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村庄里最多的是山。山既不挺拔,也不雄峻,只那么横一道梁竖一道岭地排列着、起伏着,绵延如浪,一直铺到青苍苍的天边。在山和山之间的坡塬上,散落着星星点点的庄稼地。夏天,几场雨水过后,塬坡上的麦子和沟谷里的胡麻竞相蹿个儿,阳光从坡顶斜射下来,各沟各岔展着媚眼的绿意。
村庄有些凌乱,东一户,西一家,有的住山腰,有的住坡底,有的各居山头,像鸟窝一样,隔沟遥遥相望。村庄里的人,好多你不认识,好多你已经恍惚,但你很快会想到你熟悉的另一个人来,这么一联系,记忆的天窗便吱吱打开,许多旧事像黑白电影里结束时的旧镜头,快速在你眼前闪过,你一下子就记起他们身上的某些特征来。有的你再熟悉不过了,你一见就觉得喉咙发紧,胸口灼热,眼泪跟着往外涌。你有好多年没见到他们了,你记得有一年,他们从你住的村庄上搬出去,就再没有回来。
没回来的人被留在了山上,他们不再是短暂停留,而是永久居住。站在高处眺望,青霭渺渺里,一道道沟壑交错起伏,那里住着好多的人。他们是你的祖辈、父辈,从你住的村庄搬到这里居住。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不断有人来这里安扎新居,以至于坡塬沟谷挤得满满当当。你转过一道梁,指不定迎面就会碰到谁家的院墙,你在山坡上走,说不准两脚正好就踩到人家的屋顶上。没有人能说清楚,这里到底住了多少人,你朝着山谷喊一声爷爷、奶奶,山谷里会响起一片应声。相隔的年代太久了,躺着这么多爷爷、奶奶、姑姑、婶婶,他们竟都把你当成他们家的孩子了。
这里是另一个村庄。庄子里的人彼此都熟,有的过去是村子挨村子的乡邻,有的曾是墙连墙的邻居,甚至是光着腚一起在泥水里玩大的伙伴。他们曾经在一起耕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这块土地上重复着他们简单的生活,收获着他们简单的幸福。慢慢地,他们散开了,先是一个走了,另一个打个愣神,嘴里嗫嚅了一句什么,孤单的身影像晨风里霜染的叶子,瑟瑟地晃了那么一下,便在一个气息清冷的夜晚悄然飘坠了。接着,一大批的人先后都走了,排着队,跟赶场似的,任你纷飞的泪水也追不上他们急匆的脚步。现今,他们重又聚在了一起,这些沟沟岔岔成为他们最终的归宿。他们太熟悉这里的一切了,这些山梁,他们不知翻过多少回了,从孩童一直走到年老。他们中,有人甚至在很年轻的时候,就曾在这块地上打过盹儿,那是一次劳动间的小憩,山野太安静了,山风太轻柔了,阳光裁一段金色的绸缎覆盖在他身上,让他温暖得昏昏睡去。他想不到,有一天,自己真的回归这里,而且永远与这块土地分不开了。
一个人走得实在太困乏了,就想停下来歇歇气,这一歇,有人真的永远睡去了。他平静地从村庄上消失了,从乡邻们的眼中消失了,就像一阵风掠过树梢。他的消失,不会给村庄带来什么变化。他活着的时候,卑微得像一根草,没有人会去关注他,他死了,倒可以静静躺在那里,安然地享受人们的跪拜和祷告,至少全村的人会为他忙上好几天,对他来说,这是人世最高、也是最后的礼遇。这种至死才能享受到的待遇,会使他的灵魂得到些许安慰。所以,村庄上死了人反倒最热闹,人们把办丧事叫“闹丧”,据说闹得越热烈,死去的人就越有福气。于是,那几个晚上,常常会听到唢呐和二胡伴奏的各类曲子,在漆黑的夜空低回。那是活着的人在为一位逝者举行最隆重的告别仪式。等仪式结束了,一切重又恢复了平静,放牧的照样赶着羊群上山,下地的照样牵着牲口下地,好像村庄上压根儿没有发生什么事一样。在人们眼里,死,跟生一样平常,一个人死了,就如同一茬麦子倒下了,但另一茬麦子会茁壮起来,这没什么值得可悲或可贺的。造物就是这么轮回,麦子一茬,人一茬,二者不过是构成这个轮回的景致。
我的父亲便是这样一道景致,在他的一生中,苦难如毒蛇一般始终缠绕着他,他弯曲的身躯就像一把扣向大地的镰刀。等他收完最后一茬庄稼,他自己也倒在了岁月的镰口下。那一天,父亲极度衰弱,他昏昏地睁开眼,从人堆里找到母亲,然后,对他相约了一辈子的人说:“我先走,你后面来。”说话的时候,父亲脸上没有一丝痛苦,就跟平常出门相约的一样。母亲也一脸平静,生死不离,他们已有约定。在父亲走后不到一年半的时间,母亲真的走了。去前,母亲反复念叨着某个日子,好像在急切地等待着那一天的到來。母亲生前没留下一句话,等我们推开房门,她的手脚已经冰凉。我们把母亲从几百里外的城市送回乡下的老家,那里有父亲。我相信,母亲一定找到了父亲,他们也一定很幸福。在这个世界,他们结伴走过了六十年,但在另一个世界,他们可以相伴一千年、一万年。
其实,父亲和许多的人并没有走远,他们只是从过去的村庄搬到了现在的村庄,把家移到了地头,房前屋后,都是他们亲手耕作了一辈子的麦地。他们舍不得走远。在这块土地上,他们倾注了太多的心血和汗水,播撒过太多的梦想和憧憬,也收获过无数的快乐和幸福,他们宁可守在这里,也不愿走远一步。他们早已跟这块土地融为了一体,如同田埂上那些苦苦结籽的蒿草,根,深深扎进泥土,风吹也吹不走,即使叶落了、枝枯了,根都腐烂了,也是地底下的一把灰。
在另一个村庄走走,你觉得就像是一次串门儿,这里有你生命的源头,有你熟悉的气息,你一点儿都不感到陌生。在阳光的花朵开放的山野,在野草铺就的一张绒床上,我们的亲人,头枕着凉爽的山风,幸福地睡去了,在他们周围,簇拥着无数金色的麦田。他们默默地上演了一幕幕不为人知的悲喜剧,又默默地谢幕,然后抓一把黄土,紧紧地包裹住自己,就与大地融为一体了。但他们把影子留在了大地上,留在了麦地里。你走着、看着,一一经过他们的家门,耳边又回荡起他们的声音,空气中散发着一股你熟悉的汗腥味。你甚至想停下来,跟他们说会话儿,说说雨水、庄稼和收成。而就在几米之外,他们正望着你,望着地上舞蹈的麦子。你就觉得,他们真的没有走远,那一浪又一浪的麦子,在风中生动地摇摆着,仿佛是他们脸上灿烂的笑容。
在这里,时间是静止的,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只有山上沟里的麦子,一年一年等着收割。只要阳光不老,雨水不老,就会有种子在泥土中发芽,就会有一茬接一茬的麦子相伴,村庄上的人们就一定会睡得踏实。麦子金黄,金黄的麦子在他们的目光里反复汇集着、摇曳着,使他们的守望愈加变得天空一般旷远、深邃。麦子在四季里轮回,他们的幸福在麦子的轮回里,永远都没有止境。
(摘自《散文百家》)
村庄有些凌乱,东一户,西一家,有的住山腰,有的住坡底,有的各居山头,像鸟窝一样,隔沟遥遥相望。村庄里的人,好多你不认识,好多你已经恍惚,但你很快会想到你熟悉的另一个人来,这么一联系,记忆的天窗便吱吱打开,许多旧事像黑白电影里结束时的旧镜头,快速在你眼前闪过,你一下子就记起他们身上的某些特征来。有的你再熟悉不过了,你一见就觉得喉咙发紧,胸口灼热,眼泪跟着往外涌。你有好多年没见到他们了,你记得有一年,他们从你住的村庄上搬出去,就再没有回来。
没回来的人被留在了山上,他们不再是短暂停留,而是永久居住。站在高处眺望,青霭渺渺里,一道道沟壑交错起伏,那里住着好多的人。他们是你的祖辈、父辈,从你住的村庄搬到这里居住。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不断有人来这里安扎新居,以至于坡塬沟谷挤得满满当当。你转过一道梁,指不定迎面就会碰到谁家的院墙,你在山坡上走,说不准两脚正好就踩到人家的屋顶上。没有人能说清楚,这里到底住了多少人,你朝着山谷喊一声爷爷、奶奶,山谷里会响起一片应声。相隔的年代太久了,躺着这么多爷爷、奶奶、姑姑、婶婶,他们竟都把你当成他们家的孩子了。
这里是另一个村庄。庄子里的人彼此都熟,有的过去是村子挨村子的乡邻,有的曾是墙连墙的邻居,甚至是光着腚一起在泥水里玩大的伙伴。他们曾经在一起耕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这块土地上重复着他们简单的生活,收获着他们简单的幸福。慢慢地,他们散开了,先是一个走了,另一个打个愣神,嘴里嗫嚅了一句什么,孤单的身影像晨风里霜染的叶子,瑟瑟地晃了那么一下,便在一个气息清冷的夜晚悄然飘坠了。接着,一大批的人先后都走了,排着队,跟赶场似的,任你纷飞的泪水也追不上他们急匆的脚步。现今,他们重又聚在了一起,这些沟沟岔岔成为他们最终的归宿。他们太熟悉这里的一切了,这些山梁,他们不知翻过多少回了,从孩童一直走到年老。他们中,有人甚至在很年轻的时候,就曾在这块地上打过盹儿,那是一次劳动间的小憩,山野太安静了,山风太轻柔了,阳光裁一段金色的绸缎覆盖在他身上,让他温暖得昏昏睡去。他想不到,有一天,自己真的回归这里,而且永远与这块土地分不开了。
一个人走得实在太困乏了,就想停下来歇歇气,这一歇,有人真的永远睡去了。他平静地从村庄上消失了,从乡邻们的眼中消失了,就像一阵风掠过树梢。他的消失,不会给村庄带来什么变化。他活着的时候,卑微得像一根草,没有人会去关注他,他死了,倒可以静静躺在那里,安然地享受人们的跪拜和祷告,至少全村的人会为他忙上好几天,对他来说,这是人世最高、也是最后的礼遇。这种至死才能享受到的待遇,会使他的灵魂得到些许安慰。所以,村庄上死了人反倒最热闹,人们把办丧事叫“闹丧”,据说闹得越热烈,死去的人就越有福气。于是,那几个晚上,常常会听到唢呐和二胡伴奏的各类曲子,在漆黑的夜空低回。那是活着的人在为一位逝者举行最隆重的告别仪式。等仪式结束了,一切重又恢复了平静,放牧的照样赶着羊群上山,下地的照样牵着牲口下地,好像村庄上压根儿没有发生什么事一样。在人们眼里,死,跟生一样平常,一个人死了,就如同一茬麦子倒下了,但另一茬麦子会茁壮起来,这没什么值得可悲或可贺的。造物就是这么轮回,麦子一茬,人一茬,二者不过是构成这个轮回的景致。
我的父亲便是这样一道景致,在他的一生中,苦难如毒蛇一般始终缠绕着他,他弯曲的身躯就像一把扣向大地的镰刀。等他收完最后一茬庄稼,他自己也倒在了岁月的镰口下。那一天,父亲极度衰弱,他昏昏地睁开眼,从人堆里找到母亲,然后,对他相约了一辈子的人说:“我先走,你后面来。”说话的时候,父亲脸上没有一丝痛苦,就跟平常出门相约的一样。母亲也一脸平静,生死不离,他们已有约定。在父亲走后不到一年半的时间,母亲真的走了。去前,母亲反复念叨着某个日子,好像在急切地等待着那一天的到來。母亲生前没留下一句话,等我们推开房门,她的手脚已经冰凉。我们把母亲从几百里外的城市送回乡下的老家,那里有父亲。我相信,母亲一定找到了父亲,他们也一定很幸福。在这个世界,他们结伴走过了六十年,但在另一个世界,他们可以相伴一千年、一万年。
其实,父亲和许多的人并没有走远,他们只是从过去的村庄搬到了现在的村庄,把家移到了地头,房前屋后,都是他们亲手耕作了一辈子的麦地。他们舍不得走远。在这块土地上,他们倾注了太多的心血和汗水,播撒过太多的梦想和憧憬,也收获过无数的快乐和幸福,他们宁可守在这里,也不愿走远一步。他们早已跟这块土地融为了一体,如同田埂上那些苦苦结籽的蒿草,根,深深扎进泥土,风吹也吹不走,即使叶落了、枝枯了,根都腐烂了,也是地底下的一把灰。
在另一个村庄走走,你觉得就像是一次串门儿,这里有你生命的源头,有你熟悉的气息,你一点儿都不感到陌生。在阳光的花朵开放的山野,在野草铺就的一张绒床上,我们的亲人,头枕着凉爽的山风,幸福地睡去了,在他们周围,簇拥着无数金色的麦田。他们默默地上演了一幕幕不为人知的悲喜剧,又默默地谢幕,然后抓一把黄土,紧紧地包裹住自己,就与大地融为一体了。但他们把影子留在了大地上,留在了麦地里。你走着、看着,一一经过他们的家门,耳边又回荡起他们的声音,空气中散发着一股你熟悉的汗腥味。你甚至想停下来,跟他们说会话儿,说说雨水、庄稼和收成。而就在几米之外,他们正望着你,望着地上舞蹈的麦子。你就觉得,他们真的没有走远,那一浪又一浪的麦子,在风中生动地摇摆着,仿佛是他们脸上灿烂的笑容。
在这里,时间是静止的,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只有山上沟里的麦子,一年一年等着收割。只要阳光不老,雨水不老,就会有种子在泥土中发芽,就会有一茬接一茬的麦子相伴,村庄上的人们就一定会睡得踏实。麦子金黄,金黄的麦子在他们的目光里反复汇集着、摇曳着,使他们的守望愈加变得天空一般旷远、深邃。麦子在四季里轮回,他们的幸福在麦子的轮回里,永远都没有止境。
(摘自《散文百家》)