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中考语文命题特点
各地中考语文试卷的卷面近几年都由基础知识及运用、课外阅读、课内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文化知识积累与运用、写作等几板块组成。试卷紧扣考纲要求,体现新课程改革精神和新教材特点,提倡并考查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考查学生自主阅读、研究性阅读的能力。立足于课内积累并进行较为广泛的拓展和延伸。在注重基础知识积累的同时加大了对语言运用能力的考查力度,近几年还推出了写字、综合运用、片断作文等形式的考查,强调语文课程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注重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在弘扬人文精神的同时,在“传统”与“创新”之间,做出了大量有益的探索。
分析近几年各地中考试卷,在考试的内容和形式方面,形成了以下特征:
1.重视语言积累与运用,注重沟通课堂内外。“积累与运用”考查内容紧扣教材,主要考查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素养及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主要有给汉字注音、错别字、正确使用词语、病句、名著综合性阅读、仿写句子、古诗文默写、古诗赏析等。这些题结合生活考查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能力,把语文课程资源与生活对接,有利于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在生活中用语文。
2.现代文阅读试题注重对学生运用能力的考查。现代文阅读题目设置基本遵循“整体感知——局部探究——整体感悟”的阅读规律,有利于教给学生掌握良好的阅读方法,引导语文阅读教学向良性发展。现代文阅读重点考查学生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解作者思想感情,品味具体语境中词句意义和作用,根据提供语言材料筛选信息和表达个人独特见解等内容,主要考查了学生分析、概括、理解、感悟、筛选、鉴赏、思辩、评价等能力。这些题与学生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相链接,要求学生或结合文章内容、或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考查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创造性的理解。
3.文言文阅读考查课内和课外的比较阅读。文言文阅读考查的阅读材料一段出自课内,一段出自课外。课外部分考查是课内文言知识的迁移,没有超出课内学过的范围。这样便于考查学生文言知识的积累和实际运用能力。除了对理解词语含义、翻译句子这类基础知识、能力的常规考查外,还加强了对文段的理解性、鉴赏性阅读的考查。课内课外阅读兼顾让学生学会融会贯通和举一反三,考查内容即使延伸到课外,也可以利用课内知识来解决。
4.作文命题由片段作文和大作文两部分组成,作文分值进一步加大。作文命题内容贴近生活,便于学生自由发挥。作文命题贴近学生实际,能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选材范围宽阔,学生可根据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和思考,抒写真情实感,充分展示个性。这就给学生写作提供了自由的选择余地和广阔的思维空间。
二、学生现状及答题情况分析
综观学生语文学习现状,及近几年中考语文阅卷反馈的情况,学生在语文考试中暴露出如下的问题:
1.基础知识不扎实,语言运用能力不强。“积累与运用”部分中,常用字的读音和常用词语的书写全部从教材“读一读,写一写”中或课文中选取,名著阅读和古诗文默写也选自教材课文或教材后面推荐的篇目。但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并不牢固,字音、字形、古诗文默写识记不准。一些学生背诵效果不好,默写不准确。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不强,语言运用类题失分较高。说明一些基本知识还不会在语境中实际运用,没有转化为能力,缺乏语感。
2.很多学生还未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不会细读精读文段。不能切实掌握各种文体的阅读规律,对阅读的基本概念掌握不清楚,答题缺乏基本的技巧和方法。不注重知识的迁移和拓展,不会联系生活实际去体味感悟文本。
3.選择题失分较高,审题不清,浮光掠影读题,草草选择,缺乏比较、筛选。不能准确提取题干中重要的信息,抓不住题眼,找不准答案信息所在。
4.文言文词语积累不够,很多同学还未能掌握好初中阶段常用文言实词和虚词。阅读中不会结合上下文,联系已有的知识和生活体验去推测意义。
5.作文缺乏个性,选材平淡,陈旧,少真情实感,语言不注重描写抒情,感染力不强。书写潦草的也很多,错别字较多。
三、中考语文复习策略
1.回归课本,扎扎实实的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并分类整理,形成知识网络。一是在平时的日常教学中,准确地落实中考语文考试的范围和内容知识点的训练,减少盲目性,注重基础、提高语言表达的运用能力。二是做到全面系统的归纳整理,形成知识网络。做到胸有成竹,才能有序、有效地进行提高语文能力的训练。对字词、文学常识、古诗文、名著等该记应记,该背应背,该读的也要读,日积月累。对语文的基本概念,文体常识等应有具体的归纳总结,专项讲座。
2.要把练习和方法指导紧密结合起来。针对学生思路狭窄、思维灵敏度不够、对作品感受不深、赏析能力差、语言表述不够清楚这些问题,专题复习应加强解题方法、技巧、思路的指导。让学生掌握答题的规律性语言,学会用专业术语回答问题,提高学生的应试解题能力。要注重开发利用语文课程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注重延伸,拓展知识。要注重课内外比较训练,触类旁通,形成知识的迁移能力,拓宽学习的渠道。要跳出题海,在生活中关注语文,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3.引导学生好读书,读好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通过阅读经典来提高自己语文素养和语言的表达能力。把握阅读教学的规律,给足学生品读文本的时间,教给学生有效的读书方法。一定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只有读进去,才能进入角色,有所感悟和思考。既要让学生学会去概括要点,理清思路,揣摩语言,感悟情感,鉴赏评价;又要训练学生阅读速度,学会勾画圈占,精读细读。
4.要进行科学的写作训练。备考中要关注社会动态,把握时代的脉博,在生活中学语文,联系生活实际运用语言,要注重语言表达的规范训练。在抓好写作基本功的基础上,要关心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善于挖掘、提炼生活的“动情点”,“力求有创意的表达”,才能抒写具有真情实感的好作文。特别要培养学生审题,构思的习惯。作文成功的关健在构思,可以通过专门的阅读欣赏引导学生去构思,去创造。学会从生活中寻找材料,让生活成为写作的源泉。提倡抒写真情,张扬个性的写作。要重视作文的自改自评。
各地中考语文试卷的卷面近几年都由基础知识及运用、课外阅读、课内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文化知识积累与运用、写作等几板块组成。试卷紧扣考纲要求,体现新课程改革精神和新教材特点,提倡并考查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考查学生自主阅读、研究性阅读的能力。立足于课内积累并进行较为广泛的拓展和延伸。在注重基础知识积累的同时加大了对语言运用能力的考查力度,近几年还推出了写字、综合运用、片断作文等形式的考查,强调语文课程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注重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在弘扬人文精神的同时,在“传统”与“创新”之间,做出了大量有益的探索。
分析近几年各地中考试卷,在考试的内容和形式方面,形成了以下特征:
1.重视语言积累与运用,注重沟通课堂内外。“积累与运用”考查内容紧扣教材,主要考查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素养及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主要有给汉字注音、错别字、正确使用词语、病句、名著综合性阅读、仿写句子、古诗文默写、古诗赏析等。这些题结合生活考查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能力,把语文课程资源与生活对接,有利于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在生活中用语文。
2.现代文阅读试题注重对学生运用能力的考查。现代文阅读题目设置基本遵循“整体感知——局部探究——整体感悟”的阅读规律,有利于教给学生掌握良好的阅读方法,引导语文阅读教学向良性发展。现代文阅读重点考查学生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解作者思想感情,品味具体语境中词句意义和作用,根据提供语言材料筛选信息和表达个人独特见解等内容,主要考查了学生分析、概括、理解、感悟、筛选、鉴赏、思辩、评价等能力。这些题与学生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相链接,要求学生或结合文章内容、或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考查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创造性的理解。
3.文言文阅读考查课内和课外的比较阅读。文言文阅读考查的阅读材料一段出自课内,一段出自课外。课外部分考查是课内文言知识的迁移,没有超出课内学过的范围。这样便于考查学生文言知识的积累和实际运用能力。除了对理解词语含义、翻译句子这类基础知识、能力的常规考查外,还加强了对文段的理解性、鉴赏性阅读的考查。课内课外阅读兼顾让学生学会融会贯通和举一反三,考查内容即使延伸到课外,也可以利用课内知识来解决。
4.作文命题由片段作文和大作文两部分组成,作文分值进一步加大。作文命题内容贴近生活,便于学生自由发挥。作文命题贴近学生实际,能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选材范围宽阔,学生可根据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和思考,抒写真情实感,充分展示个性。这就给学生写作提供了自由的选择余地和广阔的思维空间。
二、学生现状及答题情况分析
综观学生语文学习现状,及近几年中考语文阅卷反馈的情况,学生在语文考试中暴露出如下的问题:
1.基础知识不扎实,语言运用能力不强。“积累与运用”部分中,常用字的读音和常用词语的书写全部从教材“读一读,写一写”中或课文中选取,名著阅读和古诗文默写也选自教材课文或教材后面推荐的篇目。但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并不牢固,字音、字形、古诗文默写识记不准。一些学生背诵效果不好,默写不准确。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不强,语言运用类题失分较高。说明一些基本知识还不会在语境中实际运用,没有转化为能力,缺乏语感。
2.很多学生还未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不会细读精读文段。不能切实掌握各种文体的阅读规律,对阅读的基本概念掌握不清楚,答题缺乏基本的技巧和方法。不注重知识的迁移和拓展,不会联系生活实际去体味感悟文本。
3.選择题失分较高,审题不清,浮光掠影读题,草草选择,缺乏比较、筛选。不能准确提取题干中重要的信息,抓不住题眼,找不准答案信息所在。
4.文言文词语积累不够,很多同学还未能掌握好初中阶段常用文言实词和虚词。阅读中不会结合上下文,联系已有的知识和生活体验去推测意义。
5.作文缺乏个性,选材平淡,陈旧,少真情实感,语言不注重描写抒情,感染力不强。书写潦草的也很多,错别字较多。
三、中考语文复习策略
1.回归课本,扎扎实实的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并分类整理,形成知识网络。一是在平时的日常教学中,准确地落实中考语文考试的范围和内容知识点的训练,减少盲目性,注重基础、提高语言表达的运用能力。二是做到全面系统的归纳整理,形成知识网络。做到胸有成竹,才能有序、有效地进行提高语文能力的训练。对字词、文学常识、古诗文、名著等该记应记,该背应背,该读的也要读,日积月累。对语文的基本概念,文体常识等应有具体的归纳总结,专项讲座。
2.要把练习和方法指导紧密结合起来。针对学生思路狭窄、思维灵敏度不够、对作品感受不深、赏析能力差、语言表述不够清楚这些问题,专题复习应加强解题方法、技巧、思路的指导。让学生掌握答题的规律性语言,学会用专业术语回答问题,提高学生的应试解题能力。要注重开发利用语文课程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注重延伸,拓展知识。要注重课内外比较训练,触类旁通,形成知识的迁移能力,拓宽学习的渠道。要跳出题海,在生活中关注语文,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3.引导学生好读书,读好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通过阅读经典来提高自己语文素养和语言的表达能力。把握阅读教学的规律,给足学生品读文本的时间,教给学生有效的读书方法。一定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只有读进去,才能进入角色,有所感悟和思考。既要让学生学会去概括要点,理清思路,揣摩语言,感悟情感,鉴赏评价;又要训练学生阅读速度,学会勾画圈占,精读细读。
4.要进行科学的写作训练。备考中要关注社会动态,把握时代的脉博,在生活中学语文,联系生活实际运用语言,要注重语言表达的规范训练。在抓好写作基本功的基础上,要关心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善于挖掘、提炼生活的“动情点”,“力求有创意的表达”,才能抒写具有真情实感的好作文。特别要培养学生审题,构思的习惯。作文成功的关健在构思,可以通过专门的阅读欣赏引导学生去构思,去创造。学会从生活中寻找材料,让生活成为写作的源泉。提倡抒写真情,张扬个性的写作。要重视作文的自改自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