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帮助教师评好一节课

来源 :赢未来·学校品牌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iwar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日倾听者,明日教学者,评课能让教师知得失,促专业成长,并且也影响着学生的发展。
  听、评课是每位教师从工作的第一天起就会遇到的事情。一位教师正常情况下,一辈子大约要听、评课1000节。评课不仅可以给上课者、观摩者以反思与启发,更能促进评课者的教学能力,同事之间相互学习与促进;学校领导可以发现教师队伍中哪些教师能成为榜样,哪些教师需要帮带,扬长补短,更好地促进学校整体教学能力地提升。我们该如何帮助教师评好一节课呢?
  一堂好的课,不但能让学生学会本节课的知识内容,更重要的是让他们能够学会学习的思维方式,增强创新能力,从而使学生真正的认识到课程的美,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原来被动的接受,变成主动的探索。
  评课的大前提是听好一节课,从去听课时坐在哪里、带什么去听课、听课时看什么、记什么、整理什么都是非常有讲究的,请记住评课的大前提就是听好一节课,在这里不详细阐述。笔者重点说说教师评课主要评什么?
  1.评课堂结构 课堂教学结构是一节课的整体安排和布局,它是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重点难点来确定,评课时,要根据不同课型的特点对其课堂结构的的严谨性、时间分配的合理性、层次的逻辑性、思路的清晰度、重点的突出性、板书的科学性进行评判。例如时间分配的合理性,要看教学环节时间分配和衔接是否恰当。还有师生间的活动时间分配、生生间的集体活动时间的分配、优生与后进生活动时间的分配都是考量的内容。
  2.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必须建立在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对教材的理解和对学生的了解的基础之上。教学目标的评判标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切合实际,即教学目标切合教材实际(因材施教) 和学生需求(因才施教);重点突出,即与教学目标的达成密切相关的材料及内容应当鲜明而厚实;难点清楚,即学生学习过程中碰到的难题应当得到有效地解决。
  3.评教學过程 从教学过程中,可以观察到教学内容的落实、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学过程的观察与评判标准是:层次分明,即教学过程具有明显的阶段性,教学步骤清晰;连贯流畅,即教学步骤承接紧凑,教学过程流畅;结构严密,即教学步骤之间具有内在的逻辑联系,利于学生学习过程中思维的展开并最终获得知识、技能与情感的全面发展。
  4.评教学方法和手段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标准:看是不是量体裁衣,优选活用。教学是一种复杂多变的系统工程,不可能有一种固定不变的万能方法。教学方法的选择要量体裁衣,灵活运用。同样的方法,这个老师用与另一个老师用产生的效果可能是不一样的。看教学方法的多样化;评课要看教师能否在教学方法多样性上下一番功夫,使课堂教学超凡脱俗,常教常新,富有艺术性。切记不是简单地把课堂打扮得满目繁花,流光溢彩。看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教师的教学方法既要评常规,还要看改革与创新。尤其是评析一些素质好的骨干教师的课。要看课堂上的思维训练的设计、创新能力的培养、主体活动的发挥、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以及教学艺术风格的形成等。看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现代化教学呼唤现化教育手段。要注意教师是否适时、适当地运用投影仪、计算机、实物展台等现代化教学手段。
  5.评教师基本功 通常,看以下四方面:看板书,设计是否科学合理,依纲扣本,是否言简意赅有艺术性,是否有条理,字迹工整美观等。看教态,教师课堂上的教态应该是明朗、快活、庄重,富有感染力。仪表端庄,举止从容,态度热情,师生情感交融。看语言,教师的语言有时关系到一节课的成败。教学语言的语调要注意高低适宜,快慢适度,抑扬顿挫,富于变化。看操作,看教师运用教具,操作投影仪、电脑、平板、实物展台、手机等熟练程度。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评课前要有所准备。评课时的准备工作主要是对听课时所获取的感性材料进行细致的分析综合,使之上升为理性的东西。
  评课要围绕重点。评课的重点应主要围绕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课堂教学组织结构、课堂信息传递结构、学生思维活动的密度和质量、教师基本功等方面进行,不要在琐碎问题上吹毛求疵。
  评课要客观全面衡量。我们在听课中往往会发现有些教师在某一方面有十分突出的优点,令人赞叹不已。例如粉笔字写得很漂亮,或者板图画得非常漂亮等等,而忽略了课堂结构的处理是否严谨。相反,有时候也会因为授课教师存在某一方面的缺陷,而影响到对整体课堂的评判。因此,如果在听课时发生这种情形,那么在评课时要特别注意防止感情用事,以偏概全。
  评课要尊重个体差异。评课的角度和深度要根据被评教师的实际情况而定。每位教师的年龄、性格、素质、风格都不尽相同,要结合教师自身的情况,以及听课学生的差异化,来进行评述。对经验丰富的年长教师,抱着虚心学习的态度,围绕着评价标准进行客观公正的分析评述;对初入职的年轻教师,可从自身的实际教学经验,针对课堂的整体设计和教学细节多做一些教学改进的建议。
  今日倾听者,明日教学者,听课评课不亚于一面明镜,能让教师知得失,促专业成长,并且也影响着学生的发展。所以,每一位教师都应该认真听好每一节课,评好每一节课,让其教育教学水平精益求精。
  (作者单位系珠海市香洲区拱北小学)
其他文献
三次成为“网红”,“红”的不仅是他,还有学校。  在刚刚过去的這个暑假,杭州著名“光头校长”晒了几张照片,朋友圈都炸了!  “光头校长”乃徐俊是也,杭州市笕桥花园小学负责人,杭师大硕士生导师,中学高级教师,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真语文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整体改革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全国中小学习作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浙江省作文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浙江省普通话测试员,杭州市江干区特聘教研
期刊
教师应该要仪表整洁,表情端庄,说话和气。  表情,表达情感、情绪,是人们对于情感体验的反应动作。它与语言声调、身体姿态配合,传情达意,被称为无声语言。如果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那么表情就是心灵的镜子,尤其是面部表情,细微多变、丰富复杂,是人们个体表达、传达情绪情感的最原始和最直观的表达,它能表达丰富而又复杂微妙的情感。  教书育人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而面部表情正是师生情感交流的“媒介”。教师不仅通
期刊
在学校,班主任不是谁想当就能当上的。每所学校的班主任队伍都是学校教师的精英,绝不会出现优秀老师硬气地拒绝领导的任命,各方面都很差的老师被逼无奈才当班主任的情况。现实是,优秀的老师不会真心拒绝,而各方面很差的老师即便主动申请当也不会被任用。  大多数学校的领导几乎都是先做班主任才走向领导岗位的。换句话说,要想当领导,就得首先当班主任,这是捷径,也几乎是必经之路。这些无形的“福利”对老师更珍贵!学校在
期刊
从部编小学语文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看学习方式的变革  部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一年级上册(以下简称“部编本”语文教科书)已经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投入使用。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在关注了“人教教材培训”、省级教材解读培训之后,尤其是经历了自己的教学实践后,我对“部编本”语文教科书的编排与改变充满了喜爱与尊敬。  教材不仅是课本  “部编本”语文教科书的显著变化之一,是在附录中明确标注语文基础知识。从第二课起,认识
期刊
“探索世界教育的中国模式”之扎根中国篇  在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的作用  什么叫“让优秀传统文化扎根教育”?从根本上说,就是要让中小学生喜欢各种表现形式的优秀传统文化,引导他们爱了解、爱读、爱看、爱参与、爱使用优秀传统文化,并不同程度养成独立、自主学习和使用优秀传统文化的习惯。换句话说,这个领域“扎根教育”的核心是优秀传统文化在多数学生身上(认知、情感和行动)成长,而不仅仅是以制度规定“优秀传统文化
期刊
老元素,新应用,一枚校徽的调整或更换将引导众人感悟不同的精神追求与境界。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时间的推移,一些校徽在视觉传达与内涵解读上已经无法具体地诠释学校所肩负的办学使命与育人目标,需要进行一定的修改,甚至重新设计。这既是学校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学校主动向社会展示品牌形象,以争取优质办学资源的直接表现。据观察,近年来的中国高等院校在此方面的设计更侧重于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下的几个案例都是
期刊
万氏兄弟的错觉艺术作品涵盖雕塑、装置、综合媒介及3D地画等多个种类的综合体,主张题材广泛,强调有趣、轻松、个性和艺术性,反对雷同、呆板、无生命力。其中,3D地画艺术作品结合扎实的雕塑基本功及环境设计能力,不断进行技术改良,视觉冲击力强,艺术效果佳。  1.第一次破英国吉尼斯世界纪录“最长3D地画"  的作品《時尚之都·理想之城》  2.第二次破英国吉尼斯世界纪录“最长3D地画"  的作品《蓝之梦》
期刊
挖掘并演绎校园雕塑背后的故事,可以使之活化育人。  隨着校园文化建设力度的加大,一时之间,雕塑作为一种文化载体矗立于校园之中,默默地承载着教化育人的功能。但不管选择矗立什么样的雕塑,我们最终都要将其活化,使其符合学校的实际需要。因为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凝固的艺术只有活化才有味道,这也是发挥校园环境育人功能的应有之义。  那么,究竟如何让更多的学校师生懂得品味校园雕塑艺术呢?下面,我以两个身边的例子来
期刊
只有摸清了学生的“家庭底细”,学校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协同教育。  召开家长会,最终目的是让老师与家长一道,帮助学生成长成才。为此,老师不妨主动地引导家长正视身上的问题,发现真实的孩子。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家庭教育课题组提供的这份调查问卷,无疑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因为于家长而言,在家长会上看到孩子回答的问卷,必会重新思考整个教育生态环境,接下来与老师的交流将更为全面;于老师而言,在家长会上摆出学生回答的
期刊
如今全国各地自觉展开的“和美教育”“和雅教育”“和乐教育”“e课堂”等草根实践,实际上是“和易教育”思想的悄然浸润,将带来蓬勃的教育生机。  “和”是均衡的立点状态,“易”是纠偏的变化过程。“和易”不仅是一种均衡发展的理念,更是一种包容发展的理念。从哲学词义上看,“和易”与《易经》《中庸》相关联;从普通词义上看,“和易”即“平易”。同时,“易”是“e”的中文译音,可以令人联想到“互联网+”,蕴含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