量在国际上较成熟且有较一致的标准,具有可比较性, 大多数国家都以较高频率公布,数据易得。但它对可贸易商品而言并非一个特别好的价格指标,因为计量所包含的商品和服务多是不可贸易的,而许多重要的可贸易商品和服务(如资本贸易)则不在计量之列且有可能受到间接税收、价格管制等的影响(巴曙松,2007)。
总之,在一个具有全球价值链的世界中,传统的REERs并不能恰当的反映一国的真实竞争力。
3. 现有改进方法。基于上述REERStandard所存在的局限性,许多机构或者经济学者在此基础上进行改进,主要分为两个方面:①首先是修正价格指数。Lipschitz和McDonald(1992),更近期的Bayoumi,Harmsen和Turunen(2011)、ángel,Galí和López-Salido(2012)指出,对产品价格的不同代理量(CPI、GDP平减指数、单位劳动成本(UCL))提供的信息不同。其中,用反映国内生产成本的差异的GDP平减指数(或UCL)测算的REER严重偏离标准的REER。②其次是结合全球价值链的影响。如前面所述,传统的REER假定不存在中间品贸易,严重脱离了现实。基于此Bems和Johnson(2012)就从一个“产品”的世界转向一个“附加值”的世界,构建了VAREER(附加值REER),以考察一国实际出口产品——附加值出口的竞争力。
关键词:全球价值链;实际有效汇率;贸易权重;价格指数
一、 引言
作为宏观经济数据的一个核心组成部分,实际有效汇率(REERs)被设计用于估算价格变动对于产自每个来源国的产出的需求的影响。REERs在经济学领域中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如被普遍用于评估出口竞争力,判断为了减少外部失衡所需要的价格调整规模,以及测量名义汇率的失调等(Chinn,2006)。因此,科学测算REER对一国宏观经济研究和决策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通过五个方面展开研究:第一部分是引言,提出问题;第二部分对中国传统的REERs进行介绍,包括其测算方程、主要缺陷和现有的改进之处;第三部分,我们引出附加值实际有效汇率(VAREER),包括其改进之处、测算方程。第四部分,对附加值实际有效汇率进行经验上的应用,考察其与传统的实际有效汇率的差异。最后是结论。
二、 传统的实际有效汇率不再适用于测算国际竞争力
1. 传统实际有效汇率测算方程。如前面所述,多个国际经济组织都定期公布范围不等的国家货币的实际有效汇率指数。尽管这些现已公布的REERs计算方法各有不同,主要体现在:①样本国选择范围不同;②竞争力权重结构构造不同;③贸易流构成不同;④平减指数选择不同;⑤对第三国市场竞争考虑不同;⑥直接、间接汇率选择不同; ⑦基期和频率不同等(巴曙松等,2007),但其理论基础和计算方程都大同小异。因此,本文选择应用最为广泛的IMF构建的标准的以CPI为基础的REER(Standard CPI-based REER,用REERStandard表示)作为传统REERs的代表进行考察。
在Armington模型基础之上,IMF的现有计算j国的REER的方程(Bayoumi,Lee,and Jayanthi,2005)为:
REERjStandard=■(■)■
其中Pj和Pk是消费者面临的价格(这里用CPI表示),Rj和Rk分别为j和k国相对于美元的双边名义汇率(以美元/本币表示),wjk是反映进口竞争(如在j国的竞争)、出口竞争(如在贸易伙伴k国的竞争)和第三市场竞争(如在其他所有市场,j和k之间的竞争)的总贸易权重。
2. 局限性——在全球价值链背景下不再适用于评估一国国际竞争力。近些年来,随着全球价值链的深入发展,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首先,就国际分工而言,产业内部分工代替产业间分工成为国际分工的主导。在新的分工格局下,特定行业最具有竞争力的国家占据具有垄断地位的战略环节,提供者价值链上最多的价值增加量;特定行业中竞争力强的若干少数国家占据寡头优势环节,提供价值链上相对较多的价值增加量;具有一定竞争力的国家占据不完全竞争环节,提供一定的价值量;而在价值链中不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家,只能占据价值链中完全竞争环节,在价值链生产中提供很小的价值增加量。因此,从产业的国际竞争角度看,国际产业分工的内部化是的一国的竞争优势不再体现于最终产品和某个特定产业上,而是体现在该国在全球化产业的价值链中所占据的环节。其次,在新的国际分工格局影响下国际贸易格局也发生了显著变化,产业内贸易代替产业间贸易迅速增长,成为国际贸易增长的主题,加工贸易成为国际产业分工和交换的必要形式。随着产业内贸易的发展,进口中间产品加工复出口,或者海外加工直接转口,称为各国企业生产和对外贸易中普遍采用的形式。传统意义上完全由一国生产的纯粹的“本国产品”的一般贸易出口会越来越少,中间产品的贸易规模会越来越大。
传统的REERStandard是建立在“贸易的产品都只是最终产品”的假设上,没有考虑中间品贸易,假定产品完全由国内要素生产,这与全球价值链不断发展下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格局现实相背离。另外,由于旧的国际贸易统计方法不考虑全球价值链,不考虑国际分工,不考虑零部件跨国生产和流动,不考虑中间产品对最终组装国贸易顺差的影响,从而扭曲和掩盖了双边贸易平衡的真相。因此,基于旧的贸易格局测算的传统的实REER的方法也不再适用于评估一国的国家竞争力水平。
同时,REERStandard使用CPI代表产品价格,原因是其计量在国际上较成熟且有较一致的标准,具有可比较性, 大多数国家都以较高频率公布,数据易得。但它对可贸易商品而言并非一个特别好的价格指标,因为计量所包含的商品和服务多是不可贸易的,而许多重要的可贸易商品和服务(如资本贸易)则不在计量之列且有可能受到间接税收、价格管制等的影响(巴曙松,2007)。
总之,在一个具有全球价值链的世界中,传统的REERs并不能恰当的反映一国的真实竞争力。
3. 现有改进方法。基于上述REERStandard所存在的局限性,许多机构或者经济学者在此基础上进行改进,主要分为两个方面:①首先是修正价格指数。Lipschitz和McDonald(1992),更近期的Bayoumi,Harmsen和Turunen(2011)、ángel,Galí和López-Salido(2012)指出,对产品价格的不同代理量(CPI、GDP平减指数、单位劳动成本(UCL))提供的信息不同。其中,用反映国内生产成本的差异的GDP平减指数(或UCL)测算的REER严重偏离标准的REER。②其次是结合全球价值链的影响。如前面所述,传统的REER假定不存在中间品贸易,严重脱离了现实。基于此Bems和Johnson(2012)就从一个“产品”的世界转向一个“附加值”的世界,构建了VAREER(附加值REER),以考察一国实际出口产品——附加值出口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